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宗教信仰是出路嗎?四川溫江學生食堂事件反思

2020-12-25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疑似黴變食材

在3·15來臨之際,一條來自中國四川的重磅信息,迅速點燃了全國網友的怒火。據媒體報導:3月12日晚,多名家長在微博上發帖表示自家孩子就讀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疑似使用過期變質的食物進行加工。家長們提供記者的圖片顯示,部分食物出現了疑似黴變等情況,食堂中也有大量的添加劑。

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問題發生後,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並送檢,溫江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當前社會中令人矚目的熱點,因為他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而這次溫江事件之所以引起全民的公憤,就在於無良的商家居然把毒手伸向了「祖國的花朵」。此等喪盡天良的惡行,能不點燃心中的怒火嗎?

除了對商家、學校的強烈聲討、譴責,希望他們得到法律的制裁外,我們需要反思一些問題。為何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他們怎麼連孩子也不放過?要怎麼辦才能遏制、甚至杜絕這種罪行的發生?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的貪慾在巨大利益面前,顯得是如此地脆弱。大家都知道豺狼虎豹兇惡異常,但它們最多只會掠取所需的獵物,而不會像某些人那樣慾壑難填,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

因著人類的罪性與貪婪,為了將其關進籠子裡。人們紛紛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弘揚倫理道德,來禁止、規範不法行為,遏制各種不法事件的上演。從歷史和現實看,人類的做法是成功的,確實讓這種罪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溫江事件中無良商家以及某些學校負責人,都肯定清楚國家法律對於食品安全的嚴厲制裁,也都清楚這種昧著良心賺錢的舉動,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可即便如此,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他們可以踐踏法律、道德的底線,將罪惡之手伸向了無辜的孩子們。真可謂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舊約·耶利米書》17章9節)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道德、法律仍不足以解決人性罪惡的問題,那麼尋求宗教,通過神靈的約束人心,就可解決問題了。這種想法看似不錯,可實際上卻沒這麼簡單。很多利益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表面上看來也是虔誠的宗教徒。他們也是熱心各種事業,向宗教團體捐款,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但背地裡,仍是十分醜惡。這些人不僅包括某些佛教徒、道教徒,也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就像有人說,某位麵包店老闆是信主的,賣的東西都令人放心,可不久後就被查出濫用添加劑了。因此只有宗教的形式,而無信仰的實質,仍然是毫無意義的,甚至造就了大量假冒偽善的人。

我們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價值觀的改變入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卻是價值觀的變化。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把擁有多少財富作為成功人士的標準,「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不良風氣充斥了人們的大腦。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更加瘋狂地追逐財富,甚至為此鋌而走險。食品安全問題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出現毒害孩子的惡性事件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筆者相信,有些對無良商家義憤填膺者,如果到了他們的位置,能否就真的做到不被巨大利益所蠱惑,仍然一個未知數。

只有大家的價值觀得到改變,有效遏制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潮,從而為關住食品安全問題的籠子多上一把鎖,更加降低這頭野獸對人們的危害。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就有人因為價值觀得到改變,而棄惡從善的真實事例。比如英國奴隸販子約翰·牛頓。他早年跟很多英國不良商人一樣,從事奴隸貿易,幹著罪惡勾當。但有一次他面臨險境向上主祈禱,不但得以脫險,生命更得到了重生。

從當時歷史背景看,站在那個時代的屬世標準,就會知道,約翰·牛頓能夠放棄奴隸貿易,改惡從善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倘若沒有更新的生命,價值觀得到改變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奴隸貿易是暴利產業,從業者每次販奴都可得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最高者甚至高達百分之一千,不少英國人都因此發了大財,躋身上流社會。約翰·牛頓歸信基督後,熱忱愛主,把天國的事業作為其畢生的追求,即使在極大的誘惑面前,他都能處之泰然。為了遵行主的教導,他寧可放棄賺大錢,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甘願做一名普通、清寒的傳道人。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貿易,並給英國廢奴領袖威伯福斯極大鼓勵,使他最終得以以「非暴力」手段廢除了這一罪惡制度。

