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過退休年齡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能與單位構成勞動關係麼

2020-10-06 螃蟹侃法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大家好,我是螃蟹。



案情

原告陸某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到某公司工作,沒有和公司籤訂用工合同,該公司也沒有為其購買社會保險。陸某某離職後向法院起訴,要求該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及未籤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額,並給予解除勞動關係的經濟補償。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陸某某與單位間是否成立勞動關係呢?他的哪些訴求可以獲得法律支持?近日,武鳴區法院對案件作出判決。

陸某某出生於1965年,至20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2017年8月,他到某公司從事後勤部廚房工作,雙方未籤訂書面用工合同,該公司亦未為其購買社會保險。2018年9月,陸某某從該公司離職,離職時尚有2.7萬元的工資未結清。

2019年,陸某某向武鳴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其與某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判令該公司向其支付拖欠的2.7萬元工資,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額7.8萬元及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3000元。

武鳴法院經審理認為,陸某某到某公司工作時,年齡為52歲,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的規定,陸某某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不再具有建立勞動關係的主體資格,因此,其與某公司建立的用工關係屬於勞務關係,而不屬於勞動關係。

所以陸某某要求確認其與某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陸某某向某公司提供勞務,某公司應依約支付報酬。關於欠付報酬金額,庭審過程中,某公司認可尚欠陸某某2.7萬元報酬,法院予以確認。

陸某某要求某公司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及經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是基於勞動關係,而陸某某與某公司之間並不存在勞動關係,所以陸某某的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最終,法院依法判決某公司支付陸某某勞務報酬2.7萬元並駁回他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這起案件主要的焦點在於原告與被告之間是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勞動法沒有規定勞動者的上限年齡,沒有禁止用人單位招用超齡員工。退休制度是給予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勞動者可以放棄這項權利繼續工作。

為維護已達退休年齡但沒能享受養老保險勞動者的權益,應認定其與用人單位間存在勞動關係。第二種觀點認為,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從法律上已不再具備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就不能成為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者,且已不能辦理養老保險,因此不能與用人單位再建立勞動關係。

法院在審理本案時採納了第二種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係處理」。

該規定適用於已享受養老保險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該類人員即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但是,對於已達退休年齡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如何處理沒有明確規定。

法官認為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考慮原告是否符合勞動法調整的主體資格。本案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時,已超過國家法律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因此,原告與被告之間已不存在勞動法上的權利義務關係,且原告在未達法定退休年齡之前並未在被告處持續工作,因此,其已不屬於勞動法調整的主體範圍。

二是從勞動關係與勞務關係的適用範圍區分原告與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係。勞務合同中雙方是平等主體的契約關係,彼此間沒有從屬性。除此之外,應判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關係是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其從用人單位獲得的勞動收入是否為其主要生活來源等方面確定雙方的關係。

本案中,原告到被告處工作時已滿52歲,雙方未籤訂勞動合同,原告在被告處工作之前在其他處打工,並不是以從被告處勞動獲得的收入為其主要生活來源,雙方之間的關係不具有穩定性,亦沒有其他證據證明雙方有建立勞動關係的合意表示,因此,原告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來源:南寧中院


