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2020-12-23 文史天下觀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中國社科院教授趙汀陽融入歷史、山水和漁樵三元素,站在哲學角度對以歷史為本的精神世界進行分析。

1、精神世界以歷史為本

人們常說"六經皆史",說明歷史是中國精神世界的根基,然而歷史是有限的,而精神世界是無窮的,以歷史為本意味著人們能夠通過歷史,以有限性理解無窮的精神世界。以歷史為本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格局,長久以來,宗教是世界各地文明的重要標誌。宗教文明下,困惑的人喜歡求助神靈而非將死之人。在此背景下,遵從以歷史為本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要從自身出發,站在自身角度而非神靈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就是人文主義。由此看來,以有限存在去應對無窮的歷史精神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創新過程。那麼,人們為什麼敢於用歷史去回應時間?

事實上,中國精神世界的形成是從巫到史、從經驗到理性的轉換過程。巫就是神,史就是人,巫術和佔卜印證著古人實踐理性的態度。而周武王克商正事件成為歷史成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基的決定性事件。周朝前一個朝代——商朝非常重視祭祀神明,最終卻滅亡,這種強烈對比動搖了巫術的可信度而奠定了歷史為本的地位。不過,周朝自始至終都沒有取消天命的至高地位,而是融入人,繼而強調天人合一,當然如果沒有天人合一的原則,就不可能存在以人應天,更不可能出現人用歷史去應對時間。在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至關重要的真理:歷史雖然是有限,卻依舊能成為一切具有精神意義的根據。因此,歷史的有限性能夠應對時間的無窮性。

2、山水是大地中的超越之地

自然原本是一體的,但人們將其分成天和地,並賦予了不同的思想。天地之間的人屬於自然一部分,對於人而言,天不能隨意登上,所謂難於上青天,上天是自然的超越部分,因此天道也是超越的。因為天道無人得知,人只能通過人道間接地去理解天道。而人道正在歷史之中,於是人需要通過歷史知道天道何意。

人性具有複雜性。孔子的高明在於發現了仁是人的根本問題。但是,現實中大多數人偏要不仁,長達幾千年,"人而不仁"的問題困擾著儒家人,成為無法解決的難題,不仁成為阻止人成為人,甚至社會成為好社會的最大障礙。人的複雜性就是歷史的複雜性。以歷史為本的精神世界要求所有問題都必須立足於大地,因此除卻天上,大地同樣具有超越性,不同於上天,人對大地一直有著使用權,生長於這片土地,逐漸把大地變成人生活的場所,社會由此構建,生生不息。

不涉人事又具有超越性的自然就是山水。然而並非山水之間萬物都具有超越性。在山水的概念中還有兩種超現實的山水,其中一種就是傳說的神仙樂園,其中以崑崙山和三神山最為著名。另一種是詩畫中的山水,屬於詩人和藝術家的天堂,比較接近真山水。但他們不屬於真山水,真山水直接具有超越性,無需隔世,無需幻覺。

3、漁樵如何談論歷史

如果僅僅把山水看作脫俗之地,未免流入世俗。具有超越性的真山水完全無所謂究竟世俗還是脫俗。屈原遇漁父的故事就經典地詮釋了脫俗與超越的區別:屈原慘遭驅逐,憤憤不平,對漁父強調"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可是漁父卻認為屈原無法應對濁世,實際上是不懂超越之道。屈原不服氣,繼續談論自己的清高,漁父不再理他了,於是"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屈原雖清高多才,卻未難以達到漁父的超越,正如後世阮籍名句所言:"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與山水有著純粹的切身存在關係的人是漁樵。漁樵為了生計,整日流連於山水之間,這並非是為了脫俗,其實漁樵從事的正是我們常說的世俗之事。山水首先是漁樵的生計,同樣漁樵的質樸也透露著山水智慧。

當然,談論歷史必定是有故事的,漁樵也不例外,但漁樵畢竟不是歷史學家,對於漁樵來說,知道歷史的真相固然很好,但不知道歷史真相也無傷大雅,這不是要緊的問題,缺乏理論知識並不妨礙漁樵談論歷史之道。

時間本身雖然超越歷史,但需要發揮人的價值,意味著最終人的意義發揮在歷史中,漁樵話語無窮,談論的歷史卻是有限的,於是把無意義的時間放入有意義的歷史之中成為可能,在生活中相反的;在時間中所有事情都不可能有意義,因此只能在歷史中去創造意義,而創造意義就必須創造超越性。這裡就需要漁樵的勞動人民智慧:把高於歷史的山水封為永久性的超越存在,同時以世俗的無窮話語去談論皆為瞬間的無常世事,最終使得人事具有永久意義。這樣山水和歷史便能合二為一。

當然歷史不是用來笑談的,漁樵笑談的對象並非歷史,而是他們自身,歷史的滄桑和莊重不容笑談,它的分量重於任何喜劇和任何悲劇。歷史顯示的是在喜劇和悲劇之上的超越性,歷史具有的客觀性是任何人都無法左右的。假定漁樵能夠看破歷史性,也難以看破歷史下一步應對如何進展,正如我們看破無理數是無窮的,但也難以得知無理數的下一數究竟是多少。因為人具有自由意志和精神,就難以總結出歷史規律。

