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校畢業季,找工作又成為所有畢業生的重頭戲,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究竟何去何從?
作為地質學本碩博一氣呵成,並最終進入北京某事業單位從事科研工作的過來人,我今天就來給地質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學弟學妹們講一講我個人對找工作的建議,說的不對之處,請勿見怪!
求職單位的大致分類
從行政屬性來看,地質類對口單位可分為黨政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私企和外企。
從單位所在的地點,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之分。
從工作性質,可分為解決編制的和合同工。
從今後從事工作的性質,可分為科研型和生產型。
公務員一般都是從事行政類工作,比如,畢業生可以考自然資源部、各級國土廳局所、各省市地震局等。各單位具體要求和工作內容千差萬別,就不多說了。
私企和外企,需要的地礦人才就是要能找礦,能出野外,能吃苦耐勞,外企要求英語要好,這些企業一般也不涉及戶口編制的問題。
國有企業,如五礦、中建材、中鋼、首鋼、中冶、中金、中煤等。這些單位要求專業以採礦、選礦方向居多。畢竟他們不是找礦的主力軍,吸收的專業地質畢業生相對較少。而且,這些單位各自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即使公開招聘畢業生,也會優先在系統內挑選。所以,真正能進這些單位的畢業生很少。
應屆碩士、博士畢業生真正去得多的地方,其實是事業單位。
一、生產型單位
包括地礦系統、有色系統、石油系統、核工業系統下各地礦局、地調院乃至基層地質隊。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地礦系統下華中、華東、華南的基層地質隊的,碩士已經不太好進了,當然不是說進不了,但是是單位挑你不是你挑單位。西南、西北的地質隊碩士想進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有色系統和核工業系統的地質隊不太好說,得看你所在的學校和你的導師和他們的合作關係。想進石油系統估計完全是可遇不可求。
近年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地質隊轉企已是大勢所趨,但省一級地調院還可以保留事業編制。因此這兩年碩士進省一級的地勘局、地調院已經很困難了(本科除了有關係,基本進不了)。這些單位都把事業編制拿在手裡攥的緊緊的,輕易不給人。因此,如果你是碩士又不打算繼續深造,想進地調院的話要早作準備,只會越來越難進。
以上說的都是純生產單位的情況,碩士都還是可以進的。剩下的單位,碩士一般都進不了了,或者進去只能做非核心崗位(例如管理崗、實驗崗等)。還有地科院幾個京外的所,比如廊坊物化探所、水文所、巖溶所等,也基本是這個情況。
二、兼具生產和科研性質的單位
包括地調局下六大地調中心和部分地科院下屬各所。
碩士現在幾乎不可能進。而博士如果想進六大地調中心,現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需要導師和這些單位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單位裡有願意幫你說話的人。而且自己本身要既能寫論文(中文論文就夠了,這些單位畢竟還不是純科研單位),還要熟悉項目流程,又要能出野外。一般想進這些單位,除了專業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研型單位
包括各地質院校、地科院系統下地質所、資源所、力學所,中科院系統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所、寒旱所、貴陽、廣州地化所等等。
絕大多數高校的情況是即使能進,也只是留在自己讀書的學校,或是比自己讀書的學校低一檔的學校。例如,你讀的是211、985高校,你如果能在自己這一屆同學裡的水平達到前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主要是看論文),而且你的導師手下今年沒有比你更強的人要留,或是你的導師手下有比你更強的人,但你的老師是學校數一數二的教授或校領導,你才有可能留校。如果不能留校又想去高校就職,你只能去二本裡尋找機會了。
中科院各所目前現在已經不招博士了。不論哪兒畢業的,想進中科院,先去做博士後再說。在站期間必須要有兩篇國際SCI,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你才有機會出站時申請競聘副研究員,競聘上了留所,競聘不上走人。
比較於上述兩種情況,地科院還有幾個所可以給博士畢業生搞科研的機會,基本上也是拼論文。但目前地科院在京的幾個所,今年進所的非京生源名額比往年要少,據說跟北京市引進人才政策調整有關。而且地科院部分研究所可能也要向中科院學習,今後準備只招博士後。
四、其他單位
除了上述單位,地質類的碩士、博士還可以去一些相對來說不要求論文,又不搞實際生產的事業單位。例如地調局發展中心、地質博物館、油氣中心等。只是,想進這些單位的人實在太多,能力只是一個方面,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很多。
(1)找工作用不用託人送禮?
不論科研單位還是生產單位,如果想進核心業務崗,幾乎不需要送禮的。因為這些崗位是真正需要人來做事情,給單位創造效益的。如果想搞科研,基本上就是拼論文。當然,任何單位在招人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傾向性,都會優先招自己熟悉的。
(2)找工作拼關係還是拼能力?
技術性的崗位還是拼能力為主。但是,除了能力之外,學校和單位、導師和單位之間的熟悉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我覺得這是因單位而異,生產型的單位,主要關心你的野外技能,簡單的說,就是能不能出野外找礦。那些兼具科研、生產性質的單位既關心你的野外技能,同樣還關心寫論文的能力。而那些純科研單位,就是看國際SCI論文。當然,不論哪種單位,為人處世的能力和協助/承擔項目的能力都是必須的。
總之,對於找工作,我覺得大家不要太樂觀,但也不要悲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事先定好目標,早點聯繫,最後成功的機會就會變高!
疫情下,祝願所有地質學的碩士、博士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