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信仰宗教的人那麼多,卻依舊遍地「騙子」?(一)

2021-02-19 竺道資本

本文共計:2237字,3圖

閱讀預計:6分鐘

為什麼印度各宗教虔誠的信徒那麼多,卻遍地滑頭騙子?

這個題目是印度通的讀者朋友提出來的,我準備了很久,生怕解答得不夠準確,不夠透徹。

我曾經在印度人的圈子中生活過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雖對印度人的想法有所了解,卻也不敢說已經了解得足夠詳盡,所以在這裡還請大家寬容地看這篇文章,謝謝。

印度人信教,在印度被廣泛信仰的宗教也有很多,例如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耆那教、錫克教、祆(xiān)教等等,而印度繁多而複雜的宗教活動就不知不覺地讓人感覺印度人信教,而且很虔誠。

印度約有81%的人信仰印度教,12%信仰伊斯蘭教,2%的人信仰基督教,信仰耆那教、錫克教、祆教等等的人加起來佔印度總人口的5%左右。

這次我們就挑極具代表性的宗教——在印度信徒人數最多的印度教講。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清楚印度教教義,在此我想給大家講講:熟悉印度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印度有非常多的神,具體有多少個呢?有一個比較官方的說法是3300萬個。

別看印度有這麼多的神,但梵天、毗溼努和溼婆作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也是印度人主要崇拜的神之一。

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
印度教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迴周而復始,無始無終。

要得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吠陀經典被認為是印度歷史上一切文化的淵源,被稱為「天啟的經典」。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經典是印度古老宗教與歷史文獻的總集,對印度後世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影響深遠。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隨著印度教的發展,沒有多少印度人會一條條地遵守印度教教義,甚至印度教完整的教義是什麼,能說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現在絕大多數印度教教徒能做到的是每天起床拜神祈禱,嚴格地遵守種姓制度,吃素(有的遵循嚴格的素食原則,有的則是蛋奶素)。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讀者會想:「這不能吧。」 別急,讓我給你分析分析。

或許在幾十年前的印度我們還能見到這樣的情景:家徒四壁的印度教徒賺了一些錢,但他們不會想著如何用這些錢提升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而是買個神像回來,對著他祈禱,把自己今生的願望寄託於來世。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人意識到把自己今生的願望寄託於來世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今生還長,如何解決當下的溫飽問題對他們來說更加實在一些。

於是他們慢慢地把自己的願望調整為可以實現的願望,並且關注當下生活,所以這些關注當下生活的印度教徒比之前把今生的願望寄託於來世的印度教徒更加努力掙錢。

但是他們某些努力的方式在我們看來似乎並不是那麼值得提倡,比如:一個突突司機,素食者,你讓他開葷他寧死不屈,但是你坐他的車他有極大可能會半路加價或者繞路。

對於他來說吃葷食是萬萬不可的,但半路加價或者繞路是為了生活,神會理解的。

再比如:你在印度教廟裡參觀,這個時候來了個印度教小哥,他很熱情地帶你參觀並給你講解關於這個廟的典故,到後面他問你索要200-300盧比的小費,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有點「強迫」的意味,但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也有付出勞動,所以這不算是欺騙行為,這是他們養活自己的手段,神會理解的。

但是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我們就會認為這些人相當滑頭。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次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我在一個印度小姐姐的房間裡和她們聊天,然後我驚訝地發現她的房間裡有非素食的丁吉利粉(俗稱魚膠粉)。

我非常驚訝地問:「你不是吃素的麼,要這個做什麼?」 

她回答我說:「我用來做面膜。」 

於是我接著問:「如果用它來做布丁你吃麼?」

 她說:「不會啊,我是素食主義者,但是用它來做面膜我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這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了,因為本質上是因為你消耗了這個東西才有這個東西的生產,你覺得吃這個東西是堅決不能接受的,但是用來做面膜可以,但因為你消費了它導致生產商需要魚類的骨頭和一些其他哺乳動物的骨頭去生產這個東西,我認為用非素食的丁吉利粉做面膜和做布丁本質上沒有區別。

但是素食的印度教徒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吃和用是兩回事。大家想想,對於非素食食材的購買和使用他們的「可以做」和「萬萬不可以做」的界限尚且如此模稜兩可,對於其它事情他們「可以做」和「萬萬不可以做」的界限又能有多分明呢?