約翰·牛頓的見證既說明信仰力量的偉大,更讓我們明白,一個人要真的改惡從善,價值觀必須得到改變。他如果沒有基督的生命,也就一個掛名的基督徒,跟著不良商人從事罪惡勾當。但他擁有了生命,價值觀被更新,不但主動放棄罪惡,更極力主張廢除黑奴貿易,從而成為社會的祝福。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在3·15來臨之際,一條來自中國四川的重磅信息,迅速點燃了全國網友的怒火。據媒體報導:3月12日晚,多名家長在微博上發帖表示自家孩子就讀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疑似使用過期變質的食物進行加工。家長們提供記者的圖片顯示,部分食物出現了疑似黴變等情況,食堂中也有大量的添加劑。

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問題發生後,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並送檢,溫江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當前社會中令人矚目的熱點,因為他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而這次溫江事件之所以引起全民的公憤,就在於無良的商家居然把毒手伸向了「祖國的花朵」。此等喪盡天良的惡行,能不點燃心中的怒火嗎?

除了對商家、學校的強烈聲討、譴責,希望他們得到法律的制裁外,我們需要反思一些問題。為何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他們怎麼連孩子也不放過?要怎麼辦才能遏制、甚至杜絕這種罪行的發生?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的貪慾在巨大利益面前,顯得是如此地脆弱。大家都知道豺狼虎豹兇惡異常,但它們最多只會掠取所需的獵物,而不會像某些人那樣慾壑難填,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任何手段,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

因著人類的罪性與貪婪,為了將其關進籠子裡。人們紛紛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弘揚倫理道德,來禁止、規範不法行為,遏制各種不法事件的上演。從歷史和現實看,人類的做法是成功的,確實讓這種罪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溫江事件中無良商家以及某些學校負責人,都肯定清楚國家法律對於食品安全的嚴厲制裁,也都清楚這種昧著良心賺錢的舉動,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可即便如此,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他們可以踐踏法律、道德的底線,將罪惡之手伸向了無辜的孩子們。真可謂是「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舊約·耶利米書》17章9節)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道德、法律仍不足以解決人性罪惡的問題,那麼尋求宗教,通過神靈的約束人心,就可解決問題了。這種想法看似不錯,可實際上卻沒這麼簡單。很多利益薰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表面上看來也是虔誠的宗教徒。他們也是熱心各種事業,向宗教團體捐款,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但背地裡,仍是十分醜惡。這些人不僅包括某些佛教徒、道教徒,也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就像有人說,某位麵包店老闆是信主的,賣的東西都令人放心,可不久後就被查出濫用添加劑了。因此只有宗教的形式,而無信仰的實質,仍然是毫無意義的,甚至造就了大量假冒偽善的人。

我們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價值觀的改變入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卻是價值觀的變化。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把擁有多少財富作為成功人士的標準,「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不良風氣充斥了人們的大腦。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更加瘋狂地追逐財富,甚至為此鋌而走險。食品安全問題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出現毒害孩子的惡性事件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筆者相信,有些對無良商家義憤填膺者,如果到了他們的位置,能否就真的做到不被巨大利益所蠱惑,仍然一個未知數。

只有大家的價值觀得到改變,有效遏制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潮,從而為關住食品安全問題的籠子多上一把鎖,更加降低這頭野獸對人們的危害。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就有人因為價值觀得到改變,而棄惡從善的真實事例。比如英國奴隸販子約翰·牛頓。他早年跟很多英國不良商人一樣,從事奴隸貿易,幹著罪惡勾當。但有一次他面臨險境向上主祈禱,不但得以脫險,生命更得到了重生。

從當時歷史背景看,站在那個時代的屬世標準,就會知道,約翰·牛頓能夠放棄奴隸貿易,改惡從善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倘若沒有更新的生命,價值觀得到改變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當時奴隸貿易是暴利產業,從業者每次販奴都可得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最高者甚至高達百分之一千,不少英國人都因此發了大財,躋身上流社會。約翰·牛頓歸信基督後,熱忱愛主,把天國的事業作為其畢生的追求,即使在極大的誘惑面前,他都能處之泰然。為了遵行主的教導,他寧可放棄賺大錢,享受榮華富貴的機會,甘願做一名普通、清寒的傳道人。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貿易,並給英國廢奴領袖威伯福斯極大鼓勵,使他最終得以以「非暴力」手段廢除了這一罪惡制度。

