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重慶一大學推出無手機教室 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圖片說明:南寧某大學教室牆上的手機袋
拯救課堂低頭一族 大學推出無手機教室
上課時拿著手機玩微信、看新聞、耍遊戲……在高校內,很多學生過著這樣的生活,成了課堂低頭族。昨日,有網友爆料,重慶理工大學為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推行無手機課堂,上課時間不準耍手機。效果怎樣?
贊成:手機依賴減輕了
「重慶理工大學為整頓學風使絕招了,無手機課堂,在牆上訂了手機袋,上課老師不點名了,直接看哪個學號沒交手機。」昨日,有網友爆料稱,重慶理工大學實行交手機「打卡」制度,學生上課前需把手機交出去,老師也不用看誰沒來了,直接在手機袋旁去看哪個學號上沒有手機即可。
9日,重慶晚報記者來到重慶理工大學,在前往教學樓的路上,看到學校拉著關於「背書包、進教室、坐前排、無手機」的橫幅,在詢問哪些教室實行的時候,不少學生表示,知道學校搞的這個活動,但現在只有部分教室實行,具體分布不是很熟悉。在學校的五號教學樓,重慶晚報記者在教室前後的牆上看到了存放手機的布袋,布袋上面還分別編有號碼。重慶晚報記者看到,有部分學生將手機放在布袋中,但也有部分同學並沒有將手機上交,仍然在玩手機,並不像網帖所說的,必須要上交方能上課。
「我覺得學校的這種辦法還是好,可以約束我們,我也是自願參加的。」對此,材料學院大二的張同學表示,自己以前手機依賴症很嚴重,上課時喜歡經常翻手機,有時去上課忘帶手機,還會覺得不適應,不過最近適應了幾天,覺得還習慣了,聽課效率也有所提升。
機械工程學院大三的李同學說,他們班上還是很多人願意接受的,因為專業性比較強,上課不聽課的話,學業難完成,學校設置這樣的平臺比較好,也不是強求,平時都會將手機放在袋子裡面。
反對:低頭族變睡覺族
而相比上述兩位同學,也有不少學生不是很看好。「我覺得沒得必要,只要自己想學習,即使不弄這樣的袋子,也能夠自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同學說。「如果課有意思,我還是願意交出來,如果課沒有意思,我覺得就沒必要了,聽起也沒意思,還不如耍手機。」大一學生陳林說。
該校大二學生何媛媛說,她覺得關鍵是要有自控力,上課無聊時耍下手機,有時還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我覺得,現在學校應該推行的不是無手機課堂,而該推行的是教導學生提升使用手機的自控力。」何媛媛說,現在身邊有些同學不玩手機了,但是卻開始睡覺,覺得沒意義。
9日,重慶晚報記者聯繫上該校負責推行該活動的相關負責人。他說,之所以發起該活動,是因為通過分析上學期學風督查數據,發現學校的上課遲到率、上課玩手機率比較高。「我們旨在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氣,但並不是強制執行。」該人士說,他們之所以配備手機袋,也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對於自律較差的同學,配備手機袋之後,讓他們的手機有地方放,杜絕手機誘惑。「目前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上課玩手機的人有所減少。」該人士說,接下來他們還將推動校級學生幹部和院班學生幹部帶頭,並對學院進行抽查。
記者手記
老師教得好 低頭族才少
學生課堂上玩手機,是當前教學的普遍問題,學校倡議推行「無手機課堂」,象徵意義較大,實踐意義有限。其實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劃,這比外部要求更管用。學生之所以成為課堂「低頭族」,可能和課堂教學有關。有些老師實行灌輸教育,上課按照自己的套路,只管把內容講完,不引導學生參與進來,所以導致學生不愛聽課,喜歡玩手機。「無手機課堂」能否成功,對老師的教學水準要求很高,不過,學校作為一種倡議,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不強制實施,對課堂教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