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宗教信仰

2020-08-27 心為蓮花開xwlhk

昨天探討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不說宗教信仰。

首先,回顧一下昨天分享的觀點,便於新接觸的朋友理解。

人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體。這個精神,醫學上稱之為「經絡」,「經絡」的複雜運轉,即為心理活動。

保證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提高生命能量,活出精、氣、神。

說到提高生命的能量,也不得不提宗教信仰。

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宗教信仰能綿延2000多年,說明其本身擁有巨大的能量,我們認識宗教,信仰宗教,就是希望我們的個人精神世界能融入到宗教的海洋裡,吸取精華,進而來提高我們自身的生命能量,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同時,我們要時時警醒,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信可以,不能入迷,不能把自己完全託付給宗教,不能在宗教的海洋裡找不到自己,那樣就捨本逐末,得不償失了。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體道、悟道、得道的過程,下面說說我所理解的宗教信仰。

(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只為拋磚引玉)

道家:以精場為道場,研究的是如何長生,圖騰為陰陽魚;

基督:以氣場為道場,研究的是接受現實,了結因果,圖騰為十字架;

佛家:以神場為道場,研究的是開花結果,圖騰為蓮花;

道家:研究的是道、德;有、無;陰、陽;為腹不為目;

佛家:研究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八萬四千法門;

如果你想提高精能量,就去信仰道教,研究《道德經》;

如果你想提高氣能量,就去信仰耶穌,研究《羊皮卷》;

如果你想提高神能量,就去信仰佛教,研究《心經》;

如果你想同時提高精、氣、神,就去研究《周易》的簡易、變易和不易。

同時提幾點建議(以下內容摘自網絡):

一.信仰的作用。

信仰是人生大事,包括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是對生命的自我認識,心靈的關懷及煩惱的解脫。這些都是人類永恆的問題,一旦涉及這些問題而沒有宗教信仰支撐,人生往往會陷入迷茫之中。

健康的信仰可以幫助我們淨化心靈,找到人生的究竟歸宿;為我們界定善惡的標準,指明完善道德的途徑,幫助我們成為有深度和純度的人。

二.正信與迷信

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正信是能把人導向覺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我們常常陷於迷信而不自知。某些宗教行為的確摻雜了迷信,但宗教完全不等同於迷信。

人們往往認可科學,不符合科學的都認為是迷信。但科學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本身也在不斷發展中,唯有真理才是破迷開悟的最佳利器。

不管我們接觸的是何種宗教,都不能盲從,不能急功近利,要看它是否經歷了時間的考驗。

三.信仰與科學。

宗教和科學是兩個不同的領域,科學是幫助我們認識物質世界,改善生存環境,而宗教則是建立社會道德,解決生死歸宿,兩者無法相互取代。

其次,苦難和挫折可以引發信仰,但如果只是為了尋求心靈安慰或精神寄託,這不是宗教提倡的發心。信仰並不是逃避現實的手段,而是改善人生、探索真理的動力。信仰也是為了尋找人生的歸宿,人生的真正歸宿是唯一的,因此不可雜信。

