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高中,考試以及成績單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還真是從小到大無法逃脫的夢魘,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家長的喜怒哀樂。相信各位小夥伴應該也曾經有過拿著低分試卷向父母央求籤名的情形吧?
「大殺器」現世,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經過了中小學期間的「過五關,斬六將」,總算踏入了大學的門檻,各位小夥伴總以為就讀大學之後,平時的學業成績與排名的壓力總不像以前那麼大了吧?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然而怎料某些學校為督促學生勿忘學業,
使出了「大殺器」——包郵快遞成績單。
近日,深圳大學的廣大學子的朋友圈已被這個「大殺器」刷屏,部分專業的學生家長收到了包括所有學期的成績單、績點換算說明、《致家長一封信》以及輔導員班主任聯繫方式!不少大學生紛紛吐槽這波實在太6了。小編見此場面,也不禁感嘆,學校為了有些學生沒有答好「送分題」,而出了這麼個「送命題」,還真是煞費苦心。
大學成績單屬於成年學生的個人隱私,學院此舉涉嫌侵犯個人隱私
大學成績單不屬於學生個人隱私,家長對子女成績有知情權
目前國內法律並未對自然人隱私權的權利範圍與外延作出明文規定。學理上對隱私權的定義是「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王利民教授《人格權法新論》)。照此看來,成績單上所包含的信息確實屬於「個人信息」,一定程度上是符合「隱私權」的定義的。但小編認為將「大學向家長快遞成績單」簡單粗暴地定性為「侵犯隱私權」,難免有些以偏概全的感覺。首先,大學對於學生考試成績之掌握途徑是合法的;其次,學校通過落實家長「知情權」的手段,藉助家長的力量齊抓共管,郵寄成績單是為了督促學生及時進行必要限度的學習,按時取得學分準時畢業,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個人利益;再次,從主觀來看,只要學校沒有將成績單內容統計錯誤或錯寄其他收件人就不存在過錯;最後,家長在知情後,一般對於成年子女也往往採取「誡勉談話」的手段,提醒子女注意學業問題,怎會「舞棍弄棒」來個「竹筍烤肉」呢?故以上行為也不可能會產生實質上的損害結果,故郵寄成績單不可能構成對學生隱私權的侵犯。
從《婚姻法》第二十一條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儘管已年滿十八周歲,但主要靠父母供養的生活費生存,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因此在法律上仍然與父母存在撫養關係。父母對子女仍有教育權與一定程度的知情權。
小編認為,學生借「隱私權保護」,「攔截」成績單反而屬於權利的濫用。一方面阻礙了大學「通知權」的行使,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家長的教育權與知情權的行使,這些權利的行使受阻,又缺乏必要的敲打的情況下,最終在求職、升學、創業方面吃虧的可能還是自己。
各位小夥伴,你們對「送命」成績單怎麼看?
歡迎下方留言。
文編:朱鈞
供圖:鍾晴
排版:徐帆
參考:@新華日報、搜狐網、人民網
往期關注:【法文化】司法行政文化大討論——崇法 尚德 為民 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