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物理所揭示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鬆散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變體可改變核小體和染色質結構調控基因轉錄,在迄今測定的所有單核小體結構中,組蛋白H3變體核小體是構象改變最大的CENP-A核小體,結構顯示,CENP-A核小體包含的DNA為121 bp,但是其蛋白核心結構變化不大。組蛋白H2A變體H2A.B和H2A.Z.2.2分別在精原細胞和人腦組織中特異表達,在精子發生、轉錄起始、RNA剪切等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Nat Commnuni 復旦大學揭示水稻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水稻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與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染色質是真核生物承載遺傳和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145-147bp的DNA雙鏈以左手螺旋環繞核心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
-
北京大學分子所何愛彬、李川昀團隊揭示心肌細胞核小體更新機制...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新研究深入解析染色質重構調控機制
Stowers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深入解析了染色質重構的調控機制。 Stower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生化實驗,揭示了染色質重塑酶ALC1(short for 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獨特的激活機制,ALC1也是一種潛在的癌基因。研究顯示,在其他蛋白的作用下,ALC1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激活其功能。
-
兩篇Nature首次重建出染色質重塑蛋白-核小體的三維結構
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染色質重塑蛋白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知之甚少。 從分子角度而言,功能性的染色質重塑蛋白通常是非常大的複合物,包含許多不同的蛋白組分,這些蛋白組分協調發揮它們的作用使得染色質重塑蛋白類似於分子機器。這些特徵也使得確定染色質重塑蛋白的詳細結構是非常困難的。
-
Nature:揭示核小體抑制cGAS的結構機制
它產生另一種化學物質---一種被稱作2'3'環狀GMP-AMP(cGAMP)的第二種信使,從而引發一種分子鏈反應,結果就是提醒細胞中的DNA異常存在。在這種信號級聯反應結束時,細胞要麼得到修復,要麼因損壞到無法修復的地步,它就會自我破壞。但是細胞的健康和完整性取決於cGAS能夠將無害的DNA和外來DNA或在細胞遭受損傷和應激期間釋放出的自身DNA區分開來。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FACT蛋白操縱核小體機制
2019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眾所周知,包裝DNA的組蛋白(H2A、H2B、H3和H4)需要分子伴侶。FACT(Facilitates Chromatin Transcription)蛋白是一類至關重要的組蛋白伴侶(histone chaperone)。將基因組DNA組裝成核小體深刻地影響了真核生物中所有DNA相關過程。
-
多篇文章聚焦核小體研究新進展!
當DNA片段確實最終逃離細胞核並進入細胞質中時,這通常表明存在著一些不祥之兆,比如來自細胞內的損傷或來自侵入細胞內的病毒或細菌的外來DNA【2】Nature:揭示核小體結合導致cGAS失活的分子基礎doi:10.1038/s41586-020-2749-z在所有哺乳動物中,環狀GMP-AMP合酶(cGAS)感知病原DNA的入侵
-
科學家揭示與核小體結合導致cGAS滅活的分子基礎
科學家揭示與核小體結合導致cGAS滅活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10:29 美國德克薩斯A & M大學李平衛和劉文設研究組合作揭示了與核小體緊密結合環狀
-
李國紅課題組揭示RYBP-/YAF2-PRC1複合物和組蛋白H1介導染色質壓縮協同促進H2AK119ub蔓延和繼承的分子機制
圖1.非常規PRC1和H1介導細胞周期間H2AK119ub1在異染色質區域的遺傳真核細胞內,染色質是表觀遺傳信息的主要調控界面。諸多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染色質著絲粒區核小體組裝結構機理研究獲進展
該項工作對染色質著絲粒區核小體組裝的結構機理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染色質著絲粒區的核小體有著特殊的組成,其中含有組蛋白H3的變異體CENP-A是重要標誌,而組蛋白伴侶HJURP對CENP-A在著絲粒上的定位以及核小體組裝至關重要。該成果解析了HJURP與CENP-A以及組蛋白H4複合體的三維晶體結構。
-
Nature背靠背|組蛋白H1調控染色質結構
研究者前期的研究發現單獨敲除某一個或兩個H1變體都不會引起明顯的表型【2】,而同時敲除H1C(H1-3),H1D(H1-4)和H1E(H1-4)則導致小鼠胚胎死亡【3,4】,說明H1在哺乳動物發育中具有重要功能,但這也阻礙了H1功能和作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研究者開發了條件誘導依賴的H1C,H1D和H1E三敲體系(之後命名為H1cKO),能夠在特定體系中敲除它們。
-
Nature:科學家發現DNA在核小體上解旋機制
2013年5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細胞核中的DNA緊密結合在核小體周圍,使得基因無法表達。近期慕尼黑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et的科學家揭示了染色體DNA如何在局部與核小體脫離用以轉錄的機制。高等動物基因組DNA以核小體形式高度濃縮儲存在細胞核中,核小體包括兩對四個不懂的組蛋白和圍繞在周圍的DNA。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09: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核小體是構成染色質的基本,使得染色質中DN成為緻密的結構形式
核小體是構成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使得染色質中DNA、RNA和蛋白質組織成為一種緻密的結構形式。核小體由核心顆粒(core particle)和連接區DNA(linker DNA)二部分組成,在電鏡下可見其成捻珠狀,前者包括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分子構成的緻密八聚體(又稱核心組蛋白),以及纏繞其上一又四分之三圈長度為146bp的DNA鏈;後者包括兩相鄰核心顆粒間約60bp的連接DNA和位於連接區DNA上的組蛋白H1(圖15-12),連接區使染色質纖維獲得彈性。
-
李平衛、劉文設等揭示細胞核內cGAS和核小體結合併抑制其催化活性...
這項研究工作的主要的發現如下:1、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Daniel Stetson 教授發現cGAS定位於細胞核內且與染色質結合的基礎上(Volkman et al. eLife, 2019),研究人員通過細胞定位也發現在HeLa細胞和小鼠MEF細胞中約80%的cGAS定位於細胞核內。
-
蛋白質將長長的DNA線緊密地包裹在稱為染色質的珍珠項鍊狀複合物中
蛋白質將長長的DNA線緊密地包裹在稱為染色質的珍珠項鍊狀複合物中 2018-10-29 17:37:37 來源:sciencedaily 染色質的圖示(在左側)打開個別核小體(右)。細胞內DNA的總長度在2-3米之間。為了適應細胞內部,DNA被包裹在小蛋白質紡錘體周圍,形成稱為核小體的分子串。然後核小體捲起形成交織的纖維。
-
DNA斷裂橋接通過激活PARP2-HPF1通路修飾染色質
DNA斷裂橋接通過激活PARP2-HPF1通路修飾染色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1:37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Mario Halic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現DNA斷裂橋接通過激活PARP2-HP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