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體是構成染色質的基本,使得染色質中DN成為緻密的結構形式

2020-12-13 海邊陳小輝

核小體是構成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使得染色質中DNA、RNA和蛋白質組織成為一種緻密的結構形式。核小體由核心顆粒(core particle)和連接區DNA(linker DNA)二部分組成,在電鏡下可見其成捻珠狀,前者包括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分子構成的緻密八聚體(又稱核心組蛋白),以及纏繞其上一又四分之三圈長度為146bp的DNA鏈;後者包括兩相鄰核心顆粒間約60bp的連接DNA和位於連接區DNA上的組蛋白H1(圖15-12),連接區使染色質纖維獲得彈性。

核小體是DNA緊縮的第一階段,在此基礎上,DNA鏈進一步摺疊成每圈六個核小體,直徑30nm的纖維狀結構,這種30nm纖維再扭曲成襻,許多襻環繞染色體骨架(Scaffold)形成棒狀的染色體,最終壓縮將近一萬倍。這樣,才使每個染色體中幾釐米長(如人染色體的DNA分子平均長度為4cm)的DNA分子容納在直徑數微米(如人細胞核的直徑為6-7μm)的細胞核中。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遺傳信息的作用通常由蛋白質的功能來實現,但DNA並非蛋白質合成的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質的模板是RNA。

與DNA相比,RNA種類繁多,分子量相對較小,一般以單股鏈存在,但可以有局部二級結構,其鹼基組成特點是含有尿嘧啶(uridin,U)而不含胸腺嘧啶,鹼基配對發生於C和G與U和A之間,RNA鹼基組成之間無一定的比例關係,且稀有鹼基較多。此外,tRNA還具有明確的三級結構。

