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來臨之際,一條來自中國四川的重磅信息,迅速點燃了全國網友的怒火。據媒體報導:3月12日晚,多名家長在微博上發帖表示自家孩子就讀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疑似使用過期變質的食物進行加工。家長們提供記者的圖片顯示,部分食物出現了疑似黴變等情況,食堂中也有大量的添加劑。
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問題發生後,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並送檢,溫江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當前社會中令人矚目的熱點,因為他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而這次溫江事件之所以引起全民的公憤,就在於無良的商家居然把毒手伸向了「祖國的花朵」。此等喪盡天良的惡行,能不點燃心中的怒火嗎?
除了對商家、學校的強烈聲討、譴責,希望他們得到法律的制裁外,我們需要反思一些問題。為何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他們怎麼連孩子也不放過?要怎麼辦才能遏制、甚至杜絕這種罪行的發生?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的貪慾在巨大利益面前,顯得是如此地脆弱。大家都知道豺狼虎豹兇惡異常,但它們最多只會掠取所需的獵物,而不會像某些人那樣慾壑難填,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
因著人類的罪性與貪婪,為了將其關進籠子裡。人們紛紛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弘揚倫理道德,來禁止、規範不法行為,遏制各種不法事件的上演。從歷史和現實看,人類的做法是成功的,確實讓這種罪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溫江事件中無良商家以及某些學校負責人,都肯定清楚國家法律對於食品安全的嚴厲制裁,也都清楚這種昧著良心賺錢的舉動,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可即便如此,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他們可以踐踏法律、道德的底線,將罪惡之手伸向了無辜的孩子們。真可謂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舊約·耶利米書》17章9節)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道德、法律仍不足以解決人性罪惡的問題,那麼尋求宗教,通過神靈的約束人心,就可解決問題了。這種想法看似不錯,可實際上卻沒這麼簡單。很多利益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表面上看來也是虔誠的宗教徒。他們也是熱心各種事業,向宗教團體捐款,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但背地裡,仍是十分醜惡。這些人不僅包括某些佛教徒、道教徒,也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就像有人說,某位麵包店老闆是信主的,賣的東西都令人放心,可不久後就被查出濫用添加劑了。因此只有宗教的形式,而無信仰的實質,仍然是毫無意義的,甚至造就了大量假冒偽善的人。
我們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價值觀的改變入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卻是價值觀的變化。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把擁有多少財富作為成功人士的標準,「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不良風氣充斥了人們的大腦。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更加瘋狂地追逐財富,甚至為此鋌而走險。食品安全問題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出現毒害孩子的惡性事件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筆者相信,有些對無良商家義憤填膺者,如果到了他們的位置,能否就真的做到不被巨大利益所蠱惑,仍然一個未知數。
只有大家的價值觀得到改變,有效遏制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潮,從而為關住食品安全問題的籠子多上一把鎖,更加降低這頭野獸對人們的危害。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就有人因為價值觀得到改變,而棄惡從善的真實事例。比如英國奴隸販子約翰·牛頓。他早年跟很多英國不良商人一樣,從事奴隸貿易,幹著罪惡勾當。但有一次他面臨險境向上主祈禱,不但得以脫險,生命更得到了重生。
從當時歷史背景看,站在那個時代的屬世標準,就會知道,約翰·牛頓能夠放棄奴隸貿易,改惡從善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倘若沒有更新的生命,價值觀得到改變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奴隸貿易是暴利產業,從業者每次販奴都可得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最高者甚至高達百分之一千,不少英國人都因此發了大財,躋身上流社會。約翰·牛頓歸信基督後,熱忱愛主,把天國的事業作為其畢生的追求,即使在極大的誘惑面前,他都能處之泰然。為了遵行主的教導,他寧可放棄賺大錢,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甘願做一名普通、清寒的傳道人。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貿易,並給英國廢奴領袖威伯福斯極大鼓勵,使他最終得以以「非暴力」手段廢除了這一罪惡制度。
約翰·牛頓的見證既說明信仰力量的偉大,更讓我們明白,一個人要真的改惡從善,價值觀必須得到改變。他如果沒有基督的生命,也就一個掛名的基督徒,跟著不良商人從事罪惡勾當。但他擁有了生命,價值觀被更新,不但主動放棄罪惡,更極力主張廢除黑奴貿易,從而成為社會的祝福。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在3·15來臨之際,一條來自中國四川的重磅信息,迅速點燃了全國網友的怒火。據媒體報導:3月12日晚,多名家長在微博上發帖表示自家孩子就讀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疑似使用過期變質的食物進行加工。家長們提供記者的圖片顯示,部分食物出現了疑似黴變等情況,食堂中也有大量的添加劑。
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問題發生後,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並送檢,溫江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當前社會中令人矚目的熱點,因為他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而這次溫江事件之所以引起全民的公憤,就在於無良的商家居然把毒手伸向了「祖國的花朵」。此等喪盡天良的惡行,能不點燃心中的怒火嗎?
