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七日上午,我市赴武漢醫療救治隊第二批成員出徵。(記者 嚴龍 攝) |
記者 黃合 陳敏
我們不會忘記。庚子年的春節,當我們第一次遇見新冠肺炎疫情這個不速之客時,內心的那份侷促和不安。
我們不會忘記。陽春三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第一站來到寧波,為我市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堅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我們不會忘記。在這場盪氣迴腸的人民戰爭中,一個個堅守崗位的平凡身影,一次次拼盡全力的無悔逆行。
我們更不會忘記。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在四明大地上奏響的磅礴樂章。
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風雨之後,迎接甬城的,是那絢爛的彩虹,是那動人的明媚。
看,生命至上
49天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
一個個鮮紅的手印,像一簇簇小火焰,在請願書上有力地跳動著。
正下方是一個個醫生手寫的籤名,一筆一划,一撇一捺,希望組織將其派到第一線,到那個病毒肆虐的地方,與之展開貼身肉搏。
「沒有一個人退卻,每個醫務人員都全力以赴,爭取從病魔手中挽救每一條生命!」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院長蔡挺的記憶裡,這場戰「疫」是其從醫32年中最為焦灼的一場考驗。
疫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危重病人的預後和轉歸怎樣?如何有效治療?10個多月以前,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未可知。再加上當時恰逢春節,防護物資的短缺、人員設備的不足,也大大加劇了應對疫情的難度。
疫情無情人有情。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取消所有新年祈福和旅遊節慶活動,體育場館暫停開放,各類寒假培訓全部叫停;機場、火車站,以及全市10個渡口碼頭和30個汽車客運站,全部進行體溫檢測;
除保障公共運行、疫情防控、群眾生活等三大類必需企業外,其他企業一律不早於2月9日24時前復工……
緊接著,隨著疫情的加劇,「十二條鐵律」出爐:地鐵全線暫停運營;全市零售藥店暫停銷售退燒、止咳類藥品;禁止聚餐聚會、停用中央空調;實行發熱病人院前、院中、院後全周期管理……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一項項防控舉措落地有聲、立竿見影,努力把防控系統的每一塊短板都補齊,切斷疫病的傳染源和傳播鏈,為保護廣大市民的生命健康構築起堅固的「防火牆」。
在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裡,我們看到了正月裡空空蕩蕩的鬧市街頭,看到了各種類型各種款式的口罩和額溫槍,看到了寒夜裡卡口點凍得直跺腳的志願者,看到了連著幾天挨家挨戶清樓的基層工作人員,看到了逆行向「疫」的白衣天使一雙雙疲憊卻又澄亮的眼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寧波全面落實「硬核隔離+精密智控」機制,不惜一切代價、窮盡一切手段救治患者,用30天時間實現了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用49天時間實現了本地確診病例「清零」,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從1月25日被隔離,到2月4日治癒出院,這是從武漢來甬過年的曾老師最難忘的11天,是寧波的醫護人員,把她從絕望、恐懼的泥潭中拉出來。
直到現在,她不時還會想起,行色匆匆的醫護人員停下腳步,微笑著鼓勵她「加油」;還有病房窗臺上的4個紅蘋果,那是一位高個兒護士特意送來的。
從不吃蘋果的她說,這是自己吃過的最美味的水果。
聽,命運與共
「天使白」「守護藍」「志願紅」萬眾一心
馬路上轟轟的馬達聲,工廠裡隆隆的機器聲,港口上貨輪低沉的汽笛聲,菜市場裡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公園裡體育鍛鍊的背景音樂,商場裡人來人往的喧鬧嬉笑,電影院裡重啟之後的掌聲……
隨著春天的臨近,我們聽到了,這座我們最愛的城市,勃勃的脈動聲。
如果說城市是一臺巨型的精密機器,那麼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每個崗位,都是推動其正常運轉的重要關卡。一環扣著一環,一個齒輪卡著一個齒輪,牽一髮而動全身。
「天使白」「守護藍」「志願紅」……面對著因為疫情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數以萬計的普通人頂住了壓力,為了守護這個城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
廣大醫務人員特別是援鄂援漢醫療隊員,白衣為甲、挺身而出,用精湛的醫術、專業的護理、溫暖的寬慰,讓一個個患者擺脫痛苦、重獲健康;
廣大疾控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忙碌在實驗室、流行病學調查現場,為的就是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
廣大公安幹警全線壓上,不分晝夜駐守卡口、巡邏排查、分析數據、維持秩序,阻斷疫情傳播的每一個潛在可能;
