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大學生宗教信仰與傳教活動增多無關
宗教和信仰是兩回事實際生活中,很多大學生信仰者都是有家庭信教背景的。這種情況在國外也很多,有些人是生下來就受洗的,還有一些人是後來皈依的。就西方傳統而言,生下來就受洗的人也要經歷一種自己的選擇。其實現在有很多傳教人基本上就是扮演航空公司、或者旅行社的角色,我勸你信,你趕快去,三日遊,很便宜,交點錢,保證給你送到,送到了你也踏實了,精神有皈依了,心裡的問題有著落了。這很可笑。這也許是宗教,但絕不是信仰。宗教可以是一種體制性的教會生活,而信仰必須是認真的選擇。所以,教會中人也未必就有真正的信仰,所謂「信」了才能談論宗教信仰,這本身就是極其荒誕的。
-
李志英:大學生要理性認識宗教
在街頭犄角遇到突然走過來的傳教人士這種經歷在大學生中並不罕見,傳教「近身」大學生的現象越來越頻繁,大學生的信仰宗教問題引起了廣泛重視。 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總體比例不高 但絕對數近年呈上升之勢 今年夏天,一個名叫「才真旺姆」的女孩,以「出家日記」走紅網絡。這個原名叫馬瀅的80後美女,畢業於青島大學。
-
大學生基督信仰調查
大學生基督信仰調查 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基督徒的人數近十年來沒有多大的增長 ■實習記者/葉林 每周四的晚六點半,在海澱區的一個基督教堂都會出現很多不同的面孔,他們大多是這個大學生團契的成員,來自北京各個高校不同專業,
-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現如今,一些宗教勢力向高校學生傳教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校園和諧安定的學習生活氛圍,也給許多師生帶來麻煩和不利影響,境內外敵對勢力也利用宗教及宗教極端思想對學校進行滲透,與我爭奪青年、爭奪下一代、爭奪未來。面對宗教滲透我們要堅定的說「不」!一.何為宗教滲透?目地何在?
-
《文明6》宗教怎麼傳教 宗教傳教及影響效果詳解
,下面帶來由「聽風ting」分享的《文明6》宗教壓力與傳教方式詳解,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擁有聖地的本方城市會立刻信仰該教; 特殊情況如某一文明招募了大預言家但未發教即被消滅,則會新增一位預言家以供重新招募; 宗教數量由地圖尺寸決定,標準圖為5個,決鬥圖→巨大圖依次有2→7個宗教; 與AI宣布友誼則AI一般不會來洗你的城市,同時也可利用外交承諾與審判官; 宗教壓力演化過程與信徒人數計算示例:
-
大學生必備宗教知識,你了解多少?
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公民的一項權利,得到了憲法和法律的保障。具體表現:(1)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3)保護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
-
《文明6》宗教壓力與傳教方式詳解
非滿血傳教情況同上。 審判官—消除本方城市75%的其它宗教壓力。 被動傳教 城市會自動向10格內的其它城市施加宗教壓力,該壓力相比於主動傳教過弱,只在前期總壓力小的時候作用較為明顯。 無主流宗教則不施加壓力; 有主流宗教則施加1點壓力; 擁有聖地的主流宗教城市施加2點壓力; 該宗教的聖城向周圍城市施加4點壓力; 擁有主流宗教的城市通過每條貿易路線向終點城市施加0.5宗教壓力; 其他影響值 (宗教信條或總督莫克夏) 其他幾點: 發教後,擁有聖地的本方城市會立刻信仰該教;
-
大學生信教人數沒有明顯增長
大學完全可以有這個底氣 大學生不會因為傳教活動的增多就去選擇某種信仰 ■實習記者/葉林 大學教育應該如何看待大學生的信教問題,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課題調查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慧林認為
-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一種是國際民調機構運用統計學原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的抽樣調查,以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蓋洛普國際協會)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全球信教人口比例;一種是西方傳教研究機構根據傳教需要進行的匯總統計,以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全球主要宗教的人口變化;一種是西方研究機構收集各種數據進行匯總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各大宗教群體的人口規模和地理分布。
-
醫史新論 | 宗教還是世俗:中國傳教醫學的多元結構
尤其是在醫學傳教方面,對生物醫學的需求消減了宗教的重要性。人們常常假定世俗化會持續、不可逆轉地侵蝕對宗教的篤信。但是,在中國拿撒勒人醫學傳教活動(1920~1942)的縮影中,可以發現現代醫學傳教並不能一概而論。醫務人員從未就宗教在現代醫學中的角色達成一致看法。每位醫生、護士都試圖將各自對信仰和治療的不同理解施加於工作和所處機構,結果成敗參半。
-
《文明6》怎麼傳教 傳教途徑一覽
導 讀 《文明6》怎麼傳教呢?宗教信仰在遊戲中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究竟如何傳教呢?
