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2020-12-23 左岸方言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你能說清楚自己相信什麼宗教嗎?但我們能說清楚自己的信仰。

我們是有信仰的,而且我們信仰的東西非常之多。我們的老祖宗幾乎什麼都信,他們希望得到什麼就會設立一個專屬的信仰,家門口有門神,灶頭上有灶君,愛情有月老,理財有財神,求子有送子觀音,生意場上還有關公。所以說中國文化中信仰是有的,但是統一的宗教信仰卻難說。

也許我們從宗教信仰的源頭可以得知問題的答案。

西方文明的神話傳說和東方文明的神話傳說,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差異,就是神仙的體系不同。中國古代的神仙好像是為了人們的需求,量身定做出來的,需要解釋「人如何誕生」的時候,神話傳說裡就出現了女媧;需要解釋「為什麼天上只有一個太陽」的時候就出現了后羿。

但是西方文明,舉個具體的例子,古希臘文明中的神,他們的神仙體系就是建立在家族觀念裡的:地母蓋亞,他的孫子宙斯是主神,另外一些其他的神仙也都是宙斯的兄弟姐妹,所以說西方文明一開始就將他們的神話傳說封裝成一個非常嚴謹的體系,而且每個神仙分工明確,太陽神阿波羅,海的主神波塞冬,等等。

所以能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觀念,從神話的起源就有了貓膩。

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時期,叫做「百家爭鳴」,很多人看待這個時期,想的是人們思想的衝突,教派的分裂,國家的動蕩。這樣理解確實也沒錯,至少事實如此。但是如果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只能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他可以允許眾多甚至衝突的思想同時存在。所以這就對宗教信仰的統一性降低了要求,而強調了他的包容性。

南懷瑾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信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很奇怪,對於中國文化的信仰,他們只知道「儒釋道」。但是南懷瑾先生指出,其實中國人走的一條路線是「五教合一」,除了儒釋道,還要加上耶穌,加上穆罕默德。

其實中國人所尊敬的宗教也並非只有五個,唐朝時期天主教來過;還有一個中東來的,叫襖教;另外,波斯也有一個摩尼教。當時唐朝的管理者或者說當時的文化事業從業人員都給這些教派設立了寺廟。

所以你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那其實不是的,中國文化的偉大在於它包容一切的宗教,他可以對文化進行集成,但不是單純的模仿和複製與拼湊,是在此基礎上建立適應於中國本土國情的文化特色。

在「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這一點上,有人說近代中國的衰敗,就是因為這不統一的信仰,導致民族的凝聚力不夠,這樣的觀點當然是片面的。事實是,中華文明成為了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兼容並蓄,也是文明的韌性所在。

之前說了,中國人的信仰很多,在眾多的信仰中,或者說繼承於各種教派的信仰中,有一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就是「祖先信仰」。尊重祖先是幾乎所有民族都有的傳統,但是將它上升成為一種信仰,可以說只有我國,這其實就是最高的凝聚力了。無論如何,本是「同根生」的。

所以」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不合適的,或者改成」中國人為什麼信仰那麼多的宗教?「會比較恰當一些。對於後者的答案,和」什麼叫做文化「是一個性質的?之前我在選擇創作領域的時候就查找了很多相關問題。

什麼是文化?

這個問題可難了,因為文化不單純寫文章,也不單純唱歌,又不是單純跳舞。餘秋雨寫過一本書叫《文化苦旅》。為什麼是苦旅?顯然,對於體驗文化的經歷,是非常艱難的,人難,文化也難。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軍事、藝術、教育等等都可以產生文化。在你想要解答文化是什麼的時候,你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宗教?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詩歌?什麼是歷史?等等。

