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支撐點

2020-12-23 中國·甘肅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總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標誌,也是人們「生活富裕」的重要反映。通過扶持發展,草食畜牧業已成為我省農業中增長勢頭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產業,已成為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支撐點。我省在草食畜牧業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做實新型農民培訓加快科技推廣步伐

  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實施4年來,全省各地按照推廣新技術、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的要求,以畜牧技術推廣為重點,省級部門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31期,培訓規模養殖場管理人員、基層和養殖場技術人員、養殖大戶6.5萬人次。

  各級畜牧部門堅持以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為牛羊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以設施技術為基礎、良種技術為核心、飼草料技術為支撐,加大了牛羊品種改良、養殖小區與標準化生產、秸稈加工利用、汙物處理、健康養殖等核心技術推廣步伐。會寧縣組成草畜產業培訓團,與包鄉技術人員合辦各種類型培訓班156期,培訓5萬多人,提高了農民養殖水平;天祝縣示範推廣羊穿衣技術,每隻平均增收40元,2012年預計推廣10萬隻。

  省農牧廳每年抽調30名專業技術幹部包縣蹲點,對牛羊大縣項目建設開展服務;一些縣區向規模養殖場(小區、大戶)派駐科技特派員,對項目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實施、統一驗收;一些縣區還成立秸稈打捆隊幫助養殖戶揉絲打捆,裝袋微貯,探索出了「農牧結合、良性互動、循環利用」的發展路子。通過建立全程服務工作機制,為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注入了活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撬動社會多方融資

  自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和中央現代農業牛羊業發展項目實施以來,各地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草食畜牧業發展,積極探索利用金融資金髮展畜牧業的方式和途徑,取得了較好成效。近4年牛羊產業大縣累計投入資金43.68多億元,省級共整合專項資金9.83億元,其中通過財政、發改、扶貧、農牧等部門整合省級專項資金5.97億多元,利用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3.86多億元,推進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地方財政整合配套8500萬元,銀行融資和群眾自籌33億元,解決了資金「瓶頸」問題。

  我省探索出了利用金融資本建設牛羊產業大縣的四種發展模式。省級成立專門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實現資金放大增量;縣級成立專業擔保公司,解決規模養殖企業貸款;建立縣級婦女小額貸款平臺,解決農戶小規模貸款;成立村級扶貧基金會,解決農戶小額臨時性周轉資金。

  具體措施上,對項目的遴選堅持產業政策導向,選擇符合我省優勢產業規劃、基礎條件好、地方政府積極性高的項目先行試點,成為融資成功的關鍵。為了切實加強省級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企業與銀行在規劃、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溝通與協調,與多家銀行共同組織成立了農業金融合作小組,及時研究解決雙方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成為確保融資取得實效的重要組織保障。

農戶積極養牛養羊經濟社會效益明顯

  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項目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發展牛羊產業的積極性。各級畜牧業務部門大力推廣現代牛羊生產實用技術,實現「棚、種、料、管、防」等配套技術的有機統一,有效地促進了草食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牛羊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牛羊養殖數量保持了較快增長,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2011年全省牛存欄498.4萬頭,比2008年增長13.9%;羊存欄1898.6萬隻,增長15.2%。與此同時,出欄增長,產出水平提高。2011年全省出欄牛169.5萬頭,增長19.2%;出欄羊1062.7萬隻,增長8.7%;出欄牛平均個體產肉量達到104.5公斤,增長2.7%;出欄羊平均個體產肉量15.8公斤,出欄周期平均縮短2—3個月。市場供給能力增強,全省牛羊肉產量達到34.5萬噸,增長15.3%。

