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刺繡、陝北窯洞、蘭州羊皮筏子……都被「搬」來濟南啦

2020-12-24 大眾網

  時報10月19日訊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10月23日-27日將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舉辦,作為本屆非遺博覽會的特色板塊之一,今年特別設立了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

  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板塊名為「大河上下,生生不息」,選取黃河流經九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類代表性項目,體現出「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百折不撓之黃河精神,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體現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展區通過展示黃河流域衣、住、行、用四個主題內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類項目,講述黃河故事,展現黃河精神,體現自古以來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寄望,對百福並臻的祈望,及疫情之後歷劫不餒、盼家國安定的美好願景。

  青海省選送河湟刺繡亮相本屆非遺博覽會,河湟刺繡作為河湟文化的代表,歷史悠久、手法獨特,風格古樸、品類豐富,針法繁多、色彩豔麗,有盤繡、堆繡、平繡、絨繡、皮繡等多個繡種,民族特色濃鬱,製作技藝精湛,尤其體現多民族融合,是青海各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間工藝。

  陝北窯洞冬暖夏涼,被稱為生土建築的「活文物」,其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市民觀眾也將在本屆博覽會上看到這項非遺項目。

  作為黃河水上運輸工具,蘭州羊皮筏子也將亮相濟南。羊皮筏子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寧夏、內蒙的黃河兩岸廣大地區,歷史悠久,蘭州羊皮筏子由清光緒年間興起,距今300多年歷史,傳承未斷。它的特點是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此外,洛陽宮燈、傳統泥塑、羌笛製作及演奏、皮影戲等63個非遺傳統工藝項目也將亮相,涵蓋服飾、刺繡、技藝、演奏、戲曲、民間工藝等內容,通過其豐富的展現形式,演繹古老技藝的傳承魅力,讓觀眾感受悠久綿長的黃河文化。

