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暴發後,我戴口罩被老外歧視了

2020-12-17 騰訊網

有一個在愛爾蘭留學的日本朋友,曾和我分享過一件佚事。

他有一次感冒了,就戴起了口罩,結果周圍的愛爾蘭同學大為不解,以為他得了什麼重病。當得知他僅僅是感冒的時候,愛爾蘭同學問「你捂住口鼻,那咳嗽和打噴嚏噴出的病毒不會停留在口罩中嗎?這樣豈不是延遲了恢復?而且,戴口罩給人的感覺也不太好。」這一問把他問懵了。他從小被教育的是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現在才知道外國人會這麼想。

歐美人的口罩觀和中國老百姓的更為接近,一般病重的人或是預防重大的傳染病才會戴口罩,普通感冒、發燒流涕是不會戴的;此外,對於戴口罩的人也會有不好的觀感。

這種感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當下更為直觀。在巴黎,不少黃種人已經開始戴上了口罩,這其中包括中國遊客,也有本地華人、日本人以及韓國人。但與此同時,筆者也能明顯感覺到法國人看到戴口罩的黃種人時,表情有了變化。

△2月25日,克羅埃西亞裡耶卡,藥店門口貼著寫有「口罩售罄」的告示

那是一種困惑、好奇夾雜著嫌棄的表情。他們或是盯著你瞧,或是有意避開你的目光,總之讓人很不舒服。

新冠疫情尚未平息,各國都在為抑止疫情蔓延盡最大努力,然而全球各地卻陸續傳出亞洲人遭受種族歧視的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是誰在歧視?

自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後,不少國家開始對中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

截至2月20日,全球133個國家和地區加強了相應措施。其中,絕大多數採取以測量體溫、加強問詢等方式。但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朝鮮以及菲律賓等少數國家,則實行了針對中國公民或包括旅華外國人在內的入境禁令。他們認為「潛伏期長,機場查體溫是不夠的」,「存在無症狀患者」,同時他們也擔心出現缺乏自我約束力的「患者旅客」。

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的封關、停航,幾乎讓中國成為了一座「孤島」。

疫情帶來的另一種副產品是歧視。

一些商店掛上了「中國人禁止入內」的標牌。在一些還未封鎖中國的國家,民眾籤署請願書,要求政府實施中國旅行禁令。在海外營業的中餐廳、中國超市均受到了波及,甚至還有一些顧客來店搗亂「要吃蝙蝠湯」。

有些亞裔學生在校園被叫「中國病毒」,有外國學生只要看到戴口罩的華裔學生,就大喊「滾回中國」,導致有些華裔學生不敢戴上口罩。華人學生變得不敢說中文,開始減少外出次數。

連日來,世界各地不斷曝出針對華人乃至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事例。亞洲人出行時,仿佛被套上一個看不見的「傳染圈」,有人唯恐避之不及。擔憂、自保跟歧視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據網友稱,有華裔家庭的小孩在學校被起外號叫「Corona」(病毒單詞coronavirus的縮寫)

海外亞裔,成了這次疫情的最大連帶受害群體。

計程車司機不接待「中國人」乘客,餐廳拒絕「中國人」入內,父母告誡小孩要遠離「中國人」,同事與「中國人」員工大開病毒玩笑。

然而,這些「中國人」很多是越南裔、華裔、日裔、韓裔、菲律賓裔等,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卻因為長相和面孔與中國人相似而受到歧視的波及。

雖然此次出現的種族主義現象並不代表社會主流趨勢,多國官方機構也反覆敦促人們不要有偏見,但依然讓人想起亞裔群體在2003年「非典」期間遭到的歧視性對待。幾百年前歐洲「黃禍論」和美國《排華法案》造成的歷史傷痕,也並未完全抹平。

△2月14日,亞太組織聯合洛縣政府呼籲禁止因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種族歧視(圖:美國《世界日報》/王若然 攝)

