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又到了,地質學碩士、博士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2020-09-05 地球歷史溯源者

又到高校畢業季,找工作又成為所有畢業生的重頭戲,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究竟何去何從?

作為地質學本碩博一氣呵成,並最終進入北京某事業單位從事科研工作的過來人,我今天就來給地質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學弟學妹們講一講我個人對找工作的建議,說的不對之處,請勿見怪!

求職單位的大致分類

從行政屬性來看,地質類對口單位可分為黨政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私企和外企

從單位所在的地點,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之分。

從工作性質,可分為解決編制的和合同工

從今後從事工作的性質,可分為科研型和生產型

公務員、企業

公務員一般都是從事行政類工作,比如,畢業生可以考自然資源部、各級國土廳局所、各省市地震局等。各單位具體要求和工作內容千差萬別,就不多說了。

私企和外企,需要的地礦人才就是要能找礦,能出野外,能吃苦耐勞,外企要求英語要好,這些企業一般也不涉及戶口編制的問題。

國有企業,如五礦、中建材、中鋼、首鋼、中冶、中金、中煤等。這些單位要求專業以採礦、選礦方向居多。畢竟他們不是找礦的主力軍,吸收的專業地質畢業生相對較少。而且,這些單位各自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即使公開招聘畢業生,也會優先在系統內挑選。所以,真正能進這些單位的畢業生很少。

事業單位

應屆碩士、博士畢業生真正去得多的地方,其實是事業單位

一、生產型單位

包括地礦系統、有色系統、石油系統、核工業系統下各地礦局、地調院乃至基層地質隊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地礦系統下華中、華東、華南的基層地質隊的,碩士已經不太好進了,當然不是說進不了,但是是單位挑你不是你挑單位。西南、西北的地質隊碩士想進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有色系統和核工業系統的地質隊不太好說,得看你所在的學校和你的導師和他們的合作關係。想進石油系統估計完全是可遇不可求。

近年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地質隊轉企已是大勢所趨,但省一級地調院還可以保留事業編制。因此這兩年碩士進省一級的地勘局、地調院已經很困難了(本科除了有關係,基本進不了)。這些單位都把事業編制拿在手裡攥的緊緊的,輕易不給人。因此,如果你是碩士又不打算繼續深造,想進地調院的話要早作準備,只會越來越難進。

以上說的都是純生產單位的情況,碩士都還是可以進的。剩下的單位,碩士一般都進不了了,或者進去只能做非核心崗位(例如管理崗、實驗崗等)。還有地科院幾個京外的所,比如廊坊物化探所、水文所、巖溶所等,也基本是這個情況。

二、兼具生產和科研性質的單位

包括地調局下六大地調中心和部分地科院下屬各所

碩士現在幾乎不可能進。而博士如果想進六大地調中心,現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需要導師和這些單位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單位裡有願意幫你說話的人。而且自己本身要既能寫論文(中文論文就夠了,這些單位畢竟還不是純科研單位),還要熟悉項目流程,又要能出野外。一般想進這些單位,除了專業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研型單位

包括各地質院校、地科院系統下地質所、資源所、力學所,中科院系統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所、寒旱所、貴陽、廣州地化所等等

絕大多數高校的情況是即使能進,也只是留在自己讀書的學校,或是比自己讀書的學校低一檔的學校。例如,你讀的是211、985高校,你如果能在自己這一屆同學裡的水平達到前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主要是看論文),而且你的導師手下今年沒有比你更強的人要留,或是你的導師手下有比你更強的人,但你的老師是學校數一數二的教授或校領導,你才有可能留校。如果不能留校又想去高校就職,你只能去二本裡尋找機會了。

中科院各所目前現在已經不招博士了。不論哪兒畢業的,想進中科院,先去做博士後再說。在站期間必須要有兩篇國際SCI,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你才有機會出站時申請競聘副研究員,競聘上了留所,競聘不上走人。

比較於上述兩種情況,地科院還有幾個所可以給博士畢業生搞科研的機會,基本上也是拼論文。但目前地科院在京的幾個所,今年進所的非京生源名額比往年要少,據說跟北京市引進人才政策調整有關。而且地科院部分研究所可能也要向中科院學習,今後準備只招博士後。

四、其他單位

除了上述單位,地質類的碩士、博士還可以去一些相對來說不要求論文,又不搞實際生產的事業單位。例如地調局發展中心、地質博物館、油氣中心等。只是,想進這些單位的人實在太多,能力只是一個方面,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很多。

幾個畢業生普遍關心的問題:

(1)找工作用不用託人送禮?

