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宗教信仰嗎?這是個很有趣,又充滿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認為中國人普遍對宗教冷淡,因而沒有信仰。但有人提出反駁意見指出,你看各大廟宇煙霧繚繞,信眾甚多,豈可說中國人沒信仰呢?
其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中國人普遍對真正的宗教缺乏了解是事實,但崇拜各種民間神靈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以說,中國人大多沒有完善的宗教信仰,但民間信仰佔了絕大多數。
這些民間信仰者,敬拜各路神佛,他們普遍沒有讀過佛經道典,甚至對所拜的對象也所知甚少,但出於強調靈驗的效果以及功利性的目的,就對這些偶像頂禮膜拜了。
也許很多基督徒看到這些民間信仰者,會感到可笑而荒謬。但實際上,有些人雖然信主了,但其內心的民間信仰意識尚未去除,將原來拜關公、觀音、媽祖的方式,用來敬拜上帝。
由於民間信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土壤。不少人在信主前就是民間信仰者,他們信主的原因,也並非從《聖經》中明白真理,而是經歷神跡奇事。根據中國社科院調查,因著疾病被醫治以及其他神跡而信主的人,佔到了當前基督徒的70%。另一方面,中國信徒結構也呈現文盲、老人、婦女居多的情況,他們同時也是民間信仰的主要群體。因此教會內出現民間信仰式基督徒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信徒普遍表現為,在真理上不求甚解,重視各種神跡奇事以及強調主的恩典,具有較強的功利性。雖然他們也讀《聖經》,但更多是靠自己的理念去解讀經文,而忽略了解經家的觀點以及歷代教會所宣信的教義。其結果是,經常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解讀,比如:進窄門要把家裡的門改小等等。
而重視神跡,強調靈驗也是這類信徒的重要特徵。他們神人關係是構建在禱告後,馬上得到應驗的基礎上的。這從滿天飛的病得醫治,升學發財等等趨利避害的見證中就能看出。而這種重視靈驗的信仰走到極端,就出現了生病不要看醫生,也不要吃藥的現象。造成了一些信徒小病成大病,甚至喪失性命的悲劇。而且極端靈恩派的泛濫,也跟重靈驗有很大關係。因為兩者都強調神跡奇事,忽略對真理的學習,這一共性導致了靈恩派擁有巨大的市場。
當然,重視靈驗的根本目的還在於功利性。很多人所認識的基督,並非公義、慈愛、信實的主,而是有求必應,能夠滿足各樣屬世需要的神。他們把永恆的生命之道,降格為養生之道、生財之道,從而偏離了福音的真理。而且這種功利性的信仰是成功神學的溫床,當代恩典福音之所以大行其道,不得不說就是功利性信仰所導致的惡果。我們對此要格外警惕。
我們信仰基督,乃是出於愛與真理,而非僅僅停留在重靈驗與功利性上,如果這樣那跟民間信仰者有何區別?不過是把原來的偶像換成了耶穌。民間信仰並非成熟的宗教形態,其根本還是於追求世界上的利益,而缺乏終極關懷。因此假如基督徒是以民間信仰的方式敬拜基督,那麼就與基督信仰的本意完全相反了。耶穌教導我們乃是愛神與愛人,並行公義,好憐憫,每日與主同行。而且假如「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
希望存在這種信仰心理的弟兄姐妹能夠早日摒棄這種的錯誤理念,成為饑渴慕義、為光為鹽的基督徒。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