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伯克利畢業典禮上說: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

2021-03-02 美國留學那點事

本文轉載自美國留學媽媽圈(公眾號ID: usamamaquan)是國內最大留學生家長社群,為對美式教育感興趣的家庭提供一手資訊,以及原汁原味在線美國課程。

今年5月14日,是伯克利的畢業典禮。Connie媽媽在飛往伯克利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之前,在媽媽群裡做了下面的真誠分享。她說:「我今天講的基本都是我在培養孩子方面的一些失誤。」

「我覺得我孩子沒有體會到伯克利的好處;我孩子原來吹薩克斯,大學時候也帶去了,但四年一次也沒有吹過,我覺得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

媽媽的話振聾發聵。「美國的教育的確是最先進的,而且也是現在美國是世界老大的原因。然而在接受這種教育的時候,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我今天講的基本都是我在培養孩子方面的一些失誤。

其實到美國去留學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兒,我覺得留學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留學前的學業和申請的準備,第二部分是在美國的學習和畢業後的發展。

 

我孩子現在伯克利讀大四,5.14畢業典禮。他學的大專業是生物,具體專業是免疫和神經科學,他準備申請醫學院,準備考MCAT。

 

大家知道,在美國申請醫學院是非常難的,申上以後據我所知接下來大概還有四個考試;MCAT整整考7.5小時,孩子早上7:50進去,吃的也沒有準備,哪知道中間不能出來,一直考到下午才結束。

 

那麼在留學前的學業和申請準備我覺得我是做得相當不錯的,申請做得應該是相當優秀的,但出去以後的學習我覺得就完全處於一種失控狀態。

 

我記得4年前,2012年十月份,我去開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像入學時那樣興奮了,似乎也不像原來那麼陽光(平時很陽光的孩子),他主要給我抱怨兩件事:

 

第一是他不該去讀伯克利,因為孩子出國前就想好要學生物專業,未來想考醫學院,當臨床外科醫生,但我當時非常武斷,讓他選擇了伯克利,他給我抱怨的主要原因:第1點他在伯克利GPA不高,他說如果我要去文理學院,GPA可能會比較高。他的GPA只有3.5,按說生物非常難,有75%的孩子都讀不下來,按說3.5也不算低了,但如果申請醫學院,就遠遠不夠了,一般都要3.8-3.9,但因為在伯克利競爭比較激烈,所以他的成績不高。(當時還有一個文理學院錄取了他,半獎)。

當然了,這也是他為自己成績不高找的一個藉口,但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第一個失誤呢,我覺得大家在選校的時候,要認真考慮孩子的想法,聽孩子的意見,選擇一個比較適合他未來發展的學校,而且最好能早定專業,對孩子未來發展會好一些。

 

第二個失誤呢,就是我去開家長會的時候,孩子給我講「伯克利的老師不會講課」,沒有教材,整天都是需要自己上網查資料;老師上課什麼都不講,比如一節課叫「人體感知」課,老師就拿鉛筆挨個扎孩子手心,然後要求回去寫一篇文章。還有一個教授挺有名的,就每個周四在學校主通道上示威遊行,孩子覺得不理解,說「這個教授是怎麼回事兒啊,他有什麼想法啊」,但他也沒有說去了解一下,問一問。

 

這說明什麼呢,其實伯克利是一個相當優秀的學校,本科公立排名第一,那麼,如果孩子認為不適合他,一定有他自身的一些原因,其實,我當時和大家的想法一樣,在留學之前,覺得學業和申請非常重要,但對於之後的畢業打算在去念書的時候考慮並不是那麼多。

 

伯克利,我可以給大家大概說一下,言論自由的發起就是在伯克利,他實際上是孕育了一種嬉皮文化,《畢業生》的背景就是在伯克利,它實際上一種多元化,學術為主,甚至專門有一棟樓,就是大三大四孩子給低年級孩子講課。伯克利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大學,有72位諾獎得主,它也沒有清規戒律,教授就是大學,教授決定授課內容,甚至有諾獎得主給大家上課。

 

那麼,這樣一所學校,我孩子就說人家教授不會講課,其實我孩子學的這個專業,在世界排第八,但我覺得我孩子沒有體會到伯克利的好處;我孩子原來吹薩克斯,大學時候也帶去了,但四年一次也沒有吹過,我覺得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

 

