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了解了荔枝病害,霜疫黴病的相關信息,今天我們繼續來看荔枝蟲害。蒂蛀蟲,主要蟲害之一,在南方荔枝園內發生普遍,常造成很大損失。
這個蟲子是一種蛀食性害蟲,以幼蟲為害,可以危害荔枝多個組織,比如葉片,嫩梢,果實,花穗等。它蛀入嫩葉葉脈內,導致葉脈變黑,嚴重時,嫩葉,嫩梢都會變成焦黑色,影響嫩葉嫩梢的發育。危害花穗和果實,導致花穗乾枯,果實落果,對荔枝產量,質量都有毀滅影響。
這個蟲子一年可以發生10代以上,真的是防不勝防啊,每隻成蟲可以產卵120粒以上,數量是非常大的。成蟲具有明顯的趨嫩性和趨果形,一般喜歡躲藏在隱蔽,潮溼,通風透光差的果實上產卵。剛孵化出來的幼蟲順便就會蛀入荔枝,危害荔枝各個部位,採果後逐漸為害嫩梢和嫩葉,蛀道裡都是蟲糞,影響新梢生長。
有朋友說,我年年都在防蟲,為啥年年都會發生呢?荔枝蒂蛀蟲為什麼這麼難防治呢?對照以下原因,你來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位了。
1、不重視農業防治
發生病蟲害後,很多果農只重視化學防治,對農業防治做得不夠到位。冬季不清園,或者簡單清理下,果園內枯枝爛葉,爛果,病殘組織,雜草遍地都是,這些都為害蟲躲藏提供了方便,大量的蟲卵都是來年發生蟲害的巨大隱患。
2、化學防治存在不當
即便是重視化學防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我們都說過,要在病蟲害發生早期就趕緊用藥,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好的防治效果。很多果農其實並沒有從第一代蟲開始防治,使得蟲源大量累積,到了第二代,蟲口數量劇烈增加,發生嚴重,增加防治難度。
再就是,忽略了成蟲高發期的用藥,成蟲對藥劑敏感,其實更容易殺死;果農沒有根據蟲害發生嚴重情況及時用藥,盲目堅持7天噴藥1次,使得大量果實被蛀食;大量,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使得害蟲抗藥性大大提高;噴藥時,範圍不夠全面,沒有噴到樹冠內部枝葉,地面的雜草沒有噴施,有遺漏,這樣也不會殘留一些害蟲。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新建果園時,不要將多個品種混栽,儘量劃區域栽植,這樣可以減少蒂蛀蟲互相傳播,交叉侵害。
加強肥水管理,多施用有機肥,磷鉀肥,轉變多施,重施氮肥的觀念,根據果樹實際需求,施用中微量元素肥,保證營養全面,減少生理病害發生,同時促進樹勢強壯,增強抗病抗蟲能力。雨季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田間溼度過大。
做好清園工作,儘可能在採果後和早春時,各進行一遍,剪除病蟲枝,清除地面枯枝,落葉,落果。生產過程中,在疏花疏果的過程中,疏除卷葉,卵塊,受害果實,清除地面落葉落果,通過清潔田園,減少蟲口數量,控制蟲情蔓延。
2、生物防治
蒂蛀蟲也是有許多天敵的,可以利用天敵來控制其數量。日常施藥時,注意保護,不要傷害到天敵。
3、化學防治
重點抓住以下時期進行噴藥防治:雌蟲產卵前,成蟲羽化30%左右,噴藥2-3次,防止成蟲產卵;落花-幼果期,果實成熟前15-20天,秋梢展葉期,噴藥2-3次,可選用殺蟲雙水劑,卡死克乳油,敵殺死乳油等。為了降低抗藥性,提高用藥效果,注意交替使用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