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大學推出無手機教室 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 重慶一大學推出無手機教室 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圖片說明:南寧某大學教室牆上的手機袋

  拯救課堂低頭一族 大學推出無手機教室

  上課時拿著手機玩微信、看新聞、耍遊戲……在高校內,很多學生過著這樣的生活,成了課堂低頭族。昨日,有網友爆料,重慶理工大學為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推行無手機課堂,上課時間不準耍手機。效果怎樣?

  贊成:手機依賴減輕了

  「重慶理工大學為整頓學風使絕招了,無手機課堂,在牆上訂了手機袋,上課老師不點名了,直接看哪個學號沒交手機。」昨日,有網友爆料稱,重慶理工大學實行交手機「打卡」制度,學生上課前需把手機交出去,老師也不用看誰沒來了,直接在手機袋旁去看哪個學號上沒有手機即可。

  9日,重慶晚報記者來到重慶理工大學,在前往教學樓的路上,看到學校拉著關於「背書包、進教室、坐前排、無手機」的橫幅,在詢問哪些教室實行的時候,不少學生表示,知道學校搞的這個活動,但現在只有部分教室實行,具體分布不是很熟悉。在學校的五號教學樓,重慶晚報記者在教室前後的牆上看到了存放手機的布袋,布袋上面還分別編有號碼。重慶晚報記者看到,有部分學生將手機放在布袋中,但也有部分同學並沒有將手機上交,仍然在玩手機,並不像網帖所說的,必須要上交方能上課。

  「我覺得學校的這種辦法還是好,可以約束我們,我也是自願參加的。」對此,材料學院大二的張同學表示,自己以前手機依賴症很嚴重,上課時喜歡經常翻手機,有時去上課忘帶手機,還會覺得不適應,不過最近適應了幾天,覺得還習慣了,聽課效率也有所提升。

  機械工程學院大三的李同學說,他們班上還是很多人願意接受的,因為專業性比較強,上課不聽課的話,學業難完成,學校設置這樣的平臺比較好,也不是強求,平時都會將手機放在袋子裡面。

  反對:低頭族變睡覺族

  而相比上述兩位同學,也有不少學生不是很看好。「我覺得沒得必要,只要自己想學習,即使不弄這樣的袋子,也能夠自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同學說。「如果課有意思,我還是願意交出來,如果課沒有意思,我覺得就沒必要了,聽起也沒意思,還不如耍手機。」大一學生陳林說。

  該校大二學生何媛媛說,她覺得關鍵是要有自控力,上課無聊時耍下手機,有時還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我覺得,現在學校應該推行的不是無手機課堂,而該推行的是教導學生提升使用手機的自控力。」何媛媛說,現在身邊有些同學不玩手機了,但是卻開始睡覺,覺得沒意義。

  9日,重慶晚報記者聯繫上該校負責推行該活動的相關負責人。他說,之所以發起該活動,是因為通過分析上學期學風督查數據,發現學校的上課遲到率、上課玩手機率比較高。「我們旨在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氣,但並不是強制執行。」該人士說,他們之所以配備手機袋,也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對於自律較差的同學,配備手機袋之後,讓他們的手機有地方放,杜絕手機誘惑。「目前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上課玩手機的人有所減少。」該人士說,接下來他們還將推動校級學生幹部和院班學生幹部帶頭,並對學院進行抽查。

  記者手記

  老師教得好 低頭族才少

  學生課堂上玩手機,是當前教學的普遍問題,學校倡議推行「無手機課堂」,象徵意義較大,實踐意義有限。其實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劃,這比外部要求更管用。學生之所以成為課堂「低頭族」,可能和課堂教學有關。有些老師實行灌輸教育,上課按照自己的套路,只管把內容講完,不引導學生參與進來,所以導致學生不愛聽課,喜歡玩手機。「無手機課堂」能否成功,對老師的教學水準要求很高,不過,學校作為一種倡議,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不強制實施,對課堂教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關焦點

