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大的命題,了解起來有點難度,跨度也有點大。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
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
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
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也許你會更為是一個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一、信仰
信仰一詞最早出現於佛教唐譯《華嚴經》。
基本解釋:對天地及祖先的信奉和敬仰。對佛、法、僧三寶之崇信欽仰。
哲學解釋: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
發展延伸:包含了對人、事、物、教派、思想的信仰。
二、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信仰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含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三、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中央集權、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封建制度滅亡。
百代都行秦政法。
四、西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大一統王朝,基本面承襲秦制。
獨尊儒術,設立五經博士。
五、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大一統王朝,基本面承襲西漢制度。
六、魏晉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在三百六十餘年間,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
玄學興起、佛教輸入、道教勃興、外來文化羼入、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七、隋唐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二百八十多年戰亂之後的中國重新統一。
隋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長期保持統一的大國。
開運河、修馳道、科舉制度成型、文化開放、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八、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成東西兩國。東羅馬更多史學家稱之為拜佔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大體是現在的歐洲,基督教發源地。
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大體是現在的中東,伊斯蘭教發源地。
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靠武力維系統一。
一分為二後基本是戰亂頻繁,中央政權幾乎癱瘓,再也沒有統一。
九、中世紀
黑暗時代。
無知和迷信的時代。
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拜佔庭帝國滅亡。
封建制度伴隨。
相繼出現的一批蠻族國家帶來戰亂頻繁。
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穩固的統一政權。
饑荒、瘟疫、戰爭無處不在。
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
十、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再傳弟子無數。
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
三人行,必有我師。
創立了流傳至今的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
十一、釋迦牟尼與中國佛教
大約公元前6-5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吡羅衛國王子,在今尼泊爾境內。
佛教創始人。
一般史家採信佛教傳入中國是東漢明帝時(大約公元28-75年)傳入。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佛寺。
佛祖不是神,是覺悟者。
眾生皆有佛性。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興盛。
三武一宗滅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
十二、耶穌與基督教
公元前2年-公元33年
羅馬帝國猶太族。
基督教創始人。
基督教主要有三個教派:天主教、新教、東正教。
學校基本都是教會辦。
皇帝要羅馬教廷的教皇加冕。
宗教常常凌駕於政治之上。
耶穌是救世主,是神。
信我就不能信其他的了。
十三、莫哈默德與伊斯蘭教
約公元570年--632年。
阿拉伯半島麥加城。
政治家、宗教領袖,伊斯蘭教創始人。
伊斯蘭教主要有二個教派:什葉派、遜尼派。
此時的阿拉伯半島政治、經濟變革動蕩。
統一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政權,宗教領袖就是政府領袖。
莫哈默德是先知,安拉派遣到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是神。
信我就不能信其他的了。
綜上十三個關鍵詞,我們來提煉一下,原因就自然明了:
1、信仰與宗教信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孔子的儒家思想比基督教早了480多年,比佛教在中國傳播早了快600年,比伊斯蘭教早了1000多年。
中國政治社會在這段時間正向一合理的方向行進,人生之倫理教育,即其「宗教」,民眾無所仰於渺茫之靈界。
3、獨尊儒術、設立五經博士,學術與教育脫離「宗教」,並在「政治」下保持獨立與相對自由。
4、「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的王朝連續保證了文化傳承的連續性。
5、大一統的中央集權亦使政治與宗教分離,經濟繁榮、教育發展、制度相對成熟,致使當時中國老百姓的希望都在地上的朝廷,而不在空中的天國。
(相比較,羅馬帝國滅亡後,當時的歐洲無力建造合理的新國家,地上的幸福渺茫,於是民眾轉而皈依上帝。所以此時的基督教乘虛而入,替代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政治任務。伊斯蘭教更不用說了,兩個老大是同一人。這一點從「五胡亂華」的南北朝佛教興盛也可以說明。)
6、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進來前,已經根深蒂固,具有明顯的先進性,所以能海納百川,在多次危機中融合新生。
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教---佛教(其他兩大宗教由於地理位置等因數的影響傳入中國已經很晚了,基督教初來中國是唐朝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也早已經不是古印度的那個佛教了。
尤其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禪宗早已經與中國的道家、儒家融合了。在多次的政權打擊與磨合中早向政治妥協了:不吃肉(梁武帝以前是吃的)、自己種地、出家的父母同意政府發度牒等等。
7、三大宗教教義的根本性不同。
佛教是超世間的,萬法皆空,不染世法,不爭。
不像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是排他的,深染世法,包攬政治、經濟種種世俗權力於一身,他們的歷史那是血流成河。
8、中國老百姓經過長期與自然的鬥爭以及各種文化的薰陶,具有明顯的功利性了。
誰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我就拜誰。
我們門上貼門神,那是道教。
我們口念菩薩保佑,那是佛教。
我們供奉祖先、祭祀,那是儒家。
最後,筆者要說的就是中國人是有信仰的。
我們的信仰就是家國情懷;
我們的信仰就是敢於向命運抗爭;
我們的信仰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們的信仰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我們的信仰就是「仁義禮智信」;
我們的信仰就是「忠恕之道」;
我們的信仰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我們的信仰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的信仰就是「儒家養正氣、道家修大氣、佛家化怨氣」;
......
還是那句話,這是個大命題,成因有很多。
筆者學識有限,歡迎大家多提寶貴觀點,以便筆者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