廣大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磨破鞋底、喊破喉嚨、打破人情,堅決守住每一個重點部位、把牢每一道「小門」;
廣大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幹部職工把抗擊疫情作為「三服務」的重要考題,主動下沉一線幫助工作;
廣大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開足馬力生產防疫物資,紛紛承諾「不裁員、不減薪」,與員工齊心抗疫情、攜手渡難關;
廣大海內外「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情系家鄉、迅速響應,有的千方百計在國外採購防疫物資,有的一趟趟「人肉」過關運貨,有的踴躍捐款捐物,信義和愛心讓人動容。
還有,志願者不辭辛勞、各展所長;物流司機、快遞小哥實時在線、四處奔忙;環衛工人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採訪,及時傳遞好聲音;教師線上開課,傳道授業解惑……
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守望互助的寧波,滿城暖暖的愛意。雖然戴著口罩,但人和人的距離被拉得更近。
正是每一個地方、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人都扛起了責任擔當、貢獻了智慧力量,我們才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大戰大考中譜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交出了「兩手硬、兩戰贏」的高分報表。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那時,一個幾分鐘的《歌唱祖國》小視頻在朋友圈裡刷屏。
那是凌晨2時的武漢,一群馳援武漢的寧波醫生拖著疲憊的身影,坐在返回酒店的公交車上。前幾天,他們剛剛創造了「12小時籌建重症病區」的寧波速度,給當地的患者帶去了希望。
沒有發起者,也沒有倡議者,大家突然不約而同,開始高聲歌唱,直到淚流滿面。窗外是向東奔騰的長江。同飲一江水,相隔亦相親,「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
燃,知難而進
經濟運行呈「V」型強勁反彈之勢
從3月到4月上旬,寧波數萬家外貿企業以及數十萬名從業人員一起,經歷了業內人士所稱的「至暗時刻」。
寧波以外貿立市,大大小小的外貿企業加起來有2萬多家,外貿總額佔全省近三成。在國內疫情基本控制後,國外的疫情卻開始大暴發。一開始,是一筆訂單的推遲,接著就是幾乎所有的訂單提出要取消。
在這一段泰山壓頂般的緊張時刻,政府部門聯合金融機構等迎難而上,按照「一切圍著訂單轉」的應對思路,協同一切可以盤活的資源,全力幫助企業穩訂單、促訂單、創訂單,幫助外貿企業活下去。
5月,外貿訂單逆勢增長;8月,全市外貿實現兩位數增長;9月自營出口額同比增長20.1%……1月至10月寧波外貿出口增速趨勢,就像是一個「對勾」,在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下,寧波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知難而進,這是寧波刻在骨子裡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在「三支半煙囪」基礎上,經過幾代人努力,建起了世界一流大港,形成了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某種程度上靠的就是這種精氣神。
知難而進,底氣在制度,關鍵在人心。
「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絕不退!」「關鍵時刻,絕不掉鏈子」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把應對疫情大考的答案寫在世界防疫鬥爭的中國戰場上,全市52萬名共產黨員衝到了第一線,做到全面動員、全面部署,一貫到底、不留死角!
與此同時,黨委政府按照「復工圖」與「疫情圖」精準匹配的要求,密集出臺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幫扶政策,解決招工難、交單難、融資難、產業配套難、原材料供應難等一系列問題,打出「強心針」,輸送「營養液」。
創新推出24小時應急專線服務機制、駐企聯企服務員機制,研究建立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要素整合、供需耦合、技術配合機制,深入開展「十省百城千縣」勞務協作,高效落實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舉措……多管齊下,助企破難。
據統計,經過政銀企共同努力,我市經濟運行呈現了「V」字型強勁反彈之勢。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8762億元,增長1.9%;前11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405億元,增長2.8%。「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我們的城市,歷經風雨的洗禮,變得更加堅韌;也必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創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