在海外被歧視,除了當地人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懼原因之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即中國人在海外各地搶購口罩、消毒液,引起了當地人的反感。

這其中有些人搶購是因為民間救援。各地華人組成了救助平臺,國內醫療用品短缺,他們便在海外採購。華人的基數大,海外不少城市的口罩被一掃而光,紛紛告缺。林子大了,當然什麼鳥都有。搶購的人當中,也有奔著「國難財」去的,囤積醫療用品後再在網上高價出售。

歧視的加害方不止是歐美人,其中也有華人。在加拿大、美國等留學生多的國家,春節回國的華人家庭都或多或少地被其他華人家長騷擾了。這些華人家長要求學校隔離從中國返回美國的學生。學校沒有權利這樣做,華人家長就在學校的家長委員會上鬧,直到當事人自覺隔離才會消停。

非常時期的產物

戴不戴口罩,現在對於海外生活的亞裔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在不少地方,口罩並不等同於保護自己,也不等於有禮貌,而被認為是「患病的人」,會讓他人對其敬而遠之。

前段時間由於疫情嚴重,很多華人看了國內的新聞報導,變得提心弔膽,就想戴口罩出門;但戴了口罩之後,又發現旁人對自己的態度變差,又不得不拿掉。

如今的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與平日裡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相差甚遠。我家樓下有家中餐館,年初三我問了下老闆生意如何,他告訴我自從巴黎確診4例肺炎病人後,他就不斷接到顧客取消預約的消息,預訂數量相較於去年驟降六成。這家平日裡大排長龍的飯館,如今空空蕩蕩。

△2月26日,義大利米蘭路旁的空桌椅

法國並非個例,問了下我在其他歐美國家居住的朋友,相似的一幕也在各地上演。

一些海外媒體在大眾認知上助長了「歧視」的發生。法國《皮卡爾信使報》、澳大利亞《先驅太陽報》、德國《明鏡》周刊,此前以「黃色警報」「中國病毒」等為題報導。

針對這樣的現象,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政治學教授、亞裔美國人研究所所長渡邊指出,人們會在非常時期,把自己的挫折感、種族主義以及各種偏見都表現出來。在黑死病流行的時期,這種現象也很普遍。

當14世紀中葉恐怖的黑死病奪走當時歐洲1/3的人口後,猶太人被當作了替罪羊,不少地區發生了大量屠殺猶太人的行為。而美國舊金山黑死病流傳開來的時候,當地華人背了黑鍋。市政衛生部門不等確切的診斷結果出來,連夜用繩索將唐人街的建築物圍起來,將華人社區隔離了。

對於這樣的行為,一些亞裔做了抗爭。有些人走向街頭去做「Free Hug(免費擁抱)」的活動,有些人發揮創意製作多語種的「我不是病毒」的紀念品。這些人都試圖去解決目前社會文化差異之下所產生的價值衝突,並降低歐洲人對「戴口罩」的恐慌感,降低亞洲人被歧視或受到攻擊的可能性。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是中國國內的強制性封鎖政策等行為被報導,也或多或少地「鼓勵」了其他國家的排外行為,這屬於一種無奈的衍生品。「中國政府自己是這樣對待國民的,某種程度上也會促使或鼓勵其他國家的政府採取同樣嚴厲的手段。」東京上智大學的政治學教授中野晃一指出。

關於自省,關於團結

關於歧視的話題,還可以延伸到命名上。

2月1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公布疾病名稱為COVID-19,病毒名稱則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為 SARS-CoV-2。

當然,還有不少國家喜歡用「武漢肺炎」來作為簡稱。當然這不符合「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動物物種和人群」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非洲豬瘟」「西班牙流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伊波拉病毒」乃至「香港腳」都曾這樣去命名,畢竟這樣的名稱記錄了一段歷史。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災難既是對國家管治的考驗,也是對人性及公民素質的考驗。面對威脅全球的重大疫症,本應協力互助,嘲笑和歧視都極不恰當,也無助於遏止疫情。

