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生態畜牧業連起廣袤草原與廣闊市場

2020-12-16 青海省人民政府

  雪山綿延,大河奔流。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信息閉塞等因素制約,目前果洛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經濟總量最小、發展水平最低的特殊欠發達地區。但同時,這裡卻擁有青藏高原純淨無汙染的高原草場和多個高原犛牛、藏羊優良品種。近年來,果洛州利用自身畜牧業資源優勢,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果洛特色的生態畜牧業之路。

  

  

  謀求生態與發展得兼,果洛畜牧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

  畜牧業是果洛的支柱產業,但傳統畜牧業科技含量低,畜產品附加值不高,牧民增收緩慢。隨著國家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的果洛必須控制牲畜數量,以適應保護生態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步伐,解決好保護生態與促進牧業增效、牧民增收之間的矛盾,就成了擺在果洛幹部群眾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果洛人把目光投向了生態畜牧業和有機畜牧業。

  果洛州地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特殊的地理區位、高寒氣候條件和傳統的畜牧業生產方式,使得這裡的空氣、水體、土壤都未受到汙染。同時,果洛擁有瑪多藏羊、久治犛牛、甘德犛牛等具有獨特適應性和抗性強的犛牛、藏羊品種資源。這些,都使果洛這片離藍天最近的土地成為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機畜牧業的風水寶地。

  為此果洛早準備、早動手。據州農牧局局長才讓當周介紹,全州自2008年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2012年底全州185個村全部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 2014年11月,甘德全境1010萬畝草場上的20多萬頭(只)活體犛牛、藏羊順利通過二年轉換期,取得了農業部中綠華夏有機農產品認證證書,成為目前全國海拔最高的有機畜產品生產地區;當年11月,青海久治5369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有機犛牛肉加工有機認證證書,標誌著全州有機畜牧業從源頭到產品的產業鏈初步建成。

  政府與牧民相互配股,趟出富有果洛特色的生態畜牧業之路

  說起發展生態畜牧業,相關人員都有一肚子苦水。

  首先是牧民群眾不理解。「一說起加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很多牧民以為又要回到『吃大鍋飯』的時代,說什麼也不幹。」州農牧局生態畜牧業辦公室高級畜牧師羅玉珠說,這給生態畜牧業的起步帶來了很大阻力。

  為解決這個難題,全州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拉動作用,吸引牧民入股入社,探索出「政府扶持,群眾入股,相互配股,整合資源,集中規模養殖,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這一具有果洛特色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

  甘德縣下貢麻鄉俄爾金村是生態畜牧業的試點村。2013年底,村裡利用州上下達的支農等資金120萬元,其中18萬冷藏奶罐車一輛,102萬購買了196頭帶牛犢的母牛,作為種子股,吸引牧民加入合作社。入社的牧民,每戶只需配股3頭母牛,再加上公家分配的5頭母牛,在合作社中就擁有了8頭母牛的股份。看到如此優厚的條件, 36戶牧民自願加入了合作社。一年下來,入社牧民每戶就分紅3973元。

  在2012年的雪災中,俄爾金村受災嚴重,一些牧民牲畜銳減,承包的草場得不到充分利用。合作社成立後,他們以草場入股,不僅給自家帶來了收益,也減輕了那些牲畜較多牧戶的草場壓力,達到了草畜平衡的效果。牧民班多說:「我家牲畜較少,以草場入股後,我在合作社裡當司機,我媳婦當擠奶工,到年底,我們兩口子不僅分了紅,還領到了3萬多元的工資呢。」

  生動的事例擺在眼前,讓牧民們接受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這一新鮮事物。目前,俄爾金村入社牧民已增加到56戶,並且還有更多牧民正在申請入社。

  俄爾金村只是全州生態畜牧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3年以來,果洛州以「配股模式」為切入點,州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扶持合作社產業化發展。全州共整合各類建設資金1.2億元,戶均達3110元,人均達833元。由政府資金扶持購買的「種子股」牛羊達8145頭(只),帶動牧民配股29984頭(只),以股份方式集中養殖規模達38129頭(只)。目前,全州入社牧戶11362戶,入社率達到45.6%,為改變傳統畜牧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企業與合作社聯姻,果洛畜產品走向廣闊市場

  能否讓合作社出產的畜產品走向廣闊市場,是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生存、發展的關鍵。而政府做媒,合作社與企業聯姻,共同參股聯建「奶站」,則是果洛在打通合作社與市場連接環節方面的一個成功嘗試。

  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過程中,果洛在達日縣窩賽鄉直卻村、甘德縣下藏科鄉旦庫村、瑪沁縣優雲鄉崗日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處建立了8個以生產鮮奶為主的犛牛奶源養殖基地。

  為解決合作社鮮奶「賣難」和乳品加工企業「買難」的問題,在政府倡導下,這8個鮮奶生產基地分別與果洛州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瑪沁縣雪域格桑花土特產有限責任公司、瑪沁縣瑪爾洛食品有限公司等本州知名企業對接,聯合建立了8個奶站。

