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如何撬動大產業?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0 寧波晚報
  圖為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竹家居(具)產品。(馮瑄 劉玉鳳 攝)

  本報記者 馮瑄 劉玉鳳

  龍頭企業———

  可借鑑的發展「密碼」

  從竹筷到竹盤再到竹餐桌、竹靠椅,竹香滿溢的展示室裡,每件竹製品都讓記者眼前一亮。

  這間展示室,記錄著王劍勤與竹相伴25年的每個點滴。王劍勤的「竹子情結」也在這得到了充分釋放。

  「竹家具是一個新風口,誰搶佔了先機,誰就能贏得竹產業大市場。」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劍勤說,當前竹產業面臨的形勢與整個中國的經濟形勢一樣,處於落後產能過剩的膠著局面,而企業要做的就是「化危為機」。

  「士林」是寧波竹加工產業的龍頭企業。在多數小微竹加工企業「苦不堪言」的當下,「士林」的發展卻是「一路高歌」:竹產品出口佔到全市的四分之一,佔奉化市的近九成。在與王劍勤約好採訪的那天中午,他正與國內一家知名餐飲企業洽談關於竹裝飾整體方案的合作事宜。

  「抓住機遇的關鍵在於創新!」王劍勤告訴記者,固守竹製家居小件產品的市場,產值很難上去,而竹家具是「大塊頭」,附加值也相對更高。當然,研製開發的難度也更大。在展室裡,王劍勤指著其中一款竹靠椅告訴記者,19年前研發這款靠椅時,僅為了造出扶手椅圈的那根彎曲的軸,他就投入了50萬元的研發費用。

  如今,憑藉多年積累的設計研發能力和製備技術,以及每年數百萬元的研發投入,「士林」每年推出的竹製新品有20多款。

  深厚的創新能力,讓「士林」收穫了家居大鱷的「橄欖枝」。2011年,在進行了4年的深度磨合之後,「士林」正式與宜家家居牽手,成為宜家家居在全球範圍內的首家規模化竹家居(具)產品供應商。如今,宜家家居四成的竹製產品由「士林」供應。

  「我們今年進入企業的第6個五年發展規劃,力爭年產值超過兩億元。」王劍勤表示,在整個竹加工產業產值以每年30%的速度下滑的大背景下,「士林」預計2020年企業的總產值增長兩倍。

  在「網際網路+」的產業升級大潮中,「士林」已於去年籌建電商事業部,謀求線上線下「同步走」,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士林」的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的竹經濟。「一年7000萬元的竹材採購量一半來自本地,可以惠及3000多戶本地竹農。」王劍勤說。

  智力平臺———

  厚植「小巨人」生成土壤

  相較而言,樹木生長周期長,竹子生長周期短很多,3年至5年即可砍伐,「以竹代木」已成為解決目前森林資源嚴重匱乏的最佳途徑。林業專家表示,只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竹業資源可以說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巨大寶藏。

  從產業趨勢來看,今後竹材使用量會大幅增加,竹製品前景十分廣闊。就拿安吉來說,全縣毛竹加工業紅紅火火,加工企業近2000家,當地的毛竹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加工需求,只好向外地收購原料。

  我市竹加工龍頭企業也憑藉各自的實力切分著潛力巨大的竹產業市場蛋糕,產品涉及竹工藝品、竹地板、竹模板、竹日用品、竹炭等。其中,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與世界500強企業宜家家居合作生產竹家居(具)產品;寧波興達炭業有限公司以「全竹開發」模式研製、生產活性炭、竹醋液等竹生化產品,附加值大為提升;寧波竹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竹纖維為原料生產生物塑料製品,與通用塑料相比價格翻了3倍至4倍。