  • 重慶一大學設無手機課堂 上課前上交手機
    據《重慶晚報》報導9日,有網友爆料,重慶理工大學為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推行無手機課堂,上課時間不準玩手機。學生上課前需把手機交上去。 9日,記者來到重慶理工大學,學校裡掛著「背書包、進教室、坐前排、無手機」的橫幅,不少學生表示,現在只有部分教室實行這個舉措。
  • 工資1700援鄂女護士求編制,為什麼有人全力贊成,有人極度反對?
    網友們議論紛紛,有極度贊成也有極力反對。回答問題之前,我首先要向這位甘肅女護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感謝她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不顧生命危險,捨棄家庭父母孩子,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為我國的抗疫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 《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 作者: 美 羅伯特·L·海爾布隆納著
  • 重慶一高校開設無手機課堂 教室門口配備手機收納袋
    新京報消息,10月10日,重慶長江師範學院設立「無手機課堂」,學校在教室內配備了手機收納袋。學生需在課前將「手機入袋」,課後自行取回。原標題:高校開設無手機課堂 專門配備手機收納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重慶一高校教室牆掛手機袋 開課前需「手機入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在智慧型手機隨處可見,同學們上課期間用手機刷微博、聊天、玩遊戲已經司空見慣了,「低頭族」嚴重影響上課秩序和聽課效率。重慶一高校同學發現,經過一個國慶假期回來後,教室前門牆上安置好了嶄新的手機收納袋,每行每列都印有數字編號。安裝手機袋的目的是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減少手機對課堂教學的不利影響。課前,同學們自覺把手機設置成靜音模式,放入手機袋,課後自行取回。
  • 為何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以這個調查結果正說明一個問題,方方說她是為弱勢群體發言爾反對她的卻偏偏都是務工務農學歷知識底層的群體,支持者公知精英偏多,由此可見方方究竟站在什麼立場上說話。我看方方就象看猴戲。每當方粉捧一下方方,方方就順著杆子往上爬,也顧不得露出了紅屁股,玩嗨了,翻兩個筋鬥,鑽兩次火圈,關鍵是對看不慣她的人,她還會撓人!
  • 有高校居然推出手機收納袋!你怎麼看?
    有報導指重慶理工大學為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推行無手機課堂,上課時間不準耍手機。那到底會怎麼樣呢?贊成:手機依賴減輕了  「重慶理工大學為整頓學風使絕招了,無手機課堂,在牆上訂了手機袋,上課老師不點名了,直接看哪個學號沒交手機。」
  • 乘坐地鐵自動扶梯「靠右站立」鮮有人知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被許多人視作『左行右立』踐行典範的香港,政府和地鐵方面近年來已經不再倡導這一行為。」吳艇說,「香港政府主管電梯安全的機構機電署發言人曾表示,該署並不鼓勵市民在扶手梯上行走,因為行走的人容易失去平衡跌倒。機電署此後還專門發出指引,指出在扶梯上行走是危險行為。
  • 石家莊一小區綠地硬化成停車位 有人反對有人贊同
    石家莊一小區綠地硬化成停車位 有人反對有人贊同 □文/圖 社區記者 孔琳 實習生 羅家琪 為佔地停車,橋東區正東路59號院的空地上,幾天之內被「圈地」的居民裝滿了停車鎖。
  • 學校三份見面禮:無懶覺早讀 、無手機課堂、無電腦寢室
    今年,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221名新生們都收到了學院送的三份「大禮」:無懶覺早讀、無手機課堂、無電腦寢室。   儘管此前已有學院實行了「無手機課堂」,但並未在新生中推廣,也沒有要求新生第一個學期不能在寢室安裝電腦。如今,大一新生們已上了兩周課,對於這份「大禮」,他們喜歡嗎?
  • 長春多所高校推行「無手機課堂」:教室門口設一對一「機位」
    如今的大學校園,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看新聞、網購甚至打遊戲者,的確大有人在……3月19日,新文化記者從吉林長春多所高校了解到,新學期伊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保證課程教學質量,「無手機課堂」開始紮根校園,很多人紛紛力捧,認為這種在教學中「師生雙贏」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崇。
  • 高校無手機課堂:學生在上課前一一將自己的手機放進教室收納袋裡
    高校無手機課堂:學生在上課前一一將自己的手機放進教室收納袋裡時間:2016-03-11 1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慶理工大學設無手機課堂讓低頭族抬頭-----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3月11日上午,重慶理工大學學生在上課前一一將自己的手機放進教室收納袋裡
  • 把學生注意力「搶回來」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室設置手機收納袋
    近日,成都一高校推出了一項新措施——在教室裡設置了手機收納袋,號召學生上課前將手機統一放在對應學號的袋子裡,課後再領取。這項「上課神器」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此舉有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但也有網友認為,課堂紀律應該全憑學生自覺,不應該強制。
  • 大學生在教室裡摟抱接吻 有人建議開設情侶教室
    開設情侶教室有無必要   「太噁心了,他們在教室裡旁若無人的摟摟抱抱,甚至還打kiss,周圍全都是晚自修的同學,看到這一情景,有的拎起書包就走人,有的換了個角落的位子……」日前,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一位學生對大學校園裡的自修室快成了「情侶包間」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 中國高鐵又增「特殊車廂」,全程禁止說話,特地有人「服務」
    從古代開始,中國高鐵就有「專用車廂」,全程不能說話,特別是有人「為乘客服務」非常重視交通方面的發展,因為只有方便的交通,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現在人們非常重視交通,在科學生產和建設水平提高之後,交通道路也越來越多。
  • 重慶大學生創業樣本調查:有人公司估值3億有人虧十幾萬
    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大學生創業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是不是成功的捷徑?重慶商報對6位或是創業成功,或是已經走在創業路上的重慶大學生創業者進行了採訪,他們的經歷,也許對有意向自主創業的學子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大學城停水兩天眾生相 有人連夜訂酒店有人開車到處找水
    從5月18日下午至今,重慶大學城片區開始大範圍停水,各個小區、商戶、各個學校無一倖免。雖然今天下了雨,但悶熱感感卻沒有絲毫下降。這樣的天氣下,沙坪垻大學城的市民們為了避暑解暑,紛紛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
  • 大學教室裝手機袋 學生上課前要把手機交袋中
    今年一開學,學校學工處就給各學院下發了相關通知,要求各學院在各自教室內放置手機袋,積極倡導學生課前把手機入袋。昨天上午,在外文學院三樓的一間教室,正在上日文課,在黑板旁邊有一個手機袋,上面有幾十個小口袋,最上方的一個小口袋旁寫著「教師」。據學工處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也倡導老師帶頭把手機入袋。
  • 重慶兩所被合併的重點大學,如今已成為211,為何有人認為是遺憾
    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經濟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已經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在科教實力這一塊,目前仍然存在許多短板。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重慶目前僅有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兩所985和211高校。而成都則有5所,差距明顯。
  • 4年前他們租房讓孩子在家上學:如今有人堅守有人重回學校
    如今,浙江商人徐雪金一手創立的「在家上學聯盟」,註冊會員超過1萬人,其中重慶成員有107人。  除了雲南大理,在重慶也有這樣的家庭,嘗試著「在家上學」教育模式。他們中有的家庭合力,以每年每家2.5萬元租房當教室,媽媽當老師,根據季節安排課程……連日來,重慶晨報記者找到了這些本報曾在2012年報導過的「在家上學」群體,來看看他們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