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住自如、中年在華為、打車坐滴滴,當代三道催命符

2021-02-22 3W網際網路深度精選

首圖來源 | pexels 網站

作者 | 文染
來源 | 金融八卦女頻道 

ID | baguanvpindao

最近這段時間,各行各業都不太平。

先是滴滴在整頓一百餘天之後,又出了人命案;後有華為疑似又出現外包程式設計師不堪壓力,跳樓自殺事件;而最近,繼37歲阿里王姓員工在租住自如出租房後,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去世,另一名吳姓員工,在微博上發起了「自如測甲醛超標」檢測活動,隨後便有人爆出自己的自如出租屋甲醛「不符合標準」的報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企業除了都出現過「人命案」,還有一個更值得人深思的共同點,就是「事件集中,案件頻發」。通俗來講就是,這些人都因企業的同一個問題喪命,並且命案發生的頻率高於其所在行業應有的風險值。

常言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可如今租房有風險,打車有風險,工作有風險,並且都有可能危及生命。這不禁讓人感嘆,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


自如的「草菅人命」:

市場等不及,

那就推出「人體淨化器」?

提供了「硬體」,「軟體」上卻配置不到位的企業比比皆是。在長租公寓市場,自如的「手段」不可小覷。

就在人們還對滴滴「殺熟」的招式忿忿不平時,自如、蛋殼等主要的住房租賃企業已經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平均租金推高了20%。

相比於滴滴在熟人身上耍心機,賺點「小錢」,自如才是「殺人不見血」的存在啊!

通常對於企業來講,如果只是資本逐利,最多被人們說幾句無奸不商。但從近日自如被曝光的新聞來看,將甲醛超標的房源推向市場,無論是否直接導致了租賃者患上白血病,這種陽奉陰違、漠視他人生命安全的手段都讓人不寒而慄。

網上還有人講述了自己如何當面揭穿自如人為操縱甲醛檢測結果,這已經不是企業不作為,平臺負有間接責任那麼簡單了,這明顯就是赤裸裸的「草菅人命」!

2017 年曾在自如租房的租客趙先生,發現自如的檢測人員在使用檢測設備時幹預了檢測結果。在趙先生表示質疑後,自如那邊的人又找了一個機構再去測,結果明顯超標。最後,自如方面與趙先生籤訂了一個和解協議,支付了一定的賠償費用。

 

先是騙你租房子,在你質疑時人為操縱結果,被揭穿了就用賠償協議息事寧人。如此明顯的欺騙、作假、用錢擺平一切,將資本家們不擇手段去獲取利益的瘋狂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最讓人心驚的是,因甲醛超標而退掉的房間依舊對外加價出租,自如並未對房間做任何空氣淨化處理,僅做了保潔工作。

朋友小 c 近些日子頭痛得厲害。想到頻頻爆出的自如「甲醛房」,她趕緊在篩選後,通過大眾點評找了甲醛檢測人員。

這一測房子,結果讓小 c 大吃一驚:甲醛等物質超標。

氣憤之下,小 c 聯繫自如管家,對方給出了以下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可以選擇不住,給退租金;也可以給治理,治理期間住宿問題自己解決。

小 c 是北漂一族,住進自如以後,媽媽來北京看她,一想到媽媽也跟著自己吸了好幾個月的超標甲醛,小 c 更加氣憤。

在小 c 據理力爭後,終於自如經理出面,態度強硬,堅稱房子裝修材質不會有問題,要求小 c 必須出具 CMA 甲醛檢測證書,才給進一步處理。

然而北京市能開具此報告的公司不多,小 c 預約了其中一家,已經排到了下周。

檢測公司告訴小 c,自如認可的出具 CMA 甲醛檢測證書類檢測,和小 c 此前所做的,現場立即出結果的檢測,兩種數據相差不會太大。同時小 c 還獲知,多家檢測公司檢測員,基本都被自如約走。

小 c 心有疑問,若自如買通了這些能做 CMA 甲醛檢測的機構,又咬死只認 CMA 甲醛檢測證書,那自己又能如何?

從爭搶人血饅頭,到製造人血饅頭,企業被資本追趕、狂奔,不僅迷失了本心,也丟掉了良心。

滴滴的「皮條生意」: 

被服務的車主,

被犧牲的乘客?