  每座奶站投資標準為50萬元,其中企業自行籌措20萬元,由州、縣政府整合支農等資金提供的30萬元通過奶站建設轉化為合作社在乳品企業中的股份,每年給合作社的固定分紅不低於股金的15%。企業以市場價收購奶源基地的牛奶,奶源基地負責生產合格的牛奶,並統一組織按時交售。

  甘德縣下貢麻鄉折合血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理事長文加對奶站的好處體會頗深:「牧民們居住分散,以前每天往縣上、州上送牛奶,路途遙遠很不方便,加上沒有保鮮設備,很容易因牛奶變質給牧民造成損失。奶站建立後,牧民們不僅可以就近送奶,還能保證牛奶的品質,實話是好。」

  甘德縣農牧林業科技局局長扎旦則有更深的思考:「成立合作社讓果洛畜牧業走上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增加了牧民在市場中的話語權。而基地和企業聯建奶站,則使產銷雙方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打通了產業鏈。」

  政府、企業、合作社、牧民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果洛畜產品走出草原,走向廣闊市場。

  青海佳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瑪沁縣分公司以當洛鄉的2萬畝草場為基地,生產的蕨麻、貝母、龍膽花、冬蟲夏草等產品通過了德國BCS國際有機認證,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國際有機」冬蟲夏草認證的產區。果洛州先後成功申請註冊了「瑪多藏羊」、「久治犛牛」、「甘德犛牛」、「果洛大黃」、「果洛蕨麻」五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為提高果洛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增加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瑪沁縣瑪爾洛食品有限公司、瑪沁縣雪域格桑花土特產有限公司生產的酸奶、酥油贏得消費者認可和好評。青海久治5369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犛牛肉遠銷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並出口國外,產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果洛雪域珍寶有限公司結合藏族傳統乾酪製作工藝和國外奶酪製作方法,生產的犛牛奶酪贏得國外消費者的青睞,遠銷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國……

  生態畜牧業,這種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讓高寒而廣袤的果洛草原與廣闊的市場連接得越來越緊密了。

