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區|一天一場「馬拉松」,居民想配的藥 志願者都給免費送到...

2020-12-24 新民晚報

「張阿姨嗎?你要配的藥已經到了,我在小區大門口等你。」「哎呦,太感謝了,這可是我的救命藥啊,我馬上到。」5分鐘後,家住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的張阿姨,從送藥志願者手中接過了藥品,她激動地說:「現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你們上門送藥真是太貼心了。」

圖說:愛心志願者給居民送上藥品。桃浦鎮供圖

原來,張阿姨身患糖尿病好多年了,必須每天都要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可是受疫情影響,過年外出探親回滬的她,需要隔離觀察14天,無法離開自家小區,可家中的存藥即將耗盡,正當她不知該如何是好時,居委會幹部告訴她,只要用手機登陸上海德濟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專家門診網,簡單幾步操作後,第二天就會有志願者上門服務。

「受疫情影響,很多病人跟我們反饋說家裡沒藥了,可是又去不了醫院,情況非常急迫。」專家門診網負責人、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告訴記者,「因此我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從2月11日起在專家門診網上,開通了上門代配藥服務,患者可以登錄網站或者APP預定藥品,然後由我們的志願者上門領取醫保卡代配藥。」

在德濟黨支部、團總支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德濟醫院志願者基地迅速成立「疫」路有醫志願服務隊,每天一早,志願者基地的5人志願服務隊,就會分配好送藥任務,穿戴好隔離衣、護目鏡、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前往各個小區門口,從之前預約好的患者手中接過醫保卡和病曆本。回到醫院後,對應科室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診療記錄審核藥單,最後由志願者把打包好的藥品、發票和醫保卡一起送到患者手中。

圖說:桃浦鎮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送藥全程我們都要求做好消毒措施,保障雙方的安全。為了讓患者儘快能拿到藥品,每天凌晨0點前的預定單,我們在次日就會完成代配藥。」德濟醫院志願者楊寅彧說,「但因為人手有限,目前我們只能服務到周邊桃浦鎮、大場鎮的居民。」

截至到上周,專家門診網上門代配藥服務已經幫助了周邊包括紫藤苑、蓮花公寓、馨華苑在內的60個小區,送出藥品超過100單。5位志願者每天配送藥的裡程加起來,相當於一天要跑一場「馬拉松」還不止。據估計,在未來的2個月內,上門代配藥的服務人次將超過1000人,上海德濟醫院志願者基地也希望能有更多愛心志願者加入,讓更多疫情時期不便出門的患者得到及時的幫助。