大部分人開始「厭惡」滴滴,都是源於今年的「空姐遇害案」和「溫州女孩遇害案」。滴滴平臺自身對司機的審核不嚴,以及服務漏洞和「不作為」,徹底惹惱了公眾。

而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最初對產品的 「社交」定位的言論:「順風車主絕大多數是男性,平均年齡 32 歲左右,我們很希望儘可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也在形同虛設的監管制度下,被網友們戲稱為單向「拉皮條」的生意。

但如果深入了解近幾年滴滴平臺的案件,恐怕更會讓許多人在憤怒、戲謔之餘,對滴滴「望而生畏」。

自 2016 年至今,滴滴平臺涉及的刑事案件至少有 89 起,涉案司機達 102 人。其中搶劫案 17 起、搶劫殺人案 2 件、司機強姦案 16 件、尋釁滋事 10 件、猥褻侮辱案 5 件.

 

圖片來源:Wind 資訊

這些還只是登記在冊的刑事案件,那些選擇息事寧人或是被當作民事糾紛解決的事件,具體有多少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涉案司機的具體情況。

上述涉案司機有 86 人公布了年齡,其中最大的 51 歲,最小的案發時僅 22 歲,有半數滴滴司機年齡處於 22~30 歲。在公布學歷數據的 83 個司機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55 人,佔比 66.27 %。

看過涉案司機的年齡層和教育程度,我腦海裡只有三個詞能概括他們:不成熟、易衝動、三觀弱。

這些人旺盛的精力使他們試圖尋求更多欲望上的滿足,當受到周圍不良因素的影響,他們很難做到明辨是非,自律自持,加之在身體素質和行車環境上具備犯罪條件,很容易做出不計後果的蠢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目的不純,有著潛在犯罪心理,甚至還曾有過犯罪前科的人,不僅沒有受到平臺的篩選和約束,還順利通過了滴滴的「三證驗真」(身份證、駕駛證、車輛行駛證驗證),整日聚在一起對滴滴的女性用戶們評頭論足,選擇性「狩獵」。

就在近幾日,由交通運輸部等 10 個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的檢查組已經進駐滴滴公司,並展開為期半個月的全面審查。

在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會議上,程維反思說道:「滴滴運營如此大規模的移動出行業務,缺乏經驗和參照,沒有足夠的敬畏之心、警惕之心,喪失了安全紅線和底線的意識,社交出行的引入也偏離了綠色共享出行的初心。」

沒錯,滴滴的出現確實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作為出行領域的壟斷企業,掌握龐大用戶數據的滴滴,在對註冊司機審核以及突發事件處理機制上的態度和漏洞,無疑是給許多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犯罪條件,成為了犯罪者的「幫兇」。

要知道,出行企業提供車不是目的,提供優質安全的出行方式才是服務的意義所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華為、中興、富士康這些企業除了因自己的核心產業被人們所熟知,「跳樓」一詞也能讓人聯想到他們。

從 2013 年的「富士康三連跳」,到去年 42 歲的中興程式設計師歐建新不堪生活壓力,從公司 26 層跳樓身亡,再到前幾日網上被爆出,深圳坂田一位工齡 8 年的老員工跳樓,疑似是華為項目組的內部員工。

網友們在感嘆人到中年,壓力倍增之時,總是會忘記這些人背後的企業也有著推波助瀾的影響力。在棲身中國 500 強的同時,這些企業在晉升之路上,可謂是一步一個血腳印。

暫且不提幾日前的跳樓事件是否真與華為有關,從歷史數據來看,自 2006 年以來,華為就不斷被爆出員工非正常死亡的消息。

2007 年 7 月 18 日下午,入職華為 60 多天,年僅 26 歲的華為員工張銳在深圳梅林某小區樓道內自縊身亡。

2007 年 8 月 11 日下午,因未參加華為長春辦事處每周末舉行的強制培訓,華為員工趙炳在電話裡與主管爭吵,20 分鐘後從七樓躍下身亡。

2008 年 2 月 26 日,成都華為研發中心一名 25 歲的員工,從 8 樓縱身跳下,當場死亡。

……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次跳樓事件發生的前幾天,微博和朋友圈還瘋傳著一張圖。

 

年輕人的焦慮多是對自己選擇的迷茫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而中年人的焦慮從來都不是為自己。這也意味著後者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般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相反他們往往比人們想像中的要脆弱不堪,一點點的經濟威脅就有可能使他們精神崩潰。

這些情況公司不清楚嗎?不,他們很清楚。不但清楚,他們還要利用這些焦慮,這些脆弱,讓那些寧願跳樓也不敢離職的員工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很多企業喜歡提倡「狼性」氛圍,推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那一套公司文化。作為擁有 17 萬員工的頭部企業,華為的績效制度更是這種文化的集中體現。

