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北京疫情情形依然嚴峻複雜,近日,中建一局黨委貫徹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成立臨時黨支部,派出17名黨員幹部、團員青年,馳援新發地批發市場附近的宜蘭園小區(一區、二區)、周邊老舊平房區、新發地市場前線指揮部綜合協調組,全力配合服務社區內的1500餘戶4000餘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共同築牢首都疫情防線。
中建一局志願者配合醫護人員對宜蘭園社區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在十餘天的志願服務期間,中建一局17名志願者包括10名黨員、7名團員,他們平均每天為居民送快遞900餘件,搬運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總重約1500斤;每人每天平均走1.5萬步、工作13小時、睡5-6小時;對社區9棟樓、50個單元,約600平米的23個點位進行全面消殺……志願者們勇擔「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醫療幫手」和「社區物業工作者」,全力保障封閉社區的居民正常生活。
黨員梁驍:收穫了6.5噸的「成就感」
黨員梁驍來到宜蘭園二區的第一天,接到了清掃小區垃圾的任務。垃圾清運沒有任何機械輔助,綠化帶上堆滿廢棄家具、腐爛植物、雜物,大量囤積已久的垃圾沒有任何輔助機械工具,全靠徒手清理。高溫下,梁驍一點點從裡「扒」、往外「抬」,垃圾周圍蚊蠅環繞,腐爛、發黴的味道隔著口罩撲鼻而來,連續2天20多小時,梁驍和其他志願者共清掃出7卡車、約6.5噸重的垃圾。
黨員柴義軍:30斤重的消毒液,扛起的是責任
黨員柴義軍負責社區消殺工作。每天來到小區,他先穿好隔離服、接上消殺用水、稀釋好消毒液,便開始了一天的消殺工作。「這是一份重複的工作,也是一份重要的基礎工作。我能盡到的責任,就是把小區內的每條馬路、每一道樓門、每一個垃圾桶、每一處死角都仔細徹底消殺乾淨!」柴義軍說。就這樣,他背著約30斤重的消毒液走遍了小區9棟樓的每個角落,每次消殺長達40分鐘。每次卸下噴霧器,他的肩膀都會留下兩道深紅色的勒痕。
中建一局志願者身著防護服對社區進行全面消殺
95後張秀男:連續3小時彎腰300多次卻很開心
95後的張秀男,早上不到7點就來到崗位。那天的任務,除了給社區居民送蔬菜外,還要分發260餘個豐臺區慰問居民的西瓜,每個西瓜都有10斤重。烈日下,從卸貨到逐一分發,張秀男自己搬運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彎腰大約300次。他笑著說:「雖是95年生的小夥子,可3個小時的連續作業,還是直不起腰來了,但看到小區居民的笑容,一點都沒覺得累!」
95後桂王聞達:3個小時重複做一件事,值得
95後桂王聞達的志願工作地點是一個不到90個人的老舊平房社區,社區裡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爺爺奶奶。他印象最深的,是幫助老人們掃描二維碼登錄補充個人信息,這份工作對老人來說難度不言而喻。同樣的問題、同樣的選項,桂王聞達一步步、手把手地幫助每一位老人填寫、反覆核實。當完成信息填寫後,他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過了3個小時,嗓子早已幹啞,脖子和手臂上也被蚊蟲咬得紅腫了起來。
中建一局志願者持續高溫工作,清除社區囤積垃圾
黨員何艮艮:穿上防護服,更懂得了堅持的意義
黨員何艮艮負責配合醫護人員為小區居民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何艮艮按照8大步驟第一次學習穿防護服:第1步清理手部衛生;第2步戴一次性帽子;第3步戴醫用防護口罩並進行氣密性測試……一整套穿戴下來,何艮艮早已滿頭大汗,而脫下防護服也是一系列規定的繁瑣動作,加上相互檢查,每次穿脫防護服都需要十多分鐘時間。穿著防護服,何艮艮在38℃的高溫下持續站立工作近7個小時,呼吸不暢,陣陣頭暈,但看到居民烈日下排隊做檢測而焦慮的神情,他又咬牙堅持了下去。從早上7點到下午2點,何艮艮共錄入195名居民信息,粘貼195個咽拭子試劑盒標籤並發放到每人手中。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時刻,中建一局充分發揮中國質量獎獲獎企業的標杆引領作用,火速集結馳援武漢、西安、徐州、宿州、北京、天津6座城市,援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新建發熱門診總院及空港分院、北京應急改建口罩場、西安公共衛生中心、徐州市應急病房、宿州埇橋新冠肺炎隔離點、北京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8項抗疫應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