不論科研單位還是生產單位,如果想進核心業務崗,幾乎不需要送禮的。因為這些崗位是真正需要人來做事情,給單位創造效益的。如果想搞科研,基本上就是拼論文。當然,任何單位在招人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傾向性,都會優先招自己熟悉的。

(2)找工作拼關係還是拼能力?

技術性的崗位還是拼能力為主。但是,除了能力之外,學校和單位、導師和單位之間的熟悉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我覺得這是因單位而異,生產型的單位,主要關心你的野外技能,簡單的說,就是能不能出野外找礦。那些兼具科研、生產性質的單位既關心你的野外技能,同樣還關心寫論文的能力。而那些純科研單位,就是看國際SCI論文。當然,不論哪種單位,為人處世的能力和協助/承擔項目的能力都是必須的。

總之,對於找工作,我覺得大家不要太樂觀,但也不要悲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事先定好目標,早點聯繫,最後成功的機會就會變高!

疫情下,祝願所有地質學的碩士、博士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相關焦點

  • 2020年畢業季的你該何去何從?
    2020年畢業季的你該何去何從?大家談談今年的畢業季應該如何擇選工作或做好哪些準備?選工作這個問題,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好好談。因為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大家都很迷茫。自己到底該怎麼辦?剛畢業將要走向社會的學生,今年就業困難,但是永遠不要停止你向前奔跑的腳步,因為年華不容浪費!想要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就朝著這一個目標不停的向前,讓夢想照進現實,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 985博士去「專科」當老師,月薪6000擠破門檻,本科生該何去何從
    比本科高的學歷,自然是碩士和博士,那麼有了高學歷以後,找工作就能更輕鬆了嗎?其實也不然還要分專業的好與壞,並且想要考碩士和博士不僅要花費大量的學費和時間,也會比其他學生晚很多年進入社會工作。考上博士就業的選擇就會更大一些嗎?
  • 疫情寒冬-今年的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有這麼一群人,面對疫情的寒冬,他們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回不去學校,找不到工作,雲畢業還得在家養老。——這只是一部分人的現狀。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說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當下進入高校畢業季,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次,很多社會人在拿了年終獎之後離職找新工作;還有年前辭職想跳板更好職位的社會人也在找工作。最後,是眾多公司因為疫情經濟的影響都不招人!
  • 博士、碩士畢業照把帽子拋向空中表示啥意思呢?
    四月的「尾巴」已經露出來了,「畢業季」的腳步越來越近。說到「畢業季」,我們很自然地想到這麼一個場景:博士或者碩士畢業生,在拍畢業照的時候,帽子紛紛拋向空中,仿若一場「帽子雨」,畫面定格在相機的那一刻,畢業照給人一種動感十足的感覺。
  • 畢業季,你的人事檔案該何去何從?
    過完年,2018年的應屆畢業生們,就要開始準備論文與實習,完成畢業前的收尾工作了。那麼畢業生的人事檔案該何去何從呢?讓我們帶你了解!先來看一篇小故事:2004年,李海畢業後工作的企業不具有保存人事檔案的資格,也沒有要求他調檔。
  • 正值畢業季,河北省「雲招聘」力促高校畢業生就業
    原標題:「雲招聘」力促高校畢業生就業 正值畢業季,河北省開展多種線上招聘活動 「雲招聘」力促高校畢業生就業 最近,河北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的王慧心情不錯,因為她找工作的事兒有了著落。
  • 重慶申報12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公示信息顯示,各高校共計擬申請新增12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具體來說:  西南大學21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點:法學、社會學、民族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中藥學、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地質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 全國碩士、博士畢業生增長趨勢分析
    比較1999年到2019年,20年碩士、博士兩類高端人才的人數發展,可以看到碩士、博士人才數量的增長趨勢。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數據曲線如下圖所示。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畢業生人數從2009年開始,已經超過1999年碩士畢業生的人數;2、2019年高校碩士畢業生人數達57萬,事實上已經超出1999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統計數據顯示為44萬人左右);從數據上分析,現在的碩士畢業生數量相當於20年前的本科畢業生數量,博士生數量相當於
  • 全國碩士、博士畢業生增長趨勢分析
    比較1999年到2019年,20年碩士、博士兩類高端人才的人數發展,可以看到碩士、博士人才數量的增長趨勢。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畢業生人數從2009年開始,已經超過1999年碩士畢業生的人數;2、2019年高校碩士畢業生人數達57萬,事實上已經超出1999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統計數據顯示為44萬人左右);
