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段青島涵碧樓海上樓房被多臺挖掘機拆除的視頻刷屏,之所以備受關注,在於該項目是國內少見的、號稱七星級的酒店,又牽扯許多在此購房的名人。
範冰冰曾是青島涵碧樓的形象代言人,為涵碧樓專門拍攝酒店宣傳片。範冰冰曾專門推介了這裡:「我看過很多很好的別墅,但是這裡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離海特別近,你從院子裡走出來就能把腳伸到海裡。」涵碧樓,何方神聖?湊巧,我曾去過臺灣省日月潭畔的涵碧樓,正好介紹一下。
日月潭在我們眼中,應該是臺灣的標誌了,這是我第二次到日月潭,第一次是跟團遊,匆匆而過,印象中就是一個小小的水庫而已,真正對日月潭有所了解,還是本次的自由行。在日月潭湖畔住了兩晚,最後一晚住的是文藝範兒十足的五船民宿,告別時,帥哥老闆推薦我順路去涵碧半島去看看。圖為涵碧半島通向湖畔的小橋。
涵碧半島距離水社碼頭很近,有涵碧樓、教師會館、日月行館、耶穌堂、梅荷園和杏壇等景點可供參觀,還有一處涵碧樓紀念館可以參觀。說起這個涵碧樓紀念館,其實很不起眼,還是詢問了當地人才找到的。
紀念館的左側有一面世紀名人牆,牆上有100多位當代名人的手模印。在牆上找找熟悉的名人手印,還是挺好玩的,我們看看都有誰?
首先找到林志玲的手印,身高1.75米的大美女,原來是纖纖玉手。
看到了連戰、江丙坤的手印。
找到了才女張艾嘉的手印。
紀念館前的涵碧樓記。涵碧樓舊名「手網地」,因與先民捕魚所用的手網撒開之形狀相似而得名,山形似碧,故名涵碧山。成為「蔣公行館」後,遂改名涵碧樓。從涵碧樓俯瞰日月潭,山巒疊翠,湖水湛藍。
涵碧樓紀念館面積並不大,這裡展出的涵碧樓百年歷史。入內參觀,需在此處脫鞋。
1901年—1910年間,為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日本富商在涵碧半島最高點處興建了一間施工所附屬招待所的木造日式木屋。最早是以竹葉茅草覆頂,這就是涵碧樓的前身。
這一部分介紹了臺灣高山族之一的邵族。很久以前,邵族獵人因翻山越嶺追獵大白鹿,無意間踏入一片湖光山色之地,不僅獵得白鹿,又發現湖中魚美味可口,族裡長者認為這裡可供世代子孫繁衍,於是舉族遷來舊稱「水沙連」的日月潭。
木造的涵碧樓變成「蔣公行館」後。涵碧半島被列為軍事管制區,使得涵碧樓更顯神秘。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涵碧樓都還是維持日本人所建的木造建築,後因不敷使用,才改建的水泥建築。
蔣介石年表。在蔣家父子相繼過世後,「蔣公行館」日益蕭條。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棟新建的涵碧樓興建於湖畔,成為一般遊客可以住宿的酒店,涵碧樓再度恢復為酒店的平民角色。
歷史中的日月潭,展覽從康熙23年,也就是1684年說起,日月潭的舊稱「水沙連」最早出現在首任知縣季麒光所著的《臺灣雜記》裡,書中提到「水沙連」的名詞和地理位置。一直說到光緒21年,也就是18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