新員工進入華為,首先要去深圳總部集訓兩周,接受華為精神的培訓。在每一個員工工位下面都會有一個床墊,累了倒頭就睡,醒了爬起來再幹,這個床墊會伴隨員工直到他離職,或者死去。

 

在人們對華為高得難以想像的年終分紅和績效獎金羨豔不已時,卻不曾想過天下哪有白來的午餐。公司給錢的條件永遠是你的貢獻值,對於華為來說,績效考核的數據就是他給錢的依據。

華為的績效考核分為 ABCDE 五個檔次,考核結果實行強迫分配。考核等級對應的分配比例中,必定會有 5% 結果為 E,這部分人屬於站在危險區域,隨時面臨著被「末位淘汰」的危機。

 

這種末位淘汰制度顯然是不合法的。按照勞動法規定,如果公司以末位淘汰為由協商解僱員工,必須支付補償金。這項規定或許可以約束中小企業,但對於華為這樣「不差錢」的公司,簡直可以無視。

早在 2007 年的「華為萬人辭職」事件裡,華為都是按 N+1 的標準賠償的。不過奇怪的是,按照勞動法,員工完全可以不要補償金,而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也就是「賴」在華為不走。但在實際情況裡,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績效不好就得走人」已經是一種默認的企業文化。

總之,華為向來是「差人不差錢」。

在高層們的眼中,公司持續輸入新鮮優良的血液,將 「變質壞死」的排出,就能夠長久地保持公司的活力與產能。至於那些「變質」的血液將流往何處,就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範疇了。

日新月異的科技將人們的生活節奏越變越快,也使得商戶、企業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資本家們爭分奪秒地收割市場,提升收益,很多人在沒有準備好,甚至是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依然將產品推向大眾,將員工視作機器一般壓榨。

這些本是以前無良企業投機取巧、鋌而走險的舉措,但如今卻層出不窮,甚至被視為行業「潛規則」。

是這些企業越來越囂張,還是我們這群民眾越來越寬容?

不要老是以「現在的社會就這樣」為說辭來敷衍問題,現在的社會不應該是這樣。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需要學會聰明一點地生活,從避免被坑錢,轉變為避免被傷害?

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些欺騙、傷害我們的人很難再被法律懲治,反而以法律為武器辯白自己?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逐漸成為了資本市場口中的「韭菜」,企業溫水中待煮的「青蛙」?

20 多年前,組織了中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隊伍的索南達傑,曾一針見血地說:「在中國辦事,不死幾個人是很難引起社會重視的。如果需要死人,就讓我死在最前面。」後來,他在與盜獵者的槍戰中犧牲,也正如他所言,他的死促使了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的成立。

可如今,人命案出現之後,相關企業一副「惺惺作態」,外加「被害妄想症」的模樣,實在是讓大眾失望。

他們的行為雖在法律上構不成謀殺,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為這些生命的流逝提供了決定性的條件。

目前自如方面已下架全國九城首次出租的房源,滴滴也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而華為……依舊還是那個華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3W 立場」

和優秀的人一起成長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勾搭:18301573329

請務必註明「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粉絲群】邀請


粉絲 9 群,歡迎你,再不來,小編微信可就加滿了那你就不是我的好盆友了 群裡聊的火熱,就等你了!