-
文明6:傳播宗教信仰攻略介紹
在文明6遊戲中,宗教信仰是遊戲內的比較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宗教信仰會影響自己領地內居民的幸福程度。但是怎麼傳播宗教信仰呢?有些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傳播宗教信仰的方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01 被動傳教城市會自動的以自己為中心,對周圍10格內的城市施加宗教壓力,這種壓力只在前期總壓力小的情況下,有明顯效果
-
教育部調查顯示高校大學生申請入黨人數逐年增多
清華大學1250餘名新黨員,面向黨旗莊嚴宣誓,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大禮堂;南開大學1560名新黨員站在校園內的周恩來同志像前,向鮮紅的黨旗宣誓……全國許多高校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黨在青年知識分子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大學生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提出入黨要求的人數不斷增多。
-
關於信仰
宗教信仰問題的社會根源主要是因為不確定的社會現實、滯後的社會意識形態,而大學生信教原因主要是在幻想中實現人的社會本質、西方價值倫理的衝擊。(《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社會觀分析》,孫全勝,2019)據 2014 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比例遠遠高於普通群眾的比例,全國大學本專科在校生約 2500 萬人,信仰基督教的比例達到 7% 左右,絕對數量在 175 萬人以上。
-
調查指近年來地下基督教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迅猛
社會的急劇轉型,導致一定程度的社會「失範」,引起部分人的信仰危機,從而為宗教傳播提供了某種「空間」學生信教人數呈上升趨勢從數量上看,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總體比例不高,但絕對數近年略有上升之勢。根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大學生中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為1.85%。有些高校略高,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者民族院校。
-
調查顯示:英國大學普遍輕視宗教 但神職人員在學生心理輔導上發揮...
隨著英國宗教多樣性的增長,英國各大學也在努力滿足其他宗教信仰的需要,包括猶太、穆斯林和印度教學生。隨行神職人員團隊已經擴大到提供一系列專業性支持。就在最近,人文主義隨行神職人員越來越受歡迎。對大學生提供支持會有補貼?我們的研究發現,大學中的隨行神職人員每年會為高等教育部門貢獻價值約450萬英鎊的志願勞動力。
-
最新全球信仰調查顯示:基督教仍排第一伊斯蘭人數在增加
一份對信仰的全球調查顯示,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然後是伊斯蘭教,不信教的人群排第三位,印度教派第四。大公網12月24日訊 據《德國之聲》報導,一份對信仰的全球調查顯示,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然後是伊斯蘭教,不信教的人群排第三位,印度教派第四。
-
當前中國信仰整體狀況:宗教不彰巫術盛行
在日常生活和出差旅遊中,人們親眼見證日益增多的宗教信徒和宗教場所;在新聞媒體和各種會議上,人們親耳聽聞日益增多的宗教活動和宗教訊息。因此,有些人在重複這個格式化的提法的同時,暗自思忖或公然質疑,宗教信徒人數現在應該不止這些了。但是,囿於程式化提法的禁錮,有權力地位或學術地位的人不敢擅自提出更加接近現實的信徒數字。
-
宗教世俗化背景下新興宗教傳播探析——以巴哈伊教為例
分析以巴哈伊教在社會現代化進程條件下的傳播, 可以理解新興宗教在宗教世俗化浪潮中是如何通過獨特的傳教活動汲取生命力並重構宗教生活的。縱觀21世紀宗教世俗化的進程中各世界性宗教在傳播和發展中的遭遇, 我們可以看出, 隨著世俗化程度的不斷加深, 各大世界性宗教總體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
有人向你傳教怎麼辦?
宗教信仰需求是群眾中存在的一種正常需求,宗教傳教活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是一種正常現象。然而,就好像商品銷售方式有合法銷售、有非法傳銷等,社會上的傳教活動也是良莠不齊,宗教信徒違反法律規定進行傳教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且不易監管。不少邪教正是瞄準這一點,它們打著宗教的旗號進行傳教,使人蒙在鼓裡,一些人誤入邪教,還以為參加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