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 近日,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兩書的英文版相繼出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的英文版海外傳播座談會在京召開。此次座談會圍繞兩書英文版海外傳播,以講好中國的宗教學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宗教學聲音為切入點,就如何增強中國圖書的海外傳播力度,提高中國圖書國際影響力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在致辭中講到,「理解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的宏大敘事,要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理解中國宗教。《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和《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是幫助中國讀者乃至世界讀者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全面了解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成果的一扇窗口、一把鑰匙,有助於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宗教的偏見及對中國宗教政策的誤解,對加強當代中外文化交流、學術溝通、精神理解等都有著非常獨特的意義。如何利用更多有效平臺和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兩本書獨特的學術和文化價值,真正發揮其世界影響力,讓更多的國際學者和讀者理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了解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不斷思考的問題,也是社科社下一步繼續努力的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為兩本書的作者/主編,他講到,《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一書是對中國人從古到今的思想、信仰的傳統做了一個梳理,對中國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文化進行了充分地說明。《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一書則展示了當代中國對於宗教的理解,反映了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與時俱進的特色與成果。卓新平說,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需要有開放型的態勢,這兩本書的「走出去」一方面反映了當代中國學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學術研討的開明性、開放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標誌著中國的宗教研究同其他學科一樣,正從以往的邊緣的地位走向世界學術舞臺的中心,非常有意義。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中心執行主任何明星認為,應大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編輯人才,做到中國學術出版的三個「跨」,即圖書出版跨語種、圖書市場跨國別、人才隊伍跨國際。此外,結合近些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和海外館藏發布研究等前沿性研究,針對海外傳播效果,何明星還提出要堅持「大眾化」和「專業化」並舉,撬動國際大眾市場和學術專業化市場。
其他出席的專家、學者也結合個人學術領域和工作實際,從不同角度談了對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切身體會,對如何進一步增強中國「走出去」圖書海外傳播影響力提出了建議。
英文版《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書名為Religious Faith of the Chinese,由Springer Nature出版,是其」China Insights」書系的組成部分。
《當代中國宗教學研究》英文書名為Contemporary Religious Studies in China, 即將由Paths International Ltd. 出版。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中國區圖書項目總監李琰提到這類書籍為西方讀者提供了關於中國宗教研究的宏觀上和微觀上的信息,紙質版為按需出版,電子版的下載閱讀量也「比較高」。她還分享了國際合作出版學術書籍的心得和經驗。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