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存貨損失的財稅處理差異

2020-12-20 中華會計網校

  一、固定資產、存貨損失的稅務處理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文)規定:

  1.對企業盤虧的固定資產或存貨,以該固定資產的帳面淨值或存貨的成本減除責任人賠償後的餘額,作為固定資產或存貨盤虧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對企業毀損、報廢的固定資產或存貨,以該固定資產的帳面淨值或存貨的成本減除殘值、保險賠款和責任人賠償後的餘額,作為固定資產或存貨毀損、報廢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對企業被盜的固定資產或存貨,以該固定資產的帳面淨值或存貨的成本減除保險賠款和責任人賠償後的餘額,作為固定資產或存貨被盜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4.企業因存貨盤虧、毀損、報廢、被盜等原因不得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可以與存貨損失一起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固定資產、存貨損失的會計規定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二十一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存貨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帳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存貨的帳面價值是存貨成本扣減累計跌價準備後的金額。存貨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存貨毀損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存貨處置收入 -存貨帳面價值-相關稅費

                         =存貨處置收入-(存貨成本 -累計跌價準備)-相關稅費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二十三條規定: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帳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準備後的金額。固定資產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固定資產毀損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固定資產處置收入- 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相關稅費

                            = 固定資產處置收入-(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固定

                               資產減值準備)-相關稅費

  三、固定資產、存貨損失的會計與稅法差異分析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固定資產、存貨資產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時不一定等於以上會計公式中所計算的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一般情況下,企業所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計提的年度即作為納稅調整增加項次,所以在處置時需要做納稅調減項處理。

  【例】A公司有一臺設備,因使用期滿2008年12月經批准報廢處理。該設備原價540000元,累計已計提折舊400000元,已計提減值準備5000元,在清理過程中,以銀行存款支付清理費用12000元,殘料變價收入為50000元。

  A公司帳務處理如下:

  (1) 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135000

    累計折舊              400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5000

   貸:固定資產              540000

  (2) 發生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            12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3) 收到殘料變價收入

  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0000

  (4) 結轉固定資產淨損益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  97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97000

  在會計處理中,以上的資產損失是通過「營業外支出」進行歸集核算,會計科目的「營業外支出」核算金額不一定是財稅[2009]57號所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金額。

  財稅[2009]57號文準予在應納稅所得額前扣除的金額 =「營業外支出」97000元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00元」=102000元。

  必須明確,自2009年1月1日起,根據《關於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文件,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應區分不同情形徵收增值稅:

  1.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屬於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簡易辦法依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2.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其他固定資產,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第四條的規定執行,即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除固定資產以外的物品,應當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3.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減按2%徵收率徵收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除固定資產以外的物品,應按3%的徵收率徵收增值稅。

  【例】假設本案A公司該設備屬於「一般納稅人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且按照適用稅率已經抵扣進項稅額,2012年因管理不善毀損報廢,其它數據不變,則應當按照上述第1條的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

  A公司帳務處理如下:

  (1) 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135000

    累計折舊               400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5000

   貸:固定資產               540000

  (2) 發生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              12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3) 收到殘料變價收入

  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48076.9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923.07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961.54

   貸: 營業外收入               961.54

  (4) 結轉固定資產淨損益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    122723.07

   貸:固定資產清理               98923.0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3800

  財稅[2008]170號規定,納稅人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發生條例第十條(一)至(三)項所列情形的,應在當月按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淨值×適用稅率

  所稱固定資產淨值,是指納稅人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後計算的固定資產淨值。

  其中,條例第十條(一)至(三)項所列情形的,包括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以及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所以本案中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淨值×適用稅率=(540000-400000)×17%=23800(元)

  又財稅[2009]57號規定,企業因存貨盤虧、毀損、報廢、被盜等原因不得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可以與存貨損失一起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所以財稅[2009]57號文準予在應納稅所得額前扣除的金額 =「固定資產清理淨損失」98923.07元 「進項稅額轉出」23800元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00元」=127723.07(元)。

  存貨的損失處理與固定資產處理相似,不再贅述,需要提醒的是根據《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稅發[2009]88號)規定,企業按規定向稅務機關報送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申請時,均應提供能夠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責任編輯:zoe

