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20天,今年高考將如期再至。或許此刻,考生最在意的即分數,而若干年後再回憶,終會明了,那為了理想一往無前的青春,才最可貴。在最好的年華裡盡力去搏,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寶藏」,因為——當你一旦認準了目的地,所有障礙都會成為歷練的階石;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的忙。
高考,青春「成人禮」。正是從此開始,我們渴望著追求著自己的「天命」。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節選)巴西作家 / 保羅·柯艾略
你是否正好處在想要放棄自己「天命」的時刻?
當你每天和同一群人打交道時,他們也會變成你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了。他們會要求你改變自己來遷就他們,如果你不是他們所希望的樣子,他們就會不高興。絕大多數人似乎都很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卻對自己的一無所知。
男孩不免覺得很失望,他決定再也不相信夢了,直到一位奇怪的老人對他說:「你已經發現自己的天命了。」
男孩不懂什麼是「天命」。
「那就是你一直想去做的事。每個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天命。在那時候,他們不會害怕作夢,也不畏懼去渴望生命中任何會發生的事物。然而,隨著歲月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將會說服人們,讓他們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天命。」
男孩受到強烈的震撼,不過他還是想知道那股「神秘的力量」是什麼。
「這股力量看似負面,它能淬練你的精神、砥礪你的願力,因為這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真理;不管你是誰,也不論那是什麼,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因為渴望是源自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世間的任務。」
「完成自己的天命,是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職責。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男孩感覺心咚地跳了一下。過了好半晌後,他突然問老人,「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
「因為你想要完成自己的天命,也因為你正好處在一個想要放棄它的時刻。」
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寶藏就在哪裡。
「寶藏在哪裡?」男孩問。
「傾聽你的心。它了解所有的事,因為它源自天地之心,而且它總有一天將會回歸天地之心。」
初期,他的心總是試圖要告訴他它的故事,可是後來又說那些故事不是真的。接著有一段時間,他的心一直在告訴他它有多悲傷,然後在夕陽時分它又突然變得十分激動,男孩不得不隱藏起他的淚水。當它訴說著寶藏的時候,他的心跳得飛快。可是當男孩凝望著沙漠地平線的時候,他的心又變得弛緩下來。不過,他的心從不曾靜止,即使當男孩和鍊金術士都陷入沉默的時候。
「為什麼我們必須傾聽我們的心?」男孩問。
「因為,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寶藏也在哪裡。」
沒有人可以避開自己的心,所以你最好聽聽它在說什麼。
在往後的三天裡,男孩的心開始對他訴說著恐懼。它告訴他,說很多人都去追尋寶藏,最後卻沒有成功。有時候它會告訴男孩不要再去找寶藏了,最後卻沒有成功。有時候它會告訴男孩不要再去找寶藏了,警告男孩說也許他會死在沙漠裡,這些念頭嚇住了男孩。還有些時刻,它會告訴男孩它很滿足,它已經找到了愛和財富。
「我的心真是不可靠,」男孩告訴鍊金術士,「它告訴我不要再繼續走下去了。」
「這是可以想見的,」鍊金術士回答說,「事實上它很害怕在追求夢想的時候,你也許會失去所有你已經贏得的東西。」
「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聽我的心在說什麼?」
「因為你永遠都無法教它安靜下來,即使你假裝沒聽見它在說什麼,它還是會存在於你的靈魂當中,不斷地訴說你對生活和世界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說,就算它再不可靠,我還是都得聽它在說什麼?」
「不可靠是由於你的措手不及。若你夠了解你的心,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只要你了解它的夢想和希望,就會知道該怎麼處理它們。你絕不可能逃離開自己的心,所以你最好還是聽聽它在說什麼,這樣你就不必害怕會遭遇措手不及的狀況。」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
當他們再度上路以後,男孩繼續傾聽著心的話語。他開始了解它的懦弱和狡猾,接受它就是這樣。
有一天下午,心告訴他,它很快樂。
「即使我有時會抱怨,」心對他說,「那也是因為我就是某個人的心嘛,而人的心就是這樣。人總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或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因此作為人類的心的我們,只要一想到要去愛一個永遠離開的人,或者一想到那些不再美好的時刻,或者是那些本來應該找到卻永遠被埋在沙地的寶藏,我們就會覺得害怕。因為只要一發生這些情況,我們就會深深受創。」
「我的心很害怕它會受傷。」男孩對鍊金術士說。
「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寶藏正在等待著他。
心對男孩說,「作為人心的我們,很少會去說這些寶藏,因為現在的人很少想要去尋找他們的寶藏。我們只會對孩子們說,然後我們就讓生活自己去過,順著它自己的方向,走向它自己的命運。可是很不幸地,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按照該走的路——快樂而且通向天命的路去走。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這條路充滿危險,因為他們這麼認為,所以世界果真就變得充滿危險了。所以,作為心的我們,就越來越輕聲細語了。我們還是不斷地說,可是我們卻開始希望自己的聲音不會被人們聽見:我們並不希望人類因為不聽從心而痛苦。」
「為什麼人們的心不再繼續鼓勵人們去追求夢想呢?」男孩問鍊金術士。
「因為那會讓心受更多的苦,而心不喜歡受苦。」
從那時起,男孩開始了解了他的心。他請求他的心千萬不要不對他說話。他請求它在他偏離夢想的時候,一定要勸告他、要發出警告。男孩發誓,每一次當他聽見警告的時候,一定會留意它給的訊息。
那天晚上,男孩把這一切全告訴鍊金術士。鍊金術士知道男孩的心已經回歸天地之心了。
他們的存在,告訴你——人生的高度,從來不取決於高考。
錢鍾書:以數學15分考入清華
1929年,清華大學外語系招生時爆出一條新聞,一位數學只考了15分、本應被退回的考生卻被破格錄取,這個人就是錢鍾書。他的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才華之優轟動整個清華。雖然數學只考了15分,但他的總分在清華大學正式錄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主管老師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報告了校長羅家倫。羅校長親閱試卷後立即定奪:此為奇才,破格錄取。
他後來回憶,「我數學考得不及格,但國文及英文還可以,為此事,當時校長羅家倫還特地召我至校長室談話,蒙他特準而入學。」
臧克家:三句話打動考官聞一多
臧克家以數學0分、作文98分最高分考取了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前身)。彼時,臧克家已在青島大學補習班學習了半年,因病輟學後重考。當時聞一多為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新生入學考試的語文試卷他出了兩道作文題,一題是《你為什麼投考青島大學》,另一題是《雜感》,考生可任選其一。
臧克家兩道題目都做了,其中《雜感》只寫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尋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正因這三句話打動了主考官聞一多,在其堅持下,破格錄取臧克家,成就了一代傑出詩人。
孫寶國:高考四次 越戰越勇
回想四次高考經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打趣自己,「我考了四次,最後當了校長,還當了院士,你們一次就考上的(學生),將來一努力,能做到多大的成果啊!」他說,也正因四年鍥而不捨,成就了自己堅韌不拔的性格。
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英語33分
複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英語卻只考了33分。1979年,英語只考了55分,再度落榜。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他僅用40分鐘就交了卷。英語老師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說今年就你一個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結果你自己給毀了。他認為俞敏洪這麼快就交卷,肯定沒有考好。分數出來以後,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直至今日,俞敏洪依舊認為自己是一隻蝸牛,「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
白巖松:從倒數第二到高考逆襲
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複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衝刺了」。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奮起直追,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複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後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回過頭看高考,他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麼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麼,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去展現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
(來源:央視新聞 配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