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2020-12-16 翔哥文史趣談

這是個很大的命題,了解起來有點難度,跨度也有點大。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

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

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

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也許你會更為是一個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一、信仰

信仰一詞最早出現於佛教唐譯《華嚴經》。

基本解釋:對天地及祖先的信奉和敬仰。對佛、法、僧三寶之崇信欽仰。

哲學解釋: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

發展延伸:包含了對人、事、物、教派、思想的信仰。

二、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信仰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含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三、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中央集權、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封建制度滅亡。

百代都行秦政法。

四、西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大一統王朝,基本面承襲秦制。

獨尊儒術,設立五經博士

五、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大一統王朝,基本面承襲西漢制度。

六、魏晉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在三百六十餘年間,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

玄學興起、佛教輸入、道教勃興、外來文化羼入、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七、隋唐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二百八十多年戰亂之後的中國重新統一

隋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長期保持統一的大國

開運河、修馳道、科舉制度成型、文化開放、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八、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成東西兩國。東羅馬更多史學家稱之為拜佔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大體是現在的歐洲,基督教發源地。

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大體是現在的中東,伊斯蘭教發源地。

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靠武力維系統一

一分為二後基本是戰亂頻繁,中央政權幾乎癱瘓,再也沒有統一

九、中世紀

黑暗時代

無知和迷信的時代。

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拜佔庭帝國滅亡。

封建制度伴隨

相繼出現的一批蠻族國家帶來戰亂頻繁。

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穩固的統一政權。

饑荒、瘟疫、戰爭無處不在。

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

十、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再傳弟子無數。

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

三人行,必有我師。

立了流傳至今的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

十一、釋迦牟尼與中國佛教

大約公元前6-5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吡羅衛國王子,在今尼泊爾境內。

佛教創始人。

一般史家採信佛教傳入中國是東漢明帝時(大約公元28-75年)傳入。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佛寺。

佛祖不是神,是覺悟者。

眾生皆有佛性。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興盛。

三武一宗滅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

十二、耶穌與基督教

公元前2年-公元33年

羅馬帝國猶太族。

基督教創始人。

基督教主要有三個教派:天主教、新教、東正教。

學校基本都是教會辦。

皇帝要羅馬教廷的教皇加冕。

宗教常常凌駕於政治之上。

耶穌是救世主,是神

信我就不能信其他的了。

十三、莫哈默德與伊斯蘭教

約公元570年--632年。

阿拉伯半島麥加城。

政治家、宗教領袖,伊斯蘭教創始人。

伊斯蘭教主要有二個教派:什葉派、遜尼派。

此時的阿拉伯半島政治、經濟變革動蕩

統一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政權,宗教領袖就是政府領袖

莫哈默德是先知,安拉派遣到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是神

信我就不能信其他的了。

綜上十三個關鍵詞,我們來提煉一下,原因就自然明了:

1、信仰與宗教信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孔子的儒家思想比基督教早了480多年,比佛教在中國傳播早了快600年,比伊斯蘭教早了1000多年。

中國政治社會在這段時間正向一合理的方向行進,人生之倫理教育,即其「宗教」,民眾無所仰於渺茫之靈界。

3、獨尊儒術、設立五經博士,學術與教育脫離「宗教」,並在「政治」下保持獨立與相對自由。

4、「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的王朝連續保證了文化傳承的連續性。

5、大一統的中央集權亦使政治與宗教分離,經濟繁榮、教育發展、制度相對成熟,致使當時中國老百姓的希望都在地上的朝廷,而不在空中的天國。

(相比較,羅馬帝國滅亡後,當時的歐洲無力建造合理的新國家,地上的幸福渺茫,於是民眾轉而皈依上帝。所以此時的基督教乘虛而入,替代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政治任務。伊斯蘭教更不用說了,兩個老大是同一人。這一點從「五胡亂華」的南北朝佛教興盛也可以說明。)

6、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進來前,已經根深蒂固,具有明顯的先進性,所以能海納百川,在多次危機中融合新生。

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教---佛教(其他兩大宗教由於地理位置等因數的影響傳入中國已經很晚了,基督教初來中國是唐朝貞觀九年即公元635年)也早已經不是古印度的那個佛教了。

尤其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禪宗早已經與中國的道家、儒家融合了。在多次的政權打擊與磨合中早向政治妥協了:不吃肉(梁武帝以前是吃的)、自己種地、出家的父母同意政府發度牒等等。

7、三大宗教教義的根本性不同。

佛教是超世間的,萬法皆空,不染世法,不爭。

不像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是排他的,深染世法,包攬政治、經濟種種世俗權力於一身,他們的歷史那是血流成河。

8、中國老百姓經過長期與自然的鬥爭以及各種文化的薰陶,具有明顯的功利性了。

誰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我就拜誰。

我們門上貼門神,那是道教。

我們口念菩薩保佑,那是佛教。

我們供奉祖先、祭祀,那是儒家。

最後,筆者要說的就是中國人是有信仰的。

我們的信仰就是家國情懷;

我們的信仰就是敢於向命運抗爭;

我們的信仰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們的信仰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我們的信仰就是「仁義禮智信」;

我們的信仰就是「忠恕之道」;

我們的信仰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我們的信仰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的信仰就是「儒家養正氣、道家修大氣、佛家化怨氣」;

......