  「龍頭企業之所以成為龍頭,關鍵在於高端智力的支持。」一位業內人士說。據了解,在市科學學會服務站的「牽線」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在「士林」「興達炭業」先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創新工藝。以「士林」為例,藉助院士工作站,企業攻克了竹子弧形無縫對接等難題。在高端智力的支持下,「士林」頻推新產品,年銷售額從2012年的7500多萬元提升到2015年的16500萬元,增長了1倍多;寧波興達炭業有限公司,在院士工作站支持下研製的乾餾釜竹炭生產線成為國內首創,單套裝置產能達到每年3000噸,較傳統設備提高了近15倍。另外,以新製備技術建成的三條竹醋液製備葉(液)面肥生產線年產能達5000噸,位列全國第一。

  「院士團隊的技術攻關,為『興達炭業』延伸擴大竹產業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從而使竹質活性炭、葉(液)面肥、竹板材規模化生產成為現實。」「興達炭業」董事長戴美祥告訴記者,公司立足竹林,響應、實踐我國「農業工業化」發展新思路,今年年底企業一期擴建項目形成產能後,公司將形成全產業鏈發展,可以生產出3個類別60餘種系列產品,年產值預計可以達到兩億元。據了解,「農業工業化」從選種、種植、收割、倉儲到加工、營銷,完全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打通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市林業服務單位也發力搭建智力平臺,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寧波人才科技周」期間,籤約建立了兩家學會服務站———中國林學會寧波專家服務站和中國林學會寧波服務站。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奉化服務站也於不久前正式成立,專門對接服務竹加工企業。

  規劃布局———

  步步推進打造產業高地

  對於目前步履艱難的寧波小微竹加工企業以及長久戴著「低小散」帽子的竹加工產業來說,今後幾年可謂關鍵時期。

  「興科技,齊設施,強加工,促貿易,揚文化,健保障。」長年奔波在竹產業一線的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陸志敏,提煉出竹產業固本強身的「藥方」。

  這幾天,陸志敏在奉化先後調研走訪了包括寧波金石井竹業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竹加工企業,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瓶頸。

  陸志敏認為,做大做強竹產業,首先要在竹子的新產品研發上下功夫,包括竹子的生物利用、竹材深度開發、竹炭活性炭的高值化利用、竹林機械化開發、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科技開發與產業化。要鼓勵科技人員與企業聯手開發新產品。

  記者了解到,在新產品開發上,寧波的竹加工企業有「盼頭」。今年,市科協計劃聯合中國林學會舉辦中國科協區域和行業性學術服務交流活動,在寧波集中展示全國竹領域的科技成果,開展企業與項目的對接會,精準服務寧波竹產業。另外,「興達炭業」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寧波市竹炭環保產業鏈建設科技惠民示範項目」,力推以國家級項目帶動提升寧波竹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全產業鏈的形成。

  「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竹加工企業,鼓勵與扶持各地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工業園區生產,實行竹加工園區化。」陸志敏認為,寧波市竹產業園區應加快建設步伐,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竹加工全產業鏈。同時,也要加大力度鼓勵龍頭企業建立原材料加工基地,既幫助農戶致富,又可以提高全竹利用率。

  「興達炭業」就在規劃建設竹材基地。「興達炭業」總經理張偉嶽告訴記者,公司去年消耗竹材0.5萬噸,今年年底一期擴建項目完成後每年對竹材的需求量可以達到6.5萬噸,將大大緩解周邊竹農的銷售壓力。「避開了採購商、承運商等中間環節,竹農增收、企業增效,再加上公司的全竹開發模式,本地的竹林資源將得到高效利用,產業帶動效應將明顯增強!」

  「健全保障體系也必不可少!」陸志敏建議市裡安排竹產業專項扶持政策,重點在竹林道路建設、竹業科技發展、竹農培訓、林下經濟發展、竹林機械化推廣應用、竹林FSC認證以及竹業融資等方面給予扶持,推動我市竹產業發展。另外,相關專家還提出組建寧波市竹產業聯盟,提高竹業組織化程度,「通過組建竹產業聯盟,將竹子生產者(竹農及合作組織)、加工企業、貿易服務、科研機構、推廣機構、竹業管理部門聯合起來,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利用率。」

