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深度彩蛋分析!為何選玉米為末日穀物原來還有這操作

2021-01-15 大聰看電影

影片一開始,其實諾蘭就已經開始玩自己最擅長的時空疊加,把過去,未來,現在三個時間用最短最快速的方式呈獻給大家。

過去是主角庫珀是一位宇航駕駛員,他在艱難操控著飛船,未來是她女兒的一段自述,現在則是庫珀在夢中驚醒,似乎夢到了自己唯一一次墜機意外。

影片中描述的植物枯萎病末日,只剩下玉米勉強能種植。

這裡為何選用玉米作為末日穀物,其實是很講究的,玉米有一個奇怪的別稱,叫做「外星植物」,現實中科學家就玉米的發源地和野生玉米起過很大爭執,在這就不展開了。

從影片角度來看,玉米是能在惡劣環境下保持較高產量的作物,而且玉米也是人類馴化最成功的穀物,在影片中,玉米經過了更多的基因改造,能更好抵擋枯萎病,但影片設定也就能維持幾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大片的玉米地,是諾蘭在拍攝前,就事先種下的,諾蘭為了的短短幾場實景戲,直接種植了一片玉米地,也是沒誰了。

而影片中的沙塵暴,靈感則來自於美國1930年的黑色風暴事件,也被稱為骯髒的三零年代,當時美國西部平原由於長期草地被大面積翻耕,裸露的表層被沙漠化,導致了黑色風暴災害。

其中小說和影視作品《憤怒的葡萄》,故事背景就是在這場黑色風暴事件下。

接著我們來看庫珀他們的主體空間站飛船,Endurance耐力號。

這個名稱是1912年時,由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爵士,帶領27位船員乘坐的船隻。

耐力號當時在探險南極圈附近,在1915年遭遇意外撞冰導致沉沒,但幸運的是,船上的人全部生還。

影片中的NASA給空間站飛船取名耐力號,其寓意就是想給船員們好運氣,即使遇到危險,也能化險為夷。

如果大家仔細看,耐力號空間站,其實像一個轉動的時鐘,而正好空間站有12個區塊組成,對應了時鐘1-12的數字,影片也是和時間有著非常強的聯繫。

同樣的,其實《星際穿越》的英文標題Interstellar,正好也是12個字母。

而最早NASA派出去的飛船,也正好12艘,12個人,12個未知的領域,至於這些是不是巧合,大家可以自行解讀。

我的理解是12這數字,除了最重要的時間顯示制式的含義。其實人類對12這數字也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基督教裡耶穌的12門徒,佛教的12因緣論,希臘神話的12主神,亞瑟王的12圓桌騎士,西方有12星座,我們有12生肖,一年有12個月等等。

NASA整個星際探險的任務,取名為拉撒路計劃,拉撒路其實是新月《約翰福音》11章的內容,拉撒路是耶穌的門徒也是好友,拉撒路在病死後被埋在洞穴中,四天後耶穌奇蹟般復活了拉撒路。

影片把這次重要的任務叫拉撒路計劃,其意義就在於想通過該計劃,得以重新拯救全人類。

在庫珀他們進入空間站,啟程去土星蟲洞時,布蘭德教授念起了一首詩,影迷應該都知道,這是英國詩人狄蘭.託馬斯的《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狄蘭.託馬斯對生與死有著自己的犀利見解,如果你整首詩讀完,可以體會到其中對人性光明的批判,詩中的「良夜」其實指的是代表著死亡的死神。

這首詩可以展開聊很多,在這先簡單說了,這首詩要結合布蘭德教授的秘密去分析,布蘭德教授自己從來沒有解開過方程,也就從來沒有A計劃解救人類,只有B計劃殖民人類。

這首詩布蘭德教授不止一次提到,甚至曼恩博士在幹掉庫珀時,還引用了這首詩,我的理解是人類要對終結宿命般的無盡黑暗,也要有所抗爭和咆哮。

當然,這首詩的解讀的角度還有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這或許正是諾蘭設計在這裡的原因,用如此硬核的科幻去交織最浪漫化的詩詞,以此來升華影片故事的思想和學問。