我孩子大一的時候住學校宿舍,當時舍友是兩個美國孩子,其實他當時走的時候的想法是要融入美國社會,但到大二的時候,搬出宿舍以後,他還是和中國人合租了。他原來的美國室友,兩個學生都參加兄弟會,每周五到周日都在外面玩。他就說這兩個外國孩子比較「二」,但就這兩個比較「二」的孩子,一個入學的時候AP英美文學考到5分,另一個還經常和我孩子討論哲學,問老子、孔子等一些事情。


 

通過這件事,我的感覺就是其實他沒有接受美國的價值觀,他根本不了解美國社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然後他在大三大四回國的時候又面臨國內的一些情況。

 

他在國內,有次開車遇到有人碰瓷,訛他500元,他也看不慣,一方面,他了解一些美國的東西,但另一方面他的思維又不完整,他又不能非常理性地看待這些差異,所以,就像他自己說的,在伯克利四年非常孤獨,不快樂。我說,藍天白雲海岸多美啊,早上跑跑步,但孩子說天天學習到凌晨2-3點,這些都享受不到。

 

孩子在美國養了兩隻貓,因為孤獨。而且我了解國外大多數留學生最終也是和中國人在一起,而且大三大四就紛紛開始處對象,陷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其實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第一代移民很辛苦,我覺得這辛苦的關鍵的就在於他們對美國的價值觀不理解,而且很多也看不慣,所以我孩子現在不想留在美國,研究生準備考雪梨醫學院。

 

我覺得美國的教育的確是最先進的,而且也是現在美國是世界老大的原因。然而在接受這種教育的時候,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現在反思,我在這方面的準備得非常不好。

 

我覺得這種準備不是說考託福、SAT,送到美國名校就完事兒了,也不是大家所擔心的語言適應問題,我覺得這種準備除了價值觀以外,最主要的是思維。這種思維是什麼呢?

 

孩子4年前出國前,我們請了紐大的教授來給他們上課。當時想的是因為寫作在國外挺困難的,文科課程難度大,於是請教授來講,教授開出30多本文學書單,很多都沒有看過,我也有些沒有看過,孩子更多沒有看過,於是趕緊補,就發現他的思維很幼稚,很多都看不懂,比如《紅字》這本書,他根本就不能理解。他的理解僅限於好人和壞人,非常幼稚。

 

我那時候就發現孩子的思維跟不上,因為國內高中的孩子普遍閱讀量跟不上。當時還抱著僥倖的心理,想著反正是學理工科嘛,我們就靠技術吃飯,有沒有思維無所謂,但這4年下來,我對孩子的了解或者他的表現我覺得孩子的思維不行,他這方面太欠缺了,孩子從小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其實這種準備就是閱讀。

 

上面講了這兩點,那麼第一個就是我們臨走之前要做的準備,就是要了解美國價值觀,今年的新SAT要考文獻了,非常好。因為文獻就是美國的政治,你可以了解美國的政體和其總體思路,甚至會考到聯邦文集中的一些節選,你就會了解他的憲法是如何產生的,為何會產生這麼先進的憲法,200多年後還有指導意義,為什麼美國如此強大,都是有原因的。

 

這些孩子都得從頭開始學一遍,包括建國文獻,包括美國憲法,一些總統的講話,在這次新SAT考試中都會涉及到。

 

那麼還有就是閱讀,閱讀當中其實就是培養一種批判性思維,新SAT的閱讀文章就是考批判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簡而言之就是「開明接受,理性質疑,邏輯推理」,不是說知道這幾個字就有了批判思維,必須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之上,其實我們也能有個感覺,在國外讀高中的孩子,當然有些孩子非常不錯,大量閱讀之後思維建立起來了。但另一些孩子也在和美國孩子一樣大量讀小說,但為什麼他的閱讀能力還是不行,有些孩子假期回國補習SAT,,你會發現他的思維當中是有漏洞的。

 

為什麼在國外也跟著大家讀小說,思維還是跟不上呢,就是這部分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沒有經過精讀這一部分,小說是泛讀。泛讀應該建立在精讀之上。精讀是什麼呢?就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讀,不是逐字逐句翻譯,要考慮段落的主旨句,也就是「main idea」是什麼,是以什麼樣的寫作方式來支持他的主旨句,然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其實英語和漢語很大的最大的差異就是邏輯性。然後我們很多孩子,不論高中還是大小,其實是不了解這個差異性。

 

有了精讀,再加上泛讀,我們才能夠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維,未來孩子考GMAT、MCAT、GRE等等,都需要考到批判性思維的閱讀。國外的本科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的學生,這也是創新的基礎,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能產生這麼多諾獎得主的原因。

