這個文章所涉及的多半是美國的業餘無線電。這並不是因為對全
世界的業餘無線電這個更寬的題目缺乏興趣或缺乏價值,而純粹是為
了尋根求源, 並考慮到Clinton B.DeSoto的名著《200米》Don的184
頁的美國業餘無線電故事僅僅講到1936年。
1800年,史前期
19世紀末為快速開發的商業無線電和建立業餘無線電基礎提供了
舞臺,那裡有為數眾多的無線電技術早期貢獻者,如偉大的奧斯特、
安培、法拉弟、亨利等等。 然而,真正的轉折是1873年蘇格蘭人J.C.
麥克斯韋爾(不在本文敘述中)的有爭議的工作,他提出了電磁場理論,
是那個被後來者深愛而傳遍全球的傑出方程的創始人。(Heaviside對
麥克斯韋爾方程也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那的另一個故事。)
他以前的那些人,特別是法拉弟,很大地影響了Maxwell的工作,
但是許多MAxwell的同代人確信他的新的理論是正確的。它將以沒有
比rock-solid更小的實驗來打破那些懷疑之牆。德國物理學家H.赫茲
不只是這些,他於1880年未在對根據麥氏方程所預言的電磁波的發生、
檢測及其屬性的測量中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赫茲,雖然,除了
對知識分子對他們的發現的挑戰之外那些波並沒有特定的興趣,但他
的發現終究被應用於人類無線電的開發。比賽在繼續。比賽的參加者
之一、發展了無線電的是年青的義大利人G.馬可尼. 他是一個對物理
學和電的科學有極強的興趣的男孩。他在學校裡學習的主科和後來可
能成名的是電磁波在通信中的應用,1894年,他開始了這個項目的認
真的工作。二年後他在英格蘭做出了一個可用的無線電裝置。在一次
表演中,馬可尼當著英國官員的面, 進行了距離超過2英裡的無線電
通信。這在當時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偉績,並從此啟動了馬可尼的職業
生涯。後來呢,就象拉舊鋸條那樣,都是歷史了。
誰是第一個業餘無線電操作員?我們可能無法知道。有些人說就
是馬可尼。馬可尼一生貫穿著對業餘無線電的狂熱,並在內心也考慮
自己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儘管如此,他還是選擇了將他的生命奉獻給
無線電通信市場的競爭;他始終沒有像一名業餘無線電家那樣獲取執
照和操作。
前面說過了,我們可能無法弄清究竟誰第一個進行了業餘無線電
操作,但英國人L.密勒確實是這項榮譽的有力競爭者。
L.密勒在業餘無線電歷史上有其牢固的地位是因為是他第一個公
布了他的簡單業餘無線電收信和發信裝置。他的文章刊登在1898年一
月在倫敦發行的《模型工程師和業餘電工》。他的讀者把這篇文章牢
記在心。1898年三月出版的"E.A."寫道, 他有一個2英寸火花線圈和
三個黃銅球,但沒有結構方面的細節。(而這種三個黃銅球被認為是
受了密勒公布的三個發信裝置之一的影響。)一些美國人緊隨其後,
在1899年七月的美國電工雜誌上對這個題目發表了不少於三封來信。
興趣的爆炸發生在後面的十年裡,但是19世紀縮短了業餘無線電和我
們的距離。
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開端
作為20世紀的開端,商業得到快速發展。1901,馬可尼用大功率
和龐大的天線實現了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通信。業餘愛好者運用他們
的先進設備繼續進行改進和實驗,1902年六月的波士頓雜誌「業餘愛
好者工作」中刊有介紹其詳細構造的文章。從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許
多當時就已發現的技巧直到今天業餘愛好者們還在繼續運用:如文章
中所說的平衡饋線。
這些早期發射機完全利用電容間隙放電產生振蕩火花。這些早期
火花發送器能生產無線電頻率,但自然是頻帶寬、製造困難,並且是
兩個鄰居通常不能同時發信。收信機是簡單的檢波器,一般是金屬粉
末檢波器,後來出現了更靈敏的礦石檢波器。
那時候當然還沒有規則,業餘愛好者的呼號由自己確定,經常是
用操作員名字的縮寫。1904年,當英國人J.A.弗萊明發明了第一個真
空二極體「弗萊明真空管」時,一個暗示將來發展的機遇出現了。19
06年,L.德福斯特在弗萊明真空管中加了一個柵格網,製成了第一個
三極真空管,命名為"Audion"三極體檢波器非常有效,但對大多數業
餘愛好者來說則太昂貴了。直至幾年後它才被用於射頻發生。同時,
礦石接收機和火花發射機的頻道也有了規定.