     

還有一個故事,我想分享給大家,這個故事是著名作家महादेवी वर्मा寫的,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महादेवी वर्मा有一頭小母牛,名叫高拉,在高拉還小的時候,महादेवी वर्मा每天都會從賣奶翁那裡買牛奶,可是隨著高拉慢慢長大,महादेवी वर्मा家自己就能有牛奶,就不需要像賣奶翁買牛奶了,這樣賣奶翁就少了一個客戶。

於是賣奶翁想了一個計策:把針摻在給高拉的飼料裡。 過了不久高拉就病逝了,最後महादेवी वर्मा也發現了奶牛高拉的死因,心痛地說:「這就是我們如此愛牛的國家啊!」

且不論這個賣奶翁是什麼宗教的,要知道在印度奶牛和神是一樣的,謀殺奶牛等同於嚴重觸犯神靈,但是為了一己私利賣奶翁把針摻雜在了高拉的飼料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眼下的利益相比有些人連觸犯神靈都不以為意,所以在這些人的思維裡,為了謀生有點小九九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他們覺得「我的謀生手段並不十分高尚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我虔誠地信仰我所信仰的宗教,如果因為我的謀生手段我犯下了什麼錯,只要不是罪大惡極,神都是會理解的」。

  「為什麼印度各宗教虔誠的信徒那麼多,卻遍地滑頭騙子?」這個話題就淺淺地談完啦,後續我們還會分析其它宗教,敬請期待!~

本文為印度通編輯部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註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於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信仰不是宗教,那麼信仰是什麼?
    雪漠: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聽眾:您講到信仰,我就想請教三個問題:第一,您覺得,在這個缺乏信仰的年代,我們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信仰?第二,當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時,身邊的人可能會不理解我們,甚至跟我們的信仰相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放棄自己的信仰,還是為了信仰傷害身邊的人?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全球信教人口比例最有價值、可以信賴的數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該機構組織部分成員採訪了57個國家的5萬多人,詢問這樣一個問題:「無論你是否去過禮拜場所,你會說你是信教者、不是信教者還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雖然信奉宗教的人不多,但健身房的宗教,讓每一名健身者成為虔誠信徒。他們上癮於高強度HIIT時,爆發出的強悍力量,也熱衷於在瑜伽操房,享受冥想時的寧靜。即使是疫情期間,也必須從健身房租賃器械,把健身作為每日朝聖的對象。
  • 日本人多宗教信仰的背後,體現的是日本式的生存哲學
    日本文化廳2016年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日本總人口為1.26億人,而信仰宗教的人數比總人口還多一半,達到1.82億人!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結果,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日本人可以同時信仰兩種乃至多種宗教。由此可以得知,有至少數千萬的日本人同時信仰著神道教與佛教。雖然各個宗教團體對於信徒的定義參差不齊,使得這項數據統計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偏差,但它也足以說明,日本人並不避諱多宗教信仰。
  • 淺談宗教與信仰(the road less traveled)
    這是在進行某種宗教儀式宗教:是聯繫人與神祇或超自然、神聖存在的文化體系,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宗教的表現形式包括儀式、講道、崇拜、祭祀神明等多種形式,而信仰被認為是宗教信念的來源。信仰成為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名詞信仰: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 作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你被迫選擇一個,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討厭成為那個人,我喜歡假設的問題......但是。如果假設你沒有宗教信仰,那不是因為其他人沒有試圖強迫你。任何被認定為無神論者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經過深刻的「靈魂探索」之後這麼做的。大多數人都在宗教已經立足的地方長大。在美國,這通常是基督教,雖然許多新來者也將他們的文化宗教帶入他們的行列。
  • 印度作為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人只感受到它的宗教而不是歷史,也就是...
    X 印度作為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人只感受到它的宗教而不是歷史,也就是說中國人為什麼感受不到印度的靈魂!
  • 科學,宗教,與信仰
    更需要說明的是,科學與宗教也並不一直是對立的,實際上相當多科學家,特別是國外的科學家,相當高的比例是虔誠的教徒。那麼我的理解是,這個世界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有太多科學無法覆蓋的領域,我覺得,能讓科學解釋的,用科學來解讀,暫時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求助於宗教,也無可厚非,畢竟宗教本身也是無法證偽的,但科學找到正確解讀後,還是應該相信科學。