相關焦點

  • 淺談自己對「信仰」的理解
    我們知道,基督教徒信「耶穌」,這是一種宗教信仰,所以今天小編也想說說「信仰」這話題,談談自己對「信仰」的一些簡單的理解。對!只是「淺談」,不「深究」!由「信仰」,我們很容易想到「信念」與「信任」。信念跟信仰是不一樣的,信念是你堅信的東西或者事情,信仰則是人們靈魂的標註,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
  • 淺談宗教與信仰(the road less traveled)
    這是在進行某種宗教儀式宗教:是聯繫人與神祇或超自然、神聖存在的文化體系,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宗教的表現形式包括儀式、講道、崇拜、祭祀神明等多種形式,而信仰被認為是宗教信念的來源。嬰兒是信仰和宗教的起點其實看以上對宗教和信仰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宗教和信仰是有部分雜糅在一起的,就像處生的嬰兒一樣,你無法單純地說他是善良還是邪惡,這需要他在以後的實踐中去鑑別,就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來說,一生那麼多偉大的發現
  • 科學,宗教,與信仰
    舊文提到,在尋求心理疏導的時候,求助於宗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我坦白說,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於那些虔誠的信仰者,我也表示尊重和理解。現在有些國內的科學家也開始信奉宗教,我覺得信仰自由其實也可以寬容一些,信仰宗教與科學研究真的可以不衝突,但因宗教而拒絕科學,否定科學,是非常糟糕的。原本可以用科學解釋的範疇,非說科學是錯的,非要用宗教解釋,這就不合適了,這就是迷信了。
  • 作家與宗教:作家們的宗教信仰
    那麼,作家們的宗教信仰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古代作家大抵服膺儒家(畢竟是封建統治的權威理論),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信仰佛教或者是深受佛家文化薰陶的也不在少數,如王維、蘇軾,還有些詩人本就是僧人(如寒山、拾得,據說在國外知名度更大,近代較為知名的則有李叔同弘一法師和蘇曼殊)。
  • 讀《宗教社會學》有感——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除了人們的生活、精神、性格等方面,還包括對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宗教的存在,宗教是人類心靈的必需品。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其重大,不管信仰哪種宗教,它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從宗教意義上來說,有團結民族,安撫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利益,甚至在人們的生活中或精神上取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可見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大,值得討論一般。
  • 信仰不是宗教,那麼信仰是什麼?
    雪漠: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聽眾:您講到信仰,我就想請教三個問題:第一,您覺得,在這個缺乏信仰的年代,我們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信仰?第二,當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時,身邊的人可能會不理解我們,甚至跟我們的信仰相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放棄自己的信仰,還是為了信仰傷害身邊的人?
  • 【現代宗教問題】信仰與迷信
    1.信仰的特點信仰和普通的信他人的話,也有不同;因為信仰有它的特點,無論是信仰某種主義,信仰某個領袖,信仰某種宗教,信仰天地萬物的最後基源——天主。這樣的信仰,關係你全部的精神生話。信仰既是關係你的全部精神生活,而證據又不完全明顯,那麼你自然應當用你的意志來自己決定接受或拒絕。不過你也明明知道:究竟是接受了是合理,還是拒絕了是合理。為此,你的意志應當擺脫了情感的牽累,驅除了種種成見偏見,做你所認為合理的事。2.天主教的信仰是完全合理的別的信仰:信仰某種主義,信仰別種宗教,…我們不去管。我們但講天主教的信仰是完全合理的。
  •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結束語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維吾爾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後來相繼信仰過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全文)
    新疆的宗教歷史表明:一教或兩教為主、多教並存是新疆宗教歷史的基本特點,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關係的主流;宗教必須與其所處時代和人文環境相適應,實現本土化,才能得以延續;不同宗教間的戰爭和同一宗教不同教派的紛爭,致使人們沒有自由選擇宗教信仰的權利。  二、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政府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 李向平:宗教壟斷導致信仰作假
    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編者按:2011年2月25日,鳳凰網華人佛教發表了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的打假檄文本人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從獨特的學術視角闡述了假僧尼泛濫的原因,全文如下:就宗教與信仰的關係而言,信仰者與信仰對象的關係如何處理,常常導致了一個宗教的信仰方式與信仰實踐方式。
  •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原標題: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   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作者:陳先達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而境外宗教勢力為爭奪我思想陣地和青年學生,近年來,把高校作為滲透的重要陣地,通過一些境外傳教士和高校境外信教師生,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進行非法宗教活動,成為影響師生信仰和危害高校政治穩定的潛在因素。
  • 再談高校宗教信仰問題與宗教學教育
    世界宗教的發展也表現為多元複雜的特點,宗教存在的形式多樣化,傳統宗教欣欣向榮,新興派別層出不窮,某些邪教派別對社會造成了深重的危害。「繁榮」、「多元」、「複雜」的宗教狀況,影響了我國宗教生態的變遷,也使得我國高校的信仰形勢變得非常複雜。高校信仰者的人數、信仰程度、對宗教的認識、信仰的方式、信仰群體的活動等等,呈現出複雜的態勢。
  • 文明6:傳播宗教信仰攻略介紹
    在文明6遊戲中,宗教信仰是遊戲內的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宗教信仰會影響自己領地內居民的幸福程度。但是怎麼傳播宗教信仰呢?有些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傳播宗教信仰的方法。,與主動傳教所帶來的宗教影響相比小一些。
  • 林鄭拜會湯漢 維護宗教信仰自由
    圖: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二)昨與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右二)、助理主教楊鳴章(左一)和副主教陳志明(右一)會面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導: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拜會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指基本法保障香港市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雙語全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新疆各族人民真正獲得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各級政府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實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斷完善宗教事務管理法律法規,新疆各宗教迎來了和諧共處的歷史新階段。
  • 德國宗教與哲學 ——信仰告白的權利
    Confession一詞在法語中有多種含義:1.宗教,教派(德文: Konfession);2.公開發表的信仰告白或宗教聲明(德文:Bekenntnis);3.(天主教的)懺悔(德文:Beichte)。在這篇文章中,上述含義都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