相關焦點

  • 青海果洛:雲端的牧場 天邊的草原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核心區,生態地位重要,自然景觀獨特,有著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山勢雄渾、草原廣袤、地形奇異、風光綺麗、民風淳樸。神奇瑰麗的藏傳佛教文化和格薩爾王不朽的史詩傳奇,更增添了其地域文化的豐富和傳統文化的厚重。果洛大草原,有如一幅繪畫大師筆下的巨型油畫。
  • 草原生態的綠色報告
    作為唯一一家可以在呼倫湖上進行合法捕撈的機構,呼倫湖漁業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志剛可謂是見證人:「前幾年水位下降得厲害,別說捕魚了,湖心島與河岸都連在一起了,茂盛的蘆葦漸漸稀疏,大型優質魚比例急劇下降,漁工們都打算轉行了。」 呼倫湖的變化,引起國家和自治區的重視。作為千百年來潤澤草原的北方最大淡水湖,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與水資源,還是一道極為重要的生態屏障。
  • 張周平建議建設現代家庭牧場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
    但因受高海拔、低氣溫等自然條件限制,當地的高寒草地生態系統極其脆弱,加上人類對草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傳統畜牧業長期掠奪式的粗放經營,牲畜超載,導致草原生態惡化。這不僅使草原畜牧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而且對青藏高原,甚至長江、黃河、瀾滄江中下遊地區的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他在提案中還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黨的十七大賦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 果洛: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在這裡,奔騰的黃河水清澈甘甜,皚皚的雪山和遼闊的草原相映,20萬各民族群眾之間緊密相連……果洛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民族群眾和睦相處的聚居區,全州20餘萬各族兒女銳意進取,在這片7.64萬平方公裡的壯闊高原上,用青山綠水的底色、高品質生活的主色、高質量發展的亮色,繪就了欣欣向榮的民族團結新畫卷。
  • 銅仁市生態畜牧業風生水起
    近年來,該縣出臺優惠政策,成功引進德康牧業、梵淨牧業等企業,對畜牧業實行標準化建設,規模化養殖,現代化管理,產業化生產,成效顯著。 堅持生態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不只是松桃。我市立足自身優勢資源,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山地生態畜牧業發展定為銅仁農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並將生態畜牧業發展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與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指標完成情況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
  • 綠了草原 富了牧民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城中心地段的商業步行街上,有一家崗龍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土特產品銷售商店,27歲的卓瑪是這家店的銷售。  店鋪一層是商鋪,二層是倉庫,打理得整潔有序。貨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酸奶、曲拉、犛牛奶酒以及各種畜產品和手工藝品。卓瑪是個勤快人,一會兒擺放產品,一會兒擦拭灰塵,一刻也閒不下來。  「這是早晨剛送的犛牛鮮奶。」
  • 推進農業現代化 發展生態畜牧業
    論壇以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為主題,邀請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品牌農業與市場》雜誌等單位3名專家,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生態畜牧業,打造農畜產品品牌,促進農牧民從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為主題,圍繞農業現代化、草地生態畜牧業、品牌農業等內容作了專題報告,交流了新思想、拓寬了新思路
  • 錫林郭勒:現代化畜牧業道路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萬平方公裡的天然草原,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最大的資源。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畜牧業發展的質量關係全國綠色優質畜產品的供給,關係草原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關係牧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 廣袤的大草原,蒙古特色菜餚,吃出不一般的廣闊感
    一提到蒙古,腦海中不禁呈現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而生活在這廣袤草原上的人也和那草原一樣氣魄豪邁、粗獷,與這地域風情有著重要聯繫的便是他們的飲食文化了。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古族依仗著廣闊的草原,牧馬放羊,飲食自然以喝奶吃肉為主,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片濃鬱的草原上的飲食特色吧,看看蒙古人是如何將鮮奶和肉食做出不一般的花樣的,又是如何用飲食來彰顯自己的性格的。看完之後,說不定你會按耐不住自己的激動,想親身體驗一番。
  • 內蒙古發展現代畜牧業 成為全國最大牛羊種業基地
    內蒙古草原面積廣闊,居我國五大牧區之首。一直以來,畜牧業都是內蒙古的特色優勢產業,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自治區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產業鏈條,在保護草原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發展畜牧業,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草原特色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之路,持續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
  • 嘉塘草原唱響生態新牧歌
    2016年起,十一村依託精準扶貧政策,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合草山、牛羊,實行四季輪牧建設越冬畜棚,增強抵禦雪災能力。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嘉塘草原的草場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也讓十一村的牧民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 破譯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密碼」
    初春,行走在廣袤的河曲草原,遠處是連綿不斷的雪山,身旁是潺潺流淌的河水,草原雖未泛綠,但我們已能真切地感受到身邊瀰漫著的春天的氣息,感受到草原上牧草的肥美以及背後的艱辛。  半個世紀前,這裡鼠害面積曾一度佔全縣可利用草場的51.87%,是青海草原鼠害最嚴重地區之一,有群眾誇張地說,「那時候,河南縣的草原上老鼠泛濫,把整個山都吃空了。」
  • 延安市「十三五」畜牧業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畜牧業發展情況「十二五」期間,全市畜牧業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圍繞「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增效益」的總體要求,按照「豬雞牛羊蜂,生態養殖,種養加結合,強農富民」的思路,全面實施
  • 科學網—草原人眼中廣闊的草原
    草原人眼中廣闊的草原  ——《敕勒歌》 《中國的草原》以草原人熟悉的目光,近距離、多視角地介紹了世界草原和中國草原的分布格局和概貌,特殊的草原生態地理環境,不同草原的植被特徵和草原景觀,草原植被的演替規律,草原合理利用和科學管理的相關知識;講述草原動物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展現草原牧民真實生活片段,獨特的草原文化和民族風情。
  • 綠色浩歌——青海草原總站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促進草原畜牧業發展殫精竭慮,助力青海畜牧業得以闖出一條以轉變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新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機制為重點,以實現草原保護、牧業增效和牧民增收為目標且地域特色鮮明的草地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子。
  • 全國首單天然草原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項目落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
    該項目的成功籤約標誌著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正式落地烏拉特草原。草原保險的落地是基層林業系統搶抓政策機遇,挖掘保險功能作用,為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生產設計的保險解決方案。烏拉特後旗草原保險試點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針對天然草原實施保險保費地方財政補貼的首個試點項目,是全國首單天然草原政策性保險,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全新嘗試,也是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拓展農業保險服務領域的一次新的探索。
  • 錫林郭勒:讓新時代的新思想傳遍草原的每個角落
    在錫林郭勒盟像哈斯其其格這樣上聯支部、下聯牧戶,激活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送到草原深處,為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的黨員中心戶有1666個,他們就像廣袤草原上亮起的點點星輝,照亮著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奔向幸福的小康之路。   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鎮哈登呼舒嘎查黨員中心戶哈斯朝魯也是其中一位。
  • 祁連山下好牧場 青海綜合施策保護草原生態成效顯著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先後實施了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等生態保護和建設等重大工程以及草原生態補獎等重大政策,全省草原生態環境總體呈現出好轉趨勢。全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積從最高時的1.43億畝下降到2016年的8542萬畝。大多數地區草地鼠蟲害由重度危害轉為中度或輕度危害,危害程度下降,控制效果明顯。  多年草原保護建設不僅恢復了草原植被和生產力,而且生態系統宏觀結構局部改善,草地生態退化得到遏制,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高。
  • 廣袤造句和解釋_廣袤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廣袤(guǎng mào)。指土地面積。從東到西的長度叫「廣」,從南到北的長度叫「袤」。[廣袤千裡。]開闊;廣闊。廣袤參考例句:1、宇宙過於廣袤,就使人找不到邊界,看不清原貌,辯不明真假。2、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 「洋牛」落戶草原 烏拉蓋管理區打造生態牧場
    央廣網錫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記者王晶)7月,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賀斯格牧場北40公裡處,向遠望去,大片油菜花開得正盛,一群草原牛散布其間「慢悠悠」地吃著草。而在另一側約6000平米的「牛餐廳」內,牧民們正以特殊的配方飼料飼餵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