  • 「原創」中國共產黨員為什麼不可以信仰宗教?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可以信仰宗教,社會上有些人對此特別不理解,他們甚至拿一些外國的政黨作比較,說人家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本文將會給出一個,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讓你信服的論證!由於中國共產黨要解放全世界的一切勞苦大眾,人員基數過於龐大,要想解放他們,就得有一個讓他們所有人都信服的理論體系,這樣才有利於統一思想。全世界的人們宗教信仰千差萬別,在很多人的認識裡不同宗教教義理論又是不可融合的,想把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團結在一起,就得有一個超越於宗教的理論框架。
  • 當一個人的信仰遇到騙子
    這種精神就是榮譽感的存在,榮譽感往往使人獻身,最終演變成信仰,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遠遠拋棄了身體。沒有信仰,就沒有對錯,就沒有底線,人們追求邪惡比追求善容易得多。歷史上,有人用人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真是最可怕的。俗話說,人最難控制的是精神,摧毀一個國家,最重要就是摧毀這個國家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的體現,他控制著精神,使他改變信仰。
  • 單車騎行越南,耳目一新的宗教之旅,這個本土宗教有點讓人搞不懂
    騎著單車去越南(49),宗教林立,細說越南民間的那些宗教(騎行故事有連續性,請持續關注前後)既然越南教堂遍地開花,那天主教是不是這個國家人民的唯一宗教信仰呢?那當然不是咯。越南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卻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除了天主教之外,國內還盛行佛教、基督教、儒教、道教、伊斯蘭教以及本土宗教和好教和高臺教。其中,佛教和天主教的影響最大,僅憑路邊佛教寺廟和教堂的數量就深有體會。
  • 作家與宗教:作家們的宗教信仰
    那麼,作家們的宗教信仰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古代作家大抵服膺儒家(畢竟是封建統治的權威理論),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信仰佛教或者是深受佛家文化薰陶的也不在少數,如王維、蘇軾,還有些詩人本就是僧人(如寒山、拾得,據說在國外知名度更大,近代較為知名的則有李叔同弘一法師和蘇曼殊)。
  • 非洲國家埃及,為什麼人種卻是歐洲人、信仰亞洲人的宗教?
    非洲是世界面積第二大洲,總面積達3500多萬平方公裡,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和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洲,總人口已經超過12億,人口第一大國為奈及利亞,也是非洲大陸唯一一個人口破億的國家。我們通常稱非洲為「黑非洲」,這是因為非洲人絕大多數是黑種人。但是同處非洲的埃及人卻是白種人,這是為什麼呢?
  • 讀《宗教社會學》有感——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除了人們的生活、精神、性格等方面,還包括對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宗教的存在,宗教是人類心靈的必需品。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其重大,不管信仰哪種宗教,它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從宗教意義上來說,有團結民族,安撫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利益,甚至在人們的生活中或精神上取到了指導性的作用。可見宗教信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大,值得討論一般。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律師:警察抓了那麼多騙子,騙子為什麼還是越來越多?
    ,最近筆者發現騙子仍然很多,受害者仍然很多,看到新聞媒體報導,警察也抓了很多騙子,那騙子為什麼還是那麼多呢?騙子在實踐中騙了很多人,有些騙子是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仍然有很多騙子沒有受到懲罰,所以很多騙子都存有僥倖心理,都認為自己不會被抓,自己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事實也是如此,有很多騙子沒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騙子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第三,騙子的證據收集很難。騙子都有反偵查能力,所以他們經常會銷毀證據,警察抓人或法院定罪量刑都需要證據,沒有完整的證據鏈很難定罪,所以這就讓騙子有了空子可鑽。
  • 《印度哲學宗教史》讀後
    以前看書雖然看過幾篇關於佛教的文章,但真的一點都不了解佛教,對印度也不了解,所以這篇讀後寫得是戰戰兢兢(也很抓狂)。作者稱讚佛教教理精密、陳義高遠、博大精深,這也是佛教徵服這麼多學者的原因吧。本書分為總敘和本論兩大部分。總敘裡介紹了印度的國土、民族、文明概況、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及發展等。這部分內容我比較能看懂。先就書中的信息做一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