通訊員 吳越凡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相關焦點

  • 守好社區大門和居民「心門」!伊州區泉水灣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在行動
    疫情防控期間,伊州區泉水灣社區幹部與志願者,用汗水守護著8000多戶居民的平安健康,以責任心和奉獻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和誇讚。「梁書記,你抽空去看看眼睛吧,你的眼睛又紅又腫……」8月5日,泉水灣社區工作人員曹麗娟心疼地勸說社區黨支部書記梁玉霞。
  • 一封業主致抗疫社區和志願者的感謝信
    東新園社區一名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裡寫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抗疫社區志願者的感激之情,還配了9張她和東新園社區志願者的聊天記錄。「這段居家觀察時期請勿外出,有什麼需求可以跟我們說。」
  • 一個能打硬仗的英雄集體——東城街道40小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抗疫...
    疫情來襲,她第一時間報名到社區當志願者。「我在報紙、電視上看到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付出努力,我也想幫點忙。」從那天開始,她每天穿著紅馬甲穿梭在各個樓棟之間,為居家隔離的居民買菜送藥,入戶查訪。 疫情蔓延,又正值春節,工作開展之初社區居委會還擔心人員動員不起來。
  • 「疫」期微服務 昆明雙鳳社區志願者為居民免費理髮
    原標題:「疫」期微服務 昆明雙鳳社區志願者為居民免費理髮陳偉團隊為居民理髮 社區供圖「疫情期間沒出門,頭髮都長了,需要理了,正好社區有免費理髮活動,剪得很好,合意還安全!」3月18日,在疫情期間這特殊的日子裡,昆明市官渡區關上街道雙鳳社區組織轄區志願者,開展為老年人免費理髮義剪活動,理完髮的居民逢人便誇,社區開展的細微服務,為居民解決「頭等大事」。「阿姨,您想剪個什麼髮型?」在關上街道雙鳳社區大院內,記者看到,前來理髮的居民按照之前預約的時間,戴好口罩,配合社區工作人員測好體溫,陸續在理髮點等候理髮。
  • 洞井街道:轄區居民同參「戰「,個個都是抗疫「兵「
    無獨有偶,洞井街道豐園社區68歲的李賽林,是星火平安守護團的一名的志願者,也是豐園社區鄱陽小區黨支部書記,她一直心系疫情,第一個主動請纓加入豐園社區一起戰「疫」志願者隊伍,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黨員、居民群眾也積極加入進來。
  • 50箱雞蛋送到社區:請幫我轉交給隔離居民
    「社區工作者、志願者日夜堅守奮戰在一線,常常為隔離居民採購物資,非常辛苦。作為轄區企業工會,我們也想貢獻一份微薄之力。」近日,一轄區企業工會人員將50箱雞蛋送到椒金山街道金貿社區,託社區轉交給轄區隔離居民。
  • 我勞累我願意我快樂,特聘教授甘當社區志願者
    ,他跑了榮軍醫院、人民醫院為3個人買了急需藥,一共幫助三個居民代購了21盒藥,買這21盒藥花了他4個多小時的時間。劉老師看到送藥的是王明璽,不好意思地說:要您這麼大的教授給我跑腿,我怎麼好意思。王明璽則說:您客氣,我現在是社區志願者,這是我的職責,只要你們堅持居家隔離,為你們服務是應該的。 特聘教授在小區當一名志願者,幫助小區居民代購生活品、買藥、搬運援助物資、排查,已傳為佳話 。特聘教授是大學教授中特別榮譽稱號。
  • 「00後購藥志願者」張玉欣(中共武漢市省委宣傳部推薦)
    張玉欣    張玉欣曾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小水杉」志願者,在疫情期間成為了「志願關愛行動」藥品採購志願者。張玉欣工作的漢陽晴川街龍燈社區龍燈裡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居民大多是老年人。為了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用藥需求,張玉欣和同事們經常從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難買到的藥,還得一家家藥店去詢問,經常飯都來不及吃。    「雖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藥對居民來說是『救命藥』,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去買。」張玉欣說,小區居民買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慢性病的藥物比較多,有的隔幾天就需要再買一次。
  • 鄂州這個小區有點暖,社區理髮的志願者為小區居民剪頭髮
    「社區理髮的志願者到我們小區了,要剪頭髮的打聲招呼,一個一個來,60歲以上的老同志先下來……」國際公館業主委員會主任王少相在小區群裡一吆喝,陸陸續續便有人下樓。老同志先來,年輕人後到,大家保持著默契,人與人之間都間隔了兩三米的距離。
  • 最美的她們——華悅社區巾幗抗疫突擊隊速寫
    (突擊隊部分成員)談起組建巾幗抗疫突擊隊的初衷,茅箭區婦聯主席庹文芳稱,當初在華悅社區加入抗疫的200多名黨員幹部、志願者中,近一半是女性;希望藉此提高廣大女性不畏艱險的戰鬥力,彰顯茅箭各行各業女性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精神,發揮女性堅韌、細膩、包容的性別優勢,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抗疫大旗,盡顯巾幗風彩。