 

那麼在國外教育中,其實我們大家都不滿足於國內的應試教育,覺得太死板,那麼我們到國外究竟應該去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我一個已定居美國的朋友前幾天回來講座,就談到美國的本科教育是建立思維,研究生是掌握技能,博士是改變世界。

 

我覺得假如我們真想出去學習,真應抱著學習思維,改變世界的想法,而不僅僅是掌握一門技能,我原來也是抱著掌握技能的想法,但其實這樣就是一個大技工,其實我們應該儘量和國外的思維接軌,學習他們的思維。

 

這樣的話,未來在自己的國家裡,我們的孩子才可能有創新意識,如果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的話,國內和國外沒有大的差別,最大的區別應該是思維。要培養這種思維的前提就是大量閱讀。國外的高中生都要讀100、200本書,但我們國內孩子,閱讀太缺乏,你就會發現孩子比較幼稚,沒有自己的思維,辨別不出一些東西,不能站在比較高的角度看問題。

 

那麼我們大量的閱讀、受教育,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我們的目的就是能寬容地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社會,這樣我們就能活得不那麼「擰巴」,把一切都看得比較透徹,這樣活得不累,能快樂一些。新SAT閱讀有一篇節選自卡夫卡的文章《變形記》,講一個人變成甲蟲之後,最終被家人拋棄了,我們很多孩子看了很有感悟,正是因為看到了人性的惡,所以能更加珍惜人性的善良。


 

我記得有一個孩子是聖地牙哥的博士,他說他博導說過一句話,什麼是博士?就是讓人類在你的努力下能前進一小步。我覺得這個就是所說的一個創新,改變世界。

 

在近現代的一百多個發明中,連一個曲別針都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我們其實在享受著別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成果,享受著別人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我們中國人也應該想,我們能給世界前進一小步做出什麼貢獻。當然我現在是後知後覺了。

 

但我這次去參加孩子畢業典禮,我也會和他好好談一談,現在應該也不算太晚,我們也抓緊時間,好好看一看書,其實未來他什麼樣子現在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我們往往想的是孩子18歲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但我現在認為我們更應該關心孩子35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他和他的孩子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我孩子很小時候寫過一首小詩:媽媽說我是天才,我想說我不是;媽媽說我是笨蛋,我說我不是……我想說,媽媽,我就是你的兒子。

其實我也想對我家孩子說,不管他能改變世界(當然這樣更好),或者僅能養家餬口,還是到最後一無是處,我都想說,我永遠是你的媽媽。

相關閱讀:

◈  採訪了10位年薪百萬的90後:「我從不做讓自己有短暫快感的事」

◈  大學最燒錢專業排行榜,你的專業上榜了沒?