同樣,這場疫情也是對整體中國公民素質、公共衛生意識的考驗。自疫情在武漢暴發以來,中國人吃野味、蓄養野生動物的方式在全球已惹起巨大非議。疫情逐漸曝光後,更有些人發燒卻故意瞞報病情,「闖關」逃出國外,還要在朋友圈炫耀;懷疑自己受感染了,卻不合作接受隔離觀察。筆者身邊,總有些人咳嗽或打噴嚏都不掩口鼻。

這樣的行為,都在為「歧視」煽風點火。在批判外國人歧視之餘,中國人需要扭轉在全球的刻板印象,得反省自身問題。

隨著中國隔離病患時間的加長,現在的新增患者數量明顯減少,似乎再過一段時間將慢慢控制下來。但另一方面,其他國家比如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的情況則不容樂觀。

△2月26日,韓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破千,首爾街邊懸掛著政府禁止集會的海報

這場傳染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威脅。人們需要團結一致,以同理心戰勝恐懼,重視多元性,挑戰刻板印象。「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人類的悲劇,別讓恐懼滋生更多仇恨、不寬容與種族主義。

如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的那般:「此時此刻,需要事實,而非恐懼;需要理性,而非謠言;需要團結,而非汙名化。」

作者 | Cindy

相關焦點

  • 華人在外國街頭蒙眼戴口罩求擁抱,直面「疫情歧視」
    對此,一名義大利華裔青年發起行動,在佛羅倫斯蒙眼、戴口罩,靜靜地站立在街頭,一旁的紙板上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他收穫了許多路人的擁抱和言語鼓勵。 受到這名華裔青年的鼓舞,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的華人青年紛紛站出來,發起「我不是病毒」的街頭活動,試圖打消人們的「疫情歧視」。
  • 華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 英國華人遭遇種族歧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這座城市內出現的反亞洲種族主義規模「令人震驚」。「人們似乎將這次疫情當成了攻擊整個亞洲民族的契機,社會上對於中國人曾經比較低調的歧視觀點,如今都『光明正大』地浮出水面。這些其實甚至不光針對中國人,只要你長得像中國人就足以被當作攻擊目標。」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家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摘下了口罩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也不佩戴口罩放鬆了警惕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全國多地也陸續出現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11月至今,我國累計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1例。同時,冬季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病毒性肺炎的高發時期,今年冬季的疫情防控或將面臨著一次大考。這個冬天,普通民眾應該如何做好防護?
  • 鍾南山教老外如何勸父母戴口罩 還回答了這些問題
    今天上午在廣州舉行的座談會上,19位在穗外國籍人士表達了他們在廣州生活的感受,以及對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項防控措施的理解。來自加納的布布恩是南方醫科大學一名本科生,他說在疫情剛暴發時,家人非常擔心,「我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就經常給我打電話,詢問疫情的情況,也會詢問中國採取的措施和治療方案」。
  • 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這位華人說出真相……
    作者:青木(旅德媒體人) 發自德國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3日在日內瓦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中心。
  • 新冠肺炎期間嬰兒需要戴口罩嗎
    新冠肺炎期間嬰兒需要戴口罩嗎  1歲以內的嬰兒,不推薦其戴口罩,因為口罩會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嬰兒不適和哭鬧。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家長的防護,間接保護孩子,另外減少孩子的外出,做好居家的消毒、清潔、安全等工作。
  • 預防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還要這樣做…
    預防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還要這樣做… 2021-01-07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香港將實施多項措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發風險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香港連續多日出現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日更是有9宗本地感染個案。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7日表示,由於出現多宗當地感染源頭不明個案,香港將實施多項措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發風險。
