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說明一下宗教和信仰的基本概念:
宗教:是聯繫人與神祇或超自然、神聖存在的文化體系,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宗教的表現形式包括儀式、講道、崇拜、祭祀神明等多種形式,而信仰被認為是宗教信念的來源。
信仰: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其實看以上對宗教和信仰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宗教和信仰是有部分雜糅在一起的,就像處生的嬰兒一樣,你無法單純地說他是善良還是邪惡,這需要他在以後的實踐中去鑑別,就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來說,一生那麼多偉大的發現,可是到了生命的末期,又被上帝的雙手玩弄,所以,在某些時候,我們無法單純的說是宗教還是信仰。
我們在潛意識中,都希望為最複雜的問題找到最簡單,最明確的答案。這樣一來我們探索宗教和信仰的問題時,常常會陷入倆種陷阱:
一種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採取排斥和摒棄的態度;
另一種是畫地為牢,不肯承認在熟悉的個人小圈子以外,還存在更值得深入探索的神秘事物。
不誇張的說,在真實的上帝周圍,其實流淌著大量骯髒的洗澡水:殘酷的聖戰、宗教審判、活人獻祭、極度的迷信、愚民政策、教條主義、極端無知、偽裝虔誠、自以為是、頑固不化、把女巫處以極刑、阻礙人類的思想進步、製造恐懼感、強迫服從等等,可謂不可勝數。
那麼追根溯源,所有的這一切,究竟是上帝有負於人類,還是人類對不起上帝?人世間無數信仰,皆以毀滅性的膠條主義為特徵,這方面的證據不計其數。那麼,問題是出於我們過於信仰上帝,還是我們天生就容易流於教條主義?熟悉無神論的人都知道,他們不信仰神靈,他們以打破聖靈崇拜為榮,乃至到獨斷專行的程度。他們實際上不比狂熱的宗教信徒好到哪去。那麼我們摒棄的是信仰本身,還是教條主義?我們的思想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拜託對上帝的信仰,與此同時,我們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也就是接受宗教信仰。充滿懷疑色彩的無神論或不可知論,未必就是信仰。但是面對事物時,我們要採取成熟穩妥的態度,而不是去過度區別宗教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