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時期的人們會明白這個階段該做點什麼,也看透了一些事,站在45歲的年齡段,每個人都在為晚熟而感到欣喜,並且終於明白去做一些事情其實並不嚮往。丟掉內心的急躁,丟掉匆匆忙忙的步伐,丟掉束縛自身的那種華麗外表,活成自己的樣子,就像深秋的楓林,層林盡染,卻也有一番別樣的味道。
2012年獲得諾獎的莫言處在一個風口浪尖之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早知道會面臨這麼多的非議,那麼當初也不會屁顛屁顛的跑去領獎了;面臨種種批評和非議,莫言始終保持沉默,在低調中充實自己。時隔八年之後,他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品《晚熟的人》,在這本書裡用12個故事來描寫這八年的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有喜有悲有歡,有現實有荒誕,符合著莫言一貫的手法。
1、晚熟的人
在小說裡,曾經和主人公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在青年時期大多都窮困潦倒,他們有的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有的橫行千裡,有的神經質質,總之都沒有一個好的歸宿。
而這些人到中年或開始步入老年之後,他們相似是開竅了,有的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有的成了德高望重的鄉紳,有的雖然依舊平凡,但對於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的平凡,而這幾類人通通被莫言在書中稱為晚熟的人。
在小說中,晚熟分為兩種,一種是社會現實的逼迫,不得不裝瘋賣傻,第二種則是開竅的比較遲。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晚熟只有第二種才算,一種的晚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聰明人,然而這類人卻是少之又少。觀察人們平時生活的四周,大多數人都是極其平凡和平庸的;他們想要改變現實社會卻又無能為力,一生都在碌碌而為,直到中年才突然頓悟。其實,那種步入中老年後,才知道幹正事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與孔子的40不惑,50知天命異曲同工,年輕時碌碌無為,始終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卻在老年之後,對於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其實時間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它讓人們在當時看不清的東西過上許多年後再次回首,卻又可以清清楚楚,歷歷在目。人生也是如此,在年輕時面對現實世界的恐慌焦慮,經歷過時間歲月一層又一層的打磨之後,人到了中年,再次回頭望望這些。焦慮,恐慌也不過如此,對於生活,對於事情會有新的理解。
2、晚熟,早熟
與晚熟相對應的便是早熟。很多人的眼裡晚熟是一種幸福,他會讓人們在突然間頓悟起來,其實這並不是突然間的頓悟,而是你曾經走過的路都會化作你寶貴的財富撥開雲霧,終於見到這世間本來的面目;晚熟是幸福的,那麼早熟呢?人們都知道過早成熟的果子是苦澀的,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也是這樣的,當沒有足夠的心智,或者說是精力去應對社會的種種,那麼這時候的早熟就成了你的一種負擔。有人說過,40歲以前,為別人而活,40歲以後為自己而活,那麼何不妨以這個40歲為分水嶺。
將40歲以前的人生看為早熟,將40以後的人生看為晚熟。在40歲之前,總是忙碌和奔波著,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家人的生存,為了適應殘酷的社會,他往往會讓人表現出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即使在不情願,即使為了生活遠走他鄉;而40歲之後是為自己而活,在這時候,人們會發現,突然之間頓悟了,將金錢,名譽,地位看的不再是那麼的重要,隨之看的重要的便是家人情感身體,對於曾經的經歷,也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就像歌詞裡那樣子唱的再也不能這樣活,再長時間的悔悟和自我反思之中,一種更有意義,更有趣,更有激情的生活,隨著40歲之後的年齡再次展開。
對於莫言自身,他也是這樣子的,在之前他獲得了名譽地位,在其他人的眼中,他是屬於早熟的,然而他卻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晚熟的人。在面臨眾多非議與批評的過程中,他將其視作了一種新的開端,一種重生,一種經歷過人世滄桑的重啟,歷時八年,他將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想法都寫在這部晚熟的人這本書裡。用它來啟示自己,啟示世人,40歲一個界限,不過也只是第二個20歲而已,但是在這個階段裡人們更多的是會選擇為自己而活,生活給予的一切不容挑挑揀揀,只容砥礪前行。
總結
其實很多人都怕老去,他怕還沒有弄懂這世界上的一切,就面臨著失業,降薪等打擊;卻很少有人將他當做人生中的另一段經歷,總是想盡一切的去掉皺紋,留下年輕。人到中年,開始的是另一段旅程,年齡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有的人怕晚熟,怕這種晚熟會遭到眾人的嘲笑,便在弱小之時昂首飛翔用早熟來展現自己,孰不知這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無論早熟,晚熟,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個節點。
有人說,人到中年,尤其是四十多歲這是一個危機,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契機。
人,是最有幸福的人,因為他真正的學會了為自己而活,既憧憬又恬靜,既灑脫又踏實,帶著對人生的通透,對真善美的感悟踏上探尋人生真諦的旅程,揚起第二次青春的雲帆,追逐屬於他自己的夢想。
小說《晚熟的人》開篇有一段話:「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有成為一個什麼,那這個什麼也就成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
這個「什麼」與年齡無關,它就是一個不斷追尋的過程,得到意味著消失。我很慶幸,自己對這個「什麼」一直充滿期待,我曾天真幻想它的顏色,它的形狀,它的質地,它的聲音和味道,我可以走向它,卻無法走到它,這正是晚熟的奧妙所在。
40歲以前活給別人看,40歲之後要為自己而活。雖然無法達到某個高度,或升官或發財,但人們總可以活的通透些,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活成自己最想要的那個樣子。
只要心中還有想法,還有愛,還有熱切的期待,晚熟不僅不可怕,反而是一種很酷的姿勢。就是向世界宣示,「我還行,還能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