二十世紀十年代--規則
在1900年早期,業餘電臺的發射範圍最初只局限於院子裡,接著
發展到街區。隨著功率的增大和技術的進步,到了1912年設計精良的
1000瓦(火花)電臺的發射範圍幾乎達到100英裡。那些有較大功率
的電臺可以工作好幾百英裡。大功率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幹擾,因此建
立規則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實際上,國會從1910年就開始調查有關無線電的問題。1912年,
經過對十幾個不同議案的評估,國會最終通過了無線電法案。從而使
無線電愛好者第一次得到認可。法案同時有一個起先幾乎令業餘無線
電於死路的規定:愛好者被限制只能工作於200米波段。在那個時期
人們普遍認為長波可改進遠距離通信。而200米波長的「短波」被認
為無用,有些人甚至期望無線電愛好者都擁擠在這無用的波段,最終
放棄無線電愛好轉而追求其他愛好。
但陰謀並沒有得逞,雖然在1921年無線電法案實施後愛好者的人
數有所下降,但很快美國的業餘無線電開始逐步壯大,到1917年,在
空中的無線電愛好者已經超過6000人。
許多愛好者通過其他愛好者相互接力轉播延伸有效的通信範圍。
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呼號為1WH, 後為1AW的愛好者Hiram
Percy Maxim認識到如果將接力轉播的電臺組織起來, 消息可以被更
可靠地進行長距離的傳送。在1914年,美國無線電聯盟誕生了,接著
在1915年開始發行QST雜誌。今天呼號「1WH」和「1AW」看起來有點
奇怪,但在業餘無線電早期卻很普通。1913年商業部為愛好者的字母
呼號制定規則,但是卻沒有定義和需要前綴。直到20年代中期和晚期
才出現前綴。
大約在相同的時間內,一項無線電收信技術的奇蹟問世。1913年
紐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Edwin H. Armstrong發明了用電子管工作的再
生接受機,到了1915年,這項技術的知識已經得到廣泛普及。這種新
型收信機比那時的晶體檢波的靈敏度更高。雖然那時電子管的價格很
昂貴,不少愛好者開始用Armstrong的設計進行實驗。
1914年在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7年,美國捲入其中,
所有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停止活動。事實上,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們組
成了以Hiram Percy Maxim 為中堅的培訓無線電操作員的聯合體當時
令人注目,並有約4000愛好者服役,最終為國家服務。單詞「服務」
在這裡非常重要,它強調業餘無線電的一個重要的作用——為公眾和
國家服務。
戰爭最終在1918年11月11日結束,經過較量,海軍控制了全美國
的無線電。隨著軍人愛好者的轉役,他們期望海軍廢除1917年的關閉
業餘無線電的命令,但沒有成功。海軍部長拒絕愛好者重返天空。美
國業餘無線電的未來再一次撲朔迷離。
海軍似乎決心繼續控制所有無線電服務,甚至在和平時期,業餘
無線電錶面上也不在他們允許的無線電服務的名單上。支持海軍的觀
點甚至要被寫入立法中。美國業餘無線電聯盟和其他反對者奮力反對
國會的做法,並呼籲所有的愛好者以及他們的家屬向他們的議員寫信
抗議。政治上的壓力影響了沒有表決的立法,但海軍部長仍然拒絕讓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重返天空。最後, 麻薩諸塞州的代表William S.