如果將歷史、山水和漁樵三個對象哲學化,歷史是中國精神之本的道理便也變得通俗和明了。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為何說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
    前段時間和友人聊到中國人的信仰時說到,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你看不論是佛堂還是道觀,都會看到一個功德箱,燒的香也有高香和普通香的區別;而來拜佛或者拜道的人心理都是想的,你保佑我,家人平安,發大財等等。其實這裡可以看到,中國人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把佛啊道啊看成是有大能力的「人」,通過向「他」賄賂從而幫助自己做到「自己達不到的能力之事」。
  • 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中國人追求的是道!
    中國人一般是不信宗教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充斥著功利性的思想。在平日裡,國人和一些宗教裡面的「神」是互不幹涉,互不打擾,敬而遠之。但到了他無能為力,或者有求於「神」的時候,他就開始信神。他信神的什麼呢?他信神有能力幫他解決困難。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地回答呢?因為我們談起信仰,大多數中國人把政治信仰和個人信仰混為一談。認為馬列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唯一信仰,傳承五千年文化的儒釋道思想是迷信,所以中國人就沒有信仰傳承的歷史根基,也就沒有信仰。把看命、算卦、風水、巫婆、跳大神等一系列糟粕的東西都歸罪於儒釋道,認為是儒釋道是迷信、是鎖住人民翻身的鎖鏈。由於人們對信仰的錯誤認識,『破除迷信』的口號響了這麼多年,誰還敢有個人信仰呢。所以,大多數有個人信仰的國度把我們中華民族稱之為『野蠻民族』。沒有信仰怎麼野蠻掛上勾。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何謂信仰,信仰應該人人都有嗎?在很多人眼裡,信仰除了是平時堅持的一些操守以外,更是人在遇見困難時第一個所能依託的對象,因為很多人都會把信仰首先當成是寄託,當成是比自己強大的對象,似乎這個對象能夠幫自己解決很多事情。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中國人有信仰嗎?該怎麼信?
    泱泱華夏5000年(這裡涉及一個知識點,有人認為我們中國的歷史只有2000年,那是因為考古學,這考古學是外國人發明的,所以他們計算歷史年份的公式只有2000多年,但是我們自己國家考古學計算的歷史是5000多年,所以槓精們嘴下留情)。
  • 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在我們那個時代毛澤東的話句句是真理,其實到現在也是一樣的,你去讀一讀《毛選》,真的是句句經典」。「他老人家說的都對。後來鄧小平實行了改革開放,那也是建立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之上,沒有毛澤東思想,之後中國的發展也很難繼續進行。當然,70年代末要沒有鄧小平的開拓,毛澤東的思想的內容可能就枯萎了,正是鄧小平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我們中國人信仰天道人倫,這和一神教信仰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讓某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除非有新的使者或者上帝之子出現,否則,宗教的規範是不會變化的。中國人的天道人倫的信仰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中國的農耕歷史悠久,在漫長的農耕生活中,中國人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便是天氣的變化,與自然作鬥爭便是農耕民族的重要工作。正是在和自然的鬥爭中,形成了中國的天道觀。天道,其實就是對大自然運行規律的把握,遵循天道便是遵循大自然的運行規律。
  • 中國人沒信仰?錯,那是因為你不了解真正的中國人
    據國家宗教事務局粗略統計:在中國,佛、道信徒共有2億左右,伊斯蘭教2千多萬,基督教三千多萬,天主教6百多萬。全部加起來中國信教民眾3億不到,然而中國人口14億,那剩下的11億就是沒有信仰的。如果你真是這樣想的,那我只能嘲笑你的無知,因為你連最基本的「信仰」是什麼都沒搞清楚。信仰是指:對某種事物、精神、宗教或某人的信奉敬仰。
  •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先。我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是世界上好多人的信仰。我們華夏民族,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我們常說的佛道儒,看似是三個宗教,儒家不能叫信仰,他是一個學派,佛教是印度傳入,被儒家改良後的佛教,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他起源與道家思想,本身沒有統一的教義,流派眾多,內部都不能統一,所以更不能一統全國。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中國人有宗教嗎?
    他曾說康有為和譚嗣同,「至其所以能震撼宇宙,喚起全社會之風潮,則不恃哲學,而仍恃宗教思想之為之也。」但是,雖然宗教思想很是有力,梁啓超卻又認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宗教。他寫《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討論「中國宗教史」時,甚至覺得難以下筆:「中國土產裡既沒有宗教,那麼,著中國宗教史主要的部分,只是外來的宗教了。外來宗教是佛教、摩尼教、基督教,最初的景教,後來的耶穌教、天主教等。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一、中國宗教「五教同光」「五教同光」的提出反應了中國已明確把中國宗教劃分為五大宗教。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蒼天是什麼?其實就是自然規律。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
    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 近日,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兩書的英文版相繼出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的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會在京召開。此次座談會圍繞兩書英文版海外傳播,以講好中國的宗教學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宗教學聲音為切入點,就如何增強中國圖書的海外傳播力度,提高中國圖書國際影響力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在致辭中講到,「理解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的宏大敘事,要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國宗教。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特定的思維結構不僅塑造了特定的知識和科學,而且也直接塑造了一個特定民族的信仰體系和意識形態。從信仰上看,而古代中國人一般不需要外在的寄託而能坦然面對生死,處理日常事務。他們追求的也不是外在的徵服,而是內在的超越。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拜神、敬神為何又「罵」神,外國人為何看不懂
    關於宗教信仰,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什麼信仰?其實,那是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和歐美世界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常常是神造了人。但是,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神仙都是「人造的」。
  • 中國人的信仰——天地君親師
    誰說中國人沒信仰!中國人沒有信仰能夠存活5000多年嗎?說起信仰,可能大家都會想到『佛教』、『道家』、『儒家』等等,可是自幾千年前的夏朝到現在,咱們中國人的信仰就一直存在且沒變過。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天地君親師啊!我們拜天,拜地,拜父我們的父母,拜我們的君上,再到拜我們的老師。咱們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師父的『父』為什麼同父親的父『父』字一樣,你有沒有發現;那這兩個父字為什麼是同一個呢,有一句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