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老水牛爺爺》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他開朗樂觀,樂於助人,肯吃苦,能幹活,在村裡德高望重。我時常會因此想起我的外公,一樣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篇課文節選自峻青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人物。
峻青,生於1922年,山東省海陽市人,18歲投身革命,曾擔任隨軍記者、昌濰地區武工隊小隊長等,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形成了強烈的創作衝動。他回憶了同故鄉山東老區人民戰鬥的崢嶸歲月,描寫了戰爭年代中那些所熟悉更難忘的英雄人物,相繼發表了多篇革命鬥爭題材小說。50年代以後,峻青也寫了一些反映膠東人民在和平建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小說。他的作品具有尖銳的矛盾衝突、悲壯的格調和理想化的色彩,充滿正能量。《老水牛爺爺》創作於1954年,全文採用倒序手法,回憶了一位生長在膠東半島濰河岸邊的英雄人物,課文節選了描寫人物出場的一個片段。
老水牛爺爺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還是一位勇敢的戰鬥英雄和優秀的基層幹部。他真名韋璞,自幼家貧,終身未娶。參加武工隊後,不幸被捕,經受嚴刑拷打卻堅貞不屈,還巧妙地逃脫並及時送出了情報,但右臂因槍傷致殘。解放後的一個夏天,濰河漲大水,他擔任村支部書記,帶著他的大黃狗不分晝夜在大堤上巡邏。恰逢河堤出現了管湧險情,在萬分緊急的時刻,他毅然跳入河中,用身體堵住了管湧,為搶險贏得了時間,卻再也沒有上來。經反覆搜救未果,那條大黃狗也就一直趴在大堤上,苦苦等待它的主人,不吃不喝,直至餓死。
小說不免帶有時代烙印和理想色彩,這樣完美的人物真的存在嗎?對於那個激情燃燒的革命年代,我們無法否定人物的合理性,完全有理由相信小說的真實性。可惜我們甚至不知道老水牛爺爺的年齡,從連環畫上來看,比我們想像的要年輕一些,正當年富力強,不幸英年早逝。其實我感覺到,在家族,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活著像一座山,能夠撐起一片天,死了又像一座豐碑,須仰視才見,難以忘懷。
【完】
關注本號,即可閱讀更多80年代中小學語文名家短篇揭秘和旅遊景點探秘系列內容:《人橋》《燕子》《鸕鷀》《背影》《大森林的主人》《避雨》《火燒雲》《記金華的雙龍洞》《梅雨潭》《鳥的天堂》《黃河象》《楊家嶺的早晨》《狼牙山五壯士》《登鸛雀樓》
歡迎轉發擴散和互動交流,後續將推出更多中小學語文揭秘系列相關文章,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