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有目共睹。自從我國開啟嫦娥系統任務,對月球展開探索之後,全球各界對我國航天事業的關注就從未停止過。而如今,我國航天也用實際成績,回應了無數人的期待——這是值得的。
據10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公眾號的對外消息,在當天清晨的5時11分鐘,經歷了寒冷月夜階段的嫦娥四號,再一次順利喚醒,玉兔二號則是在10月22日的深夜11點45分被喚醒,進入了在月的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期,這也是它們在月工作的第八個月晝加班期。
據了解,目前探測器的狀況正常,能源方面也完全足夠,與地面監測站和數據連接等一切正常。上面搭載的各類儀器設備也都陸續開機,繼續進行探測工作。
實際上,探月工作的難點,不光是在月登陸和數據傳輸。更在於月球上的環境變幻。因為月球自轉周期與地球的差異,在月球上的日夜變化接近1個月,月夜期的極寒環境往往會對探測器造成十分嚴重的傷害。而且跨度漫長,也導致了很多太陽能板面無法進行有效工作,能源不足,導致探測器無法支撐到第二個月晝(月球白天)的到來。
我國航天局在當初進行嫦娥四號項目的時候,預計的工作時長是3個月晝,在第3個月球日的夜晚陷入沉寂。不過意外的是,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遠遠超出了我們原定計劃接近4倍,迎來了第十一個月晝。網上也很多人調侃,這算是「超壓工作」了,都加班第八個月晝了。
有消息人士指出,在這第八個月晝加班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會繼續對月球的月表形狀、物質構成和淺表層結構進行探測和數據收集等工作。在上一個月晝「加班」期間,這支小兔子已經累計跑了289.769米了。
有意思的是,網上有人拿出了上一次被喚醒時的數據,在第七個加班月晝中,累計行走284.661米。調侃,這「小兔子」有點「偷懶」啊,最後一次就走了5米。
當然,我們也知道,實際上月球車本身就不是為了在月球上「飆車」設計的,而是為了更好地方便科學儀器設備,對月球環境進行分析觀測的,因此走得慢,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此前玉兔二號還首次在月球表面發現了一種凝膠狀的未知物質,引起了大量航天機構和愛好者的好奇,各種猜測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構造。
也有不少網友感慨,沒想到眨眼間就快1年過去了,玉兔二號要是在堅持一段時間,嫦娥五號能上去陪它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網友表示,玉兔二號的再次喚醒怕是要刺激某些想與中國攀比的國家了,某個95%成功登月的國家、而到現在都沒能聯絡上「硬著陸」的登陸器。 (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