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記者走進古樓中心小學,教室裡傳來陣陣英語兒歌聲,聲情並茂地帶著這群閩北大山裡的孩子學英語的,就是近期剛入圍福建省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的邱金蘭老師。
2009年10月,邱金蘭第一次來到古樓鄉,坐在班車上,望不到頭的盤山公路讓她心生疑惑。「班車一直在山上轉悠,我就想,難道真的會像電視裡看到的那樣,到一所大山深處又破又舊的學校嗎?」邱金蘭說,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初到學校時,整潔的校園和熱情的同事讓她瞬間打消了疑慮。
「學校來了新面孔,孩子們都覺得很好奇,眼睛亮晶晶地盯著我看,心瞬間就柔軟了。」邱金蘭說,農村小學的孩子和家長對英語的接納程度和重視程度比較低,平時聽、說英語的機會也很少,為了避免孩子們學「啞巴英語」,她除了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妙趣橫生的多媒體教學之外,還組建了每個班級的英語學習群,要求學生每次課後在完成書寫作業的同時,也要完成語音作業。「我會在群裡先發一段示範,讓每個孩子跟著示範音跟讀,並把音頻發到群裡。」邱金蘭說,這樣不僅能督促孩子開口讀,同時也能讓孩子們互相聽一聽誰讀得好,誰有哪些不足,互相之間取長補短。
「對於這樣的做法,偶爾也有家長不理解甚至排斥,需要耐心且心平氣和地去解釋,在不解的聲音中也要『厚臉皮』堅持下去。」邱金蘭說,在一次給剛接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布置語音作業之後,一個孩子的媽媽在當即表達了對老師教學方法的不認可,認為這樣的方法對孩子無效。在班級群裡耐心解釋後,邱老師立即加了該家長的微信私聊,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並讓家長明白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開口練。當了解到孩子因為比較靦腆不敢在群裡發語音時,就讓孩子私信發給老師並單獨點評糾正。課堂上,也對性格靦腆的學生特別關注,通過多提問、多交流讓孩子多開口,在不斷的鼓勵中,孩子們越來越自信,語音面貌也越來越好。「對於孩子們的進步,我也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邱金蘭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最重要的是了解清楚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學校就邱老師一個專職英語老師,她承包了三到六年級的所有班級的英語課程。」古樓中心小學校長吳建芳介紹說,上學期末,邱老師所帶的畢業班英語成績全縣名列前茅,這對於偏遠農村小學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而這也和老師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工作日,邱金蘭都住在學校,她的宿舍,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住在周圍的孩子有問題都會到邱老師的宿舍尋找幫助,晚自習期間,邱老師也會到寄宿生自習教室,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
「經過11年的『翻滾』,我對三到六年級的英語教材已經了如指掌,小學英語課程體系已經深深刻在腦海裡。」邱金蘭笑著說,只要看到一頁插圖,就能知道是哪一年級的哪一課,也正因如此,更能抓住每個年級的重要知識點,幫助學生梳理出學習、考試重難點。「2012年閩教英語換新教材,為了儘快熟悉,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把各年級的詞彙和重點句子統一寫在一本備課本上。」邱金蘭說,這樣既方便老師對各年級的內容、知識點進行銜接和思考,對備課也更有幫助。「當老師,就是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邱金蘭說,這些年來,她不僅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學科教學技能競賽,潛心撰寫教學論文,還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學歷提升,自費報名學習網上英語課程,這次入圍省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更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一定會好好珍惜,爭取讓更多「山裡娃」學好英語,愛上英語。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原創作品,已獲授權的媒體不得修改標題和內容,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浦城新聞」和作者。
主 管 : 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制 作 :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監 制:王樹瑜
審 核:吳勇君 劉莉輝
編 輯:王海麗 黃娜
投稿郵箱:pcsx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