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每天要面對各個科目,數以萬計的信息量,孩子很用功,可每次考試完,總覺得記得的都沒考,考了的都不記得,考卷自然也就絢麗不起來了。
據統計,
小學知識 75% 靠記憶,
初中學習 60% 靠記憶,
而高中內容至少 50% 要靠記憶。
記憶力,對於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憶力好的人往往學習能力就會更強,更容易獲得成功。
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訴苦說:
「又有這麼多的單詞要記,好煩啊!」
「我記性很不好,這些題我背了好幾遍還是沒有記住。」
「我從小記憶力就差!」
其實,沒有人是天生的好記性,記憶力是需要後天訓練的。
普通人,都是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提高自己的記憶力的。
2015年,溫州瑞安市某中學老師林少波,得到了「世界記憶大師」的稱號,在此之前他讀書效率低下,往往要花一個多月時間來讀完一本書,回頭想想,什麼都沒記住。
後來,他在網上偶然了解到有提高記憶力的方法,通過自學和一些生活中並不系統的聯繫,比如看到的車牌號,甚至毫無關聯的數字來不斷練習提高記憶。
最後通過短時間的訓練就參加比賽贏得了「世界記憶大師」的桂冠。
8次世界記憶冠軍——多米尼克只要把一本100頁的書看5分鐘,就能記住全部內容,他還能說出這個內容在哪一頁。
在江蘇衛視智力挑戰節目《最強大腦》裡,被人們稱為「水哥」的王昱珩,他可以迅速地記住500位女生的嘴唇,並找出她們的唇印。這就不僅需要人高度的記憶力,想像力也需要極其豐富才行。
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呢?
1.基本聯想法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記住一組陌生甚至毫無關聯的詞。
比如說「黑熊——蜜蜂」、「西瓜——老虎」。你看到這組詞,你會想到什麼呢?可能是黑熊吃蜂蜜,老虎吃西瓜的畫面。那麼遇到抽象的詞怎麼辦呢?你可以把抽象的詞具象化,比如「敏捷」;你可以將它想像成猴子,「包容」想像成媽媽或大海。
這種聯想的方法關鍵在於在你腦中要構成生動的影像。什麼是生動的影像?清晰可見的、彩色、明確、充滿細節、包含感情的故事情節。有了這些元素,我們往往能更快速地在大腦中形成記憶。
2.串聯法
串聯法,也叫鏈條法,就是要把詞語一個一個連接起來,這也就是加長版的基本聯想。
比如給你5個詞:武士、小提琴、箱子、項鍊、雪球,你可以試著用剛才的聯想法,把它們連起來。
參考想像:一個武士拉著小提琴,之後正要把小提琴放進一個箱子,結果箱子裡掉出一條項鍊,正在思考怎麼回事時,一個雪球迎面砸來。
這很簡單,但是你會發現,這5個詞比剛才更清晰了,順序也很清楚。接下來只需要練習串聯10個不相關的詞,20個,甚至30個,你會發現和成語接龍一樣,這些詞都能夠記下來。總而言之,就是利用這些關鍵詞去寫一個故事,你可以嘗試練習一下,這不僅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記下來一些知識,還可以鍛鍊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下面這些例子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種方法,你不妨試一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簡化記憶:鳥人孤獨。
closet n.壁櫥,儲藏室
→closet=close+set;因此我們可以把它拆分成兩個單詞來記憶。
→close( vt.關閉,封閉vi.關閉,結束adj.靠近的,親近的)和set(n.裝備,設備vt.放,安置;設置〈布景、背景〉vi.〈指太陽、月亮〉降落於地平線下)
→儲藏室(closet)一般是關著(close)門的,是用來放(set)東西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baby洋)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諧音記憶:騎豬嚴寒照圍巾
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
諧音記憶:」一把揪死「(1894)
記憶陶淵明的主要著作:《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故事記憶法:陶淵明去」桃花源「捉烏龜,發現沒有,於是嘆息」龜去來遲(歸去來兮辭)「啊,只好回到「田園的家裡」「飲酒」去了。
3.記憶樁
記憶樁,也叫路徑記憶法,就是那我們需要記憶的信息與已經牢記的一些有著清晰順序的樁子,按一定順序聯結起來的方法。
記憶樁,就相當於在自己的大腦中創建了許多分類整理好的記憶文件夾。
第一步:建立有著清晰順序的樁子。那些已經牢記於心的信息都可作為樁子。(常見的樁子種類有:數字樁、字母樁、地點樁、身體樁、熟悉的語句、熟悉的人物等)
第二步:把所需要記憶的信息通過聯想法一個一個聯結到這些已經非常熟悉的樁子上(以熟帶新),也就是把記憶信息一個一個地裝進記憶文件夾中。
其實,就是把你需要記憶的關鍵詞與你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具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如身體樁,你就可以把你的眼睛,鼻子,嘴巴,手指等等都聯想成你需要記憶的東西,而你不需要記憶那麼多具象的東西,只需要把兩者之間的聯結關係弄清楚就可以了。
<數字樁>
15136472591:51 是工人,36 是山鹿,47 是司機,25 是二胡,91 是球衣,就這樣聯想:
一個工人騎著一隻山鹿,碰到了一個司機,司機正在拉二胡,從二胡裡飛出來很多球衣。
<字母樁+聯想法>
gym體育館
gy是「桂圓」的拼音首字母,m則可想像成是「麥當勞」。gym 就是在體育館(gym)吃著「桂圓(gy)」和「麥當勞(m)」
4.及時回顧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如圖所示,其實,我們每天學完的知識, 24 小時以內,大部分(將近 74 %)的內容都會被我們遺忘,一周以後,遺忘的內容將會達到 77 %。據研究發現,當我們的大腦接收到新的信息,首先會被儲存在短期記憶中,至少要 5 次以上的複習才會轉化為長期記憶。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安排我們的複習,才能更加高效呢?
(1)首先,在學習 20-50 分鐘的時候小小地休息一下( 20-50 分鐘的學習間隔最能產生回憶與理解的協調關係)同時,你需要每學習 10 分鐘後,花 5 分鐘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
(2)第二次複習在 24 小時以後,複習 2-4 分鐘。
(3)第三次複習在 1 個月之後,再複習 2 分鐘。
(4)第四次複習在 3~6 個月的時候,再複習一次。
這時候,你的學習基本就轉化成長期記憶了,隨時任你提取。
我知道,有時候,你會覺得身上壓力千斤重,喘不上氣叫不出聲又使不上勁。
有時候,我們真的無需太過擔心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來臨的壓力。我們越在意「壓力」這個東西帶給我們的負面感受,就會忘了其實主動地去解決這個事情本身。
當你正在努力一件一件完成的時候,一切時間,壓力都無所遁形。能陪伴你的,只有汗水。等你回望這段時光,你會發現,原來你的身後,是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