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骨肉分離背後,小明取得臺灣戶口有多難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王義偉

這是一個真實的、讓人心酸的骨肉分離的故事,發生在臺灣的機場。

有這樣一個兩岸家庭,父親臺灣人,母親大陸人,兩個孩子。母親已經取得臺灣戶籍,姐姐在臺灣出生也有臺灣戶籍,只有老二小明(未知是男是女)因為在大陸出生,戶口落在了大陸,還沒有取得臺灣戶籍。這家人一直在臺灣生活。春節期間,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到大陸省親,返臺時在機場遇到了麻煩。臺灣相關機構說,母親和姐姐有臺灣戶籍,可以入境,小明不可以。

小明的父親心急如焚,四處求救,其中就求到了國民黨籍的臺北市議員羅智強那裡。作為議員,羅智強只能發出呼籲和質詢,卻無法提供實質性幫助。這個事情的結局,是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機場等待了一天一夜之後,小明被迫搭機返回大陸。

這個故事在臺灣社會引起很大的反響,被媒體稱為「小明之亂」。為了平息「小明之亂」,臺灣衛生防疫部門主要官員陳時中親自出馬,在記者會上撂下狠話,「選非臺灣國籍就要承擔!」

陳時中的意思是,自己釀的苦酒,含淚也要咽下去。誰讓小明當初沒把戶口落在臺灣呢?活該!

戶口凌駕於血緣之上,造成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骨肉分離,這其中的是非曲直,筆者就不再討論了。筆者昨天發表的評論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

筆者今天就想說一說,小明為什麼沒有臺灣戶口,他(她)要想取得臺灣戶口有多難。

感謝新黨的侯漢廷先生,他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

根據侯先生的介紹,小明沒有臺灣戶口,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臺灣的有關規定是這樣的。大陸新娘(陸配)在大陸生的孩子,要想取得臺灣戶口,首先必須先在臺灣待滿4年,才能申請長期居留,之後再待滿2年,才能取得臺身分證。而長期居留有名額限制,每年只有300個。

臺灣「陸委會」一位處長說:「依照過去的經驗,可能排隊就要排個6到7年,才能取得居留。而臺灣人如果要收養陸配的親生子女,每年限額更少,只有12個居留名額。」

由於長期居留名額有限,所以很多陸配的孩子只能以「長期探親證」的身份在臺灣生活、就學,排隊領長期居留、2年後再申請身分證。

侯漢廷的說法,有一則新聞可以佐證。

在臺灣方面拒絕所有非臺灣戶籍的陸配和陸配子女入境之後,這些原本在臺灣生活的孩子馬上就面臨開學之後如何學習的問題。根據媒體報導,蔡當局陸配子女返臺政策大轉彎,將使約2000名左右非臺籍陸配子女無法返臺開學。臺「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臺灣將會洽請三所臺商學校,提供遠距教學資源,讓這些陸配子女能在返臺前做好學習的準備,同時有醫療需求問題者,也協請海基會、「健保署」了解需求給予必要協助。

每年300個名額,大約需要排隊6到7年,這個數字差不多正好是2000左右。

上述新聞還顯示,這些沒有臺灣戶口的孩子,不但面臨學習問題,還面臨醫療問題。

筆者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當事人小明小朋友,現在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是拿著「長期探親證」留在臺灣的,還是已經取得了「長期居留證」,還是已經過了長期居留期但還沒有滿兩年,總之,他(她)還沒有拿到臺灣戶口,被臺灣拒之門外。

看起來,小明取得臺灣戶口,還真是挺難的。

現在我們也知道了,臺灣衛生防疫部門官員陳時中暗諷陸配子女沒有戶口活該,是睜眼說瞎話!

「小明之亂」發生後,支持民進黨的臺灣網民不幹了,開始人肉小明,並且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點出了問題的所謂「根源」。

根據這位臺灣網民的調查,小明之所以沒有臺灣戶口,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因為小明出生在北京,有北京戶口,而北京戶口,比臺灣戶口好多了!