倡導理性閱讀,離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相關焦點

  • 媽媽在伯克利畢業典禮上卻說: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
    By 瓜媽From 美國留學媽媽圈今年5月14日,是伯克利的畢業典禮。Connie媽媽在飛往伯克利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之前,在媽媽群裡做了下面的真誠分享。她說:「我今天講的基本都是我在培養孩子方面的一些失誤。」「我覺得我孩子沒有體會到伯克利的好處;我孩子原來吹薩克斯,大學時候也帶去了,但四年一次也沒有吹過,我覺得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媽媽的話振聾發聵。「美國的教育的確是最先進的,而且也是現在美國是世界老大的原因。
  • 四年了,我的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從沒有記住他
    第二個失誤呢,就是我去開家長會的時候,孩子給我講「伯克利的老師不會講課」,沒有教材,整天都是需要自己上網查資料;老師上課什麼都不講,比如一節課叫「人體感知」課,老師就拿鉛筆挨個扎孩子手心,然後要求回去寫一篇文章。還有一個教授挺有名的,就每個周四在學校主通道上示W威遊W行,孩子覺得不理解,說「這個教授是怎麼回事兒啊,他有什麼想法啊」,但他也沒有說去了解一下,問一問。
  • 媽媽在畢業典禮上真誠感言,你或許在培養孩子方面也存在一些失誤
    ——瓜媽的話這幾天一篇名為《媽媽在伯克利畢業典禮上說:這四年我孩子沒有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有記住他》的文章,又把「留學生活適應」這個話題聊的異常火熱。令人稱道的是,這位叫做Connie的媽媽在參加兒子畢業典禮之前,非常智慧而又理性的將孩子在美國加州伯克利世界頂級名校留學四年、但卻沒能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提升自己的原因,而引發的感悟和反思坦誠的與大家分享出來。對於即將要送孩子留學的家長來說,對於孩子的未來規劃和人生設計,此文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及探討的話題。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我的世界》舉行畢業典禮!
    [PConline資訊]5月18日消息 受疫情影響,美國各大學的畢業典禮無法正常舉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們想了個辦法,在遊戲裡複製整個校園,舉行「二次元」畢業典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致辭:卓越又堅韌的2020級畢業生們,我在此向你們表示誠摯的祝賀,雖然今天是慶祝你們所獲得成就的日子,但是也別忘了感謝所有幫助你們走到今天的人。獲悉,疫情導致高校畢業典禮無法正常進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想了個辦法,他們在遊戲裡複製了整個校園,邀請大家上遊戲舉行畢業典禮。還有扔帽,禮成環節。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二次元」畢業典禮:遊戲裡複製整個校園...
    當地時間5月16日下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裡舉行,校長卡羅爾·克裡斯特、副校長馬克·費希爾均參與了這場學生組織的畢業典禮,並發表了講話。△校長在典禮上講話,圖據伯克利新聞「我的世界」是一款高自由度的沙盒式建造遊戲,就像數碼版的樂高玩具,遊戲參與者可以創造性地建造世界。由學生自發形成的上百人團隊,短短幾周內在遊戲裡建造起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整個校園。
  • 2020伯克利分校畢業生即將在Minecraft舉行畢業典禮!
    但是想要在疫情之下,保證畢業典禮順利進行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不取消畢業典禮,就算是頂尖如哈佛大學,也不得不選擇把畢業典禮放在線上——進行虛擬畢業典禮。面對現在的局面,即將畢業的學生除了等待網頁在線視頻裡的雲畢業,還能做些什麼呢?
  • 今年最會玩的畢業典禮只服加州大學伯克利,玩著遊戲就給辦了!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同學為了圓畢業夢,另闢蹊徑地利用遊戲《我的世界 Minecraft》復刻了校園實景,並打造了一場還原度超過 90% 的線上虛擬畢業典禮,而且同學們可以自由地在 Blockeley University 的各個角落參觀!
  • 科技 | 伯克利大學「二次元」畢業典禮, Twitch華裔創立者Justin Kan勉勵畢業生! 曾10億美元賣亞馬遜!
    ,大家都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參加畢業典禮,實屬新鮮!5月16日上周六下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裡舉行,校長卡羅爾·克裡斯特、副校長馬克·費希爾均參與了這場學生組織的畢業典禮,並發表了講話。
  • 在伯克利的第一節課,我是跪著上完的
    「我記得在去上第一節CS課的路上,我就有點納悶,為什麼計算機課是在學校的劇院裡上的。當我來到上課的地點之後,我震驚了:一個劇院滿坑滿谷,這簡直是大型歌手演唱會的排場啊!就這樣,我遇到了就讀伯克利CS專業的第一個問題——我坐哪兒上課?遺憾的是,這個問題最終沒能解決,我的第一節計算機課是站著+跪著上完的。
  • 江青︱又見伯克利(上)