在庫珀他們到達土星附近時,大家是不是覺得土星很美輪美奐,其實這土星的模型已經在《超人:鋼鐵之軀》的時候用過一次了,雖然當時鏡頭只是一閃而過,但這次在《星際穿越》中得到更完美的呈現。

因為這兩部電影的特效團隊,都來自諾蘭創立的先兆暈厥公司。

在科學家給庫珀解釋蟲洞的那一段,其實在影視作品中並不是第一次表現了,早在1997年保羅.安德森的《黑洞表面》,就用這方法解釋過蟲洞,不過當時在影片中叫次元空間門。

當然,《星際穿越》中的更科學解釋了蟲洞,其實《星際穿越》整部電影,雖然融進非常多的物理宇宙等相關科學,但影片都用了最通俗的方式讓觀眾看懂,還要結合劇情和情感,由此可見《星際穿越》的劇本功力了。

當庫珀他們準備前往1小時等於地球時間7年的水星球時,道爾說了一句對黑洞的描述:這真是黑暗之心。

在英文中heart of darkness,是英籍波蘭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1902年的代表作《黑暗之心》,該作品講述了一個將「文明進步」帶到非洲的理想主義者,後來墮落成貪婪的殖民者的經過。《黑暗之心》也反映了人類文明以及人性這一主題作了深刻的思考。

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就是由《黑暗之心》改編的。

類水星失敗後,地球時間已經過了23年,他們投票去了最近冰山星,結果被在火星種過土豆的博士騙得差點小命不保。

當時土豆博士在騙庫珀他們介紹該星球的數據時,其中有一個畫面給到土豆博士的機器人KIPP基普,這機器人的名字,其實就是致敬這部電影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

之後影片視線轉回地球,這時地球沙漠化越來越嚴重,有一家人舉家搬遷,坐在貨車上的小女孩,就是諾蘭的女兒弗洛拉.諾蘭,感興趣的小夥伴再刷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影片最緊張的時刻,就是庫珀墜入了黑洞,墜入的過程一些鏡頭語言和《2001太空漫遊》很相似。

其實《星際穿越》整部電影,致敬《2001太空漫遊》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耐力號的造型,還有可視電話區域的設計,方形機器人的造型,也讓很多人聯想到《2001》中的黑方石。

還有兩部作品的幕後,《2001》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是實拍狂魔,諾蘭同樣也是!

斯坦利庫布裡克當時在上世紀60年代時,拍攝《2001》就突破了不少技術瓶頸,為了拍攝太空人在飛船跑步鍛鍊的那場戲,就專門設計了一個離心機去模擬太空船。

如今電影技術突飛猛進,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但諾蘭也依然秉持著能實拍就不做後期特效的宗旨。