除了對商家、學校的強烈聲討、譴責,希望他們得到法律的制裁外,我們需要反思一些問題。為何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他們怎麼連孩子也不放過?要怎麼辦才能遏制、甚至杜絕這種罪行的發生?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的貪慾在巨大利益面前,顯得是如此地脆弱。大家都知道豺狼虎豹兇惡異常,但它們最多只會掠取所需的獵物,而不會像某些人那樣慾壑難填,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
因著人類的罪性與貪婪,為了將其關進籠子裡。人們紛紛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弘揚倫理道德,來禁止、規範不法行為,遏制各種不法事件的上演。從歷史和現實看,人類的做法是成功的,確實讓這種罪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溫江事件中無良商家以及某些學校負責人,都肯定清楚國家法律對於食品安全的嚴厲制裁,也都清楚這種昧著良心賺錢的舉動,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可即便如此,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他們可以踐踏法律、道德的底線,將罪惡之手伸向了無辜的孩子們。真可謂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舊約·耶利米書》17章9節)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道德、法律仍不足以解決人性罪惡的問題,那麼尋求宗教,通過神靈的約束人心,就可解決問題了。這種想法看似不錯,可實際上卻沒這麼簡單。很多利益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表面上看來也是虔誠的宗教徒。他們也是熱心各種事業,向宗教團體捐款,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但背地裡,仍是十分醜惡。這些人不僅包括某些佛教徒、道教徒,也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就像有人說,某位麵包店老闆是信主的,賣的東西都令人放心,可不久後就被查出濫用添加劑了。因此只有宗教的形式,而無信仰的實質,仍然是毫無意義的,甚至造就了大量假冒偽善的人。
我們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價值觀的改變入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卻是價值觀的變化。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把擁有多少財富作為成功人士的標準,「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不良風氣充斥了人們的大腦。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更加瘋狂地追逐財富,甚至為此鋌而走險。食品安全問題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出現毒害孩子的惡性事件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筆者相信,有些對無良商家義憤填膺者,如果到了他們的位置,能否就真的做到不被巨大利益所蠱惑,仍然一個未知數。
只有大家的價值觀得到改變,有效遏制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潮,從而為關住食品安全問題的籠子多上一把鎖,更加降低這頭野獸對人們的危害。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就有人因為價值觀得到改變,而棄惡從善的真實事例。比如英國奴隸販子約翰·牛頓。他早年跟很多英國不良商人一樣,從事奴隸貿易,幹著罪惡勾當。但有一次他面臨險境向上主祈禱,不但得以脫險,生命更得到了重生。
從當時歷史背景看,站在那個時代的屬世標準,就會知道,約翰·牛頓能夠放棄奴隸貿易,改惡從善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倘若沒有更新的生命,價值觀得到改變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奴隸貿易是暴利產業,從業者每次販奴都可得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最高者甚至高達百分之一千,不少英國人都因此發了大財,躋身上流社會。約翰·牛頓歸信基督後,熱忱愛主,把天國的事業作為其畢生的追求,即使在極大的誘惑面前,他都能處之泰然。為了遵行主的教導,他寧可放棄賺大錢,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甘願做一名普通、清寒的傳道人。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貿易,並給英國廢奴領袖威伯福斯極大鼓勵,使他最終得以以「非暴力」手段廢除了這一罪惡制度。
約翰·牛頓的見證既說明信仰力量的偉大,更讓我們明白,一個人要真的改惡從善,價值觀必須得到改變。他如果沒有基督的生命,也就一個掛名的基督徒,跟著不良商人從事罪惡勾當。但他擁有了生命,價值觀被更新,不但主動放棄罪惡,更極力主張廢除黑奴貿易,從而成為社會的祝福。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