還是那句話,這是個大命題,成因有很多。

筆者學識有限,歡迎大家多提寶貴觀點,以便筆者進步!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中國人追求的是道!
    中國人一般是不信宗教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充斥著功利性的思想。在平日裡,國人和一些宗教裡面的「神」是互不幹涉,互不打擾,敬而遠之。但到了他無能為力,或者有求於「神」的時候,他就開始信神。他信神的什麼呢?他信神有能力幫他解決困難。
  •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為何說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
    前段時間和友人聊到中國人的信仰時說到,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你看不論是佛堂還是道觀,都會看到一個功德箱,燒的香也有高香和普通香的區別;而來拜佛或者拜道的人心理都是想的,你保佑我,家人平安,發大財等等。其實這裡可以看到,中國人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把佛啊道啊看成是有大能力的「人」,通過向「他」賄賂從而幫助自己做到「自己達不到的能力之事」。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一、中國宗教「五教同光」「五教同光」的提出反應了中國已明確把中國宗教劃分為五大宗教。
  •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先。我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是世界上好多人的信仰。我們華夏民族,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我們常說的佛道儒,看似是三個宗教,儒家不能叫信仰,他是一個學派,佛教是印度傳入,被儒家改良後的佛教,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他起源與道家思想,本身沒有統一的教義,流派眾多,內部都不能統一,所以更不能一統全國。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拜神、敬神為何又「罵」神,外國人為何看不懂
    關於宗教信仰,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什麼信仰?其實,那是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和歐美世界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常常是神造了人。但是,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神仙都是「人造的」。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中國人有宗教嗎?
    對佛教、道教罵也好,對基督教友好些也罷,自己不信仰宗教,偏偏要做宗教的學問,說到底,胡適始終對知識探索抱有濃厚興趣。無論研究《聖經》,還是《六祖壇經》,他都只是文字考據式地研究。就此而言,在胡適眼裡,中國人並非沒有宗教,只是中國人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來的佛教)都不如基督教。這大抵和他認為西方文明更先進有關聯。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
    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 近日,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兩書的英文版相繼出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的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會在京召開。此次座談會圍繞兩書英文版海外傳播,以講好中國的宗教學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宗教學聲音為切入點,就如何增強中國圖書的海外傳播力度,提高中國圖書國際影響力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在致辭中講到,「理解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的宏大敘事,要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國宗教。
  • 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外國網友這麼看……
    對此,就有外國網友發出了疑問:中國人,為何普遍不信仰上帝?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平安」。當一個中國人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基本上不會去相信神。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中國人在獲得成功時會說「謝謝神」。相反,他會說「謝謝我的父母」「謝謝我的朋友」「謝謝我的老闆」等等。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以歷史為本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格局,長久以來,宗教是世界各地文明的重要標誌。宗教文明下,困惑的人喜歡求助神靈而非將死之人。在此背景下,遵從以歷史為本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要從自身出發,站在自身角度而非神靈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就是人文主義。由此看來,以有限存在去應對無窮的歷史精神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創新過程。那麼,人們為什麼敢於用歷史去回應時間?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地回答呢?因為我們談起信仰,大多數中國人把政治信仰和個人信仰混為一談。認為馬列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唯一信仰,傳承五千年文化的儒釋道思想是迷信,所以中國人就沒有信仰傳承的歷史根基,也就沒有信仰。把看命、算卦、風水、巫婆、跳大神等一系列糟粕的東西都歸罪於儒釋道,認為是儒釋道是迷信、是鎖住人民翻身的鎖鏈。由於人們對信仰的錯誤認識,『破除迷信』的口號響了這麼多年,誰還敢有個人信仰呢。所以,大多數有個人信仰的國度把我們中華民族稱之為『野蠻民族』。沒有信仰怎麼野蠻掛上勾。
  • 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如今,很多人都崇拜宗教,如佛祖、耶穌、真主等,這些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人們崇拜他們,認為這些能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上帝?因為宗教是最高的文化結晶,宗教不是在改造環境,而是在改造人的心靈」。「如果你聽過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可以譜寫出《第九交響曲》。貝多芬那種音樂的氣勢從哪而來,都是從宗教而來。
  • 中國人為什麼不需要上帝——「陰陽」思維與古代中國人的信仰
    特定的思維結構不僅塑造了特定的知識和科學,而且也直接塑造了一個特定民族的信仰體系和意識形態。從信仰上看,而古代中國人一般不需要外在的寄託而能坦然面對生死,處理日常事務。他們追求的也不是外在的徵服,而是內在的超越。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蒼天是什麼?其實就是自然規律。
  • 讀《宗教社會學》有感——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從最初崇拜信仰自然現象或圖騰的開始,人類從一種無知迷昧及依附自然神力轉向信仰人文宗教的一種遞進的現象。比如早期的洪水泛濫,令百姓流離失所,封建時代的中國人會認為這是海神憤怒對百姓的一種懲罰或報復,因此愚昧到要拿活人去獻祭以取得海神的寬恕。又如《宗教社會學》的第一章所云: 美洲印第安巫師在主持宗教舞蹈儀式時,唱錯曲子的人會被處死,以驅走惡靈或免神之憤怒。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淺談宗教信仰
    昨天探討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不說宗教信仰。首先,回顧一下昨天分享的觀點,便於新接觸的朋友理解。人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體。這個精神,醫學上稱之為「經絡」,「經絡」的複雜運轉,即為心理活動。保證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提高生命能量,活出精、氣、神。說到提高生命的能量,也不得不提宗教信仰。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