【喜歡的朋友,麻煩點讚、評論、轉發】

【關注@螃蟹侃法 ,我會用儘量樸實的語言,為你科普法律】

相關焦點

  • 高院改判:享受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達到退休年齡仍是勞動關係!
    【解讀】對已達退休年齡但未依法享有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人員,與用人單位的用人關係應如何認定?在我國,雖然一直沿用相關法規關於退休年齡的規定。但實踐中,確實存在勞動者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而不能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一般來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上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不一定能夠享有養老保險待遇。
  • 已超過退休年齡與用人單位不構成勞動關係(注意細節+要點)
    該條是關於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爭議的法律關係認定問題,不能反推得出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其與用人單位構成勞動關係的結論。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0)行他字第10號的批覆,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的規定,李某歲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其與沙洋縣環衛處應按勞動關係處理。
  • 以何為準——開始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還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因此,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二是累計繳費滿十五年。
  • 入職時已超過退休年齡,但籤的是勞動合同,構成什麼關係?
    廣東高院《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11.用人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雙方形成的用工關係按何英姑於2014年入職東莞某玩具廠,入職時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入職時公司與何英姑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2018年5月,何英姑以公司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被迫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公司不同意。何英姑遂申請勞動仲裁。
  • 廣東高院:達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堅決不能認定為勞動關係
    由於法律並沒有把「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獨規定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勞動者在未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下,勞動合同雙方同意勞動者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的,並不違反勞動關係成立要件的要求,從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應視為雙方繼續保持勞動合同關係。
  • 超過60歲,與用工單位是構成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
    據此,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主體資格自然滅失,雙方不再存在勞動法律關係,雙方之間的勞動亦不屬於勞動法上的勞動,而應理解廣義勞動,屬其他法律而非勞動法調整的範圍。  3、《社會保險法》第四十條規定,工傷職工符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條件的,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 公司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不構成違法
    【要點提示】員工已達法定退休年齡的,用人單位與員工的勞動合同終止,公司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係時,勞動者已達法定退休年齡的,不構成違法,不應支付賠償金。【判決理由】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為女職工滿50周歲,因此金某英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可見雖兩者對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規定不盡相同,但後一規定是對前一規定的補充。
  • 廣東高院:達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堅決不能認定為勞動關係!(說理太...
    由於法律並沒有把「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獨規定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勞動者在未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下,勞動合同雙方同意勞動者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的,並不違反勞動關係成立要件的要求,從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應視為雙方繼續保持勞動合同關係。
  • 廣東高院:達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堅決不能認定為勞動關係!(說理太詳細了)
    由於法律並沒有把「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獨規定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勞動者在未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下,勞動合同雙方同意勞動者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的,並不違反勞動關係成立要件的要求,從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應視為雙方繼續保持勞動合同關係。
  • 退休人員再次聘用時,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的可能是勞動關係
    現保潔阿姨對此提出異議,主張幼兒園與其是勞動關係,幼兒園應向其支付5個月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而幼兒園則認為保潔阿姨已經達到退休年齡,與幼兒園之間的用工關係應為僱傭關係而非勞動關係,不受《勞動合同法》調整。二、本案焦點聘用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所構成的用工關係是僱傭關係還是勞動關係。三、本案事實(一)保潔阿姨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 達到退休年齡勞動合同終止與勞動合同法相牴觸嗎?
    導讀:《勞動合同法》第4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1條增加了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 達到退休年齡還有勞動關係嗎?基層、中院和高院3種判法
    一審廣州市花都區法院認為:本案中,雖康連娣於2014年8月27日起年滿50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事實上康連娣仍一直在毅峰公司處工作,繼續為毅峰公司提供勞動,對此雙方也籤訂了勞動合同,且毅峰公司未為康連娣辦理退休手續,康連娣也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故認為2014年8月27日至2018年3月24日期間康連娣與毅峰公司之間仍存在勞動關係。
  • 超過60歲與用工單位也構成勞動關係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一、我國《勞動法》中僅規定禁止僱傭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我國法律未禁止企業、事業單位及個體工商戶招聘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這表明我國對於公民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的年齡下限作出了禁止性規定,而我國法律沒有對勞動者的年齡上限進行限制,只要公民年滿16周歲直至死亡,都具有行使勞動的權利。
  • 59歲女工與單位屬於勞動關係嗎?下班途中死亡能認定為工亡嗎?
    因申請工傷的需要確認勞動關係,於是羅某某的近親屬田某某等八人在申請勞動仲裁未被受理的情況下,於2017年4月26日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羅某某與塑模廠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爭議焦點★達到退休年齡入職後,與用人單位之間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
  • 超過退休年齡的工傷職工能享受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審判決】(2018)滬0118民初20539號本院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及《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鑑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工傷待遇;經工傷人員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且解除勞動關係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不足年限每減少1年,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遞減
  • 說法丨退休後用工關係爭議歷經三審 再審法院認定為勞務關係
    過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後,員工與用工單位之間是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的法律關係問題,關係著員工個人權益保障、用人單位繳納社保、工資、經濟補償金等多重問題。廣州中院認為,由於法律並沒有把「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獨規定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勞動者在未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下,勞動合同雙方同意勞動者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的,並不違反勞動關係成立要件的要求,從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應視為雙方繼續保持勞動合同關係。
  • 用工單位招用退休返聘人員的法律分析
    所以司法實踐中,退休返聘人員主要包括三類:1、享受退休待遇或養老保險待遇的;2、滿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退休待遇或養老保險待遇的,招用單位已按項目參保等方式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3、滿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退休待遇或養老保險待遇的。
  • 公司未繳納社保,可以要求賠償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嗎?
    2015年12月9日,張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仍在南京某公司工作。2019年5月21日,張三以南京某公司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係。2019年5月22日,張三向南京市江寧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支付經濟補償金36553元、支付養老保險待遇損失,之後向法院提起訴訟。
  • 「法問」退休後未享受社保待遇,我該怎樣索賠
    張律師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經濟補償。因此,我可以索賠。  陳律師則反對,他認為我退休後勞動關係隨著勞動合同自然終止而消失,如今我和公司存在勞務關係。所以退休之後沒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補償我不能要。
  • 塗欣: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與單位間關係認定
    》第十八條等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係應認定為勞務關係,而非勞動關係。針對雙方之間形成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的問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結合本省實際,於2016年1月15日印發《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十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雙方形成的用工關係按勞務關係處理」的規定,本案中甲某某出事時與火鍋店之間的用工關係符合上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