所以結果就是,中國文化是很難說清楚的,宗教信仰也是很難說清楚的,不是沒有,而是其中的內涵過於豐富了。

本文由文化人大/小陳原創,感謝閱讀,期待關注,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為何說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
    前段時間和友人聊到中國人的信仰時說到,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你看不論是佛堂還是道觀,都會看到一個功德箱,燒的香也有高香和普通香的區別;而來拜佛或者拜道的人心理都是想的,你保佑我,家人平安,發大財等等。其實這裡可以看到,中國人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把佛啊道啊看成是有大能力的「人」,通過向「他」賄賂從而幫助自己做到「自己達不到的能力之事」。
  • 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中國人追求的是道!
    中國人一般是不信宗教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充斥著功利性的思想。在平日裡,國人和一些宗教裡面的「神」是互不幹涉,互不打擾,敬而遠之。但到了他無能為力,或者有求於「神」的時候,他就開始信神。他信神的什麼呢?他信神有能力幫他解決困難。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但同時,兩國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以歷史為本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格局,長久以來,宗教是世界各地文明的重要標誌。宗教文明下,困惑的人喜歡求助神靈而非將死之人。在此背景下,遵從以歷史為本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要從自身出發,站在自身角度而非神靈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就是人文主義。由此看來,以有限存在去應對無窮的歷史精神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創新過程。那麼,人們為什麼敢於用歷史去回應時間?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五教同光」在主管宗教工作的國家宗教局和地方各級民宗管理部門「關於開展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的意見中普遍地被提到,由此可見,中國五大宗教已經被中央及地方普遍認同。那麼這個宗教都包括哪些呢?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 中國特有的燒香文化——篤信求神問佛,卻沒有宗教信仰
    燒頭香然而,作為全球信仰宗教人數比例最少的中國人,為何會在各種節日,卻基本各個燒香拜佛,並以燒「頭香」為榮?奇特的祖先信仰中國人並非是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相較於其他宗教顯得更直白些,那就是祖先信仰。古代中國的大戶人家未必家家有神像,但一定家家有祖先牌位。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未必每個都會燒香拜佛,但一定個個清明要掃墓。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道教神話之中的神仙,諸如李耳、李靖、楊二郎、閻王、玉皇大帝等等,為人之時都是有跡可循的,換而言之,他們都是祖先。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蒼天是什麼?其實就是自然規律。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
    此次座談會圍繞兩書英文版海外傳播,以講好中國的宗教學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宗教學聲音為切入點,就如何增強中國圖書的海外傳播力度,提高中國圖書國際影響力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在致辭中講到,「理解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的宏大敘事,要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國宗教。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拜神、敬神為何又「罵」神,外國人為何看不懂
    關於宗教信仰,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什麼信仰?其實,那是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和歐美世界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常常是神造了人。但是,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神仙都是「人造的」。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地回答呢?因為我們談起信仰,大多數中國人把政治信仰和個人信仰混為一談。認為馬列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唯一信仰,傳承五千年文化的儒釋道思想是迷信,所以中國人就沒有信仰傳承的歷史根基,也就沒有信仰。把看命、算卦、風水、巫婆、跳大神等一系列糟粕的東西都歸罪於儒釋道,認為是儒釋道是迷信、是鎖住人民翻身的鎖鏈。由於人們對信仰的錯誤認識,『破除迷信』的口號響了這麼多年,誰還敢有個人信仰呢。所以,大多數有個人信仰的國度把我們中華民族稱之為『野蠻民族』。沒有信仰怎麼野蠻掛上勾。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中國文化中有沒有土生土長的宗教?
    金澤鎮遠離上海市區,舊有的文化傳統得以較好地保留下來,成為我們理解中國宗教傳統乃至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面窗口。文 | 張洪彬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何以宣稱「中國文化中沒有宗教」?近代以來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相信:中國是沒有宗教的國家;中國文化很早就脫離了宗教生活而實現了世俗化,是一種早熟的文化;儒家學說是人文主義的倫理學說;佛教是無神論的;道教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學說。梁啓超曾謂:「中國土產裡既沒有宗教,那麼著中國宗教史,主要的部分只是外來的宗教了。」胡適也曾說:「中國是個沒有宗教的國家,中國人是個不迷信宗教的民族。」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宗教信仰的思想觀念及其內涵色彩皆起源於宗教文化,或者說宗教信仰是宗教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不斷積累演變的必然現象。所以,西方的宗教信仰如果泛濫於中國的土壤,也不會讓大多數中國人通過純粹思維找到「理性的上帝」。因為中國文化的軸心是「人本」而不是「神本」。可問題在於:一旦把「理性的上帝」灌輸給中國人後,非但沒有了理性,反而可能容易將「神」歸於「人本」而生出各種邪教的「人神」。
  • 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如今,很多人都崇拜宗教,如佛祖、耶穌、真主等,這些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人們崇拜他們,認為這些能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上帝?因為宗教是最高的文化結晶,宗教不是在改造環境,而是在改造人的心靈」。「如果你聽過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可以譜寫出《第九交響曲》。貝多芬那種音樂的氣勢從哪而來,都是從宗教而來。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所以說,中國人心中沒有給上帝這個人格神留出位置。西方人為什麼信上帝同歷史上其他民族的文明相比,華夏文明的一大特點就是宗教精神不濃。儘管,後來也產生了本土宗教--道教,至於佛教則是外來的,反而得以發揚壯大。
  • 中國人有宗教嗎?
    對佛教、道教罵也好,對基督教友好些也罷,自己不信仰宗教,偏偏要做宗教的學問,說到底,胡適始終對知識探索抱有濃厚興趣。無論研究《聖經》,還是《六祖壇經》,他都只是文字考據式地研究。就此而言,在胡適眼裡,中國人並非沒有宗教,只是中國人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來的佛教)都不如基督教。這大抵和他認為西方文明更先進有關聯。
  •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先。我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是世界上好多人的信仰。我們華夏民族,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我們常說的佛道儒,看似是三個宗教,儒家不能叫信仰,他是一個學派,佛教是印度傳入,被儒家改良後的佛教,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他起源與道家思想,本身沒有統一的教義,流派眾多,內部都不能統一,所以更不能一統全國。
  • 中國人沒信仰?錯,那是因為你不了解真正的中國人
    據國家宗教事務局粗略統計:在中國,佛、道信徒共有2億左右,伊斯蘭教2千多萬,基督教三千多萬,天主教6百多萬。全部加起來中國信教民眾3億不到,然而中國人口14億,那剩下的11億就是沒有信仰的。如果你真是這樣想的,那我只能嘲笑你的無知,因為你連最基本的「信仰」是什麼都沒搞清楚。信仰是指:對某種事物、精神、宗教或某人的信奉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