相關焦點

  • 固定資產新舊準則的處理差異
    新準則:   同時滿足上述(1)、(2)兩個特徵就可以界定為固定資產,取消了單位價值較高的條件,這樣一些以前通常確認為存貨的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如民用航空運輸企業的高價周轉件等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在需要與相關固定資產組合發揮效用時,就應確認為固定資產。這將使固定資產的範圍擴大。
  • 預付帳款財稅差異解析
    在近期國稅總局頒布國稅發[2009]88號文《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二條中稱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於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等貨幣性資產,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以及債權性投資和股權(權益)性投資。可見,稅收上把預付帳款歸類為貨幣性資產。
  • 案例| 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的稅稅差異,你清楚了嗎?
    談到帳務處理中的差異,我們大多數財務人員馬上就會想到稅會差異,但是在實務中,除了稅會差異外,還有稅稅差異,處理不當,就會引起稅務風險。稅稅差異,就是各稅種因各自的立法目的,對特定業務的計稅依據和規則存在的不同。
  • 新會計準則下壞帳準備的財稅差異及所得稅處理
    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或資產離開企業時,再進行資產減值的帳務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規定,對於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帳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帳準備。壞帳準備計提後,可以轉回。
  • 關於資產損失政策問題講解
    1、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   (1) 企業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因銷售、轉讓、變賣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存貨發生的資產損失;   (2)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   (3)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   (4)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   (
  • 會計準則、稅法及財務通則中固定資產差異與影響
    與《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取消了「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的規定;取消了低值易耗品與固定資產劃分標準的有關規定,僅在存貨準則中規定了周轉材料(含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因此,企業應按重要性原則劃分固定資產與周轉材料。   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定義與企業會計準則一致。
  • 在會計處理上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計入研發費用嗎?
    1、在會計處理上,企業購置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無論用於何種用途,均應該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購置的機器、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準確的確認和計量,並通過固定資產會計科目對購置的機器、設備和器具進行核算;並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狀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以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 跨年度租金的財稅處理!
    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房產租賃,並且很多時候都牽涉到跨年度預收租金問題,但很多財務人員對於預收租金怎麼進行帳務處理、增值稅和所得稅納稅義務時間如何確定不是很了解,本文通過一些案例詳細進行說明。
  • 企業資產報損稅務處理
    根據我國稅法相關精神,對於資產報損的帳務處理必須符合稅法的相關規定,同時,還要出具相關證明和經過必要的審核程序才能夠進行稅前扣除,否則,即使按照財務原則進行處理的資產報損,同樣不能在所得稅彙算時稅前扣除。在此,筆者談談資產(本文主要指固定資產和存貨)報損的稅務處理。
  • 預繳企業所得稅如何進行財稅處理
    對於稅法上規定的不徵稅收入,在會計上可能作為損益計入了當期利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的規定,上述財稅差異不屬於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無法轉回,應該歸為永久性差異,在所得稅預繳或彙算清繳時,按照「調表不調帳」的原則,企業應作納稅調減處理。
  • 固定資產方面工程物資和固定資產清理會計科目及主要會計處理
    【本百家號隸屬於全國級企業集團——智董集團旗下中華第一財稅網(又名「智董網」)。本專欄陸續更新,您現在看到的只是本專欄的部分內容。工程物資發生減值的,可以單獨設置「工程物資減值準備」科目,比照「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進行處理。(三)工程物資主要會計處理(1)購入為工程準備的物資,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2)領用工程物資,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本科目。
  • 財稅實務問題解答6則(2020年12月24日)
    財稅實務問題解答6則(2020年12月24日) 彭懷文 問題1:增加了一個不存在固定資產,並且已經計提折舊了,現在怎麼處理? 解答: 根據描述,屬於典型的會計差錯。
  • 私營企業清算稅務處理操作要點
    (一) 資產情況:各類資產合計72萬元,其中貨幣資金1萬元,存貨45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9萬元,累計折舊13萬元,固定資產淨值6萬元,應收帳款20萬元。   (二)負債情況:各類負債50萬元,為應付帳款。   (三)所有者權益情況:所有者權益共計22萬元,其中實收資本12萬元,未分配利潤10萬元。
  • 固定資產減值及其對摺舊與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
    2004年會計折舊額與稅法折舊額仍然相同,但2004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430.5萬元,按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六條的規定不得在稅前扣除,應調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而且,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所產生的納稅差異屬於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 壞帳準備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
    對一般企業而言,常見的準備金有壞帳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這些準備金支出均屬於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本文介紹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下壞帳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及納稅調整。   (一)壞帳準備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帳準備」。
  • 會計相關知識學習筆記——存貨
    ,視同產成品)5、 商品(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6、 周轉材料(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包裝物,工具、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築承包商的鋼模板、腳手架等,如果符合固定資產定義,應當作為固定資產處理)(二)存貨的確認條件
  • 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
    本文擬就固定資產折舊處理的相關問題進行淺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年初「固定資產」要素新舊制度的銜接方法  年初,適用新制度的事業單位應根據新的固定資產標準對現有固定資產逐項進行重分類,並做帳項調整。新制度規定:凡達不到新標準的固定資產均列入「存貨」管理,並要求各單位重新確定固定資產目錄。
  • 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及所得稅納稅調整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五條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 關聯方借款利息費用的財稅處理差異
    (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以支付資金使用費的形式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上市公司應按取得的資金使用費,衝減當期財務費用;若上市公司取得的資金使用費超過按1年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的部分,視為關聯企業之間的捐贈,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由此產生的財稅差異分析屬於永久性差異。
  • 2000元印表機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固定資產」?今天統一回復……
    答:印表機屬於固定資產中的電子設備類,在會計核算時應該計入「固定資產」帳戶,帳務處理如下:借:固定資產-印表機 2000元貸:銀行存款 2000元然後按照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按月折舊(假如按照3年折舊,預計淨殘值率按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