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多家留學服務機構了解到,北歐留學由於其學費低、籤證容易、教學質量高社會安定等優勢,成為吸引中國留學生的主要因素。
北歐四大優勢吸引中國留學生
記者從各個方面綜合了解到,北歐諸國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優勢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生活費用相對較低。北歐國家以良好的社會福利體系著稱,瑞典、丹麥、挪威等國的高等教育幾乎是全部免學費的,每年的平均生活費在5萬元人民幣左右,相對於英美等留學熱門國家,這一留學消費優勢顯而易見;
二是教學質量高。以荷蘭為例,2003歐盟大學綜合排名,22名內荷蘭有7所大學入圍,且大部分大學都有用英語授課的專業,中國學生只要參加託福或雅思考試,達到申請國所需要的標準就不再需要額外的語言審核,良好的國際化教學氛圍和語言環境對留學非常有利;
三是籤證通過率高。相對美國的「高拒籤率」和英、法、德等國家的高門檻,北歐諸國的籤證要容易很多。業內人士透露,一旦有了四國大學的邀請信或錄取通知書,被拒籤的概率很小。
四是安全係數高。社會安定,治安狀況較好,比起歐美其他國家,北歐國家的犯罪率是很低的,尤其是芬蘭,它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留學北歐語言關不可忽視
然而,對於有意去北歐國的留學消費者,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等留學服務機構提醒,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語言關不可忽略。語言關可以說是最大的難關,瑞典有瑞典語,丹麥有丹麥語,挪威有挪威語,芬蘭有芬蘭語等等,可能造成了學習和生活上的不便。
其次,注意黑中介的招搖撞騙。據了解,近幾年中國留學生到北歐留學增幅最大的國家是丹麥,而中國留學生的增加主要體現在來「人民高中」及職業高等教育學院就讀的學生,但正是這些主要由國內中介辦過來的學生在到丹麥後出現了很多問題。英文的「College」一詞在中國被譯為「學院」,而在丹麥被稱為「College」的都是職業教育學院,大學則是「University」和「School」。職業高等教育學院的教學和大學並不接軌,雖然部分學校也有本科文憑,但其文憑無法申請大學的研究生課程。國內中介在語言上混淆校名,使很多中國學生到丹麥後大呼上當。
家長最關心:孩子留學後如何就業
留學消費日趨理性,關注焦點由如何留學到留學後如何就業和歸國發展
據了解,近幾年中廣州留學市場有了新的變化,眾多的學生和家長在對待留學由盲目走向理智。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出國部副部長郭寧告訴記者,3年前,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留學問題是移民問題,比如這個國家是否可以移民、哪些專業容易移民等等;有大多數的家長也會比較關心勤工儉學的問題。而對於學校專業及未來就業似乎都十分樂觀,很少有人對於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產生懷疑。家長的主要心態是首先選定國家、城市,而後才會考慮留學的學校和專業。
「其實這本身就是很盲目的事情。」郭寧認為,而近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家長不僅十分關心學校的國際排名,家長對留學生的未來就業成為了考慮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於在英國等非移民的歐洲國家。而學有所成,也成為了很多家長的一個關心方向。
此外,在不久前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組織的留學生家長聯誼會上,留學生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也是相關的就業問題和歸國發展問題。這種種跡象表明在廣東特別是廣州的留學生中,人們已經逐漸趨向於理智和明確的消費,在選擇出國留學時不再盲目地趕潮流。
動態
中澳加強職業教育合作
第二屆「中國-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論壇」召開
第二屆「中國-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論壇」於8月3日在重慶召開,據悉,論壇由中國政府與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共同主辦。40多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專家和160多位中國同行,共同研討了中國職業教育政策的未來發展,並就此交換了意見。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亞歷山大·唐納表示,中國政府目前致力於改革其職業教育與培訓體制,並對澳大利亞在此方面的經驗給予高度評價。因此此次論壇為雙方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同時有助於中國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據悉,澳大利亞政府為論壇的舉辦提供了支持,並通過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投入1900萬澳元支持開展「澳大利亞-中國(重慶)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據介紹,此項目通過在重慶30家學校開展試點,協助中國教育部提高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質量,以更好地適應行業需要。
據了解,職業教育與培訓僅僅是澳大利亞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的一個方面,預計2005至2006年,澳大利亞將向中國提供大約4620萬澳元的發展援助資金,以支持兩國擴大發展合作成果。時報見習記者吳遠通訊員馮琮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