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整潔的現代化牛舍中,一頭頭奶牛沐浴著暖陽,悠閒地吃著飼料,管理人員透過屏幕,對每頭奶牛進行24小時全程健康監控。整個圈舍乾燥溫暖,幾乎聞不到糞便的味道……
這裡是青海聖亞高原牧場,是西寧創建的數個生態牧場之一,位於湟中區田家寨鎮田家寨新村。牧場採用「飼草種植、奶牛養殖、糞汙處理、沼氣發電、糞肥還田」生態養殖模式,將奶牛養殖糞汙全量化、資源化綜合處理,實現了「零排放」「無汙染」。
「這是目前青海省養殖規模化與集約化、設施化與機械化、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位居前列的現代化生態牧場。目前西寧已擁有25家這樣的生態牧場。」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地處青藏高原的古城西寧,幾百年來,百姓一直過著傳統的畜牧業生活。而在最近幾年,借青海全力打造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東風,這裡卻用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產業轉型樣板,相繼出臺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政策措施,轉變發展方式,整合生產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西寧農牧交錯的有利條件,推廣高效養殖,加大科技支撐,著力推動提質增效的現代生態畜牧業,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道路。
「你看,我們牧場的糞汙通過堆積發酵還田,避免了農藥化肥對飼草的接觸。生產的飼草營養豐富、活性成份高,用這樣的飼草餵牛,犛牛肉質鮮嫩,目前我們的犛牛肉已銷往省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牧場年出欄犛牛可達2000多頭,純收入可達100餘萬,帶動了周邊百餘戶農民增收。」大通縣豐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順來自信道。
「我們帶領全鄉建立下若藥、寺灘、牧場、乙細4個牛羊育肥販運重點村,鄉畜牧業形成傳統放牧和合飼半合飼養殖相結合、西繁東育、自育目繁等多輪驅動的生態畜牧業格局。這就是牛羊換了個養法,農民換了個活法。」湟源縣日月藏族鄉小茶牧場負責人也笑著說。
近年來,西寧通過項目整合、資金捆綁、集中打造等方式,全力推進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先後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養殖基地」「養殖+育種+新技術推廣」等多種模式。
如今,得益於「振興之風」的「吹拂」,一個個「高原生態牧場」正加快建設,全市各地已然呈現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良好勢頭,西寧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闖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未來,西寧將繼續深入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生態牧場建設,不斷培育壯大大通犛牛等知名品牌,擴大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全面開展養殖場糞汙資源化利用,提高養殖場標準化養殖化水平,確保全市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責任發布:石國慧)
【來源:西寧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