還剩 400 個好友席位哦~快來找我玩吧~

相關焦點

  • 滴滴司機:沒我們,能打車不難?出租:還是喜歡排隊能挑單做好!
    記得年關的時候,我從漢陽百花路拉到一個到蔡甸恆大綠洲的乘客,第一次坐滴滴,竟然是一位的士司機,聲稱家裡有三臺的士,一路相談甚歡。(以下簡稱的士和滴滴)的士:「我就不明白了,你們這麼好的私家車,怎麼就願意讓陌生人來天天坐、天天踩?」
  • 起底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的「燒錢大戰」
    其實滴滴和快的的燒錢大戰已經持續很久,這次的7億元對於滴滴來說算是補充了彈藥。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八一八滴滴打車和快滴間的「燒錢大戰」。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背景。  滴滴打車:  上線時間:2012年9月9日  融資過程:2012年10月,獲得金沙匯創投300萬美元A輪融資。
  • 打車軟體的跨界營銷——以「滴滴出行」為例
    一、滴滴出行——分享經濟引領者,跨界營銷儲基礎滴滴出行(原名是滴滴打車,於2015年9月9日企業三周年當日更名,旨在打造全新全民出行工具,而不僅停留在打車上的單一功能軟體)是基於計程車的叫車服務,用戶可以隨時發送自己的所在地和目的地來快速得到附近的的士。
  • 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我們和滴滴不一樣
    10月30日,在花小豬打車媒體開放日上,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表示,做花小豬的初衷是希望提供更實惠的網約車產品,讓用戶出行更安全更便捷;也作為司機的收入補充,為司機師傅增加收入。可以發現,自今年起,滴滴加速在出行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進行大量布局,如:青菜拼車、滴滴貨運、快的新出租等。
  • 滴滴主推的花小豬打車,為何成不了打車界的拼多多?
    近日,一款打著全網最低價旗號的網約車平臺——花小豬打車突然出現,並倚仗著「便宜」的優勢,採取一口價模式,猛攻貴州遵義和山東臨沂等三四線城市的市場。花小豬打車的出現,不但讓風平浪靜的網約車江湖再次掀起了波瀾,也讓領券、拉新賺現金等花式補貼燒錢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其拓展市場和補貼力度之猛,讓不少人都看到了曾經滴滴的身影。事實上,花小豬打車還真是滴滴推出的網約車新品牌,只是儘管它有著滴滴相同的血脈,卻顯然沒有滴滴的好命。
  • 除了滴滴,還有這幾款打車軟體很好用
    像現在我們出門,不是自己開車就是坐公交、還有打車,那麼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字懶,懶得自己開車,也不想去擠公交,那麼這才出現了計程車一說,可自從打車軟體出來,他的優惠政策把傳統的租車行業都給打敗了,儘管價格都差不多,但還是把傳統的給打擊的體無完膚。就比如說滴滴啦。
  • 打車軟體殺熟?滴滴回應:絕不可能有的事情
    【天極網網絡頻道】這兩天,網約車市場十分熱鬧,先是美團打車在各個城市上線不順利。再是美團打車遭警告,禁止價格戰。最後是滴滴打車遭到「大數據殺熟」的質疑。所謂殺熟,指的是專門宰熟客。網友指出,在使用滴滴軟體的時候,同樣出發點和目的地,蘋果手機要比安卓手機貴4元左右。
  • 南昌城區打車到昌北機場花了900元!大學生滴滴打車被威脅,滴滴回應...
    滴滴打車時會遇到車輛信息不符的情況江南君以前就碰到過這事上?不上?近日小周同學在微博上自曝的遭遇令人震驚一段36公裡路程從210元漲到500元再漲到5000元期間該司機還叫囂道到了機場,小周把情況向滴滴客服進行了反映,「我發給滴滴客服支付寶轉帳記錄,但是因為和滴滴註冊的司機姓名不一致,滴滴表示也沒辦法,雙方口供不一致,建議我報警。」
  • 滴滴打車:明明附近很多車,為什麼還要排隊?原來滴滴套路這麼深
    同時人們也在享受著網絡帶來支付的網約車,就比如說現在的滴滴出行。我們只要拿出自己的手機,選擇目的地以及乘車的地點,就可以上車,不過一會兒,私家車就會在那等著。滴滴打車:明明附近很多車,為什麼還要排隊?原來滴滴套路這麼深滴滴出行確實是為人們增添了一種新型的出行方式,乘坐滴滴出行要比計程車方便的許多,首先我們最直觀的就是它的價格名目,而且計程車司機總是不打表,藉此來「宰」一些不熟悉路的乘客,這樣就顯得乘客非常的被動。
  • 滴滴打車再背鍋,社會人性的墮落誰之過!嚴懲猥瑣男,反思安全
    這件事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是我第一次坐黑車,就是在自己的省會。到現在我還是頗為忌憚那裡的計程車。所以後來就比較喜歡滴滴打車,打車方便便宜。
  • 為什麼計程車要比滴滴打車更安全?計程車司機給出原因,扎心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提到滴滴打車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滴滴打車在剛出來時確實火爆一時,狠狠地打擊了計程車行業的利益,但是近年來滴滴打車的安全性卻備受質疑