不過《星際穿越》畢竟場景放在了浩瀚的宇宙,要展示星際,蟲洞,黑洞等,因此《星際穿越》也成了諾蘭作品CGI特效佔比最多的一部。

即便是這樣,諾蘭依然是能實拍就實拍,這其中就有耐力號,雖然不是1:1,但模型做得也是足夠大。

而且還專門打造了3個空間站的倉,分別是駕駛艙,居住艙和低溫倉,我們影片中看到船員的活動範圍,沒有一點特效成分,全是實景打造。

到了登陸飛船,諾蘭就更不願意妥協了,直接造了一個1:1的,同樣登陸飛船裡面也是全部實景打造,每一個按鈕都可以控制,每一個顯示屏都能顯示。

其實這種實景打造不光讓影像更真實,這也能讓演員在真實的情境下,更有代入感也更融入劇情環境,而不是一直對著綠幕去演。

比如庫珀最後掉入黑洞接觸的立方體,同樣也是實景打造,飾演庫珀的馬修.麥康納看到實景立方體時,終於能明白當時劇本所描述的情景是什麼亞子,一秒入戲。

就連最後那場布蘭德所在的星球,遠處只出現幾秒鐘完全可以後期貼圖的殖民帳篷,諾蘭都要實景搭建出來,太瘋狂了。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萬字影評,為您探索影片中的魔鬼細節和花絮彩蛋
    沒錯,這僅僅是一部復映電影。回到14年,《星際穿越》的討論熱度已經超過了同期任何電影,視野最宏偉,涉及科學和科幻構思最深入的影片。星際穿越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這部科幻巨作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諾蘭出品,必是精品,諾蘭的名字就代表著這部電影的質量保證。
  • 諾蘭的《星際穿越》回答你
    《星際穿越》劇照本來打算考試過後看一部電影放鬆一下,結果選了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各種物理科學名詞一大堆,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看到「重力異常」「四維空間」都有點懵圈兒。好在導演講述故事的能力一流,如果你能堅持看到最後,會發現這片子還挺感人的。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拿《星際穿越》來對比一下《流浪地球》,來看看我們的電影還需要完善哪些方面。首先說故事。《星際穿越》的故事是根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理論來支撐,經過編劇團隊近一步細化而成,《流浪地球》的故事來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兩個故事各有特點,不分伯仲。
  • 豆瓣9.3分《星際穿越》:穿越時空,為愛而歸!
    為了與父親的一個約定,在那未來幾十年的時空變換裡,把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都給害死,這無疑不是明智的選擇,而他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遵守承諾固然重要,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變通、去調整對承諾的遵守方式,這樣才能避免損失。《星際穿越》主要以相對論、黑洞、緯度空間等如今熱門的理論課題為基礎,描述出一對父女那超出時空界限的愛和親情。
  • 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星際穿越》是諾蘭於2014年拍攝的現實主義硬科幻電影,電影上映後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討論,包括那些不明覺厲的物理名詞、科幻外衣下探討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對於愛的表達。諾蘭在電影中採取的,是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末日危機"形式,也就是在地球產生危機的時候,人們發起的自救行為。
  • 細說《星際穿越》:不要被它的名字騙了,科幻只是它的外衣
    《星際穿越》,不但網羅了以基普·索恩為代表的天體物理學家作為顧問,甚至得到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首肯,奠定了電影紮實嚴謹的科學性,這讓《星際穿越》作為一部科幻片,在劇情上不會存在巨大的科學上的BUG。
  • 腦洞大開 Google帶《星際穿越》走進初高中,原來數學物理還能這麼學
    還記得前陣子火了一把的燒腦電影《星際穿越》嗎?Google通過教師眾包的形式,讓他們從這部燒成年人腦子的電影中提取出很多細小的知識點,開發出一套符合初高中學生的教學計劃,科目涵蓋數學、科學和人文歷史等。
  • 有人認為《星際穿越》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漏洞百出,你怎麼看?
    適當的指出一些科幻片中的低級錯誤,比如《流浪地球》在空間站裡劉培強中校背後的道具位置不一,或者《星際迷航》中某個配角的衣服換來換去等,這幾乎是每一部電影中都會出現的小瑕疵,但如果將一部科幻片中的情節當成教科書一樣翻來覆去的分析,這就過分了!
  • 【八卦】文科生「打開《星際穿越》的正確方式」
    微信號:jianwenxuetang】我們篤信分享與溝通的價值,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請不要吝於分享至朋友圈。公元2014年11月12日,「燒腦教教主」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星際穿越》正式在中國上映。這部屬於我們的時代的《2001:太空漫遊》,又將是一部諾蘭式的口碑票房雙贏之作。
  • 《星際穿越》誕生史:成就「諾神」的12塊拼圖