  • 半島愛心便當公益活動啟動 100份免費午餐送給社區志願者
    半島記者 劉紅「志願者們聽說你們來給我們送午餐,都非常感動。」3月4日,半島愛心便當公益活動啟動,愛心餐企沂水人家給登州路5個社區的疫情防控點送去100份愛心便當。為抗擊疫情,島城各街道社區動員了大批志願者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不管颳風下雨他們都堅守崗位。
  • 愛心企業獻愛心 20噸消毒液免費贈送社區居民
    鹹寧網訊(記者 葛利利 實習生 鄒穎 通訊員 林莉)「沒想到社區通知來免費領取消毒液,真是讓人太感動了。」昨日上午,鹹安區永安街道辦事處西大街社區居民陳女士領到社區免費發放的消毒液後感慨地說道。西大街社區免費發放的消毒液是湖北海夫瑞森實業有限公司捐贈的。
  • 「戰疫者影像系列」我勞累我願意我快樂,特聘教授甘當社區志願者
    正在社區當志願者的王明璽11點,在社區7棟,王明璽急匆匆地走上了3樓,把從人民醫院買來6盒利伐沙班片(拜瑞妥)交到居民劉老師的手上,當日,他跑了榮軍醫院、人民醫院為3個人買了急需藥,一共幫助三個居民代購了21盒藥,買這21盒藥花了他4個多小時的時間。
  • 關愛抗疫志願者子女成長,星光耀志願者為世界鐵娃送新風機
    12月23日,星光耀志願者攜手湖北緩老院大學,向位於琴臺天下名企匯的世界鐵娃文體互動營,捐贈霍爾新風機和霍爾消毒殺菌淨化機各十臺,以表達對免費為抗疫志願者子女作文培優教室的支持。由著名抗疫扶貧志願者範茂勝、嶽文雯博士發起,總部位於武漢星光大道9號綠城尊藍青年創客匯的星光耀志願者聯盟,堅持以弘揚武漢抗疫精神、賦能青年高尚成長為己任,繼上月聯合江夏區總工會、民政局、文旅局,建成全國首家以採編服務為特色,「志願為志願者服務」的星光耀志願者社交公園後,又與楚天都市報聯合首創「萬名大學生為萬名武漢抗疫志願者口述實錄一對一採編服務徵集」活動。
  • 一個社工眼中的社區抗疫:街坊送中藥香囊引出新點子
    「一次無計劃的旅程、寫信給未來的自己、去看愛豆的演唱會、毫無顧忌地大醉一場、做愛心志願者、看一場燦爛的煙火、定期自我總結……」在一份名為「人生必做的100件事」的夢想清單中,穗星社工葉倩茵至今已經完成57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葉倩茵和社工同事們的計劃。
  • 愛心魚進社區,送到居民和來漢農民工手中
    3月30日,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辦事處的黨員幹部、市區下沉幹部、子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志願者們等十餘人,冒著倒春寒的低溫大風雨天氣,將10噸活魚運進汽運、馬場、唐蔡等3個社區。活蹦亂跳的鮮鮰魚,由運魚專車直接洩到了該街唐蔡社區香江小區在現場,此次捐贈的鮮魚,都是平常和佳節裡,社區居民們喜歡吃的武昌魚和鮰魚。來自仙桃市的漁民,直接把裝著鮮活魚的車,開進了社區小區。3個社區黨群工作者、網格員、志願者,下沉幹部等,採取了居民現場保持間距,憑票和籤字領取、送魚上門入戶的措施,使轉贈新鮮魚,及時送到了3個社區的數千戶居民家中。
  • 多樂士助社區抗疫志願者完成多年煥新心願
    駱先生告訴記者:「每天回家,一進門就看到這些難看的牆,心情都很難變好。再加上掉灰、掉皮,我老婆每次搞衛生都說麻煩。」想做牆面翻新的念頭,已經深植駱先生心中好幾年了,但是因為擔心施工麻煩、影響居住就不停拖著,成為全家人未了的心願。
  • 中建一局志願者服務新發地社區居民 共同築牢首都疫情防線
    中建一局志願者配合醫護人員對宜蘭園社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在十餘天的志願服務期間,中建一局17名志願者包括10名黨員、7名團員,他們平均每天為居民送快遞900餘件,搬運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總重約1500斤;每人每天平均走1.5萬步、工作13小時、睡5-6小時;對社區9棟樓、50個單元,約600平米的23個點位進行全面消殺……志願者們勇擔「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醫療幫手」和「社區物業工作者」,全力保障封閉社區的居民正常生活。
  • 國際志願者日—歡樂社區行活動走進水果湖步行街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參與志願服務,為廣大市民提供健康、貼心的免費服務;通過公益活動的形式,提升城市公益形象;通過公益活動的形式,幫助居民解決看病貴掛號難的問題;通過進行現場公益服務的形式,促進友好和諧文明城市建設;通過公益性的社區活動,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
  • 抗「疫」日記|下沉社區的第56天:她為了一盒藥 跑了17個藥店
    劉婕把這兩單記錄在本子上,這是她服務社區的第542人次,作為省經信廳的一名普通黨員幹部,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她就主動請纓,下沉居住地黎明社區,這個社區共有3240餘戶,9600餘人,是珞南街最大的社區之一,社區獨居老人和困難群眾較多,部分群眾團購買菜、出門買菜都不方便。記者跟隨劉婕,記錄下了她繁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