  此外,陸志敏強調要深化竹產業的旅遊價值開發。「竹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竹子的文化內涵,可以在竹林集中種植區開展形式新穎的竹林景觀體驗、竹藝製作體驗以及竹炭生技體驗等活動。」陸志敏說。

  據了解,橫街鎮大雷村的「浙東大竹海」就是個竹資源三產開發的典型案例,目前,該景點年接待遊客量已經超過5萬人次,以「竹海遊」導流形成的消費經濟成為竹農增收的重要極點。

相關焦點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還有,去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FPX隊員劉青松、林偉翔是從寧波「邀遊四合杯」走出去的冠軍選手,寧波城市學院更是走出了LPL冠軍隊員上單957(柯昌宇)。    「電子競技的基因一直存在我們學院的各屆學生中,2012年就有學生申請成立電競社。2017年底,體育組牽頭成立電競社,2018年10月首次招新就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反響。」
  • ——喜閱《何業琦漫畫集》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漫畫則是他發表於報刊上又一令業界讚譽的成就。這裡說「漫畫何業琦」,且原諒我「漫畫——漫話」打個擦邊球。    197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專業的何業琦,1984年進入寧波日報社,任美術編輯(後任攝影美術部主任、高級編輯),我倆成了同事。    業琦,敦實的中等個子,濃髮及耳,圓臉見方,和善笑顏常帶幾分沉思。
  • ——寧波「十三五」改革發展回眸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寧波聚焦提升產業競爭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三大主攻方向,四面出擊找項目、千方百計上項目、一刻不松建項目、放眼長遠謀項目,集中引進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高端產業項目,迅速形成一批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引擎」。
  • 「蛋糕」是如何做大的?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寧波杜亞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家居產品經理張中偉笑著說,兩年前,這個數字還是8秒。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家居及門窗電機製造商,杜亞機電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12%。這也是自2004年成立以來,該公司銷售收入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總銷量穩居全球第二、全國第一。其中,中端市場的世界佔有率高達75%。  不過,對杜亞機電來說,這僅僅是成功的開始。
  • 校門口安全,如何讓人放心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網友「拔刀相助也不晚」:每個學校的附近,有很多針對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群體的小商店、小攤販。這些商販以出售辣條、油炸食品、幹吃麵、薯片等小食品為主打。想問一下,這些小食品經常在抽查嗎?抽查結果如何?  5月25日中午,記者首先隨機來到海曙孫文英小學,並在學校門口目擊網友所說的同樣場景。  該校大門邊上的小店裡,堆放著各種裝滿袋裝小零食的紙箱。
  • 鄉村旅遊「春暖花開」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疫情發生以來,鄉村旅遊產業陷入困境:一是區域之間的人流還沒充分「動起來」,本地遊客和外地遊客均大幅減少;二是遊客行色匆匆,甚至自帶乾糧「上路」,拉動消費有限。    如何破題?增加曝光度、發放優惠券、提升參與度……面對不利局面,我市各地和相關企業多措並舉,推動鄉村旅遊儘快復甦。
  • 風雨過後見彩虹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陽春三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第一站來到寧波,為我市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堅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我們不會忘記。在這場盪氣迴腸的人民戰爭中,一個個堅守崗位的平凡身影,一次次拼盡全力的無悔逆行。    我們更不會忘記。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在四明大地上奏響的磅礴樂章。    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
  • 奉化「未來城」建設提速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前天下午,在該區產業籤約儀式上,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寧波國合大健康研究院等項目籤約。    據介紹,建設中的奉化城市轉型示範區項目被稱為奉化「未來城」,位於寧波至奉化城際鐵路沿線竹產業園站和蔣家村站周邊,佔地約17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科教服務、高端居住等產業。自去年3月開建以來,示範區已完成了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
  • 從A到X的無限可能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三年鑄就單打冠軍    無限可能,這是寧波民營企業家的底氣。    1986年,一個夢想靠著自己雙手勤勞致富的小夥子,承包了一家負債20萬元的「小作坊」。    之前,鄭堅江曾養過雞、種過草、做過五金,還修過汽車。當身邊有了「萬元戶」,鄭堅江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天時地利人和。「改革開放把經濟搞活,這是天時。」
  • 小竹子,大產業