    而據說,在這屬於他的首次亞洲之行以前,他還曾懷疑過自己在亞洲的知名度。發布會上他回答記者問的樣子有些嚴肅,這與馬修-麥康納口中所形容的「有幽默感」的人有所出入。專訪前半開玩笑地問他「為什麼不把《太空大戰》放到片尾彩蛋裡?」,他才開始哈哈大笑起來:「沒那個膽,說實話,前不久拿出來看了一遍,也沒覺得多有趣。」
  • 這道關於玉米起源的GRE填空題你做對了嗎?
    GRE填空機經1250題中有一道關於探究玉米起源的題,挺有趣的,本文巍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段神秘的歷史。答案選CF意思是說儘管有大量的玉米,而且玉米很重要,但是它的生物起源一直是很個謎。亮黃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玉米並沒有在這個星球的任何野外地方生長,所以它的起源一點都不明顯。還記得初中時候語文老師說自己很討厭吃玉米,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每天就只能吃玉米,所以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之後一直對玉米的味道沒有好感。
  • 星際穿越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劇情細節及部分物理學終極解析
    重新看一遍《星際穿越》依然會有不同的感觸,除了感動,還會對其中的各種內容產生深思。《星際穿越》,選擇的只是拯救人類。而新的家園,在更遙遠的地方,觸手可得,卻又遙不可及!我相信地球終究會有一天,會遭遇到我們所有科幻片裡都愛提的那個詞:末日!而末日那天,人類何去何從,或者是否還有人類我們不得而知。
  • 玉米政策空投落地 進口穀物來勢洶洶
    現貨價格也在經過上周的一輪小幅調整之後,再次回歸到弱勢窄幅震蕩的狀態,購銷雙方仿佛都不知道近期的現貨市場該如何操作。恰在此時,臨儲玉米拍賣政策落地,周度投放400萬噸多少有些出乎市場意料,其對於短期的市場行情勢必形成較為利空的影響,但政策糧實際出庫流入市場需到6月中旬左右。
  • 【五歲抬頭團】維基百科上的《星際穿越》
    》的內容介紹《星際穿越》是2014年史詩級科幻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共同創作和製作。這部電影以反烏託邦的未來為背景,在這個人類正在艱難生存的地方,影片講述了一群太空人穿越土星附近的蟲洞,尋找人類的新家
  • 如果末日到來,人類能靠哪種作物撐到最後?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如果世界末日到來,高溫乾旱、極端氣候還有疫病等席捲全球,人類要依賴哪種作物苟到最後?被譽為科學性最高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給出了答案——玉米。
  • 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星際穿越》:逃離黑洞用到了哪些天文學知識?
    最近《流浪地球》大火,很多網友便拿來跟好萊塢的一些科幻片作對比,其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同時逃生系列的電影《星際穿越》,說到《星際穿越》這部電影,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它在繼承發揚《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人類的情感,使得這部電影有血有肉,十分好看。
  • 《星際穿越》曝中文特輯 諾蘭造最科學「蟲洞」
    這支視頻涉及不少天體物理學知識,導演諾蘭透露,影片創作過程中還特邀史蒂芬·霍金的好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跨界合作,聯手呈現極致星際宇宙景觀。毫無疑問,《星際穿越》將在感性的電影藝術和理性的科學理論之間實現前所未有的完美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原標題:《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原標題:文學漫步穿越星際 片中為何多次響起託馬斯的詩Do not go gentle intothatgoodnight(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諾蘭曾這樣回答記者:「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首詩全篇都在講人是怎麼樣對抗死亡,怎麼樣面對死亡,關於這個主題我再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用英文寫得比它更好。」
  • 《GTA5》線上可以「穿越時空」的車輛,彩蛋無數,時間機來了!
    GTA5線上在兩年前更新的末日豪劫DLC不知道大家都清楚嗎,當時也算是GTAOL變革的一年了吧,R星首次在線上更新了超未來科技的載具,當初還以為噴射載具就算了,最後竟然真出了可以飛行轎車,甚至還有可以下水的車輛,簡直就是兩面開花,這些載具的價格當然也異常的昂貴,從數據來看當時刷錢的玩家很多
  • 《星際穿越》真科學假高冷? "燒腦"大片漏洞不少
    這部以太空穿梭和時空旅行為題材的科幻片,因為觸及了大量物理學前沿理論,被不少科幻迷奉為「燒腦神作」,但也因為這些理論太過枯燥、高冷,嚇退了一些對科學理論本就不感興趣的普通觀眾。   《星際穿越》上映前後,各種專門為該片所作的「普及帖」藉助社交媒體廣為傳播,甚至有人提醒觀眾,最好先「補課」再進電影院。可是就在這兩天,有影迷在觀影后大呼「上當」,覺得這部影片其實並沒有傳說中那麼艱澀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