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震寧:「書同兄」,這裡有一封我寫給你的信
全民閱讀
★★★★★
古人的書信是尺素與魚雁,是感情與思想交流的方式。如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再看到信件,總能讓人感受到書信時代的情懷,同時也能透過信件這種傳統的形式找回沉得住氣、靜得下心的感覺。為了讓青年編輯平心靜氣地做好出版工作,腳踏實地地前行,中國新聞出版廣播報推出了《給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這個欄目,邀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撰稿,以書信的形式與青年編輯進行交流,為青年編輯答疑釋惑,幫助青年編輯更好更快地成長。寫信對象我們將其起名為「書同」,寓意為「書業同道」,特指所有成長中的青年輯。
書同兄:
今天,我作為一個從業近40年的老編輯,要向你——一位剛剛邁入出版行業門檻的新編輯,表示歡迎和敬意!
不好意思!剛才在手機簡訊中對你的稱呼由以往的同學改為兄,讓你好一陣驚訝。看來,你還不知道,在傳統文人中,稱兄道弟有時是不分長幼的,甚至都不論性別。從今天起,咱們已經成為行業同仁,繼續稱你為同學顯然不合適,稱兄總歸要好些。
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在出版社的編輯崗位上,日後自然會有各種稱你為「兄」的作者來信,你切不可以為從此可以與對方稱兄道弟起來,交情到了什麼地步還是要掂量掂量的。倘若對方是師長輩分的作者,作為年輕編輯的你,最好不要大大咧咧地回稱對方為兄。在日常交往中,該稱師還是要稱師,該稱長則要稱長,要不就尊稱先生、方家。編輯對作者總會有所幫助,為此人家敬你畏你客氣你,我們卻斷然不可因此得意忘形,壞了規矩。20世紀30年代,同為新月派詩人的聞一多和陳夢家本是師承關係,聞一多寫信客氣地稱「夢家兄」,不料陳夢家竟然忘乎所以,回信來了個「一多吾兄」,氣得聞一多翻臉大罵,一度揚言絕交,成為坊間趣談。
書同兄,不好意思,在你走上編輯崗位第一天,我就如此對你絮叨,是不是有點兒好為人師?沒辦法,誰讓我做過你們的導師上過你們的課呢!尤其是你們許多同學由高中進大學,直到研究生畢業,從校門到校門,校園生活雖然豐富多彩,職場經歷卻基本空白,現在就讓我這個「為人師者」忍不住再「好為人師」一下吧。
你還記得嗎?那天你電話裡告訴我,說出版社通知你,一旦學校發給報到證就可以去社裡籤署聘用協議,還催促你儘快上班。我追問你一句:「你想好了?」你滿口回應:「想好了。」接著你告訴我,能進這家出版社很不容易,今年社裡只拿出5個編輯崗位招收應屆畢業的研究生,可投來的簡歷就有好幾百,自己也就成了百裡挑一啦。我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要來這家出版社,你笑了,說是這家出版社經濟效益比較好,「因為社裡有了教輔出版,據說全年平均收入要比很多出版社都高。」你很是開心,大聲地告訴我。當時我在電話那邊沉默了。我覺得你雖然想好了要進入這家出版社,可是似乎還沒有想好怎樣來吃「出版」這碗飯。
我並不反感擇業時重視日後的收入。儘管古人主張「讀書不為稻粱謀」,可是,合適的收入總歸是在市場經濟環境裡生活的一個普通人不可或缺的條件,求職談薪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如果你過度看重在出版社的收入,那麼,我現在想告訴你一個「秘密」,那就是:做出版當編輯是發不了財的。我曾經不止一次跟新入行的編輯說,想發財掙大錢最好不要來做出版。10多年前,我曾經在一個出版論壇上說過這個「秘密」,聽眾都笑了。茶歇時一位滿頭白髮的香港老出版人端著咖啡走過來,對我說:「你講得太好了!要是30年前聽到你的話,我早就不做出版了。」我笑了,我說您老人家是有情懷的人,因此才堅持到現在,成了受人敬重的出版家。
是的,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編輯和出版人,首要需要的是出版情懷。