約翰·牛頓的見證既說明信仰力量的偉大,更讓我們明白,一個人要真的改惡從善,價值觀必須得到改變。他如果沒有基督的生命,也就一個掛名的基督徒,跟著不良商人從事罪惡勾當。但他擁有了生命,價值觀被更新,不但主動放棄罪惡,更極力主張廢除黑奴貿易,從而成為社會的祝福。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處理:校長被解聘
    針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問題溫江已採取8條措施校長已被解聘 責令重組學校董事會3月17日上午,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成都市聯合調查組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溫江區區長馬烈紅就近期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問題,介紹了事情的具體經過,以及事情發生後採取的具體措施。
  • 再談高校宗教信仰問題與宗教學教育
    要討論如何科學對待高校學生宗教信仰的問題,首先要正確把握和區分幾個事實:與5年前相比,高校學生接觸宗教更為便利,途徑也更為多元;高校學生接觸宗教之後,存在著宗教好奇、宗教朦朧、宗教參與、宗教虔信、宗教執信等不同層次的區別;大多數學生參與宗教活動往往來自於某種心理需求,只有少部分學生才是在尋求純粹信仰的滿足;高校學生參與的宗教活動的複雜情況,使學生無法區分打著宗教旗號的政治活動和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動
  • 美國教會中學「五問」:學生必須有宗教信仰嗎?
    眾所周知,美國的民眾信仰以及大部分的典故都是來源自《聖經》,而赴美國留學主要也是為了能夠融入美國當地的文化,所以選擇美國教會學校是與美國社會溝通的一種非常好的途徑。但是對於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國人來說,教會學校充滿了濃厚的神秘色彩。教會學校的學生必須入教嗎?課程設置是否也會不一樣? 教會學校由誰資助?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和新疆制定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體現了「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的憲法精神,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完全由公民自主選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沒有公民因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而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待遇。
  • 淺談宗教信仰
    昨天探討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不說宗教信仰。首先,回顧一下昨天分享的觀點,便於新接觸的朋友理解。人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體。這個精神,醫學上稱之為「經絡」,「經絡」的複雜運轉,即為心理活動。保證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提高生命能量,活出精、氣、神。說到提高生命的能量,也不得不提宗教信仰。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你信仰什麼宗教?飛面大神聽說過嗎?
    ——網絡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了宗教信仰。阿夜聽著他吹牛的樣子像極了我小時候說自己能背出整部《論語》的樣子。於是我給問他知道飛天意面神教嗎?他侃侃而談的說那是邪教,巴拉巴拉巴拉~等等~我不由得會心一笑~於是今天,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我便來告訴大家什麼是飛天意面神教。
  • 科學,宗教,與信仰
    舊文提到,在尋求心理疏導的時候,求助於宗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我坦白說,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於那些虔誠的信仰者,我也表示尊重和理解。現在有些國內的科學家也開始信奉宗教,我覺得信仰自由其實也可以寬容一些,信仰宗教與科學研究真的可以不衝突,但因宗教而拒絕科學,否定科學,是非常糟糕的。原本可以用科學解釋的範疇,非說科學是錯的,非要用宗教解釋,這就不合適了,這就是迷信了。
  • 為何中國在世界的出路是輸入宗教?
    為何中國在世界的出路是輸入宗教?是因為我們與西方的文化,科學,宇宙學,自然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現代文明進行比較,西方摘取了上述方面內容的金字塔頭把轎椅,你在怎麼努力都成不了世界的領袖,領袖的椅子被人搶完了。
  • 科學和宗教一樣會幫助追隨者尋求平衡
    無信仰的賽艇手可能會在面對壓力時尋求科學信仰。不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壓力環境中的人們並不總是轉而尋求更高的力量。有時,他們會轉向科學。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並沒有涉及戰壕,而是聚焦於另一個有壓力——但明顯並不可怕——的活動:賽艇。科學家招募了100名大多數為20來歲且沒有強烈宗教意識的槳手——正如調查問卷中所規定的那樣。科學家將這些運動員分成兩組。
  • 溫江新光天地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