    小竹子,大產業 2020-12-19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毓洪:移花接木念好「瓜果經」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金鷺 攝)   獲獎人物:王毓洪,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獲評獎項:寧波市2017年度科技創新特別獎    本報記者 金 鷺    通訊員 王虎羽     瓜苗長勢如何?溫溼度管理到不到位?新品種研究到了什麼階段?
  • 跨界融合 賦能發展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記者 毛超崢     通訊員 應國民 王璐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2020年度浙江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作為奉化唯一入選的企業。這是去年該公司調整發展規劃以來取得的成果。    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複合型企業。
  • 寧波國際車博會今日開幕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徐展新)寧波國際車博會將於12月11日開幕,展會持續至14日。    據了解,本屆車博會展覽規模達8萬平方米,集中展示豪華進口、中外合資、自主等類別的近1000款車型。    除了傳統燃油車的新車發布和銷售,本屆車博會還湧現了許多「新鮮血液」。
  • 海水養殖如何念好「治水經」?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作為海洋大市的寧波,這幾年來,海水產養殖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大。而在「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水環境保護的標準也不斷提高。隨著進入養殖塘的「蝦兵蟹將」越來越多,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日益壯大,排放的養殖尾水對水環境的汙染問題,成為當下治水的一個焦點。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浙江省現代漁業發展規劃,水產養殖要朝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高效的可持續方向發展。
  • 80後博士磨礪七彩人生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但和許多老手藝一樣,漆器製造隨著變革而被大多數人遺忘,同時也被小部分人銘記並傳承著。80後漆藝專業博士潘壘就是這小部分人中的堅守者。    潘壘的工作室坐落於鎮海中官路雙創大街上。展廳內陳列著他的漆器作品,熱烈的紅金斑手鐲、沉靜的大漆紫砂胎三足香爐和絢爛的流彩漆茶罐等。如果有陌生人好奇地進來參觀,潘壘就會熱情地向來人介紹漆藝。
  • 運動振興鄉村,寧波走在前列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寧波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體育休閒產業,帶動當地鄉村旅遊業轉型升級,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同時,寧波的山、海、島、礁、泉、江等自然資源,通過體育休閒運動這一獨特的載體一一展現出來;隨著一場場體育賽事蜚聲海內外,一個個美麗鄉村呈現在世人面前。
  • 潘永堅:「大國工匠」的不懈追求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來自寧波的「大國工匠」、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潘永堅受邀參會,與上合組織11個國家的近百名選手進行交流。    說起地質勘察,許多人或許比較陌生。其實,大到跨海大橋、地鐵建設,小到高樓打樁、溫泉選址,都要開展地質勘察。「這是重大建設工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必須精益求精,如果出現一丁點疏漏,就有可能對國家和百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潘永堅嚴肅地說。
  • 我市啟動新一輪三年大改造計劃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殷聰 通訊員儲昭節)記者近日從市經信局獲悉,我市已啟動新一輪三年大改造計劃。    當前,智能製造已成為寧波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招。2017年,我市啟動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成效顯著。一批先行先試的企業已成為「寧波智造」的中堅力量。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993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項目8815個,其中5770個已竣工。已竣工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63.7%,企業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7%。
  • 一隻箱櫃打出全國「半壁江山」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據統計,鹹祥鎮共有30多家箱櫃企業,生產8大類近千種規格產品,今年上半年產值突破2.4億元,而去年銷售收入4.2億元,約佔全國市場40%份額。    鹹祥的箱櫃行業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藉助科技力量,依託自主創新,從電子匯單箱櫃、密集架、金屬保管箱一直發展到智能檔案櫃、銀行自動監控系統等,產品不斷提檔升級,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 瞄準世界頂級標準 爭做全球單項冠軍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浙江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寧波。總書記在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對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產、迎來更好發展等作出重要指示。    這一天,成為園區中小企業負責人終生難忘的日子。    「總書記對中小企業發展這麼重視,我們都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