筆者無從判斷北京戶口和臺灣戶口,到底哪個好。但是兩種戶口確實有差別。

北京的戶口是這樣的,夫妻二人只要有一人是北京人,孩子就可以將戶口落在北京。

從這個角度講,北京戶口確實比臺灣戶口好一些。

因為北京的戶口政策不會造成骨肉分離。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王義偉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對比臺灣 閩鄉村遊欲「化蛹成蝶」
    臺海觀瀾:對比臺灣 閩鄉村遊欲「化蛹成蝶」   中新社福州然而,與臺灣相比,福建鄉村旅遊總體上存在著「一流資源、二流創意、三流產品」的現象,發展方式粗放,創意貧乏、產品雷同、品味較低、精品偏少,離臺灣全面開花、處處精彩的局面尚有很大差距。  今年2月間,福建省首批鄉村旅遊考察團赴臺灣進行專題交流考察。
  • 滯留大陸的「小明」父母盼望臺灣儘快解禁
    人民網臺北6月17日電 (記者孫立極、陳曉星)臺北正午豔陽下,一群「小明」的父母舉著「一家人團聚」等標語牌到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表達訴求,盼望臺灣當局儘快開放「小明」,即尚未加入臺籍的陸配子女入臺。由於臺陸委會以小明故事舉例,尚未取得臺灣身份證的陸配子女被稱為小明。新冠疫情以來,臺灣當局允許長期居留的大陸配偶入境,卻禁止持有長期居留證的陸配子女入臺。4個多月來,有人預估,大約有400多位小明被迫與父母分離滯留大陸。
  • 家長再陳情 臺媒:小明哪裡對不起臺灣了?
    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13日發出陳情書,希望臺當局「能給孩子們一條返臺歸家的路,不要耽誤孩子的學業。」有島內媒體評論稱,「小明」返臺問題,在臺灣疫情趨緩的情況下早已與防疫無關,完全是政治問題。拆散骨肉,民進黨當局太冷血島內媒體質疑臺當局拆散家庭的決策太過冷血,且毫無道理。世界各國在防疫政策上都是以不拆散家庭為原則,歐美日等國在撤僑時,不具該國國籍的「永久居民」也能一起上飛機。
  • 「小明」回家只開門縫 臺當局的「期望諒解」背後是歧視
    中新網北京7月16日電 (薛何厲)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自16日起,開放大陸配偶子女中2歲以下、持居留證者入境。距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陸配子女被擋在島外,時間已過去160多天。  2月6日,臺灣當局宣布暫停大陸居民赴臺,2000多名陸配子女因此無法返臺團聚、正常就學。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搞笑:媽媽生意不好,脾氣壞,小明背後怎麼罵她?腦筋急轉彎
    媽媽生意不好,脾氣壞,小明背後怎麼罵她?---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嗯,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不容易,需要賺錢養活自己和家庭,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賺不到錢,有時還要虧錢,那生活就有問題了,如果還借了外債,那就更糟糕了,債主逼上門的感覺不好受,總不能對債主發脾氣吧?也不能對長輩發脾氣,那能夠發脾氣的對象那就是兒女了。
  • ...美國芝加哥大遊行抗議川普政府「骨肉分離」移民政策
    ——美國芝加哥大遊行抗議川普政府「骨肉分離」移民政策新華社記者汪平6月30日是臨近美國獨立日的小長假第一天,很多人原本打算外出郊遊。然而,美國政府一紙致使「骨肉分離」的移民政策打亂了他們的計劃。他們心緒難平,講到動情處聲淚俱下,高呼「反對分離」「讓家人待在一起」,引得臺下民眾共鳴。一對墨西哥裔夫婦哭訴道:「我們的女兒為國捐軀,服兵役戰死在外國戰場,而我們卻面臨被拆散家庭的苦難。」阿內爾·羅德裡格斯2歲時隨父母來到美國。對她而言,這場集會遊行是對川普政府表達移民的心聲。
  • 禁止「小明」入臺 臺灣最醜的風景(日月談)
    「小明」,陸配夫妻未成年子女總稱,即使長年在臺灣讀書生活、繳健保費,因為沒領臺灣的身份證,從1月25日起至今仍被禁止回臺灣與父母團聚。民進黨當局掛在嘴上的防疫需求、臺灣防疫成績第一名、自由人權民主等面對小明時都成了空話和笑話。禁止小明回家,成為臺灣最醜陋的風景。
  • 人民日報海外版:禁止「小明」入臺 臺灣最醜的風景
    來源:海外網「小明」,陸配夫妻未成年子女總稱,即使長年在臺灣讀書生活、繳健保費,因為沒領臺灣的身份證,從1月25日起至今仍被禁止回臺灣與父母團聚。民進黨當局掛在嘴上的防疫需求、臺灣防疫成績第一名、自由人權民主等面對小明時都成了空話和笑話。
  • 臺海觀瀾 蔡英文到底在想什麼
    王義偉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有不少人覺得蔡英文這個人不可思議。大陸人覺得蔡英文不可思議,是因為形勢已經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了,「邦交國」一個個地斷,轟炸機在頭頂盤旋,為什麼還不承認「九二共識」。大丈夫還講究能屈能伸呢,你一個女性,彎個腰到底有多難?