  牛羊產業大縣帶動能力明顯增強。牛羊產業大縣已經成為我省牛羊產品主產區和牛羊生產發展最有潛力、速度最快的區域,對全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凸顯。表現為三個「增速明顯」:牛羊產業大縣牛羊養殖數量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體現效益的出欄水平增速明顯。2011年牛羊產業大縣牛存欄400.8萬頭,增長了14.2%,出欄155.1萬頭,增長了29.8%,高於全省平均10.6個百分點;羊存欄1712.4萬隻,增長19%,出欄932.2萬隻,增長29%,高於全省平均20.2個百分點。牛羊產業大縣牛羊養殖數量佔全省比重增速明顯,2011年牛羊產業大縣牛存欄、出欄分別佔全省的80.4%和91.5%;羊存欄、出欄分別佔全省的90.2%和87.7%。牛羊肉產量增長及佔全省比重增速明顯,2011年牛羊產業大縣牛羊肉產量30.4萬噸,佔全省牛羊肉產量88.1%。

  牛羊養殖效益持續看好。近年來,據畜產品價格統計,2009-2012年4年間價格連續攀升,目前全省羊肉平均零售價格每公斤42元,較2008年上漲52.32%;全省牛肉平均零售價格每公斤40元,比2008年上漲30.01%,創歷史新高。剔除成本上漲因素,牛羊養殖效益長期保持穩步提升態勢。據調查:目前,出欄1頭育肥牛可獲利1000—1500元,出欄1隻肉羊可獲利150—200元,每隻細毛羊羊毛增收20元,每隻絨山羊羊絨增收30元。

  帶動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按每飼養20頭牛、60隻羊各需一個勞動力計,全省僅牛羊養殖轉移農村勞動力達200萬人。「不離土、不離鄉、照樣奔小康」,「家有十頭牛、三年一座樓」是農牧民致富奔小康的真實寫照。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有效促進了循環農業的發展,轉化玉米和其他秸稈資源,帶動種植業、飼料加工業和肉品加工業發展,促進農村能源發展和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了種、養、加有機結合,糧、草、畜全面增長的良好局面。(甘肅日報 記者王朝霞 通訊員萬佔全)

 