Greene聽到呼聲,並在議院表決上說情,指示海軍結束對愛好者的禁
令。海軍服從了命令,僵局被打破,美國業餘無線電在1919年11月重
新開始活動。這段插曲被作為用上千名愛好者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困難
的典範被寫入課本。
二十年代——發現時代
隨著國家進入二十年代,愛好者又在200米波段上安營紮寨。美
國無線電聯盟的網絡工作的記錄不斷被打破,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在19
21年初,有一段報文被康乃狄克州的1AW Hiram Precy Maxim 傳到加
利福尼亞州的6JD V.M. Bitz,6.5分鐘後就收到了回電,一次往返回
路。
短短的幾年內,一些愛好者預言的在業餘無線電中發生的革命性
的變化就得到應驗。如果有人需要指出產生巨變的最重要的原因的話,
那就是電子管以及伴隨愛好者的永無止境的對新事物的追求。
到了20年代,電子管的價格開始回落, 這使利用Armstrong靈敏
再生電路設計收信機進入高潮,這個發展導致火花電臺的傳播範圍得
到增強,這個技術能檢測到原來無法檢測的微弱信。一些高級別的愛
好者對Armstrong和法國人Lucien Levy在戰爭期間發明的超外差式收
信機進行實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在他們的收發信機中使用電子管,
產生均衡的連續波信號(CW),CW信號頻帶窄,幾乎只有火花信號的
1%,降低了幹擾,增加了在同一時間內在空中同時工作的電臺的數量。
隨著業餘電臺發射範圍的增加,DX——遠距離通信才成為現實。
1921年進行了大西洋彼岸的收信實驗,看小功率的業餘無線電信號能
否穿越大西洋。實驗最終證實了電波穿越大西洋的可行性,同時最後
也顯示出CW等幅報比話更具有優越性。到1923年,歐洲和北美之間的
通信僅剩下時間的問題了。經過精心準備和辛勤的勞動,最終於1923
年11月27日法國的電臺8AB和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愛好者Fred Schnell,
1MO以及John Reinartz, 1XAL 在特別授權使用的110米波段上用CW成
功地進行了聯絡。實驗一直持續,到1924年後期,英國和紐西蘭之間
的愛好者也成功地進行了通信聯絡, 幾乎繞地球一半。在1926年,
Brandon Wentworth, 6OI用設在加利福尼亞地史丹福大學的草坪上的
電臺幾乎和所有大陸的電臺進行過聯絡並得到確認, 被尊稱為是DX-
遠距離通信的權威。次年便出現了永盛不衰的ARRL DX-contest 國際
遠距離通信比賽的前生-ARRL 業餘無線電傳播聯盟。
在二十年代中期,通過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自己大量地測量,短波
的價值已完全被政府和商業實體所公認。二十年代末,空曠的波段空
間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被調整到169米到5米波段
外加狹窄的400MHz。
二十年代還有兩個事件值得一提:第一件是以代表世界範圍內的
業餘無線電團體而成立的業餘無線電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IARL)。
至今IARU仍然一個專一的代表國際無線電的組織。第二件是由於商業
部控制而造成的美國廣播行業的混亂,國會於1927年通過了無線電法
案並成立了FRC——聯邦無線電委員會。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長
業餘無線電進入三十年代,火花電臺已成為過去,所有的愛好者
都使用電子管的收發信機,話不如等幅報普及,但已經逐漸流行。在
早幾年,日本教授Hidetsugu Yagi研究偶極天線陣排列進行微波定向
傳播。到三十年代,這種設計被運用到短波上,一些愛好者用這種新
發明的YAGI天線(即八木天線)進行實驗,他們既用導線又用金屬元
件,但通常用木製支架支撐。一些技術豐富的愛好者繼續在5米和更
高的波段上做通信試驗。
ARRL獎金賽創立於1930年,1933年設立了ARRL「戶外日」,而AR
RL DX比賽仍然是遠距離通信愛好者最受歡迎的比賽。
幾乎在不引人注目的同時,Robert M. Moore, W6DEI於1933年九