  • 2019年高校最難畢業季,高校畢業生:知網查重逼迫我們學術造假!
    史上最難畢業季2019年高校畢業生最大的感悟就是想要畢業不再那麼容易,僅僅畢業論文一項就可以折磨到發瘋,受到國內某位不知道知網的當紅小生高調曬出名校博士後的聘任書,結果發現存在論文抄襲的現象,受到輿論的攻擊,2019年教育部嚴格要求各大高校嚴查各種學術論文抄襲的現象
  • 曬曬美國碩士博士畢業生的平均工資
    美國大學與僱主協會,每年按4個季度分別發布新畢業的大學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薪水調查報告
  • 1246名研究生同學喜獲碩士或博士學位!
    1246名研究生同學喜獲碩士或博士學位,踏上人生新旅程。    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長鄭有良,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校黨委書記鄧良基和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榮廷昭,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其他校領導張強、朱慶、楊文鈺、陳代文、王斌、吳德等出席典禮並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研究生以優異的成績為學校畢業季獻禮。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是否有助於提升教育質量?是否是大材小用?優秀的畢業生去做教育,對教育的質量提升是肯定的,畢竟人家也是學霸。優秀的畢業生去任教,只要能提供平臺,像北上廣深的一流學校,有優質生源,成績肯定是不一般。至於提到的待遇,高學歷,高收入,這個也符合規律。優秀的人才去優秀的學校做教育,優秀的學校也需要一流的畢業生去做教師,那麼強者亦強,這是名校效應!
  • 碩士、博士畢業生迎來100萬大關,哪些學科最火爆?
    博士畢業生達到62578人,在校生175295人,預計畢業生71396人。總數中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在職研究生攻讀學位學生。 摘自教育部官網 按照學術類型劃分,其中學術型碩士、博士比例佔到53%,專業型碩士、博士佔比47%。
  • 畢業季PK就業季,博士大神們何去何從?錢途光明!
    原標題:荼蘼之後,花季已盡,博士們何去何從?  很喜歡王菲的《開到荼蘼》,大神林夕的作詞每一句都像隨想,卻又每一句都直指人心。  博士,最高的學位,斬獲博士頭銜,你就已經站上了象牙塔尖。
  • 博士畢業後,該何去何從?工作 or 博後?
    博士畢業了,該何去何從?工作 or 博後?這或許是很多剛畢業或馬上畢業的博士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他們的特點是科研成果還不夠豐富但他們有一定科研思路而且還有科研激情他們渴望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來展示自我當面對工作 or 博後的選擇時卻又難以抉擇據「中國博士後
  • 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為什麼不可以
    「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2020畢業季之後,面對嚴峻就業形勢,大學生該何去何從?
    如果註定離別,請認真道別,2020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沒有篝火,沒有晚會,甚至連一張畢業照都沒有,同學們只能參加遠在一方的雲畢業,但這些都不算遺憾,最遺憾的是同學們沒能在最後畢業時,相聚到一起曾經看到網上,呼和浩特的大學生們,坐在教室裡,每人一份免費15元的畢業餐,很多大學生感慨,「又不是我們」,「又不是我們的學校」,大學生會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紀念和度過這個畢業季?
  • 又到畢業季!這些學位服秘密你知道嗎?
    畢業季即將拉開帷幕,各式各樣的學位服將為生機盎然的校園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關於學位服,你了解多少?跟隨小編一起了解,揭開學位服的「秘密」。好期待,穿上學士服,拍攝自己的畢業照,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屬於你們的畢業季,一定讓你成為最美畢業生!一學位服「秘密」——為啥穿中國的學位服出現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不斷發展,中國建立了適合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學位制度。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學位服飾也提到了日程安排上來。
  • 西安交通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16篇SCI,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大體意思如下:西安交通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孫光宇,在讀碩士期間,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Phys. Rev.E等國際頂尖主流期刊發表了8篇SCI論文,加上8篇作者身份的SCI論文和4篇EI論文,被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錢學森學院院友)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