    1973年末,我決定離開加州伯克利大學(U. C. Berkeley)近兩年的教職,將全部家當塞進了汽車行李箱,車前側那根天線杆上,綁了枝鮮花,那是前一晚朋友們在歡送會上所送的一千多枝花中的一枝,它帶著灣區朋友們給我衷心的祝願,伴我一路向東駛去。正好伯克利有朋友要順道去東岸,時間上我沒有任何約束,於是花了九天從容不迫地橫貫美國。
  • 淺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CS專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本科項目是四年、全日制的,非常強調藝術與科學方面的培養。大一新生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但有很多學生通過轉學在大二大三時進入到伯克利就讀。伯克利最受歡迎的專業有: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政治科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環境科學以及經濟學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傳統的多學科綜合為主,以新興學科和專業學院為輔。
  • 加州伯克利招生官:好奇心和行動力是UCB最看重的素質
    伯克利改變了我,我改變了我全家。」Ravey說。如今,Ravey的孩子也都上了大學。因為招生宣傳費用有限,伯克利沒有更多的錢去外面做宣傳。所以,伯克利的招生宣傳也與眾不同。如同中國高校的開放日一樣,Ravey介紹,伯克利通常在八九月時對外開放。
  • 斯坦福PK伯克利,誰更勝一籌
    斯坦福用了不到50年時間走完哈佛、耶魯兩個世紀才走完的路,並一躍成為世界最頂級的名校之一, 後來者居上,趕超了伯克利。矽谷的許多公司是斯坦福人創辦的,或者是教授擔任顧問等,學校和工業界聯繫非常緊密,單純從技術來講,斯坦福人未必比伯克利人強,但他們當主管的意願特別強,就連伯克利的校長也開玩笑說,伯克利學生稱斯坦福學生,「我的老闆」,後來伯克利優秀畢業生施密特當上了Google的CEO,他的兩個下屬(創始人),都是斯坦福的,這種說法才有所改善。
  • 華裔女生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的畢業致詞 讓全場起立鼓掌!
    ——尼採美國伯克利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工學院研究所,上周二舉行畢業典禮,來自中國臺灣的華裔醫學專業碩士生葉採衢,代表畢業生致答辭。她以「讓世界成為更好的地方」(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為題發表演說。演說開頭,她帶著一根湯匙上到講臺,讓所有畢業生眼睛一亮。
  • 灣區觀察丨舊金山灣區的心臟——伯克利
    作為往矽谷輸送最多人才的綜合性大學,伯克利幾乎在各個學科上都沒有短板,單科排名第一的科目也是全美最多的。而就是這樣頂級的、權威的、前沿的學校,又是草根的、大眾的、自由的。它既能為諾獎得主保留全校最好的停車位(Nobel Laureates Parking Lot),也能把每一位學生的照片輪番掛在校園主幹道兩旁的燈柱上,並以此告訴所有學子甚至是世界,榮譽倒在其次,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點上,在任何時候都值得被尊重。坐落在舊金山灣區的山丘上,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隔灣相對,伯克利依山傍海,有全球獨特的海景和繁華。
  • 院校介紹|你所不了解的伯克利音樂學院
    現任院長利·伯克的父親勞倫斯·伯克於1996年去世,享年87歲。他是一位鋼琴師,出生於條件艱苦的波士頓西區,並在那裡長大。勞倫斯靠在當地舞會樂隊演奏維持學業,是學校裡穿著最講究的學生。他常常在趕到學校上課時還穿著頭一演奏時穿的小禮服。在大蕭條的陰影中他畢業了,卻發現除了音樂這個可靠的朋友和捐助者可以使他勉強維持生計外,沒有他可做的工作。
  • 造星的伯克利音樂學院被過度「神化」?
    甚至有人聲稱,這所美國音樂學府其實並非所謂的「頂尖音樂學院」,而是一個「給錢就能上」的「網紅名校」。那麼,伯克利究竟為何可以吸引如此多年輕人與音樂家前赴後繼前去求學?它又是否真的已經被大眾「神化」?新京報記者專訪三位畢業生,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伯克利。
  • 大學畢業於《我的世界》:UC Berkeley舉辦虛擬畢業典禮
    這個虛擬的伯克利校園由 100 多個學生、校友在《我的世界》中共同搭建,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就開始玩這款遊戲。但當時的他們估計沒想到自己長大後會以這種方式用上這項「技能」。為了增加大家的熟悉感,該團隊在六周的時間裡重建了 100 多棟建築物,包括一些大家熟悉的小商店,甚至校園裡的條幅都還原了。
  • Hey 把伯克利音樂學院拉下神壇的那位 我想和你談談
    第二關於歐陽娜娜,很多人覺得:柯蒂斯那麼好,怎麼去了伯克利這麼一個錄取率高的爛學校?首先,她追尋自己想做的音樂風格這肯定一點毛病都沒有,用不著你們為她惋惜什麼。其次,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個學古典音樂的人去學流行了你們會覺得很惋惜?這完全來自於國人固有的思想:古典音樂高大上,古典音樂可以陶冶情操。
  • 王源、歐陽娜娜喜提的伯克利音樂學院,竟然給錢就能上?
    更不要提在綜藝節目中,當有選手說自己畢業於伯克利音樂學院時,導師的格外高看。讓眾多藝人趨之若鶩,這所學校想必十分牛逼,我作為「音樂圈侯亮平」決定調查一番。1、伯克利音樂學院到底好不好?一個來串門的親戚告訴你,他鄰居女兒的姑姑的同事的兒子學習特別好,去了伯克利音樂學院,他父母大操大辦了一場,這個孩子將來前途無量。你靈機一動,「我考得也不差,要不也試試這個學校?不過,這個學校我好像沒聽過,還是先查一查吧。」於是,你在搜尋引擎輸入了這樣的問題:伯克利音樂學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