  • 一次滴滴打車帶來的人生思考丨孰是孰非?
    一次滴滴打車帶來的人生思考丨孰是孰非?大家可能都會有打車的時候,打車的司機有的是比較正規的,而有的是非正規的。今天,因為我遇到了,所以有一些糾結,但是好在理智令我清醒,理性佔據了上風,使我不再良心備受煎熬。
  • 打快車卻叫來專車,乘客用滴滴打車遭遇貨不對版
    通過手機滴滴預約的明明是快車,來的卻是專車。15日,家住九龍坡的汪先生向上遊新聞曝光臺投訴稱,自己用滴滴打車的過程中遭遇了貨不對版,滴滴方面隨意改變自己意願的做法,讓其很不爽。1月13日晚上,汪先生在龍頭寺火車北站旁的公交車站用滴滴預約了去九龍坡區黃桷坪的快車,「當時很清楚記得呼叫的是快車。」汪先生稱,手機顯示的費用為51元左右,上車後不久,他才發現手機上顯示的是專車,費用為71元。汪先生立馬又撥打了平臺服務電話,客服表示為其推薦了專車,客戶可以拒絕付款後再重新算帳。
  • 花小豬,滴滴打造的一個打車版「拼多多」
    自滴滴出行發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之後,就一直被要求暫停整改順風車業務,再加上受疫情影響的上半年,滴滴網約車幅度大幅度下降,尋找新的增長點成了滴滴當前最迫切的任務。那麼,滴滴推出的面對下沉市場的打車軟體「花小豬」會是撬動滴滴業務增長關鍵點嗎?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
  • 滴滴打車今日首發紅米Note2 北京地區提前兩小時快車配送
    人民網8月16日電 16日上午10時,小米新品手機紅米note2正式在滴滴打車和小米官方同步發售,所有米粉均可登陸滴滴打車App和小米官網進行搶購。同時,在北京地區滴滴提前兩個小時開售和配送部分紅米note2手機。
  • 滴滴正式「認親」花小豬:停不下來的滴滴,在講故事給誰聽?
    2020年3月,途途網約車改頭換面成為「花小豬打車」,打出「全網最低價」口號主打,在遵義臨沂兩地試運營後,迅速進軍三四線城市,目前已入駐超130個城市。為了避免與滴滴現有的青菜拼車和快車業務產生重疊,滴滴官方曾為花小豬定下了明確的定位和用戶畫像:不同於原有的快車業務、定位於年輕用戶市場。
  • 濟南一女孩滴滴打車被騷擾 收到露骨挑逗簡訊
    網約車、打車軟甲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多。濟南有個女孩小李,人長得挺漂亮的,前兩天用滴滴叫了輛快車,但小李下車後,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位司機竟然還一直惦記著她,而且對她動起了歪心思。記者撥打滴滴打車的乘客熱線,客服人員說,她會把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由他們核實處理。一旦情況屬實,公司會根據有關規定 對司機進行處罰。 滴滴乘客熱線回復稱,需要反饋到監管部門,會封閉司機的帳號,也會讓這位司機再次返崗培訓,也會加強對這位司機的管理制度的。齊魯網記者覺得,司機簡訊騷 擾乘客,確實做得不對,但網友把他的個人隱私信息公布在網上,也有些不太合適。
  • 哈囉打車以「拼多多」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滴滴毅然選擇降價迎擊
    哈囉就開始以聚合打車的業務形式踏足網約車市場,離真正進軍網約車只差一步。關鍵時候,滴滴給了哈囉機會,受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滴滴下線了當時有龐大受眾群體的順風車業務,而哈囉出行則順勢推出了自己順風車業務。截至年底哈囉順風車車主數量超過1400萬、乘客數量超過4500萬,2020年增長超過100%,平臺規模不斷擴大。
  • 滴滴打車驚現計費外掛!你的錢都被安排上了
    這裡有滴滴司機在開掛!  前幾天,一位滴滴快車司機向媒體曝光了滴滴打車【車費翻倍外掛】的內幕,在記者測試下,原本只需要支付8元的路程,開掛後費用翻倍至16.09元(下面是真實案例)。  消息一出,立即有網友回復表示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遭遇。一些網友表示,「平時也就70多一點,最後搞到120多」,「從家裡去學校一般30不到,上次竟然接近60,翻了一倍」。
  • 除了滴滴,還有哪些好用的打車軟體啊?
    本人接單一百左右,乘車三次,總體來說,軟體不是很合理,也不怎麼好用,價格比滴滴偏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乘客素質都差不多,概率性的。客服能不能打通看運氣,能不能處理問題,也看運氣,打過很多次目前就接通過一次,而且問題沒能得到解決。別的順風車平臺,目前來說,車主跟乘客,數量上都沒有比嘀嗒更多,效率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