什麼是情懷?情懷是含有某種特殊感情的心境,情懷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執著追求。一個人要在職業崗位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具有與職業較高要求相稱的情懷。領導幹部要有人民情懷,軍人要有家國情懷,老師要有教書育人的情懷,作家要有創作情懷,藝術家要有藝術情懷,運動員要有體育情懷。我們做出版的,就要有出版情懷。情懷既是職業成功的追求,也是一種樂在其中的精神嚮往。情懷是有情懷的人第一位的追求,至於在職業中還會獲得其他什麼回報,包括金錢的回報,在他們的心目中往往放在其次。那麼,什麼是出版情懷呢?我以為,其基本點是喜愛好書,追求的是多出好書,而其最重要的精神嚮往就是有更多的人歡迎我們做的好書,而且這些好書能夠在書架上一直留存下去。我們出版人,因為喜愛好書,所以投入精氣神;因為投入精氣神,所以有智慧靈感的閃現;因為擁有智慧靈感,所以能給作者和讀者儘可能多的幫助。有了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善待各種作者;有了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創新;有了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殫精竭慮,不辭日常工作的瑣碎和辛勞;有了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寵辱不驚,直面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有了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為自己做出來的一本又一本好書牽掛和歡喜,10年、20年、30年地一直努力下去,而且總是樂在其中。
一部出版史,感動後人的常常不只是歷史上的那些好書,還有許多著名出版人的出版情懷。
你們在現代出版史的課堂上都會對商務印書館主要創始人張元濟肅然起敬,因為他在20世紀之初主持出版了大量開啟民智的優秀書籍。可是要知道,張元濟先生那是辭去了南洋公學代理總理的優渥待遇而加盟商務印書館的。而當時的商務印書館還只是一家毫無名氣的以印刷會計簿冊為主的弄堂工場。張元濟並不滿足於主持一所南洋公學,而是希望能出版更多好書,培養更多的人才,這才應邀前來主持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昌明教育,開啟民智」,這就是張元濟的出版情懷。
你們在現代出版史的課堂上還會向三聯書店的主要創始人鄒韜奮致敬,因為他為民族為人民出版了大量愛國進步書刊。他的奮鬥精神尤為感人。鄒韜奮接任《生活》周刊主編時才31歲,當時編輯部只有兩個半工作人員,整期文章幾乎都由鄒韜奮包辦。他用不同的筆名,撰寫各種各樣的文章,獲得了讀者們的喜愛。「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與腐朽黑暗勢力作堅決鬥爭。他先後主辦的幾種刊物都成為當時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周刊。他主持創辦的生活書店在全國一度擁有56家分支點,為了保護自己的書店,他一直在與反動黑暗勢力作鬥爭,直至病倒。在病榻上他還寫下5萬多字的回憶錄《患難餘生》,其中寫道:「倘能重獲健康……如時局好轉,首先恢復書店,繼辦圖書館與日報,願始終為進步文化事業努力,再與諸同志繼續奮鬥二三十年!」竭誠為讀者服務,這就是鄒韜奮的出版情懷。
你們也都知道著名編輯周振甫對大學者錢鍾書的幫助,倘若沒有良好的出版情懷,同樣飽讀詩書的周振甫怎麼能夠毫無保留地去幫助錢鍾書給著作編目錄、訂正錯訛、查證索引?
你們還津津樂道於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問世的故事。這故事最重要的關鍵點是當時剛入職的青年編輯龍世輝全力幫助作者曲波成功改寫書稿的無私精神,這樣的事情沒有足夠的情懷能夠做好嗎?
在美國出版史上,麥克斯·珀金斯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編輯,他發現了菲茨傑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被菲茨傑拉德稱為「我們共同的父親」。請問,如果沒有充沛的情懷,他能把編輯工作做得像一個「父親」嗎?
書同兄!我相信你是一位有情懷的新編輯,跟你說那麼多別人的故事,無非是希望情懷在你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希望你有一個更好的開始和未來。做出版,第一位的是要有出版情懷。讓我們共勉吧!
此致
敬禮!
聶震寧
2019年7月6日
(聶震寧: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更多精彩請點擊
註: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趙乾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百科】【全民閱讀】【黨建】【智庫】【好書推薦】【搜索最新】【客戶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