相關焦點

  • 羊皮筏子、華陰腔!黃河流域傳統工藝匯聚泉城濟南
    【解說】色彩豔麗的河湟刺繡、材質獨特的蘭州羊皮筏子、歷史悠久的魯錦織造……10月24日,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代表著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的非遺傳統工藝類項目齊聚一趟,通過展現黃河流域的衣、住、行、用,來講述黃河故事,展現黃河精神。
  •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羊皮筏子 甘肅蘭州黃河上的獨特風景標籤:旅遊風物風俗、甘肅蘭州、旅遊人文地理、蘭州羊皮筏子、旅遊地域文化隨筆興衰更替從不休,寵辱不驚,是蘭州。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槳黃沙任我遊。上面的句子是我在去年寒假寫的,因為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將要離開蘭州,告別母校,步入社會踏上人生的旅程。在最後的時日,我應該多看看蘭州,多拿筆寫寫,也好以後老了可以回味年輕氣盛時的自己。
  • 蘭州四代人薅羊毛吹羊皮 傳承羊皮筏子古手藝
    (原標題:蘭州四代人薅羊毛吹羊皮 傳承羊皮筏子古手藝)
  • 蘭州黃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正式成立
    【本報訊】為了帶動「蘭州一日遊」、刺激蘭州旅遊經濟的提升。6月11日上午,在蘭州市水車園,蘭州市首個黃河羊皮筏子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的成立也是為了配合水車園景區的整體提升和改造,爭創國家三A級景區。
  • 蘭州:羊皮筏子劃出的一座黃河城市
    原文配圖: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蘭州羊皮筏子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這是蘭州令人嘆服的民俗文化的遺產。  跟羊皮筏子一起飄進黃河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也是古代沿習至今的擺渡工具。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後掏空內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
  • 必看| 組圖揭秘蘭州羊皮筏子的製作過程
    0201-2018蘭州羊皮筏子:俗稱排子,為黃河沿岸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也是一種古老的水上運輸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組成。羊皮筏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
  • 羊皮筏子「划進」保護榜
    太平鼓舞、西固軍儺、永登皮影戲、剪紙、刻葫蘆、蘭州鼓子以及水車製作工藝、水煙製作工藝、羊皮筏子,這些屬於蘭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榮列保護名錄。  首批8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7項)、民間舞蹈(13項)、傳統戲劇(8項)、曲藝(8項)、民間美術(8項)、傳統手工技藝(13項)、傳統醫藥(2項)、民俗(16項)  羊皮筏子太平鼓榮列保護榜  首批85項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確定  本報記者陳永君為您報導 天祝土族《格薩爾》、花兒、太平鼓舞、道情與皮影、敦煌藝術、香包……
  • 蘭州四代人薅羊毛吹羊皮 傳承羊皮筏子古手藝 (2/5)
    蘭州四代人薅羊毛吹羊皮傳承羊皮筏子古手藝 (2/5) "← →"翻頁
  • 劃著羊皮筏子唱著歌,把那大蘭州水車之城給逛了
    但由於蘭州段黃河衝刷切割作用,低洼的黃河河道,與高地勢上的農業用地之間,一直存在提灌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這和下遊河套地區可以開渠灌溉難度不同。蘭州地區降雨量較少,旱季時間長,農業主要還是要依靠引用河水來滿足不斷擴張的用水需求。
  • 蘭州四代人傳承羊皮筏子手藝:從渡人謀生到發展旅遊
    資料圖: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中新社蘭州12月10日電 題:蘭州四代人傳承羊皮筏子手藝:從渡人謀生到發展旅遊作者 閆姣66歲的張保德坐在羊皮筏子上,哼著黃河小調,用漿抵著岸將筏子送到黃河中央。對張保德來說,在爺爺和父親那一代,羊皮筏子就是謀生工具,現在理所應當由自己傳承。「羊皮筏子環保又方便,我扛著就走了。汽艇到處都有,但羊皮筏子只有甘肅有。」在現代化交通工具的衝擊下,羊皮筏子生意日漸蕭條。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羊皮筏子已非常罕見了,「蘭州只有我們一家有,而且僅剩一個,我很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它」。仔細琢磨之後,張保德和侄子在黃河邊搞起了特色旅遊項目。
  • 非遺博覽會第二日,聽非遺傳承人講述羊皮筏子的「奇幻漂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二天,甘肅非遺項目「羊皮筏子」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不少觀眾紛紛駐足,近距離欣賞這一古老、材質獨特的黃河水上運輸工具。今年69歲的張德寶作為羊皮筏子的非遺文化傳承人,此次受邀從甘肅來到濟南參展。做了40多年的羊皮筏子的他對羊皮筏子有著難捨的情結。張德寶介紹說,黃河「漂流」的文化源遠流長,在蘭州,「羊皮筏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羊皮筏子就是黃河上古老的漂流工具,從最初的交通運輸、到如今的旅遊觀光,羊皮筏子一路漂流而來,歷經千年風浪。
  • 羊皮筏子:黃河鮮明文化的交通工具
    許是累了,滔滔黃河水歷經了青藏高原的奔放與狂野之後,在蘭州竟然放緩了腳步,巨浪翻滾變成了溫和平順,洶湧澎湃變成了恬靜與快意。平緩的水面上出現了三三兩兩的羊皮筏子,擺渡的筏子客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穿行往來。「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一句民諺道盡了蘭州三大特色:刻花葫蘆、牛肉麵和羊皮筏。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經得住古今,看慣了春秋
    古代將羊皮筏子叫做革船,主要用於渡河和運載工具。根據歷史記載,羊皮筏子最早可以溯源到漢朝時期或者唐代,而且使用範圍極其廣闊,從青海到山東,整個黃河流域,幾乎都有羊皮筏子存在。而甘肅羊皮筏子則因為缺乏記載,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只有在《王進定》的隻言片語中才能找到些微存在的痕跡,儘管如此,依然能看出,至少三百二十多年前,蘭州就已經開始使用大量羊皮筏子用來渡河。
  • 黃河邊的「羊皮筏子」 12隻羊才能做一個 沒坐過就不算來過蘭州!
    甘肅省省會蘭州,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奔騰不絕的黃河水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形成了美麗獨特的「百裡黃河風情線」。來到蘭州,除了中山橋、水車博覽園、白塔山等必去的景點,乘坐羊皮筏子在黃河急流中一遊,也是不能錯過的特色旅遊體驗項目。
  • 中衛羊皮筏子:你未必了解的久遠文明
    牛皮筏子的皮囊比較厚,吃水比較深,載重量可以達到幾十噸以上,一般用於長途運輸,裝載貨物。而羊皮筏子體積相對比較小,吃水淺,一般就用於短途運輸,載客擺渡。隨著工藝的不斷演變、發展,後來的皮筏子大都採用羊皮囊來製作了。為了能多裝載貨物,筏子客們常常將許多單個的羊皮筏子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皮筏子。這樣一來,皮筏子的抗急流能力就比較強,既快又穩。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這個念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尤其是上了那隻由13隻羊皮囊組成的羊皮筏子的時候。13隻羊皮囊被繩索綁在水曲柳木棍上,整整齊齊,他們是列好隊的士兵。羊皮筏子的皮囊排列有固定制式,一般按照4、5、4的方式排列,每張羊皮都被認認真真地處理過,一整張皮不能有丁點兒破損,一隻只吹得圓鼓鼓的羊皮被灌進少量清油,清油塗抹均勻,再經晾曬,羊皮囊就不再怕水,此時,它的作用也就與羊無關了。
  • 羊皮筏子從發明到現在已經三百年了,為何只用公羊不用母羊製作?
    羊皮筏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也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境內的黃河沿岸。其中蘭州一帶的羊皮筏子數量最多,已成為蘭州的重要旅遊文化符號。皮筏子作為水上運輸工具,已有1500多年歷史,但都是以牛皮為主。羊皮筏子的時間要短一些,約有320年歷史。蘭州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或「囊」,大的羊皮筏子由數百隻羊皮袋紮成,小的由10來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
  • "羊皮筏子"衝刺國家非遺名錄 已制定5年保護計劃
    12月11日記者從蘭州市七裡河區文體局了解到,自去年蘭州羊皮筏子被確定為首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七裡河區文體局已申報蘭州羊皮筏子製作技藝衝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蘭州羊皮筏子由清光緒年間興起,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
  • 黃河水車悠悠轉,羊皮筏子賽軍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起黃河,我想大家的感覺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我們共喚黃河一聲母親,媽媽!陌生是因為很多外地的朋友至今都沒有見過黃河,更別說遊黃河了。天地悠悠,歲月無痕,黃河之水,天上來,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都有一條黃河吧。起源於明朝提灌工具,為什麼唯獨蘭州市的水車博覽園最出名總的來說,蘭州水車博覽園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其中,蘭州水車以其獨到的構造、精湛的工藝、雄渾粗獷的獨特風格成為中國水車的代表。
  • 羊皮筏子——huhu的漂流記
    整個景區分為黃河區和沙漠區,那個區除了門票,滑沙,纜車,索道,漂流每一項都要單獨花錢,你也可以選擇組合套票,反正價格。。。。。走起吧!這就是傳說中的羊皮筏子——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由14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並排綑紮在細木架上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