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
▽▽▽
一、簡介
華僑大學1960年創辦於著名僑鄉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設 立的高等學府。 1983年中共中央確定華僑大學為「國家重點扶植的大學」。 1997 年,坐落於福建廈門集美學村的原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成建制併入華僑大學, 更名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2003年學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 獲評優秀等級。 2006年廈門校區正式用。 2018年學校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 設高校。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坐落於聞名遐邇的廈門市集美學村。 校園佔地六萬多平方 米,依山傍海,風光旖旎,交通便利。 20幢具有「嘉庚風格」的中西合璧式建 築由低到高、整齊雅致地排列於校園內,成為一道極具特色的建築景觀。 華文學 院是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單位,是中國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資格招收外國留 學生的單位之一,是國務院僑辦首批批准的華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國家漢辦支持 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之一,是國家在福建省最早設立的漢語水平考試考 點。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向海外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人士傳播中國語言文化,進行 漢語培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華文學院現設有漢語國際教育系、華文教育系、漢語言系、預科部、培訓 部和現代教育實驗中心等教學和教輔機構,現有「華語與華文教育」「語言學及 應用語言學」2個學術碩士點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 漢語國際教育、 華文教育和漢語言三個本科專業和漢語言專科專業。 華文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24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 29人,博士學位教師25人。
二、學制及學費
學制:3年
學費:11000元
三、2020年招生計劃
2019年 分數線44/66/339
2020年 擬招35(不包含推免的5人)
四、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
2020年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 華文學院 招生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
科目名稱: 354漢語基礎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 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 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80分),漢語應用能力 (30分),漢語語言分析(4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1.現代漢語部分
(1)現代漢語基礎知識 30分
名詞解釋5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簡答題5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漢語語言分析 33分
語法分析題: 詞類分析、短語分析、句子分析(語義成分分析),共10分
辭格分析題,共10分
病句修改題,共8分
漢語拼音標註,共5分
(3)漢語綜合分析,共12分
2.古代漢語部分
(1)古漢語知識題(填空),共16分
(2)文言詞語解釋,共21分
(3)古今漢語翻譯,共18分
(4)文言文綜合閱讀(加標點,譯成現代漢語),共20分
二、考查目標
(1)要求考生具有較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2)要求考生具有較高的漢語應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漢語語言分析能力。
三、考查範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漢語基礎考試由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漢語應用能力」和「 漢語語言分析」三部分組成。
(一)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語言學基礎 2.漢語概況 3.現代漢語語音 4.現代漢語詞彙 5.現代漢語語法 6.漢字 7.古代漢語
(二)漢語應用能力 漢語應用能力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1. 辨音和標音能力 2. 字形、字義辨別能力及漢字書寫規範 3. 詞彙、語法規範 4. 文言文閱讀理解
(三)漢語語言分析 漢語語言分析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1.語音分析 2.詞義分析 3.語法分析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漢語基礎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徐通鏘、 葉蜚聲 主編《語言學綱要》 , 北京大學出版社
科目名稱: 445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 ) 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 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80分),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30分),材料分析寫作(4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1.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80分
( 1)填空題30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 2)判斷題15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 3)選擇題35題,每小題1分,共35分
2.教育、心理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30分
( 1)填空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 2)判斷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 3)選擇題10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案例分析寫作 40分
寫作題為論說文。 論說文的考試形式有兩種,每次考試選擇一種:
( 1)基於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
( 2)基於文字材料的案例分析。
二、考查目標
(一)要求考生具有與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二)要求考生具有與國際漢語教學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三)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三、考查範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1. 中國文化基礎知識
2. 外國文化基礎知識
3. 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二)教育、心理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1.教育學基礎
2.心理學基礎
3.語言教學基礎
(三)材料分析寫作
1. 分析與實踐能力
2. 論文寫作能力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一)《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劉珣,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二)《中國文化要略》(第3版),程裕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三)《中國文化概論(修訂版)》, 張岱年、方克力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四)《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胡文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五)《外國文化史》,孟昭毅 曾豔兵,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六)《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趙金銘,商務印書館。
五、勤思學員上岸心路
剛開始我不像大多數考研者那樣有明確的目標,我本身就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喜歡戶外集體活動。
但是到了大三下學期,我們班裡的同學都紛紛加入考研的隊伍,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我的考研生活。剛開始大家好像都有明確的考研目標。
我們學校是一個普通二本,能考上比較好的學校的數量不多,我一直沒有目標院校,不過我一直按照勤思給的範圍複習著,直到擬報名的最後一個晚上,我開始慌張了,於是找到了勤思的黃老師,她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耐心的幫我查院校,我根據自己的水平,請黃老師推薦了幾個學校,然後我又查一查一些具體的內容後,最終確定了華僑大學。
然後就是每天看書,前期是看書本,看勤思的課程視頻,視頻中老師講得內容會深一點,看書不一定能想得那麼深,也可以補充書上的內容,對於比較深奧難懂的語言學綱要,看視頻是最好的選擇,除此之外,我還按照看書的進度做勤思發的習題,可以檢測看書效果也可以及時補充不會的知識,後期就是背勤思發的總結書。
我不喜歡老老實實坐在教室看書,一般都會選擇一個自己感覺舒服的地方學習。
當然也會有心煩氣躁的時候,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也有特別痛苦的時候,我大概是從十一月份就開始感覺有點難熬了,幾乎是一秒一秒的熬,尤其是我在做英語題的時候,我的英語特別差,都十一月了我發現英語還是特別爛,我害怕英語過不了國家線,於是每天用一個下午學英語,堅持了一個月吧,這一個月我到現在都不想提起它。
政治我從八月份開始,每天看一會,估計是沒有用心,距離考試還有一個星期的時候,突然發現我的選擇題錯誤率很高,內心頓時慌了神,然後匆匆看看,最後果然沒考好,不過幸虧過了國家線。
直到這個時候,其實我的內心還沒有 特別想考上這 個學校,只是感覺既然是考試就要好好準備,每天感覺累了,就會發一些文字(只 能自己看到)。
然後初始成績出來,我知道自己應該能參加複試,但是華僑大學的複試科目與初試不同,又要重新看書讓我有點崩潰,然後又找到了黃老師,她告訴我華僑大學的一些重要信息,讓我安心不少,再次感謝黃老師!
然後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搜索關於華大的複試方面的信息,我們學校複試特別晚,所以準備複試的時候,我是孤軍一人,每天看書,也就說這個時候我喜歡上了這種每天安靜看書的生活,也明確了自己想要什麼,所以複試中問我的未來規劃我基本上沒有想都沒想直接說出來了。
現在一切塵埃落定,當時的喜怒哀樂也成了我人生中的一段回憶,我感謝這段經歷,讓我變得更加自信。我沒有什麼可以送給正在考研路上奔波的人,但是我也希望你們能活在當下,享受當下,這是我經常對自己說的,現在送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