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州網
臺海網11月26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旅遊業既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洛江區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十三五」期間,洛江大力推進旅遊發展,打造「悠遊洛江」旅遊品牌,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便利交通引客而至,新景點、新業態、新線路接連湧現,推動旅遊業加快轉型升級。
完善旅遊配套設施 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作為洛江區全域旅遊特色點的虹山鄉,近幾年來在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公共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表現亮眼。走進虹山鄉,一條嶄新的白改黑道路黝黑髮亮、整潔平穩,道路兩側經過綠化提升和立面改造,景色優美,隨處可見的微景觀點綴其中,與道路、田野、房屋交相呼應,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而這條道路不僅是虹山鄉的主幹道,也串聯起虹山鄉各個景區,沿路可到達櫻梅園、蘇山慢生活體驗區、石龍谷等知名景區。
作為福建省三星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十三五」期間,虹山鄉依託自然生態資源稟賦積極創建全域旅遊,先後編制完成《虹山鄉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確定「康養天堂五福虹山」的主題定位,形成涵蓋全域5個村的鄉村旅遊路線,樹立「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發展思路。
石龍谷為集旅遊觀光、養身休閒、拓展體驗為一體森林樂園,是虹山鄉發展旅遊業的標誌性項目。自2015年建設、2017年運營以來,石龍谷景區已投資1.5億餘元,目前已完成旱滑道、叢林穿越、空中滑索、玻璃水漂流、奇幻世界、飛龍懸島、溶洞等體驗項目建設,不斷拓展豐富的旅遊項目,讓景區內容豐富,可玩性更高。
隨著石龍谷景區知名度的打響,加之虹山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生意盎然的虹山村油菜花田和彩虹瀑布、高低錯落的白鳳村百畝梯田、悠閒愜意的蘇山村慢生活旅遊度假村、驚險有趣的前坂村櫻梅園項目、蔥鬱靜謐的松角山村原始生態林,還有紅心地瓜、松茸等特色農產品,油菜花旅遊文化節、地瓜旅遊文化節、虹山音樂啤酒節等新型旅遊業態……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投資人被吸引走入虹山。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這5年,從單一景區遊到全域旅遊,虹山鄉不斷挖掘資源,深度招商引資,積極求新求變,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6年虹山鄉遊客量6萬,旅遊收入200萬。2019年,虹山鄉實現遊客量40萬,旅遊收入突破5000萬,同比2016年遊客增長6.7倍,旅遊收入增長25倍。
政策加持、創新助力 旅遊產業越來越來紅火
虹山旅遊業是日益壯大的洛江旅遊產業的一個縮影。旅遊產業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十三五」以來,洛江以為民辦實事為抓手,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新建旅遊廁所30座、改建3座,新增停車場4處(新增停車位349個),提升9個遊客中心,實施旅遊預警信息系統、旅遊景區最大承載量測算項目;著力推動旅遊標準化建設,我區現已創建四星級酒店1家、A級景區1家、省級旅遊休閒集鎮1個、省三星級旅遊休閒集鎮1個、省級旅遊村7個、省四星級旅遊村1個、省級養生旅遊休閒基地1家、紅色旅遊基地1個、省級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接待單位1家、省級觀光工廠2個、泉州市六大旅遊產品(旅遊村)1個、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2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1個、市級研學教育基地2家、區級研學基地5家。疫情期間,出臺《洛江區扶持涉旅企業應對疫情九條措施》,涵蓋優化行政審批、落實租金優惠、支持涉旅、緩繳社保、延期減免納稅等措施,進一步助力涉旅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指導打造泉州東溪旅遊聯盟,成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推動村集體、農民和各景區共同發展。
仙山洛水,大有可為。5年來,洛江深入挖掘「名山、名橋、名人、名傳說」等經典文旅資源,整合形成9條涵蓋紅色黨建、親子研學、歷史人文、生態休閒及兩日遊的經典線路,培育「悠遊洛江」品牌。仙公山、洛陽橋等傳統景區持續釋放魅力,成為洛江的景點地標;鄉韻花灣、田格裡拉、後深溪漂流、九品蓮花……河市東溪片區串點成線,引客紛至沓來;洪四村「紅色榮耀」旅遊基地、秉尚石斛研學之旅、海絲野生動物世界……特色旅遊景點多處開花。開設微信公眾號「洛江文旅之窗」,創新運用朋友圈廣告、抖音、明信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品牌宣傳,開設「悠遊洛江」公交車,發放手冊、地圖、宣傳單各類紙質宣傳材料,提升「悠遊洛江」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區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回眸「十三五」,洛江區旅遊業帶動直接就業人員969人,其中持有導遊證及其他特種設備證件共48人;帶動直接經濟效益超2億元。2020年上半年,洛江區接待旅遊人數26.61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80億元。當前,受到疫情影響的洛江旅遊市場已經回暖復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展望「十四五」,洛江將以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文旅融合為途徑,推動文旅項目建設,提升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加強品牌營銷推廣,進一步打造、提升「悠遊洛江」旅遊品牌,將洛江區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通訊員 吳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