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
#詩詞#桑梓這種東西一般在城裡不多見,在農村很常見,吃起來有一種酸酸的味道,在古詩詞當中,也有一些是描寫桑梓的,來寄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故鄉的懷念。
《歸園田居.其一》
東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染,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從小沒有迎合世俗的氣質,生性本來愛好山野風光。只可惜陰差陽錯誤入俗世,一去就是十三年。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曾經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過去生活過的深淵。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墾土地,本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榆樹、柳樹遮掩著後簷,桃樹、李樹排列在堂前。遠遠的村莊依稀可見,做飯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門庭裡沒有世俗瑣碎雜事的煩擾,裡裡外外打掃的一塵不染,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這是陶淵明歸田後寫的一首詩,主要表達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好友準備豐盛可口的飯菜,邀請我到他農家小院作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青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起酒杯閒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作者寫這首詩,主要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對好友盛情款待的感恩和感謝。
《聞黃鸝》
唐代:柳宗元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
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
目極千裡無山河,麥芒際天搖清波。
王畿優本少賦役,務閒酒熟饒經過。
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
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看細柳翥。
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傖人不思還。
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
聽厭了杜鵑每天的啼叫,不料忽然間傳來了黃鸝的清脆叫聲。熟悉的叫聲打斷了我在湘江邊上的美夢,眼前浮現出故鄉生機勃勃的景象。那裡一眼望去看不到高山大河,與天相連翻滾著青青的麥浪。京都地區對老百姓的賦稅十分的少,鄉鄰們在農忙過後、酒釀成熟經常來往。在那炊煙嫋嫋巷道深深的村舍裡,村南巷北的人們遠遠地打著招呼閒話家常。黃鸝在陽光下自由地飛翔,高高地橫過昆明池,又迎著風斜看細柳展翅飛翔。我如今流浪在家鄉的千山萬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樣不再返回故鄉。你這故鄉的鳥兒為什麼要來到這裡,使我心裡忍不住思念起遙遠的故鄉。不要再叫了,快點回到你來時的地方,你愛吃的西林紫桑馬上就要飄出成熟的果香。這首詩作者通過寫黃鸝和桑梓,來表達他對遙遠故鄉的思念。
《尋陸鴻漸不遇》
唐代: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到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他把家搬到了城郭一帶,鄉間小路通向種植桑麻的地方。近處籬笆邊都種滿了菊花,秋天到了卻沒有看見它盛開。敲門竟連一聲狗叫聲都沒有聽見,要去向西家鄰居打聽他去哪了。鄰居告訴我他是到山裡去了,一直到夕陽西下才能回來。這首詩主要描寫詩人去拜訪好友,但是恰巧好友不在家,內心有一些失落的心情。
注釋
《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夕陽的餘暉斜照在村莊上面,深巷裡傳出牧童趕著牛羊回家的叫聲。
老人心裡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門前。
雉雞鳴叫麥兒綠油油一片,春蠶成眠桑葉已經稀少。
農夫們扛著鋤頭回到了村裡,相見歡聲笑語和藹可親。
如此閒情安逸怎能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文字難免有疏漏之處,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為盼,請留下您的精彩點評,參與話題與我互動。
點個讚鼓勵一下吧,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文字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深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