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在即,收成如何?記者5月21日專程來到安徽省農墾集團傳統農業大場——潘村湖農場公司實地採訪。
潘村湖農場以種植小麥、大豆、水稻為主,總播種面積6.45萬畝,糧食總產量2.2萬噸左右。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麥豆良種1.6萬噸。
場區內,麥浪翻滾,一派豐收景象。在田間,安徽省農墾集團潘村湖農場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邱達正在查看小麥長勢。這幾天,他一有空就到田裡看看。此刻,身邊的麥穗已經轉為黃綠色。邱達隨手掐下一穗,慢慢搓開:「你看,這個麥粒很飽滿,放在嘴裡嚼起來,有一股清香。今年的收成整體不錯!」
潘村湖農場公司第一農業管理區主任顧懷堂介紹:「前幾天簡單地測下產,畝產預計會突破1000斤,應該比去年好。天幫忙加上人努力,今年是個豐收年。」
「農時的關鍵節點我們都下了功夫了。統防統治、科學用藥、精準防控,這些措施都促進了質量提升。」潘村湖農場公司二分場場長鮑雙認為,和農墾集團其它農場一樣,在統防統治中,他們實行專家組、農服、種業和農場「四手聯彈」,強化防治效果,確保小麥提質增產,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麥收期間,天氣複雜多變,能否將成熟的小麥及時搶收歸倉,關鍵是要發揮好農業機械的主力軍作用。潘村湖農服公司副總經理闞廣平對此胸有成竹:「4月份起,我們都已經對各類作業機具機械進行了檢修保養,各類備件準備充分,機手也已經全部培訓一遍,確保午收正常收割。我們準備了很多大馬力設備,比如我身旁這個大傢伙,200個馬力,功力深厚,一天可收400畝地。3萬多畝小麥,正常4到5天我們就能收割完畢。」
「收割後就是我們唱大戲了。全農場3萬多畝小麥田,我們將分3個點收購。由於我們的產品都是種子,所以我們是單品種堆放,單收單儲單加工單銷售,不會混淆,確保質量。」皖墾種業明光分公司經理助理楊勁松介紹,農場還積極爭取國家儲備糧收儲任務,發揮三萬噸糧庫效益。同時依託倉儲、烘乾線等設施開展糧貿業務,拓展農產品銷路,增加職工和企業效益。
小麥收割之後種什麼呢?這就要說起農場穩步推進的「旱改水」工程。潘村湖農場過去一直是「一麥一豆」,旱改水成為農業生產調結構的突破口。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邱達等農場新一任領導上任後,對標省農墾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著力推進結構調整。
邱達說:「旱改水就是把一麥一豆改為一麥一稻,面積去年已經達到1萬3千畝。從實際效果看,畝均效益平均提高了500元。如果我們把品種結構再調優,效益會更好。此外,我們正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明年旱改水的面積還會增加。」
潘村湖農場公司育秧工廠負責人蔣華根最近正在推進育秧工程,信心很足:「在持續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的同時,更要在提升產品品質和有效供給上做文章,調動職工的種植積極性。」
觀念一變天地寬,農墾集團潘村湖農場公司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
顆粒歸倉,今年穩穩的收成已經鎖定。立足高產高效,產業結構調整,未來的幸福也穩穩攥在了手裡。
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邱達還在思考:如何立足農場輻射周邊,著力打造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著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幸福是奮鬥出來,奮鬥本身也是一種幸福。潘村湖農場公司的發展只是安徽農墾集團的一個縮影。他們和皖墾人一起,繼續以「致力綠色有機,服務美好生活」為使命擔當,著力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方式上有新突破、發展質量上有新作為,促進產業全面振興,進一步做到「做強皖墾,帶動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