相關焦點

  • 兩篇Nature首次重建出染色質重塑蛋白-核小體的三維結構
    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染色質重塑蛋白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知之甚少。 從分子角度而言,功能性的染色質重塑蛋白通常是非常大的複合物,包含許多不同的蛋白組分,這些蛋白組分協調發揮它們的作用使得染色質重塑蛋白類似於分子機器。這些特徵也使得確定染色質重塑蛋白的詳細結構是非常困難的。
  • 說說染色質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向
    首先我們來說說染色質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向。染色質:是指間期細胞核內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 組成的線性複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存在的形式,基本單位是核小體。核小體:由約 146 bp DNA 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
  • 研究揭示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鬆散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變體可改變核小體和染色質結構調控基因轉錄,在迄今測定的所有單核小體結構中,組蛋白H3變體核小體是構象改變最大的CENP-A核小體,結構顯示,CENP-A核小體包含的DNA為121 bp,但是其蛋白核心結構變化不大。組蛋白H2A變體H2A.B和H2A.Z.2.2分別在精原細胞和人腦組織中特異表達,在精子發生、轉錄起始、RNA剪切等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Nature背靠背|組蛋白H1調控染色質結構
    撰文 | 小柚責編 | 兮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DNA和組蛋白組成,大約147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H2A,H2B,H3和H4組成的八聚體上。同時,體外實驗發現連接組蛋白(linker Histone)H1鎖定進出核小體兩端的DNA,使染色質的結構更加穩定【1】。然而,組蛋白H1在細胞內的功能和重要性一直未被闡明。2020年12月9日,來自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Arthur I. Skoultchi教授和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Ari M.
  • 染色質著絲粒區核小體組裝結構機理研究獲進展
    該項工作對染色質著絲粒區核小體組裝的結構機理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染色質著絲粒區的核小體有著特殊的組成,其中含有組蛋白H3的變異體CENP-A是重要標誌,而組蛋白伴侶HJURP對CENP-A在著絲粒上的定位以及核小體組裝至關重要。該成果解析了HJURP與CENP-A以及組蛋白H4複合體的三維晶體結構。
  •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結合核小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RSC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09: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生物物理所揭示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鬆散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變體可改變核小體和染色質結構調控基因轉錄,在迄今測定的所有單核小體結構中,組蛋白H3變體核小體是構象改變最大的CENP-A核小體,結構顯示,CENP-A核小體包含的DNA為121 bp,但是其蛋白核心結構變化不大。組蛋白H2A變體H2A.B和H2A.Z.2.2分別在精原細胞和人腦組織中特異表達,在精子發生、轉錄起始、RNA剪切等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等合作在《自然》發文報導染色質重塑發生...
    該工作解析了不同核苷酸狀態下Snf2-核小體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染色質重塑的機理。SWI/SNF家族蛋白利用ATP水解產生的能量移動核小體在基因組DNA的位置,重塑染色質。這對於控制遺傳物質的開放性,調節基因轉錄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陳柱成實驗室近期報導了Snf2與核小體結合的結構 (Liu, Nature 2017),但這個早期的工作並沒有明確檢測到DNA移位。
  • ...研究院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人源BAF複合物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該成果報導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BAF高頻突變致癌機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作為真核生物遺傳物質的載體,染色質結構高度緻密,這種緻密結構有利於機體更加有效的儲存遺傳物質,同時也對基本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設置了屏障。因此,染色質的動態調控與基因表達以及基因損傷修復等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調控染色質狀態,真核細胞發展出了一系列調控機制。
  •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一項在果蠅中對與蛋白質有關的53種染色質進行的大規模綜合性全基因組分析表明,染色質有五種主要類型;這些可以構成描述表觀基因組的新框架。阿姆斯特丹市荷蘭癌症研究所的Guillaume J.Filion和同事從染色質蛋白質組中選擇了一組寬泛的蛋白質,並利用DamID方法在一個胚胎果蠅細胞株中繪製了它們的基因組位置。
  • 新研究深入解析染色質重構調控機制
    染色質的結構變化又稱為染色質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染色質重塑調節著基因轉錄、DNA修復、程序性細胞死亡等多種細胞基礎過程。
  • 染色質螯合和cGAS自抑制的結構基礎
    染色質螯合和cGAS自抑制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20:18 染色質螯合和cGAS(環狀GMP-AMP合酶)自抑制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Karl-Peter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並且通過實驗破壞特定的染色質恢復事件,我們就可以檢測染色質狀態的長期存在與其在表觀遺傳細胞記憶中的所發揮的作用。DNA複製複合體是一個大的蛋白質-核酸複合體,除了DNA複製相關的因子之外還包括染色質複製相關的必需蛋白【9】。關於染色質複製過程中的細胞表觀遺傳記憶部分,主要包括新、舊組蛋白的核小體組裝途徑以及組蛋白的回收利用對於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的作用。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蛋白質將長長的DNA線緊密地包裹在稱為染色質的珍珠項鍊狀複合物中
    蛋白質將長長的DNA線緊密地包裹在稱為染色質的珍珠項鍊狀複合物中 2018-10-29 17:37:37 來源:sciencedaily 染色質的圖示(在左側)打開個別核小體(右)。細胞內DNA的總長度在2-3米之間。為了適應細胞內部,DNA被包裹在小蛋白質紡錘體周圍,形成稱為核小體的分子串。然後核小體捲起形成交織的纖維。
  • 第四節 DNA的三級結構與功能
    有些單鏈環形染色體(如φ×174)或雙鏈線形染色體(如噬菌體入),在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階段,也必將其染色體變為超螺旋形式。對於真核生物來說,雖然其染色體多為線形分子但其DNA均與蛋白質相結合,兩個結合點之間的DNA形成一個突環(loop)結構,類似於CCC分子,同樣具有超螺旋形式。超螺旋按其方向分為正超螺旋和負超螺旋兩種。真核生物中,DNA與組蛋白八聚體形成核小體結構時,存在著負超螺旋。
  • Nat Commnuni 復旦大學揭示水稻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水稻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與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染色質是真核生物承載遺傳和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145-147bp的DNA雙鏈以左手螺旋環繞核心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
  • 中國科學家解析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 可解釋基因選擇性表達原理
    不過,染色質的高級結構變化卻像一個「黑箱子」,科學界對此一直沒有搞清楚。因此,在很多文獻中,研究者只好把一些不能解釋的現象模糊地歸咎為「該因子以某種方式改變了染色質的高級結構」。「長期以來,30納米染色質結構一直是染色質和表觀遺傳學領域的『老大難』問題。」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李國紅說,結構都未被解析,表觀遺傳信息對其結構乃至更高級染色質結構的影響就更無從談起了。
  • NURD複合體依賴ATP的染色質重塑活性是為了有利於組蛋白脫乙醯基
    依賴ATP的染色質的物理修飾的染色質重塑複合體是以ATP水解酶為繼化中心的多種蛋白染色質的物理修飾主要是通過依賴ATP的染色質重塑複合體來實現的。多數依賴ATP心的多種蛋自裡鹽複合體。此作用並不會明起核心組蛋白脫離DNA分子因此儘管核小體整體結構只發生了微小的變化核小體部位的DNA同轉錄活化因子親和力卻增加了30倍以上。
  • Cell亮點|凝聚狀態的染色質呈現膠狀而非液滴狀
    Rosen課題組發現的體外染色質的「液滴狀」結構,若且唯若在溶液體系中存在acetate anions、DTT和BSA的時候才會發生相分離形成「液滴狀結構」,這種buffer體系過於苛刻,並不能模擬體內的環境。而在其餘的更接近於生理環境的buffer體系中,染色質會發生凝集,但是並不具備「液滴」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