月和十月間在洛杉磯出版了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的《R/9》雜誌, 發表
了關於「業餘無線電話單邊帶發射」的文章。Moor記述了他和其他愛
好者通過實驗並已在空中實際發射的單邊帶系統。但文章並沒有產生
引起很多的興趣,直到1947年新的實驗在業餘頻段上進行。
1927年的無線電法案僅僅持續了七年,1934年國會通過了通信法。
法案沒有立即對無線電愛好者產生影響, 只是從此愛好者的活動受
FCC限制,並一直延續至今。
Hiram Percy Maxim,一位資深愛好者, ARRL和IARU的創始人之
一,於1936年謝世。他是集眾多才能於一身的傑出人物:領導者、作
家、攝影家、工程師、企業家,業餘無線電從此失去了一位朋友。
對DX的興趣持續高漲, 1937年, 在大範圍地討論了究竟什麼是
「country(國家)」後,ARRL宣布了DXCC計劃。但對究竟什麼樣的
實體能榮獲DXCC的殊榮的疑問一直持續到63年後的今天。
1939年9月,戰爭再次在歐洲爆發。多數歐洲國家的業餘電臺停
止了活動。多數大英國協國家也離開了業餘無線電,包括加拿大。美國
的愛好者繼續活動,雖然DX電臺從電波中消失,但西海岸雜誌《無線
電》仍然宣布他們第一年的DX比賽於1939年舉行。
四十年代——戰爭與和平
四十年代美國的愛好者在空中仍然相當活躍,但遠距離通信已成
為過去。1940年,美國FCC下令禁止美國的無線電愛好者跟國外的電
臺通信。美國FCC還規定除「戶外日」和「業餘無線電突發事件組織」
以外,禁止移動電臺在56Mhz以下工作。
1941年12月7日發生美國珍珠港被襲事件, 美國突然進入戰爭狀
態。雖然那些既有技術又有無線電操作技巧的「戰爭突發事件無線電
服務組織」成員在112M上訓練,但美國業餘無線電活動還是立即停止
了活動。作為參與者,「戰爭突發事件無線電服務組織」的工作是非
常重要而且非常嚴肅的,但缺乏作為普通愛好者的隨心所欲的快樂。
戰爭剛開始時,大約有六萬美國人擁有執照。有近兩萬五千人在
二戰中為武裝部隊工作。其餘兩萬五千人在重要的戰爭工業或者作為
教師在軍事學校工作。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ARRL在戰爭中開放商業通信。《QS
T》繼續堅持發行, 但由於戰爭期間紙張定量供應,所以雜誌的頁數
比以前減少。ARRL的出版對軍事和民間的培訓內容較多,1942年最受
歡迎的國防專刊Handbook(無線電手冊)出版發行。
1945年初,已預示著戰爭即將結束,紐約的一些愛好者們確信和
平即將到來,隨著戰爭的結束,業餘無線電的春天即將到來。他們於
1945年1月出版了一本新的雜誌——《CQ》。同年敵人在8月17日戰敗,
僅僅四天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就在VHF上出現, 到1946年夏天,從
3.5到30MHz,所有的業餘波段全部開放,以前的5到2.5米波段被6到2
米波段所代替。短波遠距離通信有活躍起來,DXCC計劃重新開始。令
對VHF和UHF鍾情的愛好者興奮的是由於軍用品過剩,使其價格大大降
低。
當然短波愛好者們也大有所獲,過剩的發信機、收信機、大功率
管、零部件,幾乎所有渴望得到的東西都能夠從當地的剩餘物商業中
心友好地獲得。剩餘的機器也推動了對愛好者們來說,一種新的發信
模式RTTY(無線電傳)方式。在戰爭期間,一些愛好者曾經在軍隊中
使用過RTTY,戰爭結束後,全國的過剩的機器很快消失,並出現在愛
好者們的工作室中。
正當愛好者們高興地重返空中,公眾們也歡欣地購買電視機,對
愛好者們地一個重大的威脅電視幹擾隨之而來,可怕的TVI。TVI的問
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減少,但從來沒有徹底解決。對家庭電器的幹
擾以及家庭電器產生的幹擾至今仍困繞著我們,但遠沒有令人沮喪的
50年代的TVI那樣嚴重。
還記得1933年在《R/9》雜誌發表的「單邊帶技術」嗎?很多人
嘗試過。1947年9月,Mike Villard, W6QYT和一群學生愛好者在斯坦
福大學開始SSB的實驗。在SSB以前的十年中,波段上出現的是(AM)
雙邊帶的調幅話。 除了相當少數狂熱的AM愛好者,SSB已最終已取而
代之。這些AM愛好者非常簡單的原因是喜歡操作舊設備以及喜歡AM發
信機的那種調製極好的聲音。
50年代——常態
五十年代初,在1951年,由於宣布業餘無線電執照的結構調整而