相關焦點

  • 草食畜牧業成為瓜州縣布隆吉鄉農民增收「助推器」
    今年以來,瓜州縣布隆吉鄉以「草食畜擴群、規模化養殖」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廣種草養畜、舍飼育肥等設施養殖小區模式,在牧旺標準化肉羊繁育小區、良源種畜禽繁育場等集種畜繁育、品種改良、肉羊育肥、技術服務、活畜交易和飼草料儲備為一體的龍頭企業帶動下,家家戶戶分散飼養的牛羊逐步走上專業化、規模化道路。
  • 韓長賦: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保障畜產品穩定供應
    原標題:韓長賦在青海甘肅調研時強調 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保障畜產品穩定供應 8月22~25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青海、甘肅調研時強調,各地農牧部門要在優先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保障牛羊等畜產品穩定供應
  • 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草食畜牧業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焦宏見習記者裴遜琦  近日,農業部正式印發了《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成為指導「十三五」期間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記者就如何全面實施好《規劃》,採訪了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  問: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全國性的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它的出臺有什麼重要意義?
  • 草食畜牧業、乳肉兼用牛的開拓者
    原標題:草食畜牧業、乳肉兼用牛的開拓者齊魯晚報7月14日訊 2016年7月13日,中國草食畜牧業、乳肉兼用牛的開拓者「劉振邦教授追思&學術思想理論研討會」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辦,研討會由荷斯坦雜誌主辦,德國寶牛(BVN)北京代表處、北京世匯通源承辦。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共同回顧和研討了劉振邦教授大膽創新的實踐精神和對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理論的突出貢獻。
  • 農業部印發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
    (原標題:農業部印發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 記者
  • 發展草食畜牧業 規模化養殖和飼料是關鍵
    日前,在全國草食動物健康生產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農科院成果局局長王述民介紹,近年來,綠色高質量發展為草食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產業發展勢頭整體向好。
  • 研究草食畜牧業發展等工作
    會議指出,發展牛羊肉生產,關係「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關係民族邊疆地區社會和諧穩定,要充分認識到立足國內保障牛羊肉供給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緊緊扭住發展生產保供給這個核心,毫不鬆懈地抓好草食畜牧業發展。要切實增強牛羊肉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密切關注生產和市場形勢變化。
  • ...山下擴群增畜——肅南縣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助力牧民增收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山上減畜增草 山下擴群增畜——肅南縣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助力牧民增收肅南縣融媒體中心時下,正值接羔育幼工作重要時期。對於牧民而言,接羔保育是畜牧業生產中的大事。顧自榮介紹,早在去年秋天他就儲備了充足的飼草料,以保障牲畜安全過冬。今年,他家有200多隻適齡母羊,目前羊羔成活率達90%。「冬羔抗疾病能力強,成活率也很高,雖然接羔階段起早貪黑非常辛苦,但非常值得。」顧自榮說。
  • 科學網—發展反芻動物產業 補齊畜牧業短板
    3月29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記者從首屆反芻動物大會既2018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反芻動物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短板,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反芻動物作為草食畜牧業的主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即承擔重要的歷史使命,也將迎來重大的歷史機遇。」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何新天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引進扶持公司種植觀音草拉動農民增收
    【天地網訊】    修文縣六屯鄉獨山村的農民不用出遠門,一個月僅在村藥材基地打工,多的就可掙上千元的純收入。72歲的低保戶羅庭德激動地說:「我家14畝土地租給公司一年有3000多元收入,3個勞力在基地打工一年能增收上萬元,種1畝觀音草還能增加2000元以上。」
  • 【砥礪奮進的5年迎接黨的十九大·農業篇】松桃畜牧業蓬勃發展
    該縣畜牧業,堅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發展總要求,結合「大扶貧、大數據」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大力發展生豬,突出發展牛羊草食動物,積極發展特種養殖」畜牧發展戰略,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帶動、金融支持、市場導向、農民主體、科技支撐」的推進原則,以保護生態為前提,以建設生態畜牧業產業化大縣為目標,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積極引導農民走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 延安市「十三五」畜牧業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畜牧業發展情況「十二五」期間,全市畜牧業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圍繞「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增效益」的總體要求,按照「豬雞牛羊蜂,生態養殖,種養加結合,強農富民」的思路,全面實施
  • 江口:配方施肥卡成為農民增收「賢內助」
    金黔在線訊 江口縣農業局自去年以來,積極開展水稻、油菜、3414(氮、磷、鉀、等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田間試驗,科學指導農民平衡配方施肥取得明顯成效。  「有了這張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今年的收成又有保障了。」該縣雙江鎮明星村村民陳太哲昨日從衣櫃裡拿出一張由縣農業局免費印發的「農民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給筆者看。
  • 青陽加快發展特色農產品養殖業今年畜牧業總產值超6億元、漁業產值...
    近年來,青陽縣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勢,傾力打造土雞、生豬、漁業等特色農產品養殖基地,提高產業效益,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致富。該縣以平雲牧業、豐華禽業為龍頭,大力發展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的皖南土雞養殖基地,目前,全縣土雞養殖總量達650萬隻。
  • 西農專家助力獼猴桃 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近日,2020年「走出楊凌看示範」融媒體採訪活動一行來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範站,了解楊凌農業科技如何助力小小果實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2019年底,眉縣獼猴桃總面積30.2萬畝,總產量49.5萬噸,鮮果產值31億元,綜合產值52億元,全縣戶均栽植獼猴桃4.5畝,人均1.16畝,全縣人均獼猴桃收入過萬元,獼猴桃已經成為眉縣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 發展生態畜牧業奏響「振興曲」
    地處青藏高原的古城西寧,幾百年來,百姓一直過著傳統的畜牧業生活。而在最近幾年,借青海全力打造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東風,這裡卻用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產業轉型樣板,相繼出臺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政策措施,轉變發展方式,整合生產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西寧農牧交錯的有利條件,推廣高效養殖,加大科技支撐,著力推動提質增效的現代生態畜牧業,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道路。
  • 內蒙古發展現代畜牧業 成為全國最大牛羊種業基地
    一直以來,畜牧業都是內蒙古的特色優勢產業,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自治區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產業鏈條,在保護草原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發展畜牧業,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草原特色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之路,持續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
  • 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
    原標題: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因此,紅棗種植成為該鄉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鄉85%的農民依託紅棗種植增收。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就是其中之一,他自2005年開始種植紅棗,現種有150畝灰棗,年產量達60噸左右,年利潤達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