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向陽區學府街道辦中南社區網格員孟雲就接到了居民打來的電話:「孟主任,隔壁那家的病人又出來嚇唬孩子了,您快來看看吧!」
放下電話,孟雲一邊往小區趕一邊苦思著對策。這位居民因為患有精神上的間歇性疾病常常發作在走廊裡亂走,嚇得居民不敢通行,社區已經找到病人家屬溝通過兩次了,但是效果卻不太好。一邊想著,孟雲一邊撥通了手中的電話。
等孟雲趕到居民樓時,社區包片民警也已經到達,這是孟雲「請」來的「救兵」。在民警協助下,孟雲勸服家屬加強對患者的約束。「執法隊伍參與到社區網格化管理之中,能讓雙方的溝通更加平和順暢,也讓很多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孟雲說。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網格化管理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是服務群眾的民生工程。佳木斯把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作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載體,以加強網格管理員隊伍建設為基礎,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實現網格化管理全域覆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這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由成千上萬個網格編織的「大網」,猶如毛細血管遍布整個社會肌體,使基層社會治理煥發出蓬勃生機。
「我們在清理十亂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東風區佳南街道辦黨工委書記王玉萍告訴記者,網格員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違建、亂堆亂放的問題會第一時間和業主、居民進行溝通,要求他們自行清理,但目前很多市民對於網格員的身份並不在意。「態度好一點的就敷衍著答應下來,態度不好的還會責怪我們多管閒事。」王玉萍說,無奈之下,他們和區城管局取得了聯繫,在他們的幫助下,告知的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執法部門用法律為社區工作撐腰了!」
震懾只是綜合執法隊在社區網格化管理中的作用之一,在實際工作中,綜合執法力量為營造新的社區環境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前兩天我們這裡有一個活動板房,裡面堆滿了各種易燃易爆的物品,街坊鄰裡地看著心裡發慌。」郊區英俊街道辦華安小區的居民張國勝告訴記者,在發現這個問題後,他第一時間和小區網格員取得聯繫,一會兒工夫,網格員和社區包片民警孫冬冬就來到了現場。「孫警官很快通過渠道和板房所有人通了電話,責令他馬上回來進行清理,和網格員全程在現場監督,一直到活動板房被清理出小區。」張國勝感激地說道,「速度快,效率高,大家又可以安心地生活了。」
「五一」期間,前進區城管局60多名機關幹部沒有休假,投入到對南崗村的環境衛生整治中。「村裡人相對來說意識比較差,柴草亂放,私接房屋啥的都不覺得有問題,有的甚至連排洩物都亂扔亂倒。」村民張必武說,短短一個假期不過幾天的時間村裡就變了樣。「道路整潔了,房前屋後也敞亮了,環境越來越好,村子越變越美,咱老百姓也越住越開心。」
在全市推進網格化管理過程當中,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探索了不同的形式,但無論是「1+5+N」「1+S+N」或是其他,綜合執法力量始終貫穿其中。
學府街道辦每一位網格員手中都有一本《社區管理常見法律問題指引》,這是向陽區司法局為社區免費提供的。「社區治理挑戰不斷更新,社區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社區治理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有了這份《指引》,網格員能夠非常清晰地找到處理的依據和主管部門,工作起來更加有的放矢。」街道辦黨群服務中心主任蘇雲鵬告訴記者,區城管局、應急局、公安局等執法力量配合社區開展法治建設,管理社區周邊環境,整治佔道經營、違法亂建等現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與社區進行包保,有什麼事情我們可以直接找到具體的負責人,責任更加明晰,解決問題更加順暢。」
「老百姓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就是為了一份安全感,可如果生活環境沒有安全感,掙再多錢也無濟於事。」市民邢姿君說,社區執法隊伍的參與讓大家的生活更安心,在其他很多方面,也通過他們的努力越變越好。
市綜治辦副主任宋希明告訴記者,我市網格化管理工作已經完成了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升級換擋,網格化管理效能逐步增強,「一網多能」聚集疊加效應初步顯現,全市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目前,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推進組全力推進「全國平安城」創建工作,制訂了《關於在全市深入開展「全國平安城」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平安家庭、平安校園等系列平安創建活動和綜合整治,全面提高了我市網格化管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夯實了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大大提升了平安佳木斯的建設質效。
短評網格化管理需要法治社區
社區雖小,卻連接著千家萬戶。作為社會治理的基層單元和「神經末梢」,社區治理水平的提高是社會治理整體進步的重要表現,提升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環節。
在社區居民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平臺的形式下,綜合治理是新型社區治理的基本模式。「自治、法治、共治」三種方式的融合,法治尤為重要。群眾參與到社區的治理當中,需要法治形成基本的規則,讓大家有法可依,最終構建出社區居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正因如此,執法力量在社區網格化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通過執法力量的協調和推進,可以進一步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調動其積極性參與到社區治理法治化當中,更好地發揮社區自治功能的發揮,最大限度地釋放「三治」力量,打牢基層社會治理的底座。把矛盾糾紛和社會建設統籌推進,建構良好社區治理秩序,才能讓群眾更有獲得感,更有幸福感。