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不要在乎名相,也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要默默地守住心中的信仰,默默地做事,快樂地活著。這就對了。
雪漠: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
◎聽眾:您講到信仰,我就想請教三個問題:第一,您覺得,在這個缺乏信仰的年代,我們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信仰?第二,當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時,身邊的人可能會不理解我們,甚至跟我們的信仰相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放棄自己的信仰,還是為了信仰傷害身邊的人?第三,如果在外力的強迫下,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信仰,做一些違心的事情,又該怎麼辦?
●雪漠:大家一定要注意,信仰不是宗教。那麼,信仰是什麼?信仰就是比現在活得好一點,而且,不是物質上變得更好,而是精神上變得更好。信仰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嚮往,它不一定是佛教,不一定是基督教,不一定是天主教,它甚至沒有任何名字。
做一個好人,本身就是一種信仰。
你爸爸會不讓你做個好人?你媽媽會不讓你做個好人?你老婆會不讓你做個好人?如果你想做好人,他們會跟你絕交?我不相信。絕對不會這樣。所以,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去傷害別人。如果你把信仰當成棒子,去打別人,就不叫信仰,叫邪教。哪怕你拿著佛教的棒子打人,也不對。比如,某些和尚拿著「阿彌陀佛」的棒子,把別的教派、宗教都打死,這就有點像邪教了。
信仰是尊重、包容的,是一種超越物質、肉體的精神嚮往。不要佛的名字、道的名字、基督的名字,或天主的名字,只要去尊重,去包容,去愛,去放下,就夠了。相反,一些要天主、基督的名字者,不一定有信仰,他們照樣會殺人。所以,信仰跟名相沒有關係。
德蕾莎修女做了很多好事,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最後有人偷偷問她:你相信有上帝嗎?大家知道她怎麼回答嗎?她說,我不相信。
還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我以前也常說:一群猶太人在面臨種族屠殺時,就開始審判上帝,但審判完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祈禱。明白了嗎?信仰就是這個東西。
即使信仰不能給你帶來什麼——例如現實的利益——哪怕你信仰的對象無能也罷,什麼也罷,人類還是需要一種嚮往,需要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讓自己在這個環境中,能活得稍微高尚一些。
所以,我們不需要把心裡的嚮往掛在嘴上,也沒有任何人能把你心中的嚮往扔出去。只要你不把信仰當成標籤,或者博得別人好感的一種砝碼,不把自己的褲頭子當成信仰,像旗幟那樣揮舞,就不會招來別人的反感。
一定要明白,信仰是心中默默守候的、不可褻瀆的精神。物質和肉體的東西也罷,概念也罷,都不叫信仰。
愛情也是這樣。那種超越肉體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信仰。
堂吉訶德每次打仗前,都要向他心中的女神祈禱。一想到那美麗的女神,他就充滿了力量。注意!這個女神,其實是他們村裡一個非常醜陋的姑娘。但堂吉訶德嚮往的,又不完完全全是她。因為,他不是嚮往著女孩那醜陋的、流著鼻涕的、充滿垢甲的肉體,而是嚮往他心靈創造出來的另一種東西,一種大善、大美、大真的東西。它等同於上帝、耶穌、真主。所以,堂吉訶德的祈禱非常像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的祈禱。而且,這些祈禱從本質上說,確實是一樣的。因為,當愛情超越了形而下的層面時,就變成了一種信仰。
《無死的金剛心》中的莎爾娃蒂也是這樣。我說過,司卡史德是信仰,奶格瑪也是信仰,她們都是有信仰名相的信仰,但莎爾娃蒂是有愛情名相的信仰,就是說她信仰愛情,這種升華為信仰的愛情,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這種人,世界上也有。現在的人,可能不嚮往這個東西了,還會嘲弄它,但它也屬於一種信仰。
所以,不要在乎名相,也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要默默地守住心中的信仰,默默地做事,快樂地活著。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