    隨著地攤經濟在成都的興起,作為溫江新城核心地帶的新光天地,適時推出了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為加班晚歸和周邊需要夜宵服務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大快朵頤,釋放心情」的地方。溫江新光天地,是中國臺灣新光三越公司在大陸開的第三家商場,於2019年12月25日開業。溫江新光天地從建設到開業歷經了許多曲折,最終經多方協調得以順利開業。其打造了全新型態的美麗購物公園,為大眾提供了一處自在休閒的購物環境。方便了居住在溫江的市民,不出溫江也能逛高端商場。
  • 作家與宗教:作家們的宗教信仰
    那麼,作家們的宗教信仰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古代作家大抵服膺儒家(畢竟是封建統治的權威理論),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信仰佛教或者是深受佛家文化薰陶的也不在少數,如王維、蘇軾,還有些詩人本就是僧人(如寒山、拾得,據說在國外知名度更大,近代較為知名的則有李叔同弘一法師和蘇曼殊)。
  • 成都學校食堂事件 百餘人堵路12人被帶離
    事件在網上曝光後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涉事學校現已停課整頓,當地官方宣布已扣查八名負責人,身體出現不適的學生已安排體檢。綜合上遊新聞、中新網等媒體報導,3月12日晚,多名家長在微博上發帖表示自家孩子就讀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疑似使用過期變質的食物進行加工。家長們提供的圖片顯示,部分食物出現了疑似黴變等情況,食堂中也有大量的添加劑。
  • 【現代宗教問題】信仰與迷信
    這不是合理的行為嗎?如果給我們說的人是絕對不能錯誤的,是絕對不會說謊的,那麼我們信他的話不是最合理嗎?信是人生的需要。我們不該妄信,但也不能不信。1.信仰的特點信仰和普通的信他人的話,也有不同;因為信仰有它的特點,無論是信仰某種主義,信仰某個領袖,信仰某種宗教,信仰天地萬物的最後基源——天主。這樣的信仰,關係你全部的精神生話。
  • 調查顯示大學生宗教信仰與傳教活動增多無關
    宗教和信仰是兩回事實際生活中,很多大學生信仰者都是有家庭信教背景的。這種情況在國外也很多,有些人是生下來就受洗的,還有一些人是後來皈依的。就西方傳統而言,生下來就受洗的人也要經歷一種自己的選擇。這也許是宗教,但絕不是信仰。宗教可以是一種體制性的教會生活,而信仰必須是認真的選擇。所以,教會中人也未必就有真正的信仰,所謂「信」了才能談論宗教信仰,這本身就是極其荒誕的。如果宗教只需要一種狂熱、虔誠,不需要認真、理性的思索,那麼不僅可疑,而且可怕。可以同現代社會、未來社會相互協調的,不可能是這樣的「宗教」。
  •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結束語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維吾爾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後來相繼信仰過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
  • 工作組開始調查「成都七中食堂事件」: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溫江區委、區政府堅決採取零容忍態度,不論是誰,一查到底,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四川省教育廳也已派出工作組,將會同成都市教育局進行核查處置。目前已要求全省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對所有學校食堂原材料供應等環節進行排查,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
  • 專欄F|單詞107宗教(上):做善良的天使,尊重他人宗教信仰
    西方國家很多人,都有宗教信仰,他們認為宗教能夠幫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相信天使正在保護著他們。西方國家有很多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有很多人,也不是宗教人士,他們對宗教的教義不太熟悉。人們喜歡天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天使,他們會給自己孩子起英文名字叫做天使。我們國家有很多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中,他們比較信仰宗教。
  • 當前中國信仰整體狀況:宗教不彰巫術盛行
    迪爾凱姆的這種擔心,今天看來,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深入反思和研究。迪爾凱姆對於宗教的定義是:「宗教是一個關於神聖事物的信仰和實踐的統一體系,這些信仰和實踐把信徒聯合在稱之為教會的一個道德群體中。」這個定義包括宗教的四個要素:神聖、信仰、實踐、教會。關於神聖,迪爾凱姆的解釋是「被分離出來並且圍繞之設立起禁忌的東西」,圖騰就是這樣的神聖事物。
  • 調查顯示:大學生宗教信仰與傳教活動增多無關
    如果是用老師對學生、主管部門對下屬機關的方式,恐怕都會有問題。實事求是地說,對於一般人來說,向陌生人表達自己對宗教信仰的看法,目前還是有些障礙。所以此次調研活動中,學生既是調研的主體也是客體,他們之間的交流比較暢通,幾乎沒有什麼障礙。  人大的學生工作部在2008年作過一個關於大學生思想情況的調研,從這份材料看,近年來大學的政治思想教育並不是很強,或者說它產生的效果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