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寫道:
人間總是喧囂,因而佛陀領導清靜;人間總有汙濁,所以上帝主張清潔。那是一條路,皈依無處。皈依並不在一個住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聯通,隔離的心魂要重新聚合,這樣的路上才有天堂。這樣天堂有一個好處:不能爭搶。
任何天堂的許諾,若非在路上都難免刺激起爭搶的欲望,不管在舉天之外,或是在異元時空,任何所謂的天堂,只要是許諾可以一勞永逸的到達,通向那兒的路上都會擁擠著貪婪。天堂是一條路,這就好了,永遠是愛的步伐,又不擔心會有無窮的寂寞。上帝想必是早就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把他的遊戲擺弄個沒完,佛陀諳熟此道,所以思之無極。謝天謝地,皈依是一種心情,一種行走的姿態。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著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因而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恆途。
天堂指的是什麼?是夢想,夢想之所以是夢想,是因為它不是現實,它和現實有一段距離,當我們實現夢想時,夢想也就不再是夢想了,夢想變為了現實,又會有新的夢想出現。
永遠循環,永遠重複著人間的遊戲,就像《務虛筆記》中那個來自遠方的預言,:在編織非人力所能解脫的 / 無法忍受的火焰之衫的那雙手後面。/ 我們只是活著,只是嘆息 / 不是讓這樣的火就是讓那樣的火耗去我們的生命。
這預言,總是在應驗,世世代代不斷重演,所以我們無法走到天堂,我們只能是走向天堂,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沐浴著天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