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現實生活中的爸爸們真得是這樣想的嗎?如何做好女兒的「老情人」呢?我們來從圖畫書中來找找答案吧。
女兒的到來會讓父親有了更多的責任:女兒是爸爸必須愛的、無論如何不能不愛的寶貝!是爸爸完全能呵護、真正能影響到的---惟一的,女人!
我帶著兒女在講故事
我的父母總是喜滋滋地對我說,你有個女兒啊,等你老了就知道有女兒的福了。其實,兒子也會很孝順吧,不信你看《奶奶來了》中,女兒看到奶奶的種種窘狀,而爸爸總是默默地服侍奶奶。
有友人問我,看起來你好像對兒子特別好,好像不怎麼去管女兒啊。我的回答是,正因為我對女兒好,我才不去管她,給她自由。你越是給她自由,她越是要粘住你。好比安德烈·德昂的《親愛的小魚》—--「我讓你自由,你卻回來了。」所以,給我的感觸就是,養育女兒,越放手,越牽掛。
有個媽媽朋友,在女兒成長的13年中,沒有去「幹涉」她的學習,任由她自主學習;還有個媽媽朋友,認為「小學四年級」之前的作文都要媽媽來寫,以後女兒才能學會寫作。現在看來,兩個女兒都看上去不錯。以後如何?我覺得要看他們的爸爸是如何介入。前者的爸爸,跟女兒處得跟哥們似的,後者的爸爸則基本不參與女兒的教育中。我更覺得跟女兒處得像哥們似的更值得學習。現在看來,慈父、嚴父,都比不上友父!
有的繪本中的主角貌似和父女沒啥關係,實則不然。「賽娜鼠和艾特熊」故事中的熊和老鼠像極了一對感情深厚的父女,他們之間雖然有人認為他倆不是父女。他倆相依為命,無論賽娜鼠做什麼,艾特熊總是言聽計從,寵愛有加。
寵愛女兒好像是情人爸爸的必修課,在《月亮公主》中,國王爸爸為為了女兒的需求,要把月亮給搞下來。不僅是有特權的國王,《爸爸,我要月亮》中的爸爸也聰明地搭梯子把月亮送給了女兒做玩具。
可是,這樣地寵愛女兒,任由女兒個性成長,會不會讓爸爸們也有這樣的擔憂---
比如,女兒不願嫁人,那可如何是好?你看《頑皮公主不出嫁》的公主,就是不願意嫁人,把前來求婚的各路王子們打得落花流水。我看國王陛下也只有掩面長嘆的樣子。
比如,女兒剛烈勇猛,追求獨立怎樣?你看《紙袋公主》的公主,心愛的王子被兇狠的噴火龍給抓走了,自己的漂亮衣服都被燒光光時,套上一個紙袋就追殺過去,動動腦動動嘴皮子,就把噴火龍給拿下了。可是,心愛的王子卻嫌公主頭髮亂服裝亂,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公主立即跟她分手。
「情人爸爸」是不是就應該默默地躲在後面,只把深深的愛付之一笑---哪怕女兒註定要愛上了別人,嫁為人婦。《跳舞》中的爸爸一直在背後默默地看著女兒成長,跳著她喜愛的舞蹈,微微笑,一直到女兒出嫁。
女兒為爸爸跳最後的舞蹈,爸爸終於笑了
我理解這樣的「父愛如山」,我更希望能與情人女兒共同成長。比如,能不能帶著女兒在雪夜去看貓頭鷹?(《月下看貓頭鷹》)比如能不能在聖誕夜帶著兒女到森林裡和動物們過聖誕?(《我們的樹》)
女兒看著爸爸的背影走在雪夜中
要做好情人爸爸,先要學會跟女兒溝通。
否則會讓自己的英武之氣無端受損,比如《古納什小兔》中的女兒翠西發現自己心愛的小兔玩偶不見的時候,說的「阿拉西,巴樂西,肚拉機」,爸爸是無論如何都聽不懂,反倒覺得是女兒在亂發脾氣,夾起來就走。當真相大白,翠西的臉上一副那樣的表情---有女兒的爸爸是不是都見過啊?
除了要學會女兒話,還得要有爸爸大魔咒。
《看情況咯》裡的女兒瑪麗婭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喜歡的「奧莉薇」,還總是跟爸爸爭個不停—從北吵到東、從東吵到南、從南吵到北,只有爸爸說出「看情況囉!」,才戛然而止。你有沒有這樣一句「大魔咒」呢?只要一出口,不管是該回家了,還是改吃飯了,或者是該睡覺了,總之,女兒瑪麗婭不再是奧莉薇,該收兵了,該收心了,要做個乖女兒了。
爸爸與女兒的散步和爭論
不過,父親大人要做好女兒的完美情人,也要注意不要讓女兒成為單親女兒。
在《大猩猩》中,安娜希望父親能像那隻孔武有力、極具安全感的大猩猩一樣,放低身段和心態,好好看看她、了解她,並且滿足她的需要。可惜在現實世界裡,這只能是種奢求。安娜只好藏身夢中,找到大猩猩爸爸。安娜與穿戴父親衣帽的大猩猩心身相依,使她在夢境中獲得最大的滿足,進而在夢醒後有力量再次主動奔向父親,化解他們之間已經冰封的關係,終致美夢成真。
距離:爸爸下班後
或者,再選擇新媽媽時,也要考慮到女兒的感受。否則,女兒總是沉浸在《記憶的項鍊》中,如何能與爸爸的新人相處好?
最後,甭管爸爸總是不在家,還是能夠日夜陪伴女兒,不要吝嗇你的擁抱,要常常給女兒們買些有趣的有品質的禮物,千萬不要只是在《團圓》的春節期間才能和女兒相見,相處。
別讓陌生成為常態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