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初始,萬柏林區恆大實驗小學的數學教師們為了給孩子們一些數學的新體驗,讓孩子們真實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利用課餘時間認真設計了不同類型的開放性作業。
王媛老師主持此次教研活動,並且運用移多補少的數學知識分析了生活中蘋果的交換過程,達到「同樣多」的目的。
卜琳老師用一幅圖綜合展示了乘法的含義、乘法與加法的聯繫、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道問題。
閆豔紅老師的「按1~5的順序畫出走出迷宮的路線圖」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寓學習於遊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魏永豔老師則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使學生清晰理解數量的一半、同樣多的含義。
郝景雲老師列舉出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貼近的例子,為學生們展示了不同的數量關係。
王月英老師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在生活中找到與數字有關的實際例子,帶同學們體會數字的重要性。
王曉燕老師設計出數字的海洋,引領學生在數字中找規律,發現數字之間的微妙,體會數字帶來的樂趣!
白燕燕老師用大量常見物品為學生們展示了升與毫升的單位大小,化抽象為具體,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
張麗華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不同的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數的角,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角的大小。
康立麗老師用48個相同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長方形,不僅能感受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還能感受到面積相同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同。
馮燕老師由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起點分類分析了五年級的數學知識。
李麗青老師用數學知識為大家展示了包裝的學問,體現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範果堂老師把二年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劉燕老師將六年級的數學方法另闢蹊徑,使學生更加容易地學習數學綜合知識!
恆大實驗小學每一位數學老師在這次教研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並且展示出自己的創造才能和教學能力。教師的敬業態度和教學能力,正折射出恆大實驗小學充滿希望的未來。(責編 黃晶 張丹丹 通訊員 卜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