  • 口述|從義大利回國的中國留學生:超市老闆曾阻止我戴口罩
    北京時間3月16日,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累計已超過16萬,達到164837例。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中國。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實施封城、頒布旅行禁令等措施。義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宣布「封國」的國家,也是中國境外新冠肺炎感染最嚴重的國家。
  • 幾位海外留學生的自述:戴口罩會被歧視,有人回國也有人堅守
    &nbsp&nbsp&nbsp&nbsp在國外戴口罩是個挑戰&nbsp&nbsp&nbsp&nbsp今年1月底,得知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讀研的張瑞陽立刻在亞馬遜購物網站上下單了200個一次性口罩。
  • 我終於在波蘭戴上口罩——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波蘭的抗疫故事
    旅波中國學生張慧玲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楊晨):「那段時間我常聽其他中國學生說,戴口罩出門被當地人用怪異的眼神盯著看。於是我在臉書上呼籲波蘭人不要歧視戴口罩的亞洲面孔,沒想到竟得到了不少波蘭人的支持,有的波蘭人還轉發了我的口罩推文。」
  • 請把摘掉的口罩戴回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全國多地也陸續出現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11月至今,我國累計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1例。同時,冬季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病毒性肺炎的高發時期,今年冬季的疫情防控或將面臨一次大考。這個冬天,普通民眾應該如何做好防護?
  • 最新調查:非裔和亞裔美國人因新冠疫情遭受更多種族歧視
    中國日報網7月2日電(高琳琳)據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7月1日報導,一項最新調查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國的非洲裔和亞裔群體所經歷的種族歧視比以往更多,他們還擔心戴口罩可能使自己成為攻擊的對象。
  • 廣東新冠肺炎疫情發布會不戴口罩釋放新信號?沒有的事,關鍵是做好...
    從發布會現場傳出的視頻看,發布會嘉賓進入現場落座後,相繼取下口罩。這個細節引發網友關注,不少人提出疑問:是否意味或傳遞出廣東疫情拐點的出現?就此疑問,2月19日上午,紅星新聞向廣東省衛健委求證。「嘉賓不戴口罩介紹疫情,這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我們在早期新冠疫情發布的時候,就這麼執行了。」
  • 川普終於在公開場合戴口罩了!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7月11日前往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學中心,戴著口罩看望傷員與醫護人員。這是自美國3月暴發新冠疫情以來,川普首次戴口罩公開露面。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首次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 女議員戴口罩被逐,有人更願意選塑料套,歐洲人為什麼不戴口罩?
    國民院議長伊莎貝拉·茉蕾特認為布洛赫的「異樣」是在擾亂會議秩序,要求她在摘下口罩參會和離開會場中二選一,這一決定還獲得了議會辦公室的同意。這讓布洛赫感到既彷徨又不解,「她告訴我,我必須要摘掉口罩。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禁止我保護我自己。」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口罩不能摘!冬天是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疊加期!
    自從進入冬季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之內都呈現出加速上升的趨勢。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累計超過6336萬人感染,我國的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境外輸入病例來源不斷增多,於是全國多地也陸續的出現了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的現象。
  • 別糾結了,戴口罩其實跟戴TT是一樣的!
    2月26日,義大利議員馬特奧·奧索因為戴口罩進入議會被群嘲。截至3月7日義大利確診新冠肺炎患者4680例。 3月2日,瑞士女議員布洛赫爾戴著口罩出席了當天的瑞士聯邦議會春季例行會議,結果聯邦議會國民院議長伊莎貝拉·莫雷禁止她在議會大廳裡戴口罩,並要求她離開大廳。
  • 備戰新冠肺炎 臺南市明起倡導室內場所戴口罩
    華夏經緯網8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新冠肺炎最近新增不少境外移入案例,還有外籍駐臺工程師找不到感染源,對照近來的爆炸性出遊潮,防疫是否會有破口令人擔憂,臺南市因觀光人潮多,為防堵疫情決定提前備戰,明天(4日)起將要求室內場所若未能保持安全距離就要戴口罩,勸導期為二周,後續若未能遵守將對相關業者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