使業餘無線電受到衝擊。FCC宣布業餘無線電的執照由初級、技師級
和特級組成, 連同舊的A類、B類和C類分別改為高級、普通級和有條
件級。初級的執照為期一年,不可更新,在兩個短波部分波段上享有
使用CW的權利,在兩米波段的部分波段上享有使用「話」的權利。技
師級是應那些強烈要求在220MHz以上的VHF和HF進行實驗, 而沒有參
加每分鐘13個字數的測試的愛好者設立的。這兩種新的執照要求通過
每分鐘5個字數的測試。如果從新愛好者的數量來看,新執照的劃分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幾乎不到一年之後,即1952年12月, FCC再一次改變執照的設
置結構,不再註冊新的高級執照,並撤消了高級和特級執照再短波「
話」上的特權。而初級和技師級執照的權利保持不變,技師級最終獲
得了6米和2米的通信權利。
其間,一項技術革命逐漸發生,人們開始使用被稱為電晶體的材
料,關於電晶體設備的文章也出現在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雜誌上。就
像20年代使用「火花」設備的愛好者認識電子管那樣,現在電子管使
用者不得不去學習電晶體知識了。
另一個事件發生在1953年1月, Ross Bateman, W4AO和Bill Smi
th, W3GKP一起在維吉尼亞的Bateman's Fall 教堂操作時,他們聽到
他們自己發出的2米的信號被月亮反射回來, 因而開創了業餘無線電
愛好者月面反射通信的紀元。
60年代——激勵性的特許制度
60年代是業餘無線電界令人振奮的時代。這個十年中帶來了月面
反射通信、奧斯卡通信衛星和調頻中繼通信技術,而60年代將永遠令
人難忘的不是激動人心的技術成就,而是激勵性的特許制度。
追溯到1952年,FCC取消了愛好者在短波上的激勵性的特許制度;
普通級、高級和特級執照給予同樣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愛
好者相信,對於他們中間那些擁有高級別的執照的愛好者缺少通信的
特權妨礙技術的發展。結果在數月後的QST雜誌和其他雜誌、 在俱樂
部的小報上、在會議中、在空中等都出現了對這一問題的爭論,ARRL
請求FCC恢復愛好者激勵性的特權。1963年文件歸檔,請求恢復高級
執照的特權,對高級和特級沒有提出新的特權許可,但提出取消對普
通執照的在80米、40米、20米和15米上「話」的權利。自從50年代創
立初級和技術級執照以來, 美國無線電愛好者隊伍以每年8%到10%的
速度增長,一旦爭論開始,增長的速率將急劇下降。
爭論一直繼續到1967年, FCC宣布他的決定:恢復激勵性的執照
特權。80米、40米、20米、15米和6米波段的低波段留出給特級和高
級執照擁有者,這些低波段從普通級愛好者的使用範圍中撤出。只要
說大多數普通級愛好者非常不悅就足夠了。
1967年以後,放寬了初級和技師級執照權利,擴充了短波「話」
的波段,修改了對高級和特級執照獨佔低波段的細節。雖然如此,由
FCC於1967年決定的詳細的波段安排一直沿用至今。33年後的今天,
仍有人對於60年代的激勵性特權的辯論的結果懷恨在心。
激勵性特許制度決不是60年代唯一主要的事件。比如,1960年7
月,第一次在1296MHz上通過月亮反射的雙向通信在麻薩諸塞州實現、
發生在W1BU和充當先鋒的W1FZJ之間, 以及由W6HB領導的加利福尼亞
州的Eimac無線電俱樂部。僅僅1年多的時間後,業餘無線電以OSCAR
衛星飛躍進入太空。這是由至今聞名於世的矽谷地區的無線電愛好者
智慧的結晶。他們計劃發射3顆小衛星, 然後將指揮權傳給AMSAT-馬
裡蘭州基地的業餘衛星組織,該組織至今仍是美國最重要的業餘無線
電衛星研究組織。60年代第一次出現了業餘調頻中繼, 註定改變了2
米波可利用的特性。
七十年代——中繼通訊和分組數據交換通信(Packet radio)時代
七十年代最令人難忘的是調頻中繼的十年。並不是因為七十年代
發明了調頻中繼,其實很早以前就發明了調頻中繼。而是在這十年中,
業餘調頻中繼在VHF和UHF波段上騰飛 然後逐步擴展到2米、1.25米和
70釐米波段。
業餘調頻中繼的革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39年中繼就被使用
在5米波段上, 但從本質上說那時尚處於實驗狀態,而從沒有獲得廣
泛流行。到1950年調幅中繼開始出現,分散全國。從此中繼的想法開
始流行。