  • 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臺灣家長難接受
    滯陸孩童(小明)父母自救會成員陳情。(圖片來源:臺媒)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對於苦等當局鬆口的臺灣家長們,這個答案,明顯不能讓他們滿意。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陳時中15日下午宣布,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臺灣民眾之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 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
  • 李毅臺灣觀選記1:研究臺海
    臺海上空,是不是,黑雲壓城城欲裂,山雨欲來風滿樓?帶著這些緊迫的現實問題,能有機會來到臺灣,實地調查尋訪答案,不亦樂乎。這次作為「2016海外華人學者選舉觀察團」的成員來到臺灣觀選。臺灣「三民主義大同盟」主辦接待。觀選團成員是旅美、旅加的華人學者、專業人士。我的博士專業是國際社會學。
  • 臺海觀瀾 滿紙怨憤氣,橫眉懟大陸——蔡英文雙十講話評議
    九合一選舉很快就要舉行,她難得有機會把對手好好羞辱一番,同時誇一誇自己和民進黨,畢竟選票是第一位的。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一次蔡英文竟然劍走偏鋒。她的講話,洋洋灑灑數千言,幾乎有一半的篇幅,是在用憤怒、激越的口氣懟大陸。
  • 世界觀 臺海形勢與臺灣當局政策的變與不變
    小均衡指的是臺灣內部的結構,特別是「統獨結構」及「認同結構」(自我認同是中國人還是臺灣人),是否穩定而沒有變化?中均衡指的是兩岸,即大陸與臺灣之間,相對實力是否穩定而沒有變化?大均衡是指中國與美國之間,相對實力是否穩定而沒有變化?「三個均衡」理論認為,只有在小、中、大三個均衡都處於穩定而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兩岸形勢才會穩定,即臺灣執政當局所期待的「維持現狀」。
  • 溫總理的詩詞情懷:濃縮愛民之心骨肉之情憂患之意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張筱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溫總理飽讀詩書,擅長以詩言志,這些中華經典文化的表達背後,濃縮著總理個人的情感和意志。」   愛民之心  早在2003年溫家寶出任中國總理伊始,他便有了一個新稱號:「詩人總理」。
  • 臺海觀瀾|看到兩個臺灣,一個熱乎乎,一個冷冰冰
    一個是熱乎乎的臺灣,以基層民眾和臺商為主要群體,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資馳援物資,力有未逮者也發聲為武漢加油、祈福;一個是冷冰冰的臺灣,以政客為主要群體,各種顏色,綠、藍、白都有,他們要麼袖手旁觀,要麼砸鍋砸碗,要麼火上澆油。臺商是馳援抗「疫」前線的生力軍。
  • 臺灣試射飛彈之際,解放軍進入臺海上空
    近日臺灣方面在進行飛彈試射,在同一天解放軍軍機進入了臺海附近「空域」。 解放軍現身臺海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段時間一直有解放軍軍機進入臺海附近「空域」,不過巧合的是臺軍方面正在進行「無限高」的飛彈試射。
  • 臺海巡隊強行登檢大陸船隻,並扣押6人
    臺海巡隊以「越界」為由強行登檢根據11月21日臺海網的相關報導稱,臺灣地區與大陸同屬於一個國家,本就是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但蔡英文偏偏喜歡跟大陸對著幹,民進黨當局討好美國的事例數不勝數。臺灣地區與大陸本就是一家人。
  • 解放軍軍機、航母同日現身臺海,信號強烈
    近一個時期,美艦不時穿航臺灣海峽,並炒作渲染,刻意抬升臺海問題熱度,唯恐臺海風平浪靜,向「臺獨」勢力「明送秋波」,嚴重危害臺海地區和平穩定。顯然,和美國「萊豬」與日本「核食」入臺一樣,不斷炒作美軍艦穿航臺灣海峽的背後,是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之私利所進行的政治操弄。
  • 臺海觀瀾|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二)
    本系列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臺灣產業政策的變革開始,梳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外部環境演變、內部動力生成機制,揭秘臺積電的生長密碼。王義偉/文 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界,有3個人,從不同的人生起點出發,中途走到一起成為同行或戰友,然後又分道揚鑣、反目成仇,上演了跨越臺海兩岸並延續至今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