商業上調頻中繼系統的成功大大推動了業餘調頻中繼。第二次世
界大戰後商業使用者發現調頻網絡對運動使用者的價值。1950年,制
造商大量生產滿足這一設想的設備。隨著新系統的流行,頻道出現擁
塞現象。為了減輕擁塞現象,FCC最後要求商業使用者壓縮他們頻寬,
商業使用者不得不照辦,結果到1960年,商業使用者認為的過時,但
其實完全有用的設備在市場上大量過剩。這些設備的頻率靠近業餘頻
段的6米和2米以及70釐米,很容易就轉換成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們能使
用的設備。由於增加建立業餘調頻中繼,大量改制後的商業設備、低
成本的移動和手提設備需求的增加,同時滿足了國內、國外製造商們。
業餘調頻中繼進入繁榮的世紀。
隨著中繼系統貫穿全美,一種新的革命在靜靜地進行之中。感謝
我們加拿大無線電愛好者朋友們的早期工作。這項革命基於數字計算
機,它深深吸引了東方技術派愛好者。加拿大的實驗者們的分組數據
交換通信技術實驗始於1978年。到1979年, Doug Lockhart, VE7APU
已經開始向供愛好者們提供套件。套件很快暢銷,在七十年代末分組
數據交換通信出現了淘金熱。可惜ASII碼不在FCC允許的規則之內,
所以儘管實驗繼續進行,美國法律上不允許本國愛好者間或和加拿大
愛好者間進行這種方式的通信。
另外一件重大的事件發生在1979年日內瓦的世界無線電管理會議
上。在會議的最後,經過美國代表團的遊說,為愛好者們增加了三個
新的頻段,即10MHz、18MHz和24MHz。
八十年代——空間和分組數據交換無線電
1980年3月,FCC最終允許在美國使用ASCII碼。這和個人電腦突
然增長的現象相符合,並點燃了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對分組數據交換通
信和其他數據通信的狂熱追求。在華盛頓特區的業餘無線電研究和開
發公司的成員為核心代表著一夥對分組數據交換通信的狂熱者。他們
和AMSAT合作負責第一次ARRL業餘無線電計算機網絡會議。從西部向
外,圖桑和亞利桑那州成立了TAPR(圖桑業餘分組數據交換無線電通
信組織)。在TAPR組織進行生產終端節點控制器,為分組數據交換通
信的發展推波助瀾。
數字通信在短波上也蓬勃發展。 1982年, Peter Martinez, G3
PLX,結合SITOR協議,將計算機用於短波通信, 創造了AMTOR——第
一個業餘短波數字通信,並提供自動糾錯的通信方式。
其間,令愛好者們激動的是於1983年愛好者OwenGarriott,W5LFL,
作為太空人乘太空梭進入太空。Garriott攜帶了一個2米的設備,
從空間進行了近300次的聯絡。從此每次航天飛行中都包含業餘無線
電愛好者。在近期的SAREX計劃(太空梭業餘無線電實驗), Roy
Neal,K6EDU打頭陣, 開始幫助全球的學生了解奇妙的宇宙和空間計
劃。同時有益於新的熱心者和新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在規程方面,1984年著手進行非常成功的義務考試協調計劃。另
外有FCC發布PRB-1法令,提供對無線電愛好者的保護。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在1989年的7月, 在ARRL一致投票通過
了FCC的請求,設立30MHz以上無需通過莫爾斯電碼技能考試的執照。
許多人認為無電碼的時代到了。
九十年代——無需電碼執照和數字通信革命
儘管對持技師級和初級執照的愛好者的摩爾斯電碼速度的要求只
是每分鐘5個字碼, 但摩爾斯電碼仍然阻礙了許多潛在的業餘無線電
愛好者。他們可能指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在軍事和商業通信中摩爾斯
電碼的作用正在縮小。隨後在業餘無線電界的激烈的爭論使ARRL提出
一個新的建議, 設立30MHz以上一個無需電碼要求的技師級的執照。
1991年FCC同意這個建議,業餘無線電活動再次活躍。在90年代末,
美國持有執照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達700 ,000人。但有人預測,業餘
無線電將走向厄運。「無電碼學院」在空中誕生,設立中轉,加入俱
樂部和緊急救援組織,建立領導地位。
接著便出現了網際網路,在短短的幾年內戲劇性地改變了世界。在
九十年代初,就有博學者預言我們將進入通信革命的新紀元。
當我們即將離開九十年代之際,博學者們早期的預言得到證實。
誰能相信僅僅幾年,撥打全美國的電話每分鐘就只需要5美分, 而撥
打英國的電話也只是這個價格的兩倍?誰能相信全球資訊網的出現改變了
商業中幾乎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的模式?所有這些都是對業餘無線電
活動的挑戰。電腦和網際網路的魅力吸引了無數年輕人,以前從事無線
電活動的人從技術上來說也很容易掌握。這些現象導致這樣的預言:
業餘無線電走向末日,取而代之的是電腦特別是網際網路。愛好者似乎
接受這個事實。今天大多數ARRL的成員使用網際網路。DXer使用信息包
和網絡基礎配置網絡工作,自動位置報告系統(APRS)利用網際網路進
行遠距離傳遞。愛好者被電腦空間緊緊地包圍,利用網絡交換信息和
軟體,愛好者在Ebay等網絡中買賣過剩的設備,討論新聞組中討論。
令人激動的短波PSK31數字通信方式的實用軟體在網絡中免費獲
得,使之推波助瀾。遠徵愛好者在聯絡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甚至在偏
遠的地方,就可以通過網絡公布LOG(電臺日記)。這當然要感謝業
餘衛星以及PACTOR和COLBER短波數字通訊技術。
電腦也使業餘無線電進入通信實驗的新天地,例如,將電腦和電
臺連接在一起,可以做出很多年前無法想像的數位技術的通信實驗。
TAPR就是一個積極努力的結果,例如,最終將提供傳播電磁波譜的裝
置等。很顯然那種網際網路對業餘無線電的「威脅」的說法是有些誇張
的。相反,電腦和網際網路使業餘無線電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有趣,比
以前更加引人入勝。
在20世紀結束之際, ARRL和FCC都再一次提出改變美國業餘無線
電愛好者的執照結構。在ARRL提議中最有爭議的內容就是降低對短波
執照摩爾斯電碼考試的速度要求。在這篇文章撰寫之際, FCC已答覆
了ARRL的提議,在眾多的內容中沒有看到反對的意見。如果這一建議
得到實施,那麼美國的業餘無線電將走向一條新的道路,但這並不是
一條平坦的道路,是一條向前的有坡度的道路,但決不是下坡路。
尾聲
我希望你能喜歡這樣的歷史回憶,只可惜要寫的東西很多而篇幅
有限。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無線電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人和事沒能一一
倒出,比如名為Pansat的業餘衛星等,不勝枚舉。
正如文章開頭所引用的孔子所說的「如果你要預測將來就要研究
過去」。也許你要問,從業餘無線電的歷史中我們得到什麼啟迪?
也許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業餘無線電在逆境中
不斷奮鬥進取,從失敗到成功並不斷成長。今天,在2000年新世紀到
來之際,通信技術超越我們。我們有幸生存於技術挑戰,掌握新技術,
而這些將促使業餘無線電不斷向前。我們通過團結合作適應於變化,
戰勝逆境。
當業餘無線電剛剛起步的時候,對愛好者來說開始無線電只有一
種辦法:學習摩爾斯電碼,自己裝一個收信機和火花發信機,架設天
線,接著開始發報。
今天我們有成品的業餘收發信機,我們有CW、SSB、FM、PACKET、
TV 、PACTOR、PSK31和RTTY等通信方式,電波從地面發射,從電離層
反射、從月球反射,業餘波段裡夜以繼日地充滿著狂熱的愛好者。有
的在空中閒聊,有的在參加競賽,有的參與公眾服務通訊,有的參加
探險,有的用QRP工作…… 無線電愛好者幾乎活躍在世界各國,愛好
者的年齡從小於10歲的到超過100歲。
世界上還有哪些興趣愛好能與業餘無線電的愛好相比有如此多的
變化呢?儘管有如此多的變化,儘管無線電活動中包含多種多樣的特
殊的興趣,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有共同的,不可改變的興趣那就是無
線電;確保業餘無線電不僅能倖存,而且在新世紀的開始繁榮昌盛。
在世界各地的無線電愛好者的支持、努力下,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欣欣
向榮、蒸蒸